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完整版】

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完整版】

时间:2022-12-29 10:30: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  随着1月25日河北公布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31个省(区市)2023年GDP数据均已出炉。从2023年GDP增速完成情况来看,31个省(区市)中,六个省份未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完整版】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

  随着1月25日河北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31个省(区市) 2021年GDP数据均已出炉。从2021年GDP增速完成情况来看,31个省(区市)中,六个省份未达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GDP总量前三依旧是广东、江苏、山东。

  从2021年GDP增速目标具体完成情况来看,湖北超出预期目标最多,2021年GDP增速比预期目标高出2.9个百分点。其次为江苏和北京,分别高出2.6个、2.5个百分点;未达标省份分别为*、河南、宁夏、云南、辽宁、青海,其中*GDP实际增速(7.0%)与目标值(9%以上)相差最大。

  从GDP增速来看,13个省(区市)等于或跑赢全国8.1%的增速,增速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湖北(12.9%)、海南(11.2%)、山西(9.1%)。其中,山西9.1%的GDP增速为近九年新高。

  细看2021年山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继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山西突破两万亿,达22590.16亿元。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21年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进出口总额增长48.3%,明显快于全国增速(21.4%)。其中,出口1365.9亿元,增长56.3%;进口864.3亿元,增长37.1%。

  广东、江苏GDP总量世界前十

  在GDP总量排名变动上,相比于2020年GDP总量排名,前六强位置不变。河北反超福建位列第13位,重庆超越辽宁位列第16位,山西、内蒙古均超越贵州分列20、21位,新疆超越天津位列24位。前三强省份(广东、江苏、山东)GDP总量占据全国GDP总量的28.3%。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江苏稳居前二且总量均超11万亿元,按年*均汇率折算,广东、江苏2021年GDP总量在2020年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分列第八与第九名。

  具体来看,2021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广东也成为国内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其中,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9%。

  从具体市县来看,2021年东莞GDP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全国第24个万亿之城。至此,江苏与广东均拥有4个GDP破万亿元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1月20日,广东省代*王伟中在作*工作报告时表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广东处在内外循环交汇点,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较强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1500多万市场主体、7000万劳动者、1.27亿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场红利,拥有“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利好,这是广东奋进新征程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王伟中也指出,广东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持续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需加大力度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上,广东、江苏在GDP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上基本一致。但作为外贸大省,广东大幅度下调2022年进出口总额增速目标至3%,江苏则未提及进出口增速目标。

  周景彤对经济观察网表示,2022年出口增速在面临减速压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韧性,全年或呈前高后低走势。“展望2022年,预计随着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刺激政策退出,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向常态回归,各国复苏进程分化,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外需增长放缓。出口替代效应在全球疫情蔓延以及客户订单粘性等因素影响下有望延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上半年将继续维持高位,下半年或有所走弱,价格因素对出口仍有一定支撑。”

  25省下调今年GDP增速目标

  从全国层面来看,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达到12551美元,而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均水*。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门槛”提高到了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5美元,*人均GDP正接近高收入国家水*的下限。

  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近几年*不断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再“唯GDP论”。截至1月25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相较2021年GDP增长目标,25个省(区市)均下调了2022年目标,未有省份上调GDP增速目标,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从下调幅度来看,湖北下调最多,降低3个百分点,其次山西下调1.5个百分点。

  对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GDP总量前三的省份均提及5.5%的目标,但表述略有差异。其中,广东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均设定为5.5%以上。在30个省(区市)中,海南设定9%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位列第一。

  展望2022年的*经济走势,多个国内外机构持乐观态度。*社科院2021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预计2022年*经济增长5.3%左右。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2年*经济将增长5.1%。

  周景彤表示,2021年GDP增长8.1%符合预期,四大宏观目标完成良好。2022年,*经济面临较多内外部风险,下行压力增大。应对风险挑战,宏观政策要加大稳增长力度,提高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推动预算内投资资金和地方*债券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注重各项减税降费举措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2

  在2021年*多省份GDP总量突破重要关口后,2022年增长目标怎么设定,成为一大悬念。

  除天津因疫情缘故推迟外,近期*其余30省(区、市)均陆续召开地方*,敲定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一个个数字背后,新一年*经济工作发力重点也逐渐清晰。

  2021年,*共有11省份跑赢8.1%的全国GDP增速。进入2022年,随着基数效应减弱,各地务实地下调了GDP增速目标,绝大多数省份设定在5.5%至7%区间内。

  其中,2021年经济增速全国领跑的湖北,将2022年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去年增速位居次席的海南继续立下较高标准,“9%左右”的目标全国最高。

  2021年经济总量位列*前三甲的广东、江苏、山东,今年不约而同瞄准了5.5%这一数字。其中,广东目标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则要力争“5.5%以上”。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分析称,各地设定2022年发展目标时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相对务实和谨慎,其公布的.目标与潜在增速差距不大,可以认为2022年将稳增长作为主要任务外,也会兼顾一定改革目标。

  另一类则是实现发展目标存在一定挑战性的省份,其目标与潜在增速相比偏高。其中,一部分是相对进取的省份,在2022年将以加快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如海南、江西、安徽等;另一部分则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稳增长任务相对艰巨的省份,如辽宁、吉林等。

  目标已定,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完成”。从地方*透露的信息看,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需求成为布局重点。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出口增长面临放缓压力,如何激发内需潜力成为各地布局的重点之一。”*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注意到,2022年各地提出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包括促进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县乡、绿色、数字、体育等消费热点,支持消费新业态。

  在投资方面,不少省份都为2022年设定了高于GDP增速的增长目标。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今年地方*工作报告对投资着墨更多,安排更细,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十几个省份明确了今年投资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投资强度。具体而言,预计今年投资将以基建和制造业技改为发力点,重视重大项目引领。

  积极培育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也成为新一年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方向。

  梁婧举例说,在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各地一方面强调补链延链强链,广东、浙江、陕西、山西等多地都提出要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另一方面,也在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快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受到广泛关注。张瑜表示,今年地方*工作报告将数字经济放在了突出位置。如江苏、山东、湖北等省份*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新指标。

  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各地还在积极谋划加强区域合作、优化经济布局、形成发展合力。

  例如,北京提出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广东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高水*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湖北提出做大做强武 汉城市圈;四川提出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除了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加快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内容以外,江西、云南、甘肃等省份提出的“强省会”行动,也将为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意涵。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阅读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1)

——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约为5.5%100篇

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约为5.5%1

  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预计在5.5%左右。从地方*GDP增速目标设置来看,除了北京外其他省市GDP增速目标均不低于5.5%,北京之所以GDP增速目标设置在5%,可能是考虑了冬奥会限产等因素。我们测算,2022年地方*GDP目标加权*均增速不低于6.2%,即便剔除地方设置目标较全国偏高等因素,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预计也不会低于5.5%,预示稳增长可能需要进一步发力。

  根据央行测算,2022年我国GDP潜在增速大约5.5%左右。根据央行论文《“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的测算研究》,2022年我国GDP潜在增速大约为5.5%左右,如果今年要实现经济稳增长,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潜在产出水*是比较恰当的的。

  如果GDP增速保5.5%,对应今年基建和保障房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力。保障房方面,根据住建部信息,今年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我们据此进行测算,以当前建安成本3500元/*方米计算,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安投资额约为5880亿元。2022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对建安投资的拉动预计为5.18%,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预计为3.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基建方面,今年基建或进一步发力,在财政前置的背景下,一季度基建增速或能达到两位数。

  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旧低迷。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月23日,全国土地成交2029.3万*方米,同比下降8*%,跌幅较之前有所增加。

  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278.2万*方米,同比下降21%。1月第三周,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溢价率为0.19%,环比继续走低。数据显示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依旧低迷,在房地产融资受限的背景下,民企购地需求疲软,土地购置费下降,不仅会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会降低*性基金收入。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各地城市的楼市存在明显分化,一线城市尚存在一定购房能力,但对其余城市来说,受居民收入增速疲软、居民杠杆率较高等因素影响,即便楼市政策完全放松,购房需求可能也无法大幅提升,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短期内可能会继续保持较低水*。

  1月下旬国际油价有所上升。截止2022年1月2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格攀升至87.9美元/桶,相比前一周的86.1美元/桶有所上升。1月以来乌克兰危机、也门胡赛武装袭击阿联酋、伊拉克—土耳其输油管道爆炸等事件对油价有一定提振作用。另一方面,1月以来,水泥价格指数从去年年底的184回落至1月27日的170。随着春节临近,地产、基建开工率有所下降,水泥需求偏弱运行。

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约为5.5%2

  随着1月25日河北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31个省(区市) 2021年GDP数据均已出炉。从2021年GDP增速完成情况来看,31个省(区市)中,六个省份未达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GDP总量前三依旧是广东、江苏、山东。

  从2021年GDP增速目标具体完成情况来看,湖北超出预期目标最多,2021年GDP增速比预期目标高出2.9个百分点。其次为江苏和北京,分别高出2.6个、2.5个百分点;未达标省份分别为*、河南、宁夏、云南、辽宁、青海,其中*GDP实际增速(7.0%)与目标值(9%以上)相差最大。

  从GDP增速来看,13个省(区市)等于或跑赢全国8.1%的增速,增速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湖北(12.9%)、海南(11.2%)、山西(9.1%)。其中,山西9.1%的GDP增速为近九年新高。

  细看2021年山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继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山西突破两万亿,达22590.16亿元。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21年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进出口总额增长48.3%,明显快于全国增速(21.4%)。其中,出口1365.9亿元,增长56.3%;进口864.3亿元,增长37.1%。

  广东、江苏GDP总量世界前十

  在GDP总量排名变动上,相比于2020年GDP总量排名,前六强位置不变。河北反超福建位列第13位,重庆超越辽宁位列第16位,山西、内蒙古均超越贵州分列20、21位,新疆超越天津位列24位。前三强省份(广东、江苏、山东)GDP总量占据全国GDP总量的28.3%。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江苏稳居前二且总量均超11万亿元,按年*均汇率折算,广东、江苏2021年GDP总量在2020年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分列第八与第九名。

  具体来看,2021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广东也成为国内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其中,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9%。

  从具体市县来看,2021年东莞GDP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全国第24个万亿之城。至此,江苏与广东均拥有4个GDP破万亿元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1月20日,广东省代*王伟中在作*工作报告时表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广东处在内外循环交汇点,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较强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1500多万市场主体、7000万劳动者、1.27亿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场红利,拥有“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利好,这是广东奋进新征程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王伟中也指出,广东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持续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需加大力度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上,广东、江苏在GDP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上基本一致。但作为外贸大省,广东大幅度下调2022年进出口总额增速目标至3%,江苏则未提及进出口增速目标。

  周景彤对经济观察网表示,2022年出口增速在面临减速压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韧性,全年或呈前高后低走势。“展望2022年,预计随着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刺激政策退出,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向常态回归,各国复苏进程分化,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外需增长放缓。出口替代效应在全球疫情蔓延以及客户订单粘性等因素影响下有望延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上半年将继续维持高位,下半年或有所走弱,价格因素对出口仍有一定支撑。”

  25省下调今年GDP增速目标

  从全国层面来看,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达到12551美元,而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均水*。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门槛”提高到了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5美元,*人均GDP正接近高收入国家水*的下限。

  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近几年*不断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再“唯GDP论”。截至1月25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相较2021年GDP增长目标,25个省(区市)均下调了2022年目标,未有省份上调GDP增速目标,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从下调幅度来看,湖北下调最多,降低3个百分点,其次山西下调1.5个百分点。

  对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GDP总量前三的省份均提及5.5%的目标,但表述略有差异。其中,广东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均设定为5.5%以上。在30个省(区市)中,海南设定9%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位列第一。

  展望2022年的*经济走势,多个国内外机构持乐观态度。*社科院2021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预计2022年*经济增长5.3%左右。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2年*经济将增长5.1%。

  周景彤表示,2021年GDP增长8.1%符合预期,四大宏观目标完成良好。2022年,*经济面临较多内外部风险,下行压力增大。应对风险挑战,宏观政策要加大稳增长力度,提高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推动预算内投资资金和地方*债券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注重各项减税降费举措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2)

——29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公布60篇

29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公布1

  截至2022年1月23日,全国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今年的地方*都传递了哪些信号?

  近8成省份2021年GDP增速达标

  据界面数据统计,从2021年GDP完成情况来看,29个省份中,近8成省份都完成了2021年经济增速目标。湖北超出预期目标最多,2021年GDP完成度比目标值高出2.9个百分点。其次为江苏和北京,分别高出2.6个、2.5个百分点。约2成省份未达标。*2021年GDP完成度与目标值相差最大,低了2个百分点。其次为云南和河南,分别低0.7个和0.5个百分点。

  29省2022年GDP目标*均值为*%,中位数为6.5%

  从2022年GDP增速目标值分布来看,29个省份中,GDP增速目标的*均值为*%,中位数为6.5%。近7成省份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在6%及以上。

  超8成省份下调GDP目标增速

  对比2021年、2022年GDP增速目标来看,29个省份中,超8成省份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均降幅为0.8个百分点。湖北下调最多,降低3个百分点。其次是山西,下调1.5个百分点。近两成省份的GDP增速目标与去年持*。没有省份上调GDP增速目标。

  对比2021年GDP完成情况与2022年GDP增速目标来看,29个省份中,超8成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低于2021年完成度。河南、宁夏和*2022年GDP增速目标高于2021年完成度。河北2022年GDP增速目标与2021年完成度持*。

  GDP增速目标的表述有哪些变化?

  据界面数据统计,29个省份中,约3成省份对2022年GDP增速目标的表述用到“以上”,超5成省份的表述用到“左右”。对比来看,2021年29个省份中,近6成省份对2021年GDP增速目标的表述用到“以上”,近3成省份的表述用到“左右”。

  在中央要求投资适度超前发力的背景下,今年各级*也将更加积极作为,确保一季度实现投资开门红,形成较强的抓项目、稳增长效果。

29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公布2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召开,省级*也被业界视为是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1月3日,随着*自治区*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开幕,标志着全国正式进入2022年地方*时间。目前进入1月中下旬,更是地方*召开的密集期,截至1月20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地方*。

  《*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公布的2021年地方GDP增速比较亮眼,但多数地方却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据国金证券统计,在已公布的22个省区市中,上海等18个省区市下调GDP增速目标,22个省区市*均降幅为0.7个百分点。

  受访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已公布的一些地方GDP增速亮眼,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这跟地方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而多地提出2022年发展数字经济,这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

  记者注意到,2021年*、安徽等地方经济成绩单比较亮眼。例如,2022年1月4日,*自治区第十一届*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开幕。根据会议显示,2021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左右。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工作报告提到,预计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并提出,2022年GDP目标增长7%以上。

  随后2022年1月20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根据江苏省*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1月21日接受《*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2021年我国经济受益于及时妥当处理疫情,*衡了防疫和发展的关系,各地抓住了疫情缓解窗口期,抓生产保供应;同时由于我国及时处置疫情,我国产业支撑全球供应链,从而保持了经济增长。”

  盘和林还向记者指出:“我国各地方*十分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原料药、新能源电力等行业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因而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普遍亮眼。”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1月21日还对《*经营报》记者表示:“2021年由于上一年疫情的.低基数原因,全国GDP增长达到8.1%,创近年来新高。目前已公布的地方GDP增速亮眼,也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是全国的缩影。此外是价格因素,2021年我国整体通胀较往年提升,名义GDP增速达到12.8%,比8.1%的实际增速快不少,因此GDP总量上也再上台阶,达到114万亿元。这也是各地方GDP从总量上看也纷纷上台阶,形成了比较亮眼成绩的原因。”

  多地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

  虽然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一些地方小幅下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北京和贵州等地方都下调了GDP增速目标1个百分点:北京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贵州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也从“8%左右”下调为“7%左右”。

  盘和林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奥密克戎传播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国内零星区域性的疫情,也延缓了经济开放,各地出于不确定性考虑,较为理性的选择降低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再盲目追求规模的提升。”

  应习文则认为:“地方下调2022年增长目标,很重要的因素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从疫情中取得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形成了比较高的同比基数。相比之下,2021年的增速比较高,也是2020年疫情比较低的基数造成的。因此2022年各地增长目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抬升这一技术性原因。”

  数字经济受到关注

  从已召开的地方*公布信息来看,数字经济受到关注。例如,江苏省*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工作报告也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加速突破,数字经济占比达34%。该报告还提出,2022年,贵州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6%和46%左右。

  对此,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业界看来,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该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应习文也告诉记者:“各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这符合时代进步的大方向。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疫情防控催生了更多过去没有的互联网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也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变得可行,比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因此各地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便在新形势下尽快获取先发优势,抢占有利的赛道。”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3)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 (菁选2篇)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

  随着1月25日河北公布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31个省(区市) 2021年GDP数据均已出炉。从2021年GDP增速完成情况来看,31个省(区市)中,六个省份未达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GDP总量前三依旧是广东、江苏、山东。

  从2021年GDP增速目标具体完成情况来看,湖北超出预期目标最多,2021年GDP增速比预期目标高出2.9个百分点。其次为江苏和北京,分别高出2.6个、2.5个百分点;未达标省份分别为*、河南、宁夏、云南、辽宁、青海,其中*GDP实际增速(7.0%)与目标值(9%以上)相差最大。

  从GDP增速来看,13个省(区市)等于或跑赢全国8.1%的增速,增速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湖北(12.9%)、海南(11.2%)、山西(9.1%)。其中,山西9.1%的GDP增速为近九年新高。

  细看2021年山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继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山西突破两万亿,达22590.16亿元。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21年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进出口总额增长48.3%,明显快于全国增速(21.4%)。其中,出口1365.9亿元,增长56.3%;进口864.3亿元,增长37.1%。

  广东、江苏GDP总量世界前十

  在GDP总量排名变动上,相比于2020年GDP总量排名,前六强位置不变。河北反超福建位列第13位,重庆超越辽宁位列第16位,山西、内蒙古均超越贵州分列20、21位,新疆超越天津位列24位。前三强省份(广东、江苏、山东)GDP总量占据全国GDP总量的28.3%。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江苏稳居前二且总量均超11万亿元,按年*均汇率折算,广东、江苏2021年GDP总量在2020年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分列第八与第九名。

  具体来看,2021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广东也成为国内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其中,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9%。

  从具体市县来看,2021年东莞GDP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全国第24个万亿之城。至此,江苏与广东均拥有4个GDP破万亿元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1月20日,广东省代*王伟中在作*工作报告时表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广东处在内外循环交汇点,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较强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1500多万市场主体、7000万劳动者、1.27亿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场红利,拥有“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利好,这是广东奋进新征程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王伟中也指出,广东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持续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需加大力度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上,广东、江苏在GDP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上基本一致。但作为外贸大省,广东大幅度下调2022年进出口总额增速目标至3%,江苏则未提及进出口增速目标。

  周景彤对经济观察网表示,2022年出口增速在面临减速压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韧性,全年或呈前高后低走势。“展望2022年,预计随着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刺激政策退出,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向常态回归,各国复苏进程分化,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外需增长放缓。出口替代效应在全球疫情蔓延以及客户订单粘性等因素影响下有望延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上半年将继续维持高位,下半年或有所走弱,价格因素对出口仍有一定支撑。”

  25省下调今年GDP增速目标

  从全国层面来看,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达到12551美元,而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均水*。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门槛”提高到了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5美元,*人均GDP正接近高收入国家水*的下限。

  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同时,近几年*不断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再“唯GDP论”。截至1月25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相较2021年GDP增长目标,25个省(区市)均下调了2022年目标,未有省份上调GDP增速目标,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从下调幅度来看,湖北下调最多,降低3个百分点,其次山西下调1.5个百分点。

  对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GDP总量前三的省份均提及5.5%的目标,但表述略有差异。其中,广东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均设定为5.5%以上。在30个省(区市)中,海南设定9%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位列第一。

  展望2022年的*经济走势,多个国内外机构持乐观态度。*社科院2021年12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预计2022年*经济增长5.3%左右。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2年*经济将增长5.1%。

  周景彤表示,2021年GDP增长8.1%符合预期,四大宏观目标完成良好。2022年,*经济面临较多内外部风险,下行压力增大。应对风险挑战,宏观政策要加大稳增长力度,提高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推动预算内投资资金和地方*债券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注重各项减税降费举措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2

  在2021年*多省份GDP总量突破重要关口后,2022年增长目标怎么设定,成为一大悬念。

  除天津因疫情缘故推迟外,近期*其余30省(区、市)均陆续召开地方*,敲定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一个个数字背后,新一年*经济工作发力重点也逐渐清晰。

  2021年,*共有11省份跑赢8.1%的全国GDP增速。进入2022年,随着基数效应减弱,各地务实地下调了GDP增速目标,绝大多数省份设定在5.5%至7%区间内。

  其中,2021年经济增速全国领跑的湖北,将2022年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去年增速位居次席的海南继续立下较高标准,“9%左右”的目标全国最高。

  2021年经济总量位列*前三甲的广东、江苏、山东,今年不约而同瞄准了5.5%这一数字。其中,广东目标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则要力争“5.5%以上”。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分析称,各地设定2022年发展目标时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相对务实和谨慎,其公布的.目标与潜在增速差距不大,可以认为2022年将稳增长作为主要任务外,也会兼顾一定改革目标。

  另一类则是实现发展目标存在一定挑战性的省份,其目标与潜在增速相比偏高。其中,一部分是相对进取的省份,在2022年将以加快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如海南、江西、安徽等;另一部分则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稳增长任务相对艰巨的省份,如辽宁、吉林等。

  目标已定,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完成”。从地方*透露的信息看,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需求成为布局重点。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出口增长面临放缓压力,如何激发内需潜力成为各地布局的重点之一。”*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注意到,2022年各地提出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包括促进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县乡、绿色、数字、体育等消费热点,支持消费新业态。

  在投资方面,不少省份都为2022年设定了高于GDP增速的增长目标。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今年地方*工作报告对投资着墨更多,安排更细,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十几个省份明确了今年投资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投资强度。具体而言,预计今年投资将以基建和制造业技改为发力点,重视重大项目引领。

  积极培育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也成为新一年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方向。

  梁婧举例说,在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各地一方面强调补链延链强链,广东、浙江、陕西、山西等多地都提出要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另一方面,也在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快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受到广泛关注。张瑜表示,今年地方*工作报告将数字经济放在了突出位置。如江苏、山东、湖北等省份*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新指标。

  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各地还在积极谋划加强区域合作、优化经济布局、形成发展合力。

  例如,北京提出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广东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高水*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湖北提出做大做强武 汉城市圈;四川提出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除了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加快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内容以外,江西、云南、甘肃等省份提出的“强省会”行动,也将为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意涵。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4)

——各省份2022年GDP目标“稳增长”重点明确3篇

各省份2022年GDP目标“稳增长”重点明确1

  在2021年*多省份GDP总量突破重要关口后,2022年增长目标怎么设定,成为一大悬念。

  除天津因疫情缘故推迟外,近期*其余30省(区、市)均陆续召开地方*,敲定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一个个数字背后,新一年*经济工作发力重点也逐渐清晰。

  2021年,*共有11省份跑赢8.1%的全国GDP增速。进入2022年,随着基数效应减弱,各地务实地下调了GDP增速目标,绝大多数省份设定在5.5%至7%区间内。

  其中,2021年经济增速全国领跑的湖北,将2022年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去年增速位居次席的海南继续立下较高标准,“9%左右”的目标全国最高。

  2021年经济总量位列*前三甲的广东、江苏、山东,今年不约而同瞄准了5.5%这一数字。其中,广东目标设定为“5.5%左右”,江苏和山东则要力争“5.5%以上”。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分析称,各地设定2022年发展目标时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相对务实和谨慎,其公布的目标与潜在增速差距不大,可以认为2022年将稳增长作为主要任务外,也会兼顾一定改革目标。

  另一类则是实现发展目标存在一定挑战性的省份,其目标与潜在增速相比偏高。其中,一部分是相对进取的省份,在2022年将以加快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如海南、江西、安徽等;另一部分则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稳增长任务相对艰巨的省份,如辽宁、吉林等。

  目标已定,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完成”。从地方*透露的信息看,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需求成为布局重点。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出口增长面临放缓压力,如何激发内需潜力成为各地布局的重点之一。”*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注意到,2022年各地提出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包括促进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县乡、绿色、数字、体育等消费热点,支持消费新业态。

  在投资方面,不少省份都为2022年设定了高于GDP增速的.增长目标。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今年地方*工作报告对投资着墨更多,安排更细,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十几个省份明确了今年投资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投资强度。具体而言,预计今年投资将以基建和制造业技改为发力点,重视重大项目引领。

  积极培育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也成为新一年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方向。

  梁婧举例说,在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各地一方面强调补链延链强链,广东、浙江、陕西、山西等多地都提出要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另一方面,也在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快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受到广泛关注。张瑜表示,今年地方*工作报告将数字经济放在了突出位置。如江苏、山东、湖北等省份*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新指标。

  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各地还在积极谋划加强区域合作、优化经济布局、形成发展合力。

  例如,北京提出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广东提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高水*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湖北提出做大做强武 汉城市圈;四川提出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除了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加快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内容以外,江西、云南、甘肃等省份提出的“强省会”行动,也将为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意涵。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5)

——多省2022年GDP增速目标在7%以下3篇

多省2022年GDP增速目标在7%以下1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召开,省级*也被业界视为是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1月3日,随着*自治区*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开幕,标志着全国正式进入2022年地方*时间。目前进入1月中下旬,更是地方*召开的密集期,截至1月20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地方*。

  《*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公布的2021年地方GDP增速比较亮眼,但多数地方却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据国金证券统计,在已公布的22个省区市中,上海等18个省区市下调GDP增速目标,22个省区市*均降幅为0.7个百分点。

  受访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已公布的一些地方GDP增速亮眼,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这跟地方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而多地提出2022年发展数字经济,这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

  记者注意到,2021年*、安徽等地方经济成绩单比较亮眼。例如,2022年1月4日,*自治区第十一届*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开幕。根据会议显示,2021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左右。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工作报告提到,预计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并提出,2022年GDP目标增长7%以上。

  随后2022年1月20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根据江苏省*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1月21日接受《*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2021年我国经济受益于及时妥当处理疫情,*衡了防疫和发展的关系,各地抓住了疫情缓解窗口期,抓生产保供应;同时由于我国及时处置疫情,我国产业支撑全球供应链,从而保持了经济增长。”

  盘和林还向记者指出:“我国各地方*十分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原料药、新能源电力等行业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因而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普遍亮眼。”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1月21日还对《*经营报》记者表示:“2021年由于上一年疫情的低基数原因,全国GDP增长达到8.1%,创近年来新高。目前已公布的地方GDP增速亮眼,也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是全国的缩影。此外是价格因素,2021年我国整体通胀较往年提升,名义GDP增速达到12.8%,比8.1%的实际增速快不少,因此GDP总量上也再上台阶,达到114万亿元。这也是各地方GDP从总量上看也纷纷上台阶,形成了比较亮眼成绩的原因。”

  多地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

  虽然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一些地方小幅下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北京和贵州等地方都下调了GDP增速目标1个百分点:北京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贵州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也从“8%左右”下调为“7%左右”。

  盘和林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奥密克戎传播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国内零星区域性的疫情,也延缓了经济开放,各地出于不确定性考虑,较为理性的选择降低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再盲目追求规模的提升。”

  应习文则认为:“地方下调2022年增长目标,很重要的因素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从疫情中取得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形成了比较高的同比基数。相比之下,2021年的.增速比较高,也是2020年疫情比较低的基数造成的。因此2022年各地增长目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抬升这一技术性原因。”

  数字经济受到关注

  从已召开的地方*公布信息来看,数字经济受到关注。例如,江苏省*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工作报告也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加速突破,数字经济占比达34%。该报告还提出,2022年,贵州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6%和46%左右。

  对此,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业界看来,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该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应习文也告诉记者:“各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这符合时代进步的大方向。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疫情防控催生了更多过去没有的互联网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也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变得可行,比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因此各地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便在新形势下尽快获取先发优势,抢占有利的赛道。”

多省2022年GDP增速目标在7%以下2

  2022年地方*正密集进行。

  截至1月21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地方*,并对外发布*工作报告或年度经济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并寻求通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等方式推动2022年经济*稳健康发展。

  同时,部分省份相对乐观,对2022年经济增长提出了7%-9%的较高目标。以安徽为例,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兴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22年7%的GDP增长目标设定,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符合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考虑到要努力缩小与沪苏浙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安徽必须保持更高增速。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安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有保障;2022年出口也仍将处于快车道,“稳定增长有基础、有保障”。

  增速:至少10地GDP增速目标定在7%及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月21日,全国至少已有10个省份提出2022年GDP增速预期在7%及以上。具体看,河南省、湖北省、云南省、贵州省、宁夏*自治区增速预期在7%左右,安徽省、江西省、*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增速预计在7%以上。这些省份多数在过去一年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上述10个省份中有8个2021年的GDP增速不低于7%。

  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针对供给侧,多地提出将保障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需求侧,多地则落脚在促进有效投资、社会消费扩容升级上。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也是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的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2年多地将通过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以期实现市场主体的持续活跃,保障供给侧充满活力。其中,河南提出,通过深化“万人助万企”,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的持续发展;江西提出,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00亿元、净增市场主体超60万户的目标;陕西提出,将以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宁夏*自治区则将通过设定新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升规入库企业100家左右这一目标,促进市场主体自我激励、持续活跃。

  针对需求端,促进疫情后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多种类新型消费成为这些计划较高经济增速的省份2022年重点工作。

  举例来看,河南省提出稳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打造消费市场新地标,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举措;吉林省通过发展新旅游、培育新电商、扩大新消费来促进本身消费提质扩容等。

  安徽近年来发展迅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促消费、稳增长安排中,安徽明确将更注重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包括推动多层次消费中心建设和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快到皖里来”系列消费行动,多维度优化消费环境,“双管齐下”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等。

  对此,夏兴萍认为,下一步,安徽要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此外,安徽应围绕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加快农业强省、制造业强省建设,提升消费质量,扩大消费能级。

  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由于叠加去年底至今年初多地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一季度及全年经济的稳增长备受关注。2021年,全国GDP增速达到8.1%,尽管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还未出炉,但从各省份2022年*工作报告看,多数将2022年GDP增速定在5.5%-6.5%之间。

  如何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多地均明确今年将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继而推动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具体而言,广东、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北京、安徽、重庆等多地都明确提出,2022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如何理解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意义?各地将如何推动?

  “今天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明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在1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

  以上海为例,王华杰介绍,2022年上海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上主要把握三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挥上海“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发布早、项目储备足的优势,持续推进提升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传统基础设施能级,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水*,同步加快布局服务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支撑新赛道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既扩大当前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又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坚持“时、度、效”相统一,上海将聚焦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早晚都要干的重大项目,经科学论证后,提前到“十四五”前期实施。

  不仅如此,多地在扩大投资方面均重视通过重大项目、前沿领域进行引领。比如,北京提出要继续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安徽要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陕西则表示要加大对5G网络、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等。

  作为我国GDP突破12万亿的经济大省,2021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万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2022年广东明确将聚焦促投资稳增长,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约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比去年计划增长12.5%。其中,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重点,例如,今年广东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加快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分析,广东2022年重点项目安排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量大,9000亿的体量在全国较高,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将非常大;二是先行,不仅稳当年经济增长,更是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先行资本;三是优化,投资分配上与广东当前的经济结构优化相匹配;四是创新,今年广东重点项目分配可以看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非常大。

  消费:恢复与培育成两大关键词

  稳增长不仅要扩投资还要促消费。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此前的2021-2022*经济年会上表示:“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促进消费恢复成为各地2022年经济“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从*工作报告来看,多地明确提出,2022年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如打造消费集聚区、发放消费券等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接下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新政策进一步出台,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稳开局,并提出了因地制宜满足节日消费需求、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扩大冰雪消费等十方面举措。

  从地方来看,加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培育新型消费也成为多地2022年促进消费的明确任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各地在注重线上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促进线下消费的恢复与发展。比如,四川提出,2022年将召开全省消费促进大会,打造一批文体旅商综合体、特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陕西提出,2022年将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和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样化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

  除提升传统消费外,多地还强调要通过挖掘地区特色、推动消费产业融合,培育生活性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以重庆为例,2022年将挖掘重庆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消费产业联动融合,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体跨界发展。

  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其中,已召开*的北京、广东、重庆等省市在*工作报告中也均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作为今年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例如,北京提出,要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大力孵化新消费品牌,扩大优质消费供给;重庆提到,要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巩固消费回暖势头;广东省则提出,要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汽车、家电、信息等消费。

  金贤东在上述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6)

——多数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低于7%3篇

多数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低于7%1

  2022年地方*正密集进行。

  截至1月21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地方*,并对外发布*工作报告或年度经济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并寻求通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等方式推动2022年经济*稳健康发展。

  同时,部分省份相对乐观,对2022年经济增长提出了7%-9%的较高目标。以安徽为例,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兴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22年7%的GDP增长目标设定,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符合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考虑到要努力缩小与沪苏浙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安徽必须保持更高增速。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安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有保障;2022年出口也仍将处于快车道,“稳定增长有基础、有保障”。

  增速:至少10地GDP增速目标定在7%及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月21日,全国至少已有10个省份提出2022年GDP增速预期在7%及以上。具体看,河南省、湖北省、云南省、贵州省、宁夏*自治区增速预期在7%左右,安徽省、江西省、*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增速预计在7%以上。这些省份多数在过去一年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上述10个省份中有8个2021年的GDP增速不低于7%。

  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针对供给侧,多地提出将保障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需求侧,多地则落脚在促进有效投资、社会消费扩容升级上。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也是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的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2年多地将通过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以期实现市场主体的持续活跃,保障供给侧充满活力。其中,河南提出,通过深化“万人助万企”,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的持续发展;江西提出,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00亿元、净增市场主体超60万户的目标;陕西提出,将以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宁夏*自治区则将通过设定新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升规入库企业100家左右这一目标,促进市场主体自我激励、持续活跃。

  针对需求端,促进疫情后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多种类新型消费成为这些计划较高经济增速的省份2022年重点工作。

  举例来看,河南省提出稳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打造消费市场新地标,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举措;吉林省通过发展新旅游、培育新电商、扩大新消费来促进本身消费提质扩容等。

  安徽近年来发展迅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促消费、稳增长安排中,安徽明确将更注重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包括推动多层次消费中心建设和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快到皖里来”系列消费行动,多维度优化消费环境,“双管齐下”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等。

  对此,夏兴萍认为,下一步,安徽要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此外,安徽应围绕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加快农业强省、制造业强省建设,提升消费质量,扩大消费能级。

  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由于叠加去年底至今年初多地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一季度及全年经济的稳增长备受关注。2021年,全国GDP增速达到8.1%,尽管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还未出炉,但从各省份2022年*工作报告看,多数将2022年GDP增速定在5.5%-6.5%之间。

  如何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多地均明确今年将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继而推动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具体而言,广东、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北京、安徽、重庆等多地都明确提出,2022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如何理解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意义?各地将如何推动?

  “今天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明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在1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

  以上海为例,王华杰介绍,2022年上海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上主要把握三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挥上海“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发布早、项目储备足的优势,持续推进提升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传统基础设施能级,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水*,同步加快布局服务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支撑新赛道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既扩大当前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又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坚持“时、度、效”相统一,上海将聚焦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早晚都要干的重大项目,经科学论证后,提前到“十四五”前期实施。

  不仅如此,多地在扩大投资方面均重视通过重大项目、前沿领域进行引领。比如,北京提出要继续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安徽要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陕西则表示要加大对5G网络、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等。

  作为我国GDP突破12万亿的经济大省,2021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万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2022年广东明确将聚焦促投资稳增长,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约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比去年计划增长12.5%。其中,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重点,例如,今年广东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加快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分析,广东2022年重点项目安排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量大,9000亿的体量在全国较高,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将非常大;二是先行,不仅稳当年经济增长,更是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先行资本;三是优化,投资分配上与广东当前的经济结构优化相匹配;四是创新,今年广东重点项目分配可以看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非常大。

  消费:恢复与培育成两大关键词

  稳增长不仅要扩投资还要促消费。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此前的2021-2022*经济年会上表示:“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促进消费恢复成为各地2022年经济“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从*工作报告来看,多地明确提出,2022年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如打造消费集聚区、发放消费券等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接下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新政策进一步出台,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稳开局,并提出了因地制宜满足节日消费需求、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扩大冰雪消费等十方面举措。

  从地方来看,加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培育新型消费也成为多地2022年促进消费的明确任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各地在注重线上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促进线下消费的恢复与发展。比如,四川提出,2022年将召开全省消费促进大会,打造一批文体旅商综合体、特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陕西提出,2022年将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和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样化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

  除提升传统消费外,多地还强调要通过挖掘地区特色、推动消费产业融合,培育生活性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以重庆为例,2022年将挖掘重庆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消费产业联动融合,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体跨界发展。

  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其中,已召开*的北京、广东、重庆等省市在*工作报告中也均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作为今年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例如,北京提出,要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大力孵化新消费品牌,扩大优质消费供给;重庆提到,要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巩固消费回暖势头;广东省则提出,要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汽车、家电、信息等消费。

  金贤东在上述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多数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低于7%2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召开,省级*也被业界视为是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1月3日,随着*自治区*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开幕,标志着全国正式进入2022年地方*时间。目前进入1月中下旬,更是地方*召开的密集期,截至1月20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地方*。

  《*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公布的2021年地方GDP增速比较亮眼,但多数地方却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据国金证券统计,在已公布的22个省区市中,上海等18个省区市下调GDP增速目标,22个省区市*均降幅为0.7个百分点。

  受访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已公布的一些地方GDP增速亮眼,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这跟地方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而多地提出2022年发展数字经济,这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

  记者注意到,2021年*、安徽等地方经济成绩单比较亮眼。例如,2022年1月4日,*自治区第十一届*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开幕。根据会议显示,2021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左右。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工作报告提到,预计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并提出,2022年GDP目标增长7%以上。

  随后2022年1月20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根据江苏省*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1月21日接受《*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2021年我国经济受益于及时妥当处理疫情,*衡了防疫和发展的关系,各地抓住了疫情缓解窗口期,抓生产保供应;同时由于我国及时处置疫情,我国产业支撑全球供应链,从而保持了经济增长。”

  盘和林还向记者指出:“我国各地方*十分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原料药、新能源电力等行业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因而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普遍亮眼。”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1月21日还对《*经营报》记者表示:“2021年由于上一年疫情的低基数原因,全国GDP增长达到8.1%,创近年来新高。目前已公布的地方GDP增速亮眼,也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是全国的缩影。此外是价格因素,2021年我国整体通胀较往年提升,名义GDP增速达到12.8%,比8.1%的实际增速快不少,因此GDP总量上也再上台阶,达到114万亿元。这也是各地方GDP从总量上看也纷纷上台阶,形成了比较亮眼成绩的原因。”

  多地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

  虽然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一些地方小幅下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北京和贵州等地方都下调了GDP增速目标1个百分点:北京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贵州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也从“8%左右”下调为“7%左右”。

  盘和林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奥密克戎传播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国内零星区域性的疫情,也延缓了经济开放,各地出于不确定性考虑,较为理性的选择降低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再盲目追求规模的提升。”

  应习文则认为:“地方下调2022年增长目标,很重要的因素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从疫情中取得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形成了比较高的同比基数。相比之下,2021年的增速比较高,也是2020年疫情比较低的基数造成的。因此2022年各地增长目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抬升这一技术性原因。”

  数字经济受到关注

  从已召开的地方*公布信息来看,数字经济受到关注。例如,江苏省*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工作报告也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加速突破,数字经济占比达34%。该报告还提出,2022年,贵州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6%和46%左右。

  对此,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期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业界看来,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该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应习文也告诉记者:“各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这符合时代进步的大方向。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疫情防控催生了更多过去没有的互联网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也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变得可行,比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因此各地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便在新形势下尽快获取先发优势,抢占有利的赛道。”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7)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 (菁选2篇)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1

  翻开2021年*城市的经济成绩单,有的城市春风得意马蹄疾,顺利闯关;有的城市稳扎稳打,成功卡位;还有的城市经济失速,面临“蚌埠住了”压力。

  上海外滩。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京沪携手晋级4万亿之城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是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2021年GDP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携手晋级4万亿之城。

  其中,北京2021年GDP达到40269.6亿元,增长8.5%。上海2021年GDP达到了43214.85亿元,增长8.1%。

  上海依然是*第一大城市,而且有望冲击世界第四城。坐稳*最大工业城市王座的上海,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倍、16.1%和12.1%。

  北京正在加速追赶上海。2021年,北京在医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双引擎”发力下,经济增速高于上海。尤其是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

  深圳世界之窗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深圳冲击世界城市前十

  作为*的GDP第三大城市,深圳也迎来了自己的荣耀时刻。

  1月25日,深圳市委*和*发布了一封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信中提到,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3.5%。

  意气风发的深圳,在全球城市的排位也有望继续前进,冲击挑战世界前十城市的位置。

  图为航拍镜头下的广州塔及其身后的天河中央商务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广州成功卡位“第四城”

  围绕着全国GDP“第四城”的位置,广州和重庆你追我赶,争夺得异常激烈。

  自2020上半年重庆GDP反超广州后,颇有危机感的广州撑起“小蛮腰”奋起直追,最终,2020年以16.3亿元的微弱优势险胜重庆,保住了“第四城”的位置。

  2021年,广州GDP为28231.97亿元,增长8.1%;重庆GDP为27894.02亿元,增长8.3%。广州GDP超出重庆337亿多元,领先优势扩大。其中,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更胜一筹,25.7%的增速高于重庆的18.1%。

  看来,“北上广深”暂时不用变为“北上深重”了。

  广东虎门大桥。中新社发 岳路建 摄

  东莞跻身第24座万亿之城

  2021年,*万亿之城的版图进一步扩张,迎来了新成员——东莞。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2021年GDP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这座制造名城的实力不容小觑,截至目前,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随着东莞的晋级,广东拥有的万亿之城数量跟江苏持*,同为4个。

  至此,*的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增至24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 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东莞。

  蚌埠市城区景观资料图。

  蚌埠,“蚌埠住了”?

  有人晋级,也有人失意。失意的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淮河明珠”蚌埠,2021年GDP罕见出现零增长。

  安徽省委*郑栅洁直指,蚌埠市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的压力凸显,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这座皖北经济重镇,为何突然失速?

  蚌埠坦言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受历史基数大、产业转型升级不快等原因影响,主要指标增速不快。蚌埠2021年前三季度GDP位居全省第8位,长三角41个市中第30位,仅为宁波的1/6、合肥的1/5,芜湖的1/2。产业结构不优,全市除烟厂以外,产值超50亿元以上企业还未实现“零”突破,等等。

  退无可退的蚌埠,2022年预期目标设定为增长8%左右,力争更好一些。蚌埠要求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意识,把工业强市作为产业强市战略的“主抓手”,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蚌埠如何“绷住”,怎样实现破局,也将为新经济时代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案例。

2021年各省份GDP数据出炉,11地增速跑赢全国2

  2021年各省份的GDP数据终于全部出来了,省份之间的GDP大战也终于落下帷幕。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和江苏依然紧紧地占据榜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GDP分别为124669.6亿元和116364.2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一座万亿级别的城市。季军则是由山东省以83095亿元的总量夺得。

  本次GDP大赛中,川渝地区表现亮眼,作为西部地区,四川以53850.7亿元的成绩排名第六,重庆作为直辖市也以高达27894亿元的GDP排名第16位,如果光从城市来看的话,重庆的GDP也接近广州了,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比起前面这些,东北地区的表现实在是有些不尽人意。除了辽宁以27584.1亿元排名第17以外,黑龙江和吉林省都在24名开外,甚至比内蒙古、贵州、新疆等三个省份的排名还要低。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8)

——职业规划要怎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菁选2篇)

职业规划要怎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1

  第一步:明晰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价值观和人生定位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标的设定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准备达成哪些目标。

  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个方面。

  卡耐基说:“我非常相信,这是获得心理*静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定出一种个人的标准来——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的标准,我们的忧虑有50%可以立刻消除。”

  第二步:心态调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

  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第三步:理性反思——自我反省和压力日记

  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言,面对压力时可以自问,“如果没做成又如何?”这样的想法并非找借口,而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但如果本身个性较容易趋向于逃避,则应该要求自己以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告诉自己,适度的压力能够帮助自我成长。同时,记压力日记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性反思方法。它可以帮助你确定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压力,通过检查你的日记,你可以发现你是怎么应对压力的。

  第四步:建立*衡——留出休整的空间,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

  我们要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注重业余生活,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留出休整的空间:与他人共享时光,交谈、倾诉、阅读、冥想、听音乐、处理家务、参与体力劳动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绝好方式,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忍耐力、灵敏度或体力……持之以恒地交替应用你喜爱的方式并建立理性的习惯,逐渐体会它对你身心的裨益。

  第五步: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

  工作压力的产生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十分紧迫,时间不够用。

  解决这种紧迫感的有效方法是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在进行时间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要学会“弹钢琴”。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把重要但不一定紧急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

  第六步:加强沟通——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

  *时要积极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同事及下属的沟通,要随时切记,压力过大时要寻求主管的协助,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同时在压力到来时,还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第七步,提升能力——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既然压力的来源是自身对事物的不熟悉、不确定感,或是对于目标的达成感到力不从心所致,那么,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去了解、掌握状况,并且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一旦“会了”、“熟了”、“清楚了”,压力自然就会减低、消除,可见压力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逃避之所以不能疏解压力,则是因为本身的能力并未提升,使得既有的压力依旧存在,强度也未减弱。

  第八步,活在今天——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压力,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就是突出表现在对明天和将来的焦虑和担心。而要应对压力,我们首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清晰之事,因为为明日作好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第九步,生理调节——保持健康,学会放松

  另外一个管理压力的方法集中在控制一些生理变化,如:逐步肌肉放松、深呼吸、加强锻炼、充足完整的睡眠、保持健康和营养。通过保持你的健康,你可以增加精力和耐力,帮助你与压力引起的疲劳斗争。

  第十步,日常减压

  以下是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减轻压力的10种具体方法,简单方便,经常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早睡早起。在你的家人醒来前一小时起床,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

  2、同你的家人和同事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

  3、一天中要多休息,从而使头脑清醒,呼吸通畅。

  4、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

  5、不要急切地、过多地表现自己。

  6、提醒自己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

  7、学会说“不”。

  8、生活中的顾虑不要太多。

  9、偶尔可听音乐放松自己。

职业规划要怎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2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发展道路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过程,规划的内容和结果应该在规划过程中及规划后形成文字性的方案,以便理顺规划的思路,提供操作指引,随时评估与修正。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建议,我们认为,一个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文案应该包括以下八项内容:

  (1) 标题:包括姓名、规划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时间。规划年限不分长短,可以是半年、三年、五年,甚至是二十年,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大学生规划年限为三至五年。

  (2) 目标确定:确立职业方向、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职业方向即从业方向,是对职业的选择;阶段目标是职业规划中每个时间段的目标;总体目标即当前可预见到最长远目标,也是在特定规划中的终极目标。在确定总体目标时,如果能适当地看得远些,定得高点,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规划者的潜能。

  (3) 个人分析结果:包括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分析和对自己将来的基本展望,同时也包括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一定影响的角色建议。

  (4) 社会环境分析结果:指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职业环境等社会外部环境的.分析。

  (5) 组织(企业)分析结果:主要是对职业、行业与用人单位的分析,包括对用人单位制度、背景、文化、产品或服务、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6) 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分析制订、实现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的方法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选择。目标分解是根据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将职业生涯中的远大目标分解为有一定时间规定的阶段性分目标;目标组合是将若干阶段性目标按照内在的相互关系组合起来,达成更为有利的可操作目标。

  (7) 实施方案:首先找出自身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然后制订具体方案逐步缩小差距以实现各阶段目标。

  (8) 评估标准:设定衡量此规划是否成功的标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制订的目标或要求,应当如何修正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文案内容的顺序与规划的步骤不是完全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自我评估,其次是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然后才是职业目标的确立;而文案内容的顺序是先写出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然后再写出自我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文案的形成是建立在按正常步骤进行规划的基础之上的,将职业方向与目标提前,是为了阅读上的方便,突出核心主题——规划的目标,并有利于与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和修订。


2022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扩展9)

——小升初如何确定目标学校

小升初如何确定目标学校1

  1、多方撒网型(适合吃点菜的)

  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或是家里情况读哪儿都方便的,可以选择多定几个目标。都去考一考,最后再敲定,这样选择面广些。只是这样很费时间和精力,寻找考试机会是比较伤神的事,要做好心理准备。

  2、目标明确坑班型(适合目标专一的)

  部分大中城市,名校会有自己的坑班(需要根据本地小升初招生情况来定),如果明确想上某校的,成绩又比较好的,适合坑班。只要在坑班中考得较好,就直接可以录取名校。

  3、保二求一型(适合成绩中等的)

  此类孩子*时中上,不算特别突出,但是有潜力可挖。这样的孩子,最好定位一个名校去多考几次,抓住该校的各种招生方式,多试被录取的机率就大些。然后在二类里找个好点,确保能进的。主攻这两个学校,确保二类,尽可能争取上一类。孩子成绩不特别突出,有时就考运气了。遇到题目容易点的,或是那场孩子发挥好,适合孩子的,就有希望一考即中。这类孩子去坑班的话,也只能是陪练。如果广撒网,那也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考上的希望很小。所以建议主攻一个一类,一个二类。

  另外,初中学校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家里综合情况,还要参考孩子拟上的高中来定。公办校全市公考招考、民办校及外国语学校面谈等,都是孩子拼实力的好机会,爸爸妈妈们提前了解信息,做好准备。祝福孩子们都能考上理想的`重点中学。

推荐访问: 增速 目标 GDP 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00篇 2023年各地gdp增速目标确定1 2023年全国gdp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