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虬须客》与《虬髯客传》

《虬须客》与《虬髯客传》

时间:2022-10-29 17: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领域,由于道教的神仙传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到唐代时,道教小说无论是在数量 ,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道教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于唐末五代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手笔。杜光庭在撰写《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书时,通过搜奇述异,塑造了许多颇具魅力的求道者形象,讲述了许多颇具传奇色彩小说故事。在杜光庭的小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仙感遇传》卷四的《虬须客》。《虬须客》因与后世影响甚大的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人物与情节上具有相似性,故历来也一直有杜光庭创作了《虬髯客传》的说法。笔者认为,虽然《虬髯客传》的作者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杜光庭对这一传奇小说的贡献还是不能忽视的。

传奇小说的出现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唐代中叶以后,在藩镇割据的社会形势下,一些有钱有势者为抗击对手,保护自己,常常蓄养一些侠客来为自己服务。那些不畏强暴,讲究义气的侠客往往成为当时人们喜爱、崇敬的英雄人物,导致了社会上游侠风气的盛行。一些道士和奉道文人热衷于搜集民间流传的轶闻趣事,并借鉴六朝传奇家的笔法,创作出许多带有传奇、侠义色彩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题材,颇具个性的人物,离奇多变的情节,富于想象力的夸张,使中国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类型——传奇小说。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在论说了唐代传奇小说《古镜记》、《南柯太守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柳氏传》等之后,特别提到了“杜光庭之《虬髯客传》流传乃独广”。杜光庭也常被后人誉为唐代传奇小说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关于《虬髯客传》的作者,在历史上就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三说:一说为杜光庭,因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十二“王浥李靖”条中记杜光庭有《虬髯客传》,《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也记“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故历来持此说者较为流行,上引鲁迅即持此说。但也有人认为出自《神仙感遇传》的“《虬须客》与“《虬髯客传》不但题目有所不同,而且全文繁简美陋颇有差异”,故不同意此说者。第二说为《传奇》的作者裴所作,因为宋人编的《绀珠集》卷十一引《传奇》中有《红拂》一篇,即为《虬髯客传》的节要。但如果从内容上加以比较,可见《虬髯客传》无论在文字表述上,还是在故事情节上,都要优于《红拂》。故“此说能否成立,也还要论证”。第三说为唐代张说撰,如宋人编《豪异秘纂》、元末明初陶宗仪辑《说郛》卷一一二,还有明刻本《虞初志》都持此说,故有人认为,“或本为悦(即张说)作而光庭删录之以入《神仙感遇传》,故《宋史·艺文志》遂题为光庭作。”但查阅张说著《张燕公集》,并不见有《虬髯客传》的记载,“且自两宋以来,都认为此传奇是杜光庭之作”,故也有学者认为张说撰之说“不足信”。

作者问题的复杂性也影响到《虬须客》与《虬髯客传》之间究竟孰先孰后的问题。对此,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虬须客》与《虬髯客传》相比较,“前者很像是后者之梗概与缩写”。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道藏》“收杜光庭《神仙感遇传》,有《虬须客》一条,叙述与今所传本不同,且简略朴僿,文彩殊逊。……颇疑《道藏》为今传之祖本,流传宋初,又经文士之润饰(《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所载之《虬髯客传》,已属改本),故详略互异如此”。从历史上看,宋代李昉(925~996)编《太平广记》时,在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中就收录有《虬髯客传》(未注明作者),内容也比《神仙感遇传》中的《虬须客》更加丰富,情节也更加曲折动人,但张君房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开始编《道藏》(即《大宋天宫宝藏》,现已不存),后又撮其精要编成《云笈七签》,在《云笈七签》卷一一二收录的却是文字简略的《虬须客》,而不是《太平广记》文字详细的《虬髯客传》,现在的《道藏》本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长虹先生曾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太平广记》的“出版说明”中所介绍的情况而“推测张君房有可能没有见过早已收版于高阁的《太平广记》,因此,出现了上面提及的这一问题。”

依笔者的研究,初步的看法是,后来流传较广的《虬髯客传》与杜光庭所作的《虬须客》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因为《虬髯客传》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卷四中,名为《虬须客》,文字简略,标题也正好与《宋史·艺文志》所记的“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相同。后经人加工润色,才逐渐丰满起来,并以《虬髯客传》而广泛流传于世。故下面仍以《虬须客》为主来略做分析。

如果追根溯源,“传奇”一词出于晚唐裴撰《传奇》,后来“宋人辄目唐人小说之涉及神仙诡谲之事,概称之曰《传奇》”(11)。鲁迅先生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12)传奇小说虽然是由六朝那种单纯的说神道鬼的志怪小说发展而来,但描述的对象却有所不同,它大多以神异、侠义与爱情为主题,这些情节曲折的奇闻逸事拉开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序幕,成为用浪漫主义手法来反映当时复杂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杜光庭作为晚唐传奇小说家,他的《虬须客》以遇仙为主题,宣扬了“真人之兴,乃天授也”这样的效忠李唐王朝的思想,其中并没有《虬髯客传》中所讲述的李靖与红拂的浪漫爱情,而强调虬须客的豪爽侠义和道士的神异之功。

故事梗概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颇具才华的寒士李靖求见司空杨素,以敬献治国之策。但杨素却因为李靖出身寒微而冷眼相对,傲慢而见。可此时,杨素身边的一名手持红拂的侍女见李靖相貌堂堂,谈吐不凡,顿生倾慕之心。半夜,红拂女乃女扮男装来到李靖居住的客店密访。两人交谈,意气相投,遂决定一起离开长安去太原开创事业。在去太原的路上,于途中旅舍,他们遇到了一位骑驴大汉。这位大汉是满脸长着赤红色络腮胡子的虬须客。经过攀谈,李靖和红拂女发现虬须客是个有志于夺取天下的义士,共同的政治理想使三人结为友好,并相约在太原相见。当他们分路到达太原后,虬须客通过刘文静,两次见到李世民。虬须客看到李世民神气清朗,貌与常异,顾盼生辉,乃叹为“真天子也”,大为折服。从此,虬须客不仅不与李世民争天下,而且还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慨然赠予李靖,并传之以用兵之道,让李靖跟随李世民去打天下,而他自己却带着家人远走海外,开辟新天地去了。最后,李靖依照虬须客的嘱托,追随李世民打下江山。唐王朝建立以后,李靖得以加官进爵,而虬须客也在海外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为王。《虬须客》既抒发了杜光庭的政治理想,也是显露其创作才华的一篇传世佳作。

《虬须客》有三个特点:一是其三个主要人物——虬须客、李靖和红拂女都具有侠义风范,后被人称为“风尘三侠”。杜光庭对“三侠”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唐代中叶以后群雄竞起、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社会动荡的局势中,老百姓对那些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英雄豪侠横空出世的期望。三侠中首先出场的李靖虽为一介书生,但他胸怀大志,布衣上书,不畏权贵。对这一情节,《虬髯客传》有更生动的描绘,李靖面对“踞床而见”的杨素,他勇于当面斥责:“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正是他的凛然正气使权重一时、傲心十足的杨素“敛容而起,谢公”,并收下李靖呈上的救国之策。第二个出场的红拂女,虽然出身低微,但见识非凡,当李靖与杨素“骋辨”时,她对李靖十分心仪,马上“临轩指吏”去打听李靖的行踪,并于当晚颇具侠士风度地来到李靖的住所,十分坦率地表白:“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正是她侠义的真情打动了李靖,两人共奔太原,才引出了路途旅店巧遇虬须客的情节。虬须客,“中形人也,赤髯而虬,破衫蹇驴而来,投布囊于地,取枕欹卧,看张妓理发,委地立梳于床。”(13)虬须客突然出现,使正在逃跑的李靖夫妻很紧张,偏偏此人在进门后,将裹着人头的布囊放在地上,不打招呼就取枕斜躺下来,大胆地看着美女梳头,这种不合情理的冒失行为,更引起了李靖的愤怒和红拂的不安。但三侠各自的鲜明性格正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虬须客性格豪爽,不拘礼节。李靖是士人,故做事小心谨慎。虬须客的举动引起了李靖的愤怒,但李靖想到自己的在逃身份,又不知来人的底细,乃强忍怒火,暗自思忖对付办法。红拂则聪明伶俐,见多识广,故非常镇静,她“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急梳头毕,敛衽前问其姓”,不仅利用与虬须客同姓的机会与之结拜为兄妹,而且最终使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能够在灵石旅店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是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故事情节起伏曲折、扣人心弦,具有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独特风格。三侠相聚后,相随去太原寻访李世民。虬须客本来是抱着乱世中起宏图以成就帝王霸业的大志,他在李靖的帮助下,见到李世民后,一开始虽为李世民的相貌所折报,但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图帝王大业的志向,直到再遇李世民,见“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生风,顾盼炜如”,道士又以棋局“全输,……救无路哉”做暗示,并明确告之:“此世非公世界,他方可也”,才认定李世民是“真命天子”,遂心弃前念,改谋去海外另立霸业,表现出一种善识时务的英雄性格。虬须客志向改变后,才邀请李靖夫妻去他家做客。李靖夫妻这时发现原来虬须客富甲一方,早已为图帝王大业做了精心的准备。虬须客也对李靖夫妻直截了当地说:“今既有主,亦复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虬须客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李靖夫妻,而且还希望他们能够协助李世民称雄天下。然后,虬须客就与其妻戎装乘马而去。三侠离别后,各谋发展。“李靖得此事力,以助文皇缔构大业。”而关于虬须客,贞观年间,即有南蛮入奏:“有海贼以楼船千艘,兵十余万人,于扶馀国杀其主自立为王,国内已定静”。李靖知虬须客也已事成,乃与红拂一起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三是体现道教的“经国理身”的终极理想。《虬须客》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以道教的“内以修身,外以治国”为人生理想。如果参照历史,就可见其中的一些人物并非完全凭空虚构。历史上确有李靖其人,他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北征突厥,南征东吴,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立国后,他又辅佐朝政,官至尚左仆射,为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来突厥侵唐,李靖主动请战出兵,他带领五路兵马,进军青海,因指挥有方,迫使突厥首领自杀,又一次保卫了唐王朝领土的完整。唐太宗李世民对李靖非常器重,特别嘉称他为“一代楷模”,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14)。因此,李靖的名字在当时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在李靖的生平中加进了许多传奇成分,特别是将他与道教挂上了钩,说李靖之所以能够做出杰出的贡献,乃是因为他年轻时在华山上曾到一仙翁,这个仙翁预言李靖将来会仕途发达。

虬须客的原型在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据唐人小说,虬须客的原型是隋末西京人张仲坚,排行第三,髯赤而卷曲,故号虬髯客(15)。虬髯客有雄才大略,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表现出令人感动的英雄本色和慷慨豪爽之情!也有人认为,李世民亦虬髯,髯可挂角弓,故杜甫诗有“虬髯似太宗”语,可见虬髯客和李世民实二而为一(16)。杜光庭在唐末天下大乱、大小藩镇拥兵自重之时,撰写这个故事,一方面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是真命天子,唐王朝是天人神授,“非英雄所冀”,以宣扬唐王朝的正统性;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人们对当时藩镇割据、诸侯争雄、连年兵战的动荡社会的不满,又找不到出路,而将希望寄托在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豪侠身上的愿望。杜光庭希望有李靖、虬须客这样一些按道教“以内修身,外以治国”的理念塑造出的英雄豪侠横空出世,能够辅助“真命天子”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如果我们再看一下杜光庭的生平,就可见他随唐僖宗离开长安来到蜀地后,俨然以帝王师的身份,辅助当时的统治者治理蜀地,发挥自己经世济民的政治才干,故被时人誉为“山中宰相”,因此也有人认为,“杜光庭写《传》以虬髯客暗比自己,虬髯客建功东南,作者立业西南,二者的经历的确有相似之处。”(17)

杜光庭还运用道教的“谶语”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先验性的预言来传播道教的理念,从而使《虬须客》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例如,虬须客本有称王天下的政治抱负,并为实现这一抱负而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他与李靖、红拂相识后,马上就问:“尝知太原之异人乎?”并借“望气者”的口吻说:“太原有奇气”,以此来邀请他们相赴太原,共谋大事。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说有异人奇气,这就是天命真人出现的“谶语”。在杜光庭笔下,虬须客在太原与李世民相会实际上就是“谶语”内容的具体展开,因而在描述当时还是“二郎”的李世民时就称其“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须客见之非常惊异,称为“真天子也!”但虬须客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还要让“善相”的道兄再来见见李世民,看他是否真的具有王者之气。道士见到李世民“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马上以棋局来谶告虬须客:“天下者,李家天下也。”故事末尾,杜光庭再次借虬须客之口发布谶语:“太原李氏,真英主也”,断定“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正是基于对未来的这种预测,虬须客才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李靖,要他辅助李世民打天下,自己则去海外另谋发展。这些“谶语”尤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虬须客》之中,由此而显示出道教传奇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但相比之下,《虬髯客传》比《虬须客》更具有传奇文学的色彩。《虬髯客传》既有历史背景,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既有英雄与美人的恋爱,又有为了救国救民的正义事业;既有深夜化妆潜逃,又有官府的追捕;既有小客栈的借宿与奇遇,又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既有寻仇十年而得以报仇的虬髯客,又有见识高超的神秘道人;既有酒楼上约会,又有坊曲家中秘谋大事;既有帝王公卿,也有少年英雄,种种构成武侠小说的要素在《虬髯客传》中都出现了。《虬髯客传》因演绎了侠义真情而成为唐代传奇文学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虬髯客传》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有隋末李渊与李密争王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实作为背景,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生气勃勃,故事情节迭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以至于社会各界争相传阅,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明代张凤翼将其改写成传奇剧《红拂记》,凌濛初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虬髯翁》,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由此而走上舞台,被世人称之为“风尘三侠”,并常演常新,成为传统戏剧的保留剧目,流传千年而不衰。清代画家任伯年又依此故事画了多幅《风尘三侠图》,其中有一幅就是描绘三侠于灵石旅店相见时的情景,三人目光相视,各有不同的表情,画的背景上有三棵树,其中一棵树干上缠绕着两条粗藤,意寓红拂语“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由此可见《虬髯客传》这个传奇故事对后世文学、戏曲和绘画的深远影响。

注:

①(1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29页,第212页。

②③⑦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

④(16)郭箴一著《中国小说史》上海书店影印本,第158页。

⑤张说(667~730),初唐人,曾于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张说善为文,亦能诗,曾著有《张燕公集》二十五卷。

⑥⑩长虹著《杜光庭<虬髯客传>的流传与影响》,载《中国道教》1997年,第1期。

⑧(11)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81页,第267页。

⑨《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445~1448页。

(13)《道藏》第10册,第897页。

(14)《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

(15)《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97页。

(17)张松辉著《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推荐访问: 虬须 虬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