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的多维历史情境分析

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的多维历史情境分析

时间:2022-10-30 13:25: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m<i]u]o8zӮNO4OtOim}Mu_|ۭ}n?}}uvMOxMtiy}9ӏ4NF对照的是,当时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因为体制和机制的束缚而活力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图书文化消费需要。于是,首先在发行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或个体的书店、书摊和书贩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我国图书销售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出版策划领域,由于国有出版社不但在出版结构上存在单一化的现象,且图书的生产效率也不尽人意,存在“出书难”的现象,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协作出版”,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肯定。另外,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版社数量剧增,如图1所示,全国出版社从1978年的105家到2010年的580家,30年里扩增了大约5倍,整个80年代是出版社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出版社数量的增加是图书市场需求作用的结果,表明当时我国图书出版市场上的出版主体过少,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需求。但是,仅仅增加出版社数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出版社自身体制和机制问题。同时,这些新组建的出版社还没有丰富的出版资源,为了快速进入并占据市场,一些新组建的出版社不得不倚重民营策划资源和发行力量,⑧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两者的合作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话,那么随着出版体制外知识分子等人才加入,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的策划能力和经营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加之其市场经验的逐渐丰富,一些出版社开始真正倚重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的策划创意和市场运作能力。2000年以后,随着一批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的出现,出版社与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的关系已经不能用“倚重”这样带有偏正关系的词语来说明,而是表现为更高级的战略合作或者资本重组关系。民营图书文化公司也渐渐地取得了合作的主动权和平等地位。

三、文化教育是直接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为民营书业提供了现实的市场机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缘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市场,民营书业在教育出版领域获得巨大收益,得到快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恢复高考,催生了教育出版的大发展。由于参加高考的人数众多,需要补习和复习资料,一些原来帮助出版社发行图书的民营书商看到了市场机会,民营教育图书出版业在不规范中开始起步。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快车又加速了民营教育图书出版业新一波的发展。民营教育图书出版业的超高速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一是我国自然入学率的持续高位,第二是图书书价的显著提高提升了教育图书出版的赢利能力。另外,教育对民营书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表现为民营书业对图书馆馆配市场的开拓和垄断,民营馆配商在馆配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如今,许多出版社都寻求和民营图书馆配商进行合作以求打入庞大的图书馆配市场。

参与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教育成果,引进国外优秀图书版权的驱动也是民营书业重要的发展动力。我国1992年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以来,图书版权贸易非常活跃,版权贸易总量成倍增长,其中尤其以“九五”期间引进图书版权增速最快。这个时期我国引进的图书品种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学三大类上。虽然版权引进都是以国有出版社的名义进行实施,实际上版权的运作和引进乃至包装宣传很多都是民营图书文化公司操盘的。

图书出版业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商业,也是一种文化性与商品性高度结合的行业,其经营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分子的参与为民营书业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智力资本。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一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更多社会关怀和人文理想的知识分子进入图书出版业,对民营书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知识分子的介入改变了民营书业发展早期,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经营短视、违法违规、唯利是图等问题,为民营书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其次,知识分子依靠自身的知识和“个性”,在出版优秀图书和参与创造优秀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充满创造活力的知识分子的参与,民营书业在其内容品位、规模化经营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最后,知识分子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提升民营书业的行业声望。

四、科技进步是重要物质基础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造纸工业、计算机排版技术、印刷技术和图书流通能力的进步,不但满足了国有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将额外的产能释放到民营书业,为民营书业的扩张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80年代以前,困扰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难题集中表现为印刷技术装备落后,印刷生产能力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后,桌面出版系统为主的数字化印前系统普及,胶印成为我国印刷业的主流技术,联动装订手段得到使用,新技术的普及彻底解决了图书印刷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随着印刷业务向社会资本放开,一些民营印刷厂较早地进行了印刷技术的革新,许多有实力的民营印刷厂引进了最新的印刷设备。排版和印刷技术上的进步不但大大加快了图书的出版速度,缩短了出版周期,而且提升了出版物的质量,提高了我国图书印刷业的整体产能,为民营书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民营书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造纸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政府通过扩大造纸生产能力的做法,破解了图书出版的用纸紧缺局面,特别是解决了图书出版最常用的凸版纸和双面胶版纸供应紧缺的情况。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图书市场的有序化、集约化、连锁化经营,我国图书流通业进入了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标志的现代图书业物流建设新时期。图书流通业的发展也为民营书业的壮大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本质上契合了民营书业对高效率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民营图书发行和畅销书运作的效率。

2005年以后,因为外国经典图书作品几乎被引进“消化”殆尽,我国图书出版业靠“引进推动”的增长模式日渐式微,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的发展遭遇瓶颈,但又迎来了网络资源的大发展。网络为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其海量的文本和庞大的读者群为图书出版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成为民营图书文化公司进行出版策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意策源地。网络海量的原创作品内容为传统图书出版提供了重要的组稿平台,是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对接的自由市场。在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对接上,民营图书文化公司作了先锋性的尝试。最近几年,民营书业顺应时代发展,正在积极发展数字出版产品,依靠其先天的创新冲动,目前绝大多数民营出版商都已经在从事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与运营。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书业从“拾遗补缺”的边缘地位发展为我国图书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坦的路程。民营书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是出版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民营书业在实现图书出版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促进我国图书出版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促进国有图书出版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及推动图书出版文化繁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营书业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是政策、市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民营书业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图书出版体制由“国家”逻辑到“市场”逻辑的历史转型。民营书业发展所带来的效果和压力,也推进了我国图书出版体制的改革,最近几年,民营书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应该说,民营书业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民营书业的发展事实证明,主要依靠国有资本和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方式无法解决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效率问题。只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民间智慧的热情和冲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图书出版业和参与图书出版的策划生产,才更有助于我国出版业实现跨越发展。

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过后,我国出版业的产业形势更加复杂。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从“国家”逻辑发展到“市场”逻辑以后又进一步延伸到“全球化”逻辑上。为了应对外资传媒集团的竞争,保卫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加快做强做大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成为必要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我国必须深入推进出版体制改革,理顺图书出版业生产关系,尽快优化民营书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促进民营图书出版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以进一步解放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先进生产力。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讲师)

注释:

① 郝振省.2010年—2011年中国民营书业发展报告[EB/OL]. /article/19022/2011-04-21.

② 谢迪南:2010 年中国民营书业最强实力大汇聚[N].中国图书商报. 2010-01-08.

③ 郝振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发展脉络追溯[J].中国出版, 2003(9).

④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年鉴1983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5.

⑤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年鉴1984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3.

⑥ 中国出版在线.民营书业30年大事记[EB/OL]./special/culture/bertelsmann/list/200806/0625_3975_637594.shtml,2008-06-25.

⑦ 周为筠,张华.白猫牵手黑猫:民营书商的新财富游戏[N].南方周末.

⑧ 方卿.论出版工作室发展的产业链意义[J].出版科学,2009(3):10-13.

推荐访问: 多维 民营 情境 中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