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时间:2022-06-20 16: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老子》有感,供大家参考。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那些大家看起来玄乎的东西——读《老子》有感 为什么会读老子这本书呢?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老子》是一本非常玄乎的书,众所周知。然而,它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为何在经历了千百年后,它仍然为后人所传唱研究。书中阐述了许许多多博大精深的哲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未曾见过的大同社会。

 《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混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可以喻之为高层决策者,常常没有存私心,以百姓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一心向善的人,我也以善心、善意对待他;用心不良的人,我也同样以善心、善意对待他;这就是思想品德向善的表现。诚信的人,我信赖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就是思想品德以信为本的体现。圣人处在庙堂之高,吸气的样子,因为天下混乱了他的心智,老百姓都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圣人都害怕它。

 其次,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的这一原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积累,要用加法,步步肯定;而把握或者悟"道",则要用减法,步步否定。老子认为,真正的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层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也就是说,面对现象,要视之为表相;得到真理,要视之为相对真理;再进而层层追寻真理之内在本质。

 《老子》三十八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但不是说老子视就反礼,因为礼有形式与内容两个层次,老子所反对的是礼的形式,即反对形式复杂的礼仪条规。

 在老子看来,我们所讲的仁义和伦常,都是因为"道"丧失的结果。而且只有在大道荒废、国家混乱和家庭不和的时代,仁义礼法才会成为社会的需要。所以老子认为应该废止文明和仁义,从小康社会回到"大道之行也"的"公天下"时代,即没

 有邪恶,不需要道德规范制约人们行为的,真正充满道德、仁义、孝慈、信义的小国寡民时代。小国寡民的社会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被人们传诵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老子》中的千古名句,在很大程度上就将老子的一生概括,也将《老子》这本书浓缩。是啊,道义可以称为道义,但它却不是永恒的道义;名声可以称为名声,但它却不是永远的名声。时间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人们只有如水一般,才能老子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到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写出我们自己的《老子》了!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一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现在一般认为:《老子》一书是春秋末期大思想家老 学说的实录和发挥,其书奠基于春秋末年,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

 《老子》一书的核心是“道”。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究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关系,社会关系的精神支柱。值得每个人放在枕边案头,勤奋研习,时时领悟。

 老子的“道”不止运用于修身治国方面,在做人方面的教导也广为流传。

 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正如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现在的人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在虚名和人的生命,贷利与人的价值中,往往重视虚名,贷利。但在《老子》看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所以说他认为“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像现在的有些人有了一点名利就夸夸其谈,自以为是。所以,做人就应如老子所说要谦虚,低调,以豁达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人和物。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老子》的“道”在作用于人类社会时所体现的“德”的精神也有所教养。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才德兼备,让人深思。

 老子的“道”“德”实令我们学习。

 老子“道”的学说使人震撼。

 评语

 文章巧用老子的名言,开门见山的写出了《老子》这本书的简介,看出了作者丰富的文化底蕴。引起读者深思。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