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8篇

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8篇

时间:2022-11-09 1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8篇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唐朝政治制度对服装特征的影响在鼎盛的唐王朝时期,我们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太宗时期,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8篇,供大家参考。

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8篇

篇一: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唐朝政治制度对服装特征的影响在鼎盛的唐王朝时期,我们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太宗时期,更是深得周边少数民族敬服,被敬为“天可汗”,与外族交往甚繁。吸收了外来优秀文化,同时不吝传播,使中华泽被四方,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处处洋溢着人世的富足快乐。大唐海纳百川的襟怀使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悍利落。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的常服。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在唐朝,帝国的疆域得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开拓,为了管理这块广阔的领土,在总结、继承秦汉以来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隋唐时代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官吏管理制度。与此相配合,隋唐的官员服饰制度也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备的等级森严的体系,它包括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个部分,各个等级之间是以不同的文饰以及色彩严格分开的。唐皇帝便服(常服)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左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唐皇帝冕服(祭服)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右图为帝王的冕服)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左下图与右上图为唐代文官大袖礼服)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武官制度全面建成的时期,因此唐代武官的服饰比过之分,服用范围是朝廷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武官的专门戎服为缺胯衫,绣有各种纹饰。士兵的戎服用两种,一种是盘领窄袍,另一种就是缺胯袍。士兵的缺胯袍没有绣纹饰,头戴折上巾,唐代称幞头。(左上图与右上图为唐代军戎服饰)

  初唐的铠甲和戎服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隋代形成的式样和形制。武德中期,在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奢侈之风盛行,戎服和铠甲的绝大部分脱离了实用功能,演变成美观豪华。“安史之乱”后,重又回到利于作战的使用状态。唐人讲究服饰配套,男人幞头、圆领袍衫、马皮六合靴,既具儒雅气,又有骁勇风。在唐代的军臣百姓皆穿袍,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长衫、长袍。当时根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在款式、色彩、图案上有着严格的区别。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的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皇帝的龙袍,又称黄袍。用色不可冒犯,用赤、玄、缥、绛、白、黄六色配置。下属的臣将及大小官吏选用紫、绛、绯、白、蓝等色制成朝服。这些表现出不同官衔等级、阶层地位的服装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如上两图)从以上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简单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服饰一个特点是其严格的礼服制度,这也说明古人是遵循着一定的生活准则与道德规范的,所谓君、臣、子民各守其纲。中国古代服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其实古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都是基于那时的人对神的崇尚与信仰,也正因为人有这种善念及高尚的道德水平,神才会将它显现给人,才会让人拥有智慧,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及美好的事物。二.唐皇后至普通妇女唐朝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在服饰和装扮上,不断承袭并夸张了前朝的传统方式,更吸收了很多外来的胡服式样,使唐朝服饰前比秦汉,后较宋明都要亮丽突出,特别是开放的程度让今人叹之不如。现代女郎往往把裙衫的坦肩露背作为思想解放、标榜时髦的象征,殊不知在唐代“绫罗纤缕见肌肤”的贵族妇女的大袖纱衫罩就仅系到胸部的内裙上。对于崇尚丰腴胖体之美态的唐妇来说,这是唐王朝开放以来受于三百多个丝绸之路国家的异族服饰文化“感染”后所持有的“富贵”、“富态”的瑰丽化身,可与浮罗宫里的“名媛淑女”相媲美.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中唐以后,服装渐渐变得宽大,长裙曳地,再配上颜色艳丽的披帛,显得雍容华贵。这种装扮,一直到五代初还能见到。请看以上的三幅图,唐代妇女为使自己的服装更富有艺术魅力,她们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在室内或宫中花园里披上比披子更长的带子——“披帛”。绕肩拽地,似仙女下凡。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这些繁琐的“服饰”也逐渐的消失。唐代由于通西域,外族服饰文化也对唐宫产生了影响,还反映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一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为了挣脱封建枷锁的桎锢,和男人并肩外出,于是便出现了女扮男装的摩登场面,唐代经常能见到头戴幂离、帏帽身着男装袍裤的女子与男子同行的画面。帏帽源自边疆民族,原本用来防阻风沙和御寒用,南北朝传入中土。张扬,但不故作潇洒,随意,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总之有一种大气、霸气,霸气之中又显现着谦和,不拒绝外来文化,所有外民族服饰精粹都可以为我所用,都可以共同构成大唐的盛世繁华。服饰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是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一方面政治氛围影响着服装的整体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依靠服饰来烘托其政治文化的特色并为其政权统治服务。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开放、政权稳定、经济长期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服装迅速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其开放的政治制度对于灿烂的服装文化的深远影响。

篇二: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唐代服饰的历史发展

  引言: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而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唐代服饰图案,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而改以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唐代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女服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从图中我们看到,发式的样式丰富多彩,图案的纹样有凤的纹样,有牡丹花纹样。有的发式显现出云纹的印迹,是发展变化的云纹的体现。从鞋的式样上看,唐代盛行翘圆头鞋,做工很精致,就连草鞋也是讲究工艺的。丝鞋的纹样绣作虎头,和现在山东一带儿童所穿的虎头鞋纹样相似,只是现在山东一带农村儿童穿的虎头鞋的鞋尖没有那么向上翘。男鞋的样式和现代的鞋样有相似之处,说明那时鞋的发展已达到了高峰。纵观唐代的服饰图案,可以这样来认识: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

  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经历了从夏商西周一直到元明清等各个不同的时代。而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个性鲜明的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非该时代而难以存在,或是后世极力模仿已无法得其精髓。因此,每个时代都相应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服装发展也到了全盛时期。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主要分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

  精选文库

  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

  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在初唐时期,襦裙半臂穿戴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穿,穿的时候一般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还有一种大袖衫。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

  --

  2

  精选文库

  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但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它比通常的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现今很多人想象中的“超宽超大的仙女衣”基本就源自这种大袖衫。

  中晚唐之后,女服出现了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穿著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这种服饰是受回鹘装的影响。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

  --

  3

  精选文库

  身。在唐朝开元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

  此外,“时世妆”,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流行与开元天宝年间。他的特征的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唐朝是一个流行胡服的年代。“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

  --

  4

  精选文库

  “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另外,女扮男装也是唐朝服饰的一大特点。主要有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着胡服;唐朝前期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唐代妇女的自我表性意识较强,男装可以体现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曲线。尚武和开放,无疑是女扮男装流行的大背景,但北齐、北周、隋朝也同样有胡族血统,有尚武精神,有开放的社会,却还没有见到妇女大量穿男装的现象。突出女性人体美,则可能是个别妇女的意识,未必是所有人的想法。而开放和体现人体美,也可以通过其他装饰表现出来,像太原金胜村337号墓壁画中袒胸的妇女,要比着男装的侍女开放得多。从史料来看,贞观初身着胡服的粟特男女大量进入中国,可能是男装,特别是男式胡服被唐

  --

  5

  精选文库

  朝妇女当作时髦装束的原因之一。这种社会风尚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迅速扩散。唐代主要继承了周、战国、汉代、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

  图案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

  又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的华贵,使服饰和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的最高

  峰。唐代的服饰、服饰花纹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完美地展

  现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的意蕴。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

  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

  所受束缚较少。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

  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

  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唐朝的衣冠服饰能够

  发展起来的重大因素之一。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

  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他的服饰图案也改变了以往

  的天赋神授的思想,改用花鸟鱼虫,回归自然,另外唐朝的丝绸

  --

  6

  精选文库

  业发展的极好。对以后我国服饰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愿我们以后也能从这个盛世时代的服装获取灵感,设计出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

  --

  7

  精选文库

  服饰文化

  --

  8

篇四: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文化交融发展

  作者:崔舜婷侯东昱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2期

  摘要:服饰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物化的精神产品。服饰不仅体现着人的身份和社会等级,尤其是执政阶层的风尚喜好。文章对中国唐代时期和与之对应的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解读国内外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服饰文化;中西对比;唐代时期;西欧中世纪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与西方的服饰文化虽有所差异,但在差异中又有着相互间文化的渗透与交流。本文主要从孕育服饰的时代背景、服饰标示社会等级的政治性、服饰融入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服饰在封建社会的差异性、以及服饰对后世的影响与再生的探析中西服饰文化的对比研究。

  1服饰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个时代的服饰形成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它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背景。了解服饰形成的时代背景才是解析服饰特征与内涵的前提条件。

  1.1唐代时期(618~907)背景

  唐朝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上的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军事上的府兵制,减轻了人民的开支,经济、军事制度的完善为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政治上制度完善且开明,随着武则天的登基,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更是出现了女着男装的女子蹴鞠图和女子骑马俑等。对艺术沉迷的玄宗李隆基更是将异域风情的帔帛和袒露装推上高潮,使得宫廷盛装引领着长安的时尚。

  1.2拜占庭帝国(395~1453)与法兰克王国(674~814)背景

  与盛唐相比,西方中世纪经济以庄园经济盛行,政治上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共同统治。由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拜占庭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续,同时又吸收了埃及与东方服饰文化的精华。与繁荣和稳定的东罗马帝国相比,处于长期战乱的西罗马帝国以法兰克王国为主,社会生活依然是日耳曼式的,大部分的法兰克人都穿日耳曼式的衣服。

  2中西民族服饰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促使唐代时期与西欧中世纪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服饰文化,但执政者用服制维护权威与贵族显示权贵姿态的方式是相同的。同时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让中西服饰文化有了渗透与交融。

  2.1服饰标示社会等级的政治性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天子百官冕服制度具有系统的官服设计,如唐朝皇帝冕服分“大裘冕、袞冕”等六种。官吏的品级与袍衫颜色的深浅有关,官吏的职别与官服刺绣有关,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罗马帝国后期服饰从俭朴逐渐趋向奢华,体现在服饰面料、色彩和配饰的区别变化上。帕鲁达门托姆是拜占庭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形大斗篷,为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一块带有金丝刺绣的“塔布里昂”装饰布,皇上及高官的披风衣长变长,方形变梯形,国王和皇后是紫色的,臣僚和重要官员是杂色的。

  法兰克王国的衣着服饰,不仅通过衣物的多寡来体现社会地位的差异,还从所佩戴的首饰显示出来。在查理曼的雕刻中,佩戴着象征王室权威的珠宝皇冠、宝剑,以及一个王权宝球,象征着上帝是高于人间的统治者。

  2.2服饰融入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唐代服饰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服饰元素,形成了具有大唐特色服饰的新形式。胡服就是典型融入外来服饰元素的代表,它是一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服饰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在胡服中带有薄纱遮面的幕篱和帷帽是最被唐代妇女所喜爱的。除此之外,唐代服饰的点缀帔帛也是民族交融性的代表,是唐服饰引用印度“沙丽”文化并把它融人唐服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在西方服饰的多元化体现在丝绸上,直到公元552年,拜占庭帝国派遣的传教士到中国,弄清丝绸的秘密,一个世纪以后,在拜占庭才织出丝绸来。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式服装,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

  2.3服饰在封建社会的差异性

  唐代女子有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其是天宝年间更为流行,女子郊游与骑马更是一时的社会风尚。也表明了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他封建王朝。在武则天掌政时期,唐代政治开放,使得唐代妇女漠视礼教,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袒露装。

  中世纪的欧洲服饰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用缠绕的衣布去掩饰人体的形态美,把服装表现的重点表现在衣料的质地、色彩与纹样的变化上。帕留姆和罗鲁姆就是拜占庭时期宗教色彩的带状装饰。帕留姆由帕拉演变而来,与达尔玛提卡一起作为外用服装使用,形同袈裟的带状

  物,先在平民中流行,后由神职人员穿用。罗鲁姆是表面有刺绣的或宝石装饰的披绕在身上的带状物,贵族与神职人员在服装面料上装饰豪华的织物和宝石黄金,显示其身份。

  除帕留姆和罗鲁姆之外,达尔玛提卡也是具有宗教意义的外衣。是由丘尼卡演变而来的服装。是罗马末期出现的为基督教徒穿用的一种套头式外衣,在日耳曼服装中为了御寒,常把两件达尔玛提卡重迭穿用。罗马式文化是日耳曼人吸收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后,在服装上表现为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的面纱把整个身体都掩盖起来,男女装同形是罗马式文化封闭性的一种体现。

  3民族服饰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

  唐代服饰丰富多彩,不仅对我们的后代影响至今,对其他国家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日本的和服与韩国的朝鲜服,就是借鉴了唐朝服饰。最典型的华丽礼服品牌NE·TIGER,在2012年的时装发布会上以“唐·镜”为主题,将大唐盛世推向人类文明的巅峰。绎丝、云锦、刺绣、结绳技艺的运用,传递出唐朝的西域之风,重现了盛世的帔帛襦裙。

  拜占庭的艺术文化也远传至今,多次被一线大牌作为重要灵感来源,重新在秀场上一展宫廷华丽。2011年,Chanel发布“巴黎—拜占庭”高级手工坊系列,大量的古典金色元素,及用宝石装点出摩登的拜占庭皇后,并推出强调镶贴艺术的服饰珠宝,体现中世纪装饰艺术的繁复与瑰丽。2013年,Dolce&Gabbana发布华美绝伦的拜占庭风格秋冬高级成衣,将马赛克壁画和象征皇权宗教感的皇冠融入其中。

  4结语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唐代与西欧中世纪的服饰都各有特色,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设计师们逐步认识到“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挖掘传统设计文化元素为现代设计所用。因此,不论中国还是欧洲都应倡导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得以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第2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51-62

  [2]张竞琼,蔡毅.中外服装史对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0:101-120

  [3]邵晨霞.浅析外来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3):85-88

  [4]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9-142

  [5]李杨.浅谈中国传统服饰的奇葩——唐朝女装[J].大众文艺,2011(15):135,178

  [6]刘旭.昙花一现与黑暗中的光明——中国唐代与西方中世纪服饰对比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0-33

篇五: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唐代女子服饰文化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这就是帔帛。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

  精选文库

  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現出婉转、舒展,給人以飘然若仙之感。唐的袍服,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最能汉民族柔静平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唐代的官服制度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即男子的服饰。圆领袍衫,也叫团圆领,是隋唐时期官宦,士庶男子的主要服饰。唐代官吏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传统的官冕衣裳,只是在隆重场合而用,平时多以圆领袍衫下配乌皮靴为时尚。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唐代官员的袍衫,也多用此款,主要以颜色来区分等级的。黄袍被当作帝王的御用服色,从唐开始一直沿用至清朝。通常定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红色,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唐代官服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官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赤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三品以上袍紫色、束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等,未入仕者,则着白袍,所以唐人的服饰也以白色为主,布衣成了庶民的又一代称。现在唐装虽已不复流行,鲜为人知,但她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被日本人尊为国宝的和服其实就是学自唐装,和服日语叫”吴服“,最初的雏形是从中国三国时期吴地区的服饰传过来,故称”吴服“后来不断的融合吸收唐服的特点,包括唐衣,十二单等。唐装的华贵可以堪称世界第一,无人能及,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颠峰,高度繁荣开放的表现。通过前期唐装充分吸收西域外族服饰的精华部分,到了后期融合进了自己的那一部分,使得唐装充分吸收了华夏与外族的文化精髓,将两者巧妙的

  --

  2

  精选文库

  结合起来,并将各自的特点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且将那种文化风格发扬到及至。盛世唐装就是这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妇女不必恪守传统规范,

  他们可以穿袒胸露背的宽领服装或吸收其他国家服饰风格穿出异国情调,还可以穿胡服男装骑射,并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相当富足的物质基础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加之在隋朝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纺织业到了唐朝有了长足进步,服装材质品种之多,不拘一格的服饰也在当时被广泛推崇。尽管今天的人们习惯将对襟袄通称为“唐装”,以其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但那不过是一种以唐代为荣的说目,千姿百态而富有生命气息。当年“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多么宏大,唐代中国才真正称得上是“衣冠王国”。

  参考书目:《中国服饰史》,《中国服饰》,《中国古代服饰》,

  --

  3

篇六: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唐代女子服饰文化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这就是帔帛。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

  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現出婉转、舒展,給人以飘然若仙之感。唐的袍服,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最能汉民族柔静平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唐代的官服制度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即男子的服饰。圆领袍衫,也叫团圆领,是隋唐时期官宦,士庶男子的主要服饰。唐代官吏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传统的官冕衣裳,只是在隆重场合而用,平时多以圆领袍衫下配乌皮靴为时尚。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唐代官员的袍衫,也多用此款,主要以颜色来区分等级的。黄袍被当作帝王的御用服色,从唐开始一直沿用至清朝。通常定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红色,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唐代官服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官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赤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三品以上袍紫色、束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等,未入仕者,则着白袍,所以唐人的服饰也以白色为主,布衣成了庶民的又一代称。现在唐装虽已不复流行,鲜为人知,但她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被日本人尊为国宝的和服其实就是学自唐装,和服日语叫”吴服“,最初的雏形是从中国三国时期吴地区的服饰传过来,故称”吴服“后来不断的融合吸收唐服的特点,包括唐衣,十二单等。唐装的华贵可以堪称世界第一,无人能及,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颠峰,高度繁荣开放的表现。通过前期唐装充分吸收西域外族服饰的精华部分,到了后期融合进了自己的那一部分,使得唐装充分吸收了华夏与外族的文化精髓,将两者巧妙的

  结合起来,并将各自的特点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且将那种文化风格发扬到及至。盛世唐装就是这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妇女不必恪守传统规范,

  他们可以穿袒胸露背的宽领服装或吸收其他国家服饰风格穿出异国情调,还可以穿胡服男装骑射,并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相当富足的物质基础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加之在隋朝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纺织业到了唐朝有了长足进步,服装材质品种之多,不拘一格的服饰也在当时被广泛推崇。尽管今天的人们习惯将对襟袄通称为“唐装”,以其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但那不过是一种以唐代为荣的说目,千姿百态而富有生命气息。当年“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多么宏大,唐代中国才真正称得上是“衣冠王国”。

  参考书目:《中国服饰史》,《中国服饰》,《中国古代服饰》,

篇七: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唐朝服饰文化内涵到今天为止,一谈及唐朝的服装,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出现的大概就是袒胸露乳这一次。这在当今电影、电视剧里体现得十分明显。

  唐代汉族服饰丰富而华丽,特别是对外来衣冠服饰的广为吸收,使得唐代汉族服饰呈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特色。唐代经济的发达,激发了多样的社会思潮,加之唐人积极对外交流以及统治者并蓄古今、博采中外的宽大胸怀,共同塑造了其多民族性的服饰文化特点。唐代汉族服饰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多民族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传统与民间并用的手法,值得现代中国时装设计师借鉴。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唐代是其中最鼎盛的一个时代。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分裂混乱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和艺术的灿烂,写就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最辉煌夺目的篇章。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古今中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唐代汉族服饰也呈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这种多民族性是汉族人民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结果,同时也呈现出其发展演变的多方面成因及特点。

  一、经济富庶和强大国力的背景依托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几个文明昌盛的大帝国。唐代有丝绸之路的繁荣商贸做后盾,其封建经济也达到了前朝无法企及的发达程度。一方面,在国内传统经济的发展方面,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唐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对于新兴的城市经济表现出相当的接纳和认同。商贸业、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对外贸易发达,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尤其是手工业中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高度发达,印染技术的发展,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繁荣在客观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带来了服饰的奢华、开放与多民族性,这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的高峰。难怪现代经济学家爱将女人衣裙的长短与开放程度同经济的繁荣或低迷联系在一起,从丰富的唐代出土史料中可以看出唐代妇女服饰华丽,仪态丰美,妆饰奇异纷繁,形制开放且融合了异域民族特色。在唐代妇女三种典型服饰之一的襦裙服中,裙幅之丰,有裙拖六幅湘江水”、东邻起样裙腰阔,剩蹙黄金线几条”等诗旬为证。

  妇女衣裙的颜色也绚丽多彩,金缕鸳鸯满绛裙”、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柳花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诗句表现出紫、红、绿、黄妇女衣裙的争奇斗艳。

  不仅如此,其服饰开放程度也令今人瞠目,出现了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袒胸露臂形象。例如,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中,梳高髻、半露酥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即是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的以露为美的开放的社会审美风尚”的生动塑造。另外,流行于南北朝及唐代中原地区的短襦式样,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窄袖紧身的短孺不仅有利于做事,还能表现女子婀娜的体型,因此备受年轻女子的喜爱。而与

  襦裙服相搭配的妇女外出时常佩戴的幕缰,本是胡羌民族实用性的服饰,因西北多风沙,故用此来遮蔽风沙侵袭,但传到内地,与儒家经典《礼彷侧》的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封建意识相结合,转变成防范路人窥视妇人面容为主的功用。显然,这种奢华、开放、多民族性的服饰风范是同国力的强大,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的。如果说,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人们无暇顾及服饰的式样变化,那么唐代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足以及强大国力的背景依托下,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和精力来注重服饰的精致和变化,中国服饰的对外交流走入了一个新天地。儒家思想被外族文化冲淡,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款式,在跨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进行传播和发展呈现出空前灿烂的景象。

  二、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的催生结果

  服饰流行的社会基础除取决于社会高度文明之外,还会受到社会思潮的直接影响。因为服饰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是'时代风貌的镜子,服饰的变迁直接反映出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文艺思潮和当时人们的处世哲学

  自唐建立以来,高祖、太宗以儒学为主,高宗薄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皇以佛教治国,玄宗时则道教大炽等,形成了儒、道、佛三家并立的文化新格局,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唐代的文明包容了许多前朝不敢想、后代不敢为的活跃思想和社会氛围。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说:唐人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正是当时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沉浸在个人、民族、阶级、国家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和社会氛围”之中。

  鲁迅则认为唐人的创新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而英国学者韦尔斯在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盛唐的差异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特有的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造就了唐代充实而又光辉的文化繁荣时代。在中国封建社会记载中,唐代成为我国历朝人性最解放的时期之一,整个社会的气氛和思潮也宽松了许多,为唐代汉族服饰艺术的多民族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唐代这种思想环境上的宽松局面,使人们在思想上无禁区,创作上无约束,眼界放开,自由驰骋,从而促进了服饰艺术上的百花齐放,促使汉民族对异域民族服饰流派和风格广为借鉴,造就了唐代恢宏的服饰文化气象。大文化背景决定服饰社会效应的去向和水准,然后自然而然地贯穿到人们的着装意识和着装行为中,从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为服饰社会性的内因唐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活跃、打破传统、世风开放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为背景,才有了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大胆服饰,有了不受世俗束缚、体现女权的女着男装,

  有了突破传统、百花齐放的民族风热潮胡服的盛行,更有了白居易描述的时世妆”这些别出心裁的装扮既源自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追求新奇、崇尚异样的心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篇八: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历朝历代服饰唐朝服饰的历史背景中国服装史唐朝服饰的研究成果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服装史的发展历程服装简史丝绸服饰的发展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民俗与服饰服饰民俗学结论服饰文化受其特定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社会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多姿多彩的不同形式

  唐朝服饰文化研究一一开题报告

  研究小组一一(5)组

  (—)选题意义

  服饰文化见证着特定朝代、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与文化发展程度。为了进一步了解服饰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其影响,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我们小组进行了对唐代服饰文化的具体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这次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并上网收集了相关图片,同时,我们又向老师请教了当时的背景资料,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整理,以保证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

  (三)研究内容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国家,其经济水平及生产力水平的发达,对唐代的官服,民服产生了深远影响。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的鼎盛,使其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唐朝的京师长安,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唐代的服饰文化也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唐代的服饰文化还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研究唐朝服饰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健全我们的审美观念。

  唐朝服饰文化研究一一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唐朝服饰发展

  研究时间:研究背景:

  服饰文化见证着特定朝代、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与文化发展程度。为进一步了解服饰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其影响,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我们进行了对唐代服饰文化的具体研究。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国家,其繁荣的经济对唐代的官服,民间服饰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服饰还受宗教文化传播,审美观念的影响并吸收借鉴了印度服饰的特点。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服装的意义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进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二)总体概述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三)女子服饰特点

  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1)唐朝女子服饰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2)配件—半臂

  半臂的兴起颇为有趣。它起源甚早,在三国时代,魏明帝曾穿薄绸半袖上衣上朝,结果被一位大臣质问,此种奇装缘自何礼法规章?可见短袖的款式初现时属于时尚界的非主流。但随着时代的推进,至厅隋唐盛世它人气直升。

  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3)配件—褙子

  又名绰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特点是将半臂的袖与下襟大大延长。始于唐,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4)特殊—高腰/齐胸襦裙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咼腰襦裙。它将裙带咼咼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5)特殊—女式大袖衫

  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它比通常的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

  (四)唐代的冠服制度

  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到了唐代,冠服制度发展到十分丰富完善,对后世与国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朝以前尚黑,玄黑才是帝王之色。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朝规定除天子明黄、太子淡黄,其他人使用黄色就是谋反。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

  (1)武德令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

  (2)唐朝皇服的分类

  隋唐天子主要戴两种冠,即通天冠、翼善冠。通天冠是皇帝冬至日受朝贺、

  平日上朝以及在后宫燕居时所佩戴,既用于节日,又用于平日。不过,一般地讲,皇帝在后宫燕居嬉游时,多半不戴冠。翼善冠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明的,主要用于朔望(初一、十五)上朝时服用。通天冠凡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加金博山,配珠翠黑介帻,即以黑介帻承冠。翼善冠采自古制,形状如幞头,以转脚相交于上。另有一种白纱帽,用乌纱做成,白裙襦或衫,白袜,乌皮履,这是南朝时帝王们所戴,隋统一后,沿用此名,唐实以乌纱。

  (3)品色制度(兼及腰带制度)

  品色制度以官员散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色、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兼以腰带饰物规定)。

  武德四年(621)制定初步的常服规范,八月敕:“三品以上,大科紬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以上,小科紬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以上(下)

  ,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紃,其色黄。六品七品饰银。八品九品鍮石。”

  贞观四年(630)二次下诏修订:“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仍通服黄。”

  贞观五年(631)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以上服丝布及杂

  小绫,其色青。

  上元元年(674)诏:“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其武官,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至此奠定唐代服色制度基础,后世皇帝只是适时加以调整)

  文明元年(684)将八九品的青色改为碧(因为青布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

  泛红色光,易与紫色相混)。

  景云年间(710-711):“九品以上一品以下,文武依上元故事,带手巾、算

  袋。腰带,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

  八品九品共用鍮石。”

  太和六年(832)右仆射王涯准敕:“亲王及三品以上,若二王后,服色用紫,

  饰以玉。五品以上,服色用朱,饰以金。七品以上,服色用绿,饰以银。九品以上,服色用青,饰以鍮石。应服绿及青人,谓经职事官成及食实禄者,其用勋官及爵,直诸司依出身品,仍各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黄,饰以铜铁。其诸亲朝贺宴会服饰,各依所准品,诸司一品、二品许服玉及通犀,三品许服花及班犀及玉,又服青碧者,许通服绿。”

  同时常服纹样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

  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六品以下常参官,许服小团窠绫,及无

  纹绫,隔织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禁断。

  ”

  总括之,颜色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绿——青(后改为碧)。而腰

  带饰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石。

  (4)章服制度

  章服制度是常服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官员随身配带鱼(龟)袋的制度。随身佩鱼的目的,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证,二是用来明尊卑、严内外。常服佩鱼自隋代已初具形制,在唐代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变化:高祖皇帝于武德元年(618)改以往的银菟符为银鱼符。鱼袋虽配发给四品五品职事官,但退体后要交回。三年后高宗皇帝人性化是调整为五品以上薨亡者不须追收鱼袋。

  章服制度化之后,百官请绯、紫之服,必须经过朝廷严格考核,且依据官员的具体状况区别对待,够资格者方才授予。此外,晚唐针对颁受章服混乱之况,进一步从体制上加以规整。

  (五)对邻国的影响

  唐代服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装的长处。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小组成员感受:

  ――通过3个月左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对唐朝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并深刻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组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此次活动,提升了探究学习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加以身为华夏民族之后而倍感自豪。

  ――经过这一阶段对唐朝服饰文化的研究学习,我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有文字、典籍等文化,还有服饰、饮食等社科类文化。而服饰作为中国古代国力强盛的一大体现,其文化底蕴更为深厚。服饰文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经济水平与民族特点最为主要。通过这次的学习研究,我学习到了很多课外知识。了解了中国的服饰文化,更学到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了解了唐朝服饰后,我深刻的认识到,在那个民族融合,对外开放最鼎盛的年代里,服饰早已不是遮体的工具,它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首先在颜色上就分出了等级,百姓不能穿颜色太鲜亮的服饰,而黄色则是皇权的象征:其次就是材料,因为丝织品的发展,丝质服饰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从中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课余生活。

  ――“唐朝服饰”是我组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思考,广

  开言路,相互交流,吸收借鉴,还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有关内容,这不但使我的知识更加丰富,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也增加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识,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也希望能把它与大家分享。

  ――通过对唐朝服饰的研究,我学习到了很多课外知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远与博大,看到了各朝服饰与唐朝服饰的区别,以及唐朝服饰中,官臣服饰的区别和百姓服饰的多样化,更体会到了从衣着便可以体现出来的我国古代制度的森严,了解了更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多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拓宽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

  ――这次探究活动后,我了解到仅仅是我们的日常服饰,在不同时期或者在同一时期,都可以有相当大的区别。深入了解唐朝的服饰文化,也更深入了解了服饰与社会、世界的联系。因此,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我们了解和关注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是我们的巨大财富。

  资料来源

  图片来源一一《中国历代服饰图典》---《中国历代妇女妆饰》――百度图库

  唐朝文化的特点——《中华上下五千年》唐朝的历史背景一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唐朝服饰的特点一一《华裳天下丛书:历朝历代服饰》唐朝服饰的历史背景一一《中国服装史》唐朝服饰的研究成果一一《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服装史的发展历程一一《服装简史》丝绸服饰的发展一一《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民俗与服饰一一《服饰民俗学》

  结论

  服饰文化受其特定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社会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多姿多彩的不同形式。通过对唐朝服饰文化的研究,我小组成员均获益颇丰,对于我们的探究能力及对唐朝服饰的理解层面均有所提高和加深。通过此次研究,既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培养了对于美的欣赏力和鉴赏力,健全了我们的审美观念,相信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对我们今后的学习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推荐访问: 唐代时代背景对服装影响 唐代 时代背景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