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

2023年度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

时间:2023-01-13 0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1  省会城市,是我国城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省会城市拥有全省最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大量的技术、人才、资金资源也会向省会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1

  省会城市,是我国城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省会城市拥有全省最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大量的技术、人才、资金资源也会向省会城市集聚,省会城市的“体制内”人员较多,国企较多,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居民存款也会比较多。

  当前各大省会城市的住户存款如何?哪些省会城市的人均存款更高?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统计年鉴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7个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梳理发现,共有杭州、沈阳、广州、太原和南京5个省会城市人均存款超10万元。整体上看,南方一些省会城市人均存款较低,北方省会人均存款更高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住户存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及通过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户部门(由住户和为其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组成的部门)支配的存款。

  数据显示,共有杭州、沈阳、广州、太原、南京5个省会城市人均存款超过了10万元。这5个省会中,3个位于南方,2个位于北方。其中,杭州是第四经济大省浙江省会,浙江也是我国民营最为发达的地区,经商群体庞大。

  一线城市广州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政治、教育、交通、医疗等中心,大学在校生数量名列全国第一。同时,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有着全国最好的专业批发市场,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近年来,广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四位。

  南京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高教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不仅拥有一批实力强劲的国企,当前科创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两个位于北方的省会城市是沈阳和太原,这两个城市的城镇化率高,城区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高,加上国企多,退休人员中拥有职工养老金的人多,存款也就更多。

  如果扩展到人均存款前十名来看,北方和南方城市各占5个。扩展到全部27个省会城市来看,人均存款少的城市主要来自南方。其中,有5个省会城市人均存款低于7万元。

  27个省会城市居民存款数据

  南北省会城市的人均存款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投资观念、房价、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北方很多城市居民的投资渠道相对不多。相比之下,南方城市的商业文化、投资氛围浓厚,居民的投资渠道也多。因此存款多少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没有必然联系。比如广州市民可能买股票、理财产品、房产等投资更多一些,而沈阳在这方面的投资要少一些,因此人均存款更多。

  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南方城市的集聚的外来年轻人更多,他们更敢于消费和投资。在房价方面,南方省会城市房价水*整体较北方省会城市要高,房价高,意味着对居民存款的消耗也比较高。

  牛凤瑞说,像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城市,国企多,退休职工多,很多老年人原来就有房子,可以满足居住需要,购买新房的整体需求就不如南方省会城市。对老年人来说,银行存款获得的利益比较稳定,他们也更愿意存款。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2

  根据《*统计年鉴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7个省会住户存款数据梳理发现,共有杭州、沈阳、广州、太原和南京5个省会人均存款超10万元。

  5个省会城市人均存款超10万

  你的存款有多少?

  据第一财经消息,记者根据《*统计年鉴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7个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梳理发现,共有杭州、沈阳、广州、太原和南京5个省会城市人均存款超10万元。

  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福州、武 汉也都入围TOP10,其中武 *均8.3万元。

  全部27个省会城市中,南京最少只有5.1万元,也是唯一少于6万元的。

  整体上看,南方一些省会城市人均存款较低,北方省会人均存款更高一些。

  截止2021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大概在1,00万亿左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是7万以上,按照一家三口计算,这意味着家庭*均存款至少达到20万以上。

  但*均终究是*均,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人存款余额远超10万,也有很多人存款余额不足10万,

  至于存款余额是多少,跟大家的收入息息相关,我们不排除那些低收入家庭省吃俭用也可以省攒下很大一笔存款。

  但从整体来说,收入越高对应的存款越高,所以存款的分布跟收入的分布应该是大体相当的,而收入的多少跟资产的多少也有很强的正关系。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阅读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1)

——各省2021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公布3篇

各省2021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公布1

  1月20日消息,据*新闻网报道,日前,国家统计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其中, 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具体来看,数据显示, 上海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8027元,逼近8万元大关,坐稳全国第一。

  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

  而浙江则以57541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三位,是5万元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从前三名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来看,上海和北京同属7万元俱乐部成员,6万元俱乐部暂无成员,因此,浙江距离上海、北京尚有一段距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

各省2021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公布2

  国家统计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其中,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要问全国哪里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最高?非“魔都”莫属。数据显示,上海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8027元,逼近8万元大关,雄踞全国第一名。

  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北京2021年不仅GDP首次跃上4万亿元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跨入7万元门槛。

  浙江,排在上海和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541元,是5万元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从前三甲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来看,上海和北京同属7万元俱乐部的成员,6万元俱乐部暂无成员,因此,浙江距离上海、北京尚有一段距离。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二经济大省江苏,跟天津、福建同属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俱乐部。数据显示,江苏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98元,天津为47449元,广东为44993元,福建为40659元。

  从全国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实际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56缩小至2.50,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从各省份来看,也普遍呈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以浙江为例,2021年,城乡收入比1.94,比上年缩小0.02,相当于农村居民收入多增加300元左右,城乡收入比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共同富裕三大核心目标之一的缩小城乡差距取得实质性成效。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

  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这8个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2)

——杭州、沈阳等15个副省级城市住户存款数公布 (菁选2篇)

杭州、沈阳等15个副省级城市住户存款数公布1

  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7个城市住户存款超过了万亿。其中,广州以20774亿元位居第一。人均方面,有6个城市人均存款超过了10万元,其中,杭州最高,接近12万元。

  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7个城市的住户存款超过了万亿元。其中,广州以20774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深圳和成都分别以18674亿元和17085亿元位居第二、第三。

  住户存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方式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及通过其他方式吸收的由住户部门(由住户和为其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组成的部门)支配的存款。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统计年鉴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15大副省级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和人均存款数据统计梳理发现,有6个城市的人均存款超过了10万元。

  其中,杭州最高,接近12万元。杭州所在的浙江省是第四经济大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更是仅次于京沪两大直辖市,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经商群体十分庞大,作为强省会城市,杭州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资金、技术、人才,资金也比较多。

  杭州之外,沈阳以11.4万元超过了广深,位居第二。另外,辽宁的另外一个副省级城市大连的人均存款也达到了10.5万元,与深圳差距很小。为何沈阳、大连这两个来自东北的副省级城市人均存款较多呢?

  15个副省级城市居民存款数据(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统计年鉴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一方面,这两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占比都比较高,比如沈阳城镇化率达到了84.52%,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77.95%;大连城市化率达到了82.35%,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9.93%。城市化率越高尤其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大,因此整体的人均收入也会比较高,这样一来人均存款也比较多。

  另一方面,无论是沈阳还是大连,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群体越不爱投资,更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因此,这些地方的人均存款也会比较高。再加上相比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房价水*较低,自有住房比例较高,因此存下的钱也比较多。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多,比如,沈阳、大连这些中心城市原来的国企职工很多,现在拥有职工养老金的比例很高。同时老年人口的消费意愿低于年轻人,更习惯于存款,因此他们的人均存款金额也会比较高。

  不过,另外两个来自东北的副省级城*春和哈尔滨,同样是国企占比较高、老龄化程度占比较多,但为何人均存款与沈阳和大连差距较大?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长春和哈尔滨两地的市域面积较大,城市化率和城区人口占比较低。比如哈尔滨的城市化率为70.61%,城区人口占比也仅为54.95%。而长春的城镇化率只有65.94%,虽然市域总人口有906.69万人,但城区人口仍不到500万人。城镇化率较低、城区人口规模占比较低,也影响了整体人均收入和人均存款水*数据。

  此外,青岛、厦门、宁波等计划单列市总体上居民人均存款数据往往不如所在省域的省会城市。这是因为省会城市拥有全省最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大量的技术、人才、资金资源也会向省会城市集聚,省会城市的“体制内”人员较多,国企较多,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居民存款也会比较多。

杭州、沈阳等15个副省级城市住户存款数公布2

  根据新公布的《*统计年鉴》2021,2020年底国内居民累计存款额为93.4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储户累计存款金额为92.6万亿,比去年增长13.9%。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计算,我国约有14亿居民,再按照存款组合计算,人均存款需要达到66700元才能达标,而且*均数中还包含没有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因此,人均存款应该远高于这个数字。

  当然,如果你的家庭存款余额没高于全国*均水*,而且你还位居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就很难超过当地的人均存款余额。在统计中,一份关于*45个城市的详细报告,在这些城市中,除了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外,还有很多二线城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45个城市中,北京的家庭存款余额最高,*的家庭存款余额最低。如果要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北京的住户存款余额是*的近81倍。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人均存款达到19.6万元,接近20万元大关。上海以14.8万元人民币排名第二,新一线城市杭州以11.9万元人民币排名第三。其中,北京以超过4万亿元的存款总额排名第一,达到4.288万亿元,其次是上海3.67万亿元,广州2万亿元。重庆、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苏州、西安分别排名第四到第十位。

  从12个住户存款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来看,南方地区占主导地位,但北方地区也有四个城市——北京、天津、西安和沈阳——在前十中,则有3个。相比之下,在GDP前十城市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1个。换言之,相比GDP总量,北方城市存款总量更为突出。

  为什么南方人更富有?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相对概念”,例如:深圳人比沈阳人更富有。这并不是说沈阳人更穷,但考虑到人均GDP,深圳人比沈阳人高一点,仅此而已。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方城市很多人喜欢存钱,他们的存款甚至比深圳很多家庭还要高。但为什么我们仍然觉得北方相对贫穷?而且是越来越穷,这是为啥呢?

  问题可能恰恰出现在了存款上面,因为北方人在公司工作的比例更大,他们的生活也相对简单。挣钱后,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存款是最安全的方式。由于商业环境的影响,南方人更倾向于创业或投资。无论是商业还是投资,多少有点像滚雪球游戏。只要找到有雪的.地方以及长长的坡道,南方人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

  无论全国人均存款在6万元左右,还是11个城市人均存款在10万元以上,我相信很多人都达不到标准。事实上,存款达不到标准是正常的。人均存款,确实是被*均了。一些富人的存款足以抵消许多人的存款,而大多数普通人的存款都低于这一水*。曹德旺曾经说过:*14亿人口中,只有2亿人有消费能力,其余的人只能维持生存。

  经济学家郎咸*也表示,尽管*的人均存款在6万元左右,但约5%的富人人均存款为47万元。此外,他们还拥有大量股票、基金、房地产或其他资产。其余95%的人口*均存款只有2.4万元,不到全国*均水*的一半。这一群体也分为两个层次,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大约5.6亿人没有存款,这表明*仍然有大量贫困人口。

  而且,存款少并不意味着没有钱,有很多人因为买了房子,才没有多少存款。根据目前的房价,这些拥有住房的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算是穷人。存款已经不再代表他们的真正财富,而房产才是这些人最大的资产。

  而那些没有固定资产,存款又没达到标准,那只能说真的比较缺钱了。据上海财经大学高级研究所统计,每月只有10%的*人收入超过5000元。因此,很多人是真的难以有足够多的存款。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3)

——27个省会城市中有5个人均存款超10万

27个省会城市中有5个人均存款超10万1

  随着央行公布了2021年12月的各项金融数据,去年全年我国金融领域的各项数据纷纷出炉,老百姓们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存款数据了,先带着大家简单浏览下几个最重要的数据。

  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2021年12月底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32万亿元,其中包括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户的存款,咱们只关心住户居民的存款情况。

  由于央行没有公布232万亿元的总存款中有多少是属于住户的,所以只能通过往年数据推算。

  2019年年底全国住户存库余额为82.44万亿元,2020年全年增加了11.3万亿,2021年增加了9.9万亿元,因此,2021年底住户存款总额为103.64万亿元,以全国14.1亿人计算可以得出人均存款为7.35万元。

  如果以家庭规模*均为三人计算的话,三口之家的*均存款金额为22.05万元。

  这个数字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要少了很多,比起网上一些人鼓吹的人均月入过万,存款百万而言,这才是真正的现实,是官方公布的数据。

  另外一个方面,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了9.9万亿元,人均增加7021元;2020年住户存款增加了11.3万亿元,人均增加8014元。

  2021年的人均存款增加金额居然比2020年要少,这种情形并不多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均存款增加金额减少了呢?钱去哪里?谈一下我的看法。

  部分行业遭遇政策转变导致从业人员收入减少

  存款和收入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收入增加存下的钱就多、收入减少存下的钱就少。

  2021年的经济发展水*总体上比2020年好,GDP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部分行业从业者的收入却减少了。

  最典型的是房地产和教培行业,由于政策原因这两个行业遭遇了寒冬,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减薪的不在少数。

  试想如果一个家庭一方在房企工作、另一方在培训机构工作,2021年对于这个家庭的打击将是非常大的。

  另外,旅游、酒店等服务行业因疫情使得收入连续两年处于低位,互联网行业取消大小周后让不少打工人损失了一大笔加班费,这些因素均使得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相比往年下降不少。

  这是2021年住户存款增幅少于2020年的第一个原因。

  利率下降“逼迫”存款转移至其它投资理财品

  2021年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央行正式推行了存款利率自律机制,该机制对于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的存款利率上限计算方法进行了重新修正。

  以非四大行三年大额存单为例,新机制实施前最高存款利率能够给到5%以上,实施后的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加80个BP,三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为2.75%,加上80个BP后为3.55%,远远低于之前的利率水*。

  另外一方面,前几年非常流行的智能存款被叫停使得存款这一理财工具对老百姓的吸引程度又下降了一些。

  所谓智能存款指的是靠档计息类存款产品,未到期提前取出存款后依然能够按照最近一个档次的定期利率计算利息。

  不过,这种计息方式随着智能存款的暂停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提前支取存款一律按照活期储蓄利率计算利息。

  存款利率下降对于部分人没有影响,但另外一部分人会想着办法找寻年化收益率更高的理财工具。

  理财产品、基金、信托成为了新宠,不少人取出存款买入了这些产品,还有的人直接投资了股票。

  不管选择了何种理财工具,一部分新增的收入不再选择存入定存而是变成了各类金融产品,这是2021年人均存款增加幅度低于2020年的第二个原因。

  未来存款的增加幅度可能会持续减少

  如果说上文提到的两个原因中的第一个可以理解为暂时性的,等到行业调整过后会恢复正常,且*的经济仍然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居民人均收入水*会不断向发达国家靠拢,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长期性的。

  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实体经济要发展得依靠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是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

  贷款利率下调使得银行利差下降,为了弥补损失只能从存款利率入手。

  发达国家的存款利率很低,欧洲和日本央行甚至一度将存款基准利率定为负数,也就是去银行存钱不仅拿不到一分钱的利息还有可能需要支付手续费。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十分发达,老百姓的理财意识更加强烈,他们会通过多种投资渠道提高理财收益,这也是*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目前来看咱们的储蓄率还是挺高的,住户存款每年都在上涨只是上涨速度有所放缓。

  2021年你的银行存款账户增加额超过了7021元吗?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4)

——住户公约3篇

住户公约1

  住户公约,为加强本物业的管理,维护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保障物业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业主共同订立的有关物业使用、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行为准则。

住户公约2

  公约,在上个世纪这一词汇经常为双边协定所使用。但现在“公约”一般用于拥有众多缔约方的正式的多边条约。公约通常开放供整个国际社会或大批国家加入。小编为您准备了住户公约(精选5篇)作为参考,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住户公约3

  为加强本物业的管理,维护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保障物业的安全与合理使用,根据国家有关物业管理的法规政策制订本公约。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均须自觉遵守。

  一、在使用、经营、转让所拥有物业时,应遵守物业管理法规政策的规定。

  二、执行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的决议、决定。

  三、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负责房屋、设施、设备、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保安、绿化等管理,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应遵守物业管理企业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和业主委员会委托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应积极配合物业管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

  五、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工作如有意见或建议,可直接向物业管理企业提出,发生争议时可通过业主委员会协调解决。

  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安全防范的规章制度,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家庭人身财产安全。

  七、业主或物业使用人装修房屋,应遵守有关物业装修的制度,并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对装修房屋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将注意事项和禁止行为告知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违规、违章装修房屋或妨碍他人正常使用物业的现象(如渗、漏、堵、冒等),应当及时纠正,造成他人损失的应承担赔偿损失,对拒不改正的,物业管理公司可采取相应措施制止行为,并及时告知业主委员会并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八、业主如委托物业管理企业对其自用部位和毗连部位的有关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应支付相应费用。

  九、凡房屋建筑及附属设施设备已经或可能妨碍、危害毗连房屋的他人利益、安全,或有碍外观统一、市容观瞻的,按规定应由业主单独或联合维修、养护的,业主应及时进行维修养护;拒不进行维护的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理企业进行维修养护,其费用由当事业主按规定分摊。

  十、与其它非业主使用人建立合法租赁关系时,应告知并要求对方遵守本住户公约和物业管理规定,并承担连带责任。

  十一、在本物业范围内,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外貌(含外墙、外门窗、阳台等部位的颜色、形状和规格)、设计用途、功能和布局等;

  (2)对房屋的内外承重墙、梁、柱、板、阳台进行违章凿、拆、搭、建;

  (3)占用或损坏楼梯、通道、屋面、*台、道路、停车场、自行车房(棚)等公用设施及场地;

  (4)损坏、拆除或改造供电、供水、供气、供暖、通讯、有线电视、排水、排污、消防等公用设施;

  (5)随意堆放杂物、丢弃垃圾、高空抛物;

  (6)违反规定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物品和排放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等;

  (7)践踏、占用绿化用地;损坏、涂划园林建筑小品;

  (8)在公共场所、道路两侧乱设摊点;

  (9)影响市容观瞻的乱搭、乱贴、乱挂、设立广告牌;

  (10)随意停放车辆;

  (11)聚众喧闹、嗓声扰民等危害公共利益或其它不道德的行为;

  (12)违反规定饲养家禽、家畜及宠物;

  (13)法律、法规及*规定禁止的其它行为。

  十二、人为造成公用设施设备或其它业主设施设备损坏,由造成损坏责任人负责修复或赔偿经济损失。

  十三、按规定交纳物业管理企业应收取的各项服务费用。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5)

——各省公务员出差补助标准3篇

各省公务员出差补助标准1

  部级:

  1100元:北京市、上海市

  900元: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厦门市、河南省、广东省、深州市、四川省、云南省

  800元: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湖南省、广西、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新疆

  司局级:

  650元:北京市

  600元:上海市

  550元:广东省、深州市

  500元:浙江省、厦门市、海南省、*、青海省

  490元:大连市、江苏省、青岛市

  480元:天津市、山西省、辽宁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新疆、云南省

  470元:江西省、广西、四川省、贵州省、甘肃省、宁夏

  460元:内蒙古、安徽省、陕西省

  450元:河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宁波市、湖南省

  其他人员:

  500元:北京市、上海市

  450元:广东省、深州市

  400元:浙江省、厦门市

  380元: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云南省

  370元: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

  350元: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海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新疆

  根据新调整的住宿标准,省部级官员在北京、上海两地最高可以入住1100元标准酒店,其他省份是800或900元,司局级和处级及以下干部的住宿标准也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表示,调整的原因是近两年全国各地区宾馆住宿费价格变动,以及实际工作需要。

各省公务员出差补助标准2

  部级:

  火车:火车软席(软座、软卧)、高铁/动车商务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软座

  轮船:一等舱

  飞机:头等舱

  司局级:

  火车票:火车软席(软座、软卧)、高铁/动车商务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软座

  轮船:二等舱

  飞机:经济舱

  其余人员:

  火车:火车硬席(硬座、硬卧)、高铁/动车二等座、全列软席列车二等软座

  轮船:三等舱

  飞机:经济舱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6)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数据公布 (菁选2篇)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数据公布1

  近期,各省份陆续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发布的2021年统计年鉴梳理发现,共有16个省份公布了2020年出生率数据,其中12个省份低于1%(即10‰)。

  这其中,常住人口过亿的第三经济大省山东,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8.56‰,是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以常住人口计算,2020年山东出生人口为87万人,也是2001年以来首次跌破100万。

  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生育意愿较强。因此在近年来人口政策调整后,出生人口的变化也比较大。2009年到2013年,山东出生人口一直保持在110到115万之间。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2014年,山东年出生人口增至13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4。

  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全年山东出生人口177.06万人,创下了该省自1988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更超过六成,达到63.3%,远超一孩。山东也成为全国最“敢”生二孩的省份。其后的2017年,山东出生人口为175万人,与2016年相差无几。

  但到了2018年,全面二孩效应明显减弱,山东年出生人口降至13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4%。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降至118万人。2020年,在疫情以及全面二孩效应持续减弱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山东出生人口20年来首次跌破100万人,比上一年下降了26%,比2016年下降了50.8%。

  图:山东主要年份人口变动(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21》)

  不过,若考虑到山东在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的变化,在三孩政策实施后,山东也有望成为“三孩大省”。

  山东之外,包括河南、吉林、山西等地出生人口在2020年也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其中,2020年山西出生人口为28.8万人,是43年来首次跌破30万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出生人口为92万人,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36%。

  16个省份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2021年统计年鉴梳理)

  专家分析,育龄妇女减少、婚育成本上升导致出生意愿下降等是我国出生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同时,新冠疫情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疫情影响人们的生育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的现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明显地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和生育水*。比如,疫情带来的社会活动限制措施,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了男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甚至恋爱和婚育活动,同时,疫情也影响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生育的现实态度。

2020年16省出生人口数据公布2

  自从七普之后,关于促进生育的措施越来越多,延长产假时间、保障就业及相关的生育补贴也在部分城市陆续出台,一个生育友好性氛围正在形成。

  这几天,各省份陆续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从年鉴公布的数据来看,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 省的生育意愿开始跳水,出生人口下降较快。

  先来说一说人口大省山东。

  根据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以常住人口计算,2020年山东出生人口为87万人,与6年前的2016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相关,降幅为51%。换一句话说,喜欢生孩子的山东人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了。

  其实,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生育意愿一直以来都比较强。特别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居然创下了该省自1988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即全面二孩实施的.2016年,山东全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更是达到63.3%,远远超生育一孩的数量。

  但是,山东二孩生育经过2016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和2017年(出生人口为175万人)连续两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2018年,全面二孩效应明显减弱,山东年出生人口降至13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4%。两年高峰期过后,2019年、2020年生育意愿明显减弱。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降至118万人。2020年,山东出生人口为87万人,比上一年下降了26%,比2016年下降了50.8%。

  在出生人口下降的同时,另一个与出生人口相关的数据间接证明,山东的出生人口还会短基期之内没有提升的机会。这一数据就是山东的结婚登记数据。根据民政局发布31省份2021年上半年结婚数据显示,山东2021年上半年结婚数据为24.6万对,预计全年结婚登记数量为49.2万对。

  其次,谈一谈另一个人口大省河南。

  根据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以常住人口计算,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2020年出生人口为92万人,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36%。2016年作为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的首个生育年份,河南和山东一样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生育高峰。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河南出生人口阶段性高峰——143万人。与山东类似,喜欢生孩子的70后、80后在完成自己的生孩大计之后,人口大省出生人口数量同样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情况。到了2020年,人口大省河南的出生人口仅92万人,创下了43年来首次低于100万的记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生育大省,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大省。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09万人,而流入河南的人口仅仅只有127.37万人。

  从结婚登记的数据来看,河南结婚人数同样没有多少增长的空间。根据民政局发布31省份2021年上半年结婚数据显示,河南以34万的结婚登记对数稳居榜首,河南也是唯一结婚登记对数超过30万的省份。他就是说,河南全省2021年大约会有68万对新人结婚。

  前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给予买房补贴或现金补贴,也有专家提出,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才是治本之策。*财政科学研究院侯海波曾表示“由于放开生育限制,只是瞄准了生育意愿较高的群体,但这一群体已不是社会主流,也不是育龄人口的生力军,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持续下降才是问题的症结。”

  提高生育意愿,其实还需多方面的配套,除了婚假、产假而外,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例如,如果生育二孩,那么一孩和二孩的教育、医疗相关费用在就业之前能否全免,现在正在推行的保障房能否明确给予一人60*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当医疗、教育、住房这三大保障全面到位之后,相信生二孩、三孩的人会越来越多。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7)

——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 (菁选2篇)

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1

  1月25日,2021年我国财政收支年报正式出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突破20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增长0.3%。与此同时,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坚持*过紧日子,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表示,2022年,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将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精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

  新增减税降费超万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与2012年的11.73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体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完成收入预算。

  *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受经济恢复性增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这与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和企业利润增长是相适应的,也是符合预期的。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是在超万亿元减税降费切实落实的情况下完成的。“2021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没有通过增加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的方式增加收入。”许宏才说,这反映了我国经济恢复确实达到了新的水*。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我国精准实施减税降费,突出支持制造业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基础上,2021年又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

  不过,许宏才也指出,要理性客观看待财政收入的超收。虽然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超收,但与2019年相比,财政收入增长*%,两年*均增长3.1%,增幅低于GDP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

  “去年的超收,我们按照预算法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没有安排去年的支出。这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许宏才表示。

  直达资金提升效能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从财政支出看,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1%,地方支出增长0.3%。

  2021年,在前几年连续压减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3.5万亿元,剔除国防*、国债发行付息、储备等支出后,中央部门支出下降8.2%。

  中央部门压减支出,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地方和基层。各级*也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2021年继续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

  2021年,直达资金效能继续提升,惠企利民精准有效。*门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全年中央财政共下达直达资金预算指标2.8万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累计实现实际支出2.67万亿元,*央财政已下达的95%。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直接用于就业方面的资金支出超过510亿元;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的支出超过1.92万亿元;用于支持保市场主体,相关直接惠企支出累计超过6000亿元。

  将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

  减税降费

  2022年财政的钱怎么计划?对此,许宏才介绍,*正在认真分析形势,进行研究和测算。“总的来说,要结合经济的.增长,还要考虑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把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在预算收入中作出安排。”

  许宏才表示,就*来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1亿多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

  “2022年将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许宏才表示,主要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创造。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增加活力。三是聚焦增强地方财力,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四是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减税降费对于经济多方面的贡献是显性的。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激活了市场活力,有力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记者表示,有必要出台新的减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体现结构性和精准有效性,尤其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2

  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副部长许宏才25日在北京介绍,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突破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

  其中,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非税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宏才说,税收收入的增长是主体,财政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带动。2021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没有通过增加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按不变价计算,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1%。如果按照现价计算,GDP增幅更高。许宏才说,财政收入按照现价计算,GDP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受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

  虽然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超收,但是两年*均增长3.1%,增幅低于GDP增速(两年*均增长5.1%)。许宏才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压减本级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积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为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2021年,全国财政支出控制在*批准的预算以内,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许宏才介绍,各级*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支出较多。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8)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 (菁选2篇)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1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经济成绩单后,各地亦陆续发布了去年GDP数据。

  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地方经济整体正稳定恢复。尤其广东已一省之力GDP总量可闯入“世界前十”,另有多个省份GDP数据在过去一年里突破重要关口。

  湖北增速领跑,11省份跑赢全国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两年*均增长5.1%。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查阅各地官方公布的信息发现,截至1月22日中午,已有28省份完整或部分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其中,11省市去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

  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继续“跑步”复苏,全年GDP增速达到12.9%,居全国第一。海南亦跑出两位数增长,以11.2%的增速紧随其后。山西增长9.1%,暂列第三。

  截至目前,去年GDP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还有:江西(8.8%)、江苏(8.6%)、北京(8.5%)、浙江(8.5%)、山东(8.3%)、安徽(8.3%)、重庆(8.3%)、四川(8.2%)。上海、贵州均增长8.1%,与全国水*持*。

  从两年*均增速来看,截至目前增长最快的前三名是海南(7.3%),山西、贵州(均为6.3%)。湖北两年*均增长3.3%,但逐季提升。

  广东总量破12万亿,超部分发达国家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12.4万亿元)、江苏(11.6万亿元)前两名的地位依然稳固。其中,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GDP12万亿大省。

  12.4万亿元相当于什么水*?按年*均汇率折算,广东省去年GDP总量约1.9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放在2020年可以排到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的前十位,且高于前十名中的意大利(1.89万亿美元)、加拿大(1.64万亿美元)、韩国(1.64万亿美元)等发达国家,堪称“富可敌国”。

  广东和江苏是去年全国仅有的两个GDP总量超10万亿元省份。其后,山东(8.3万亿元)、浙江(7.35万亿元)亦自成一档,且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关口。截至目前,已公布数据省份中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大关的还有河南(5.89万亿元)、四川(5.39万亿元)、湖北(5万亿元),四川、湖北均首次进入“5万亿俱乐部”。

  2021年,在总量上实现重要突破的还有上海和北京。沪京两地全年GDP总量均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前者更达到4.3万亿元,是*头两个GDP4万亿之城。

  此外,山西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甘肃则首次登上万亿台阶。但在已公布数据省份中,海南、宁夏、青海、*四地GDP总量仍低于1万亿元。

  应对冲击,各地经济显韧性

  多地GDP突破重要关口背后,显现出*经济的强大韧性。

  在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该省统计局局长朱慧介绍,2021年,湖北41个工业行业中3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增长30.6%,新开工项目增长5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0万户……一系列指标充分表明湖北省经济韧性较强,在疫后重振中取得决定性成果,总量排位回归第七,发展重回“主赛道”。

  广东GDP总量已连续30年余年全国领跑。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尽管2020年和2021年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链彰显韧性,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有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创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优势。

  “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经济增长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广东经济的韧性形成的稳定性。”杨新洪说。

  疫后重振,量变背后有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疫后重振不只是量变,更走出了新路。

  例如,海南经济增速全国名列前茅,就离不开自贸港建设红利。在此背景下,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等“3+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潜力也得到持续释放。首届消博会成功举办,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即使剔除离岛免税这个政策性消费热点,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达到15.6%,高于全国*均水*3.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加快领跑,则让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如浙江省统计局介绍,2021年,预计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1.0%。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比上年加快并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显著拉抬工业生产增速。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2

  因为2022年春节较早,所以2021年度的各省市GDP战绩的发布要比往年更早,所以截止目前已有过半省区市的成绩已经揭晓,我们就先睹为快吧,来看看已经出炉的这些地区的年度成绩如何。

  2021年是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内外需的强劲反弹,带动经济高速向上,取得成果不少。全国GDP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在全球经济总量上的比重再次提升。各地区的.话整体复苏明显,但因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不同,在上升趋势上还是有差异的。

  煤炭生产省GDP飙升

  首先比较瞩目的是几个能源生产省的高速飙升,这和2021年产能扩张太快相关,煤炭等能源紧缺,导致价格暴涨。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在为全国各省抓紧生产、贡献能源的同时,在经济总量上也为自身拉升了许多。

  山西省的年度GDP名义增幅竟然能高达28%,如果和实际增速9.1%比较就能发现*减指数超高呀,这就是价格带动的表征。同样内蒙古也是如此,同比名义增幅也有18%以上,两省的总值都突破了2万亿元。

  沿海各大省重现高增长

  其次就是2021年对于沿海地区的各经济大省来说也是充满了机遇,外贸、内需的强劲复苏,让它们的产能扩张速度加快。从增长率比较来看,2021年是沿海各经济大省整体增幅不逊于中西部地区的一年,这是多年未见的现象了。

  虽然广东省增长稍慢于全国,但以它庞大的体量有12.3%的增幅也可以接受了,增量超过了1.3万亿元。而苏鲁浙三省都要在13%以上,四大省整体的话是要快于全国的,可能还能稍快于中西部的整体增长率。

  四大省体量庞大,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也带动了全国经济不少。

  中西部地区整体放缓

  相比往年,在2021年中西部各省明显有些放缓了,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悲观。

  首先是因为沿海各大省的超常发挥拉高了全国整体增速;其次中西部诸省市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较小,2020年的GDP受损偏小,所以基数原因导致2021年的增速就走低一些。

  但中西部内部互相比较的话,差异还是不小的。首先是河南省因为灾情、疫情的连续影响,其年度名义增长仅只有7.1%,GDP总值近5.9万亿元,不但被浙江省甩开了,而且还被四川省迫近了一千多亿元。

  其次西南诸省市明显有所减速,四川、重庆都不算太快,像贵州等前几年都是高歌猛进,在2021年的名义增幅还不到10%。所以它的总值被山西、内蒙古反超了,排名下滑到第22位。

  但也有发挥非常出色的,除了山西省飙升之外,江西也表现非常优秀。在2021年接近了3万亿元,名义增长15.3,成功甩开了重庆市的追逐。江西省在近些年来的经济表现让人刮目相看,阿卡林省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截止目前,只剩下几个省市尚未公布数据了,可能还要等一周左右才能全部出炉了,但剩下的悬念已经不多了。福建省应该是难超湖北省了,后者在2021年强势反弹,已经突破了5万亿元,应该能够回归全国第七。

  也就是河北省和北京市哪个会更高了,河北是公布的实际增速并不快,就看是否能够通过PPI拉升一些*减指数,提高名义增速了。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扩展9)

——2022年春运迁徙大数据公布

2022年春运迁徙大数据公布1

  每逢农历新年前夕,离乡的打エ人都会返家过年,全国会出现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及堵塞的现象,简称为春运,更有地表最大规模人口迁徙之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运有何变化呢?

  根据百度地图的全国总体迁移趋势图,从1月10日起计算,今年人口迁移的态势每日都高于2021年。以1月17日的春运首日为例,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为345.187,与去年同期的279.758相tt有一定上升,但仍然远低于前年;1月29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为510.917,与去年同期的276.778相t比升幅较大。

  在全国,广东是唯ーー个有着规模双向流动的省份,可见在吸引大量的人口聚集的同时,也是外出务工最多的省份之一。在1月25日至29日期间,广东省位列全国热门迁出地(出发地)及迁入地(目的地)的榜首。

  数据显示,广东的迁出人口数量占全国迁出人口总量的17.17%至19.90%,同期排入前三的省份包括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亦占全国迁入人口总量的约十分之一,同期排入前三的"省份包括四川、安徽、湖南。

  除了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等,人口在地区间流动的差异还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北京的迁徙规模不及常年,在最近5天的大数据中,北京在前十名迁出、迁入的城市中仅出现2次,且排名相对靠后。

  上周,百度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综合交通运输六资料及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究中心(中路高科)等单位发布《2022春节假期出行指南》(下称《指南》),预测节前客运量将保持*稳,2月6日或将迎来返程高速拥堵高峰。

  巛指南》显示,去程阶段受错峰出行等疫情防控倡议影响,除夕前每日客运量保持*稳,除タ当日下降明显,2月2日(正月初二)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或将出现全国高速拥堵小高峰。返程阶段,2月6日(正月初六)下午3时至5时或将迎来全国高速拥堵最高峰,2月15日(正月十五)后迎来返程复工客运量高峰。

  据*联防联控机制春运エ作专班,2022年春运预计全国发送旅客11.8亿人次,日均2950万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35.6%,较2020年同tt下降20.3%。

推荐访问: 住户 各省 存款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3篇 各省会城市住户存款数据公布1 各城市住户存款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