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2023年度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2-10-27 1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二xx市xx市发展养老业的经验调研组考察xx市市南区胶州市和杭州市江干区发现当地政府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把养老服务业既作为重大民生事业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也作为未来的重要新兴产业大力扶持进行体制制度创新出台具体的医养结合政策支持组建医养联盟实现医养深度融合其发展模式均得到地方政府和中央各部门的支持及认一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养老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 xx 年工作安排,6 月上旬,区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xx 带领区人大法制委、部分区人大代表以及专家组 成员对我区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 听取了区民政局关于养老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与民政、发 改、财政、卫计、规划、国土、人社(医保)等部门及养老 机构、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查看了上饶市福海老 年公寓、心连心老年公寓、春华医院、秦峰镇敬老院等养老 机构。通过实地查看、召开汇报座谈会等形式,调研组对我 区养老事业发展情况有了较为详实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 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年底,我区 60 岁以上人口 6.67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5 %, 老龄化呈逐年加速上升之势,我区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国际 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称为进入老龄 化社会)。近年来,我区紧跟老龄化形势,把发展养老事业 作为事关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的重大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 程,提早谋划部署,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进行了规划布局,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正在逐步推进。

 (一)明确发展思路,推进统筹规划

  紧跟人口老龄化大趋势,着眼于养老事业的长远发展,早谋 划、早部署。一是科学规划布点。依托我区区位、交通和市 场优势,对养老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使之相互策 应、各具特色,为养老产业的长远发展理清脉络。二是统筹 工作部署。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养老产业作为重 点新兴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等相关领 域互动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健康养老基地与知名品 牌。

 (二)改革管理体制,强化工作导向 一是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养 老产业发展,多次听取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并协调解决 了福海老年公寓等养老企业的通公交车、通自来水等具体问 题。二是合力攻坚。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 的养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了民政、发改、财政、人社、卫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

 (三)创新养老模式,合力推进发展 一是政府主导,确保兜底供养。目前,已建成各类公办养老 机构 7 家,占地面积 88.7 亩,建筑面积 1.16 万平方米,投 资总额 0.2 亿元,床位总数 435 张,共收住政府兜底养老人 员 210 人。二是培育主体,引入市场力量。通过政府投入支 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养老市场,培育和 扶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目前,全区已发展民办养老 机构 4 家,占地面积 129.71 亩,建筑面积 5.2 万平方米, 投资总额 1.xx 亿元,床位总数 1180 张,共收住老人 641 人。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6 个,其中城镇居家养老 15 个, 农村居家养老 21 个。医养结合机构 1 家:信州区春华医院。

 老龄事业方面老年协会登记注册 5 个,70 岁以上老人人身意 外保险全部落实到位,xx 年度享受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 津贴 3xx79 人次,共计发放 664.12 万元。

 (四)优化保障体系,推进产业发展 提供政策保障,出台了《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养 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兴 建养老服务设施,明确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养老事业和 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思想束缚,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目前,各家养 老机构入住率普遍不高,大多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从有关 调查数据来看,选择居家养老的比例近 59%,大大超过选择 机构养老的 xx.1%的比例。对人们来说,家的感觉非常重要, 去养老机构就成了孤寡老人;就子女而言,送老人去养老机 构养老会“没面子”,不符合传统,花再多的钱也难以让人 接受,有“不孝”之嫌。

 (二)有效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一是养老机构的等 级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存在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 象,一方面许多人养老无处可去,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又存在 床位空置,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 构较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满足。三是 居家和社区养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和服

  务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家庭养老发展滞后。区域、城乡之间 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三)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如 xx 年省、市政府出台的《关 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规定:新建城区和新建 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同步配套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 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 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 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但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没有 落实到位,未能发挥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兴办养老机构 的政策激励和扶持作用。

 (四)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老龄化对医疗卫生、 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等专业服务人员的需求增大, 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少,整体技术能力较低,学历水 平不高,职业培训不足。

 三、建议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有资料显示,到 2050 年,全国 人口老龄化将达 34%。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 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 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我 们要深入领会、切实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真正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 乐”。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全区老龄工作,大力巩

  固养老工作基础,办好敬老院、养老院、托老所,搞好居家 养老、社区养老;另一方面,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推动 我区养老产业做大做强。

 (二)加快落实有关政策,破除行业发展壁垒:一是资金配 套政策,用好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相应配套资金, 确保政府兜底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的养老服 务。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资金奖补政策,并创造条件 逐步提高额度,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政府投入。二是社区养老 用房政策,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配套规划建设 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限期通过 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打造更多的居 家养老服务点。三是医养融合政策,提升各类医疗机构养老 服务能力,鼓励兴办护理型养老机构,推进医疗管理和养老 管理的深度融合机制,解决“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 不能就医”问题。四是税费优惠政策,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 机构实行家庭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 政策。

 (三)创新工作举措,引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组 织领导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 作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养老机构良性发展,打破养老机构普 遍亏损的困窘局面。要加强养老扶持政策的宣传落实,增强 全社会关爱老人、服务养老的意识。要顺应少子化和“空巢” 老人增多的社会趋势,强化“社会化养老”的理念。二是推 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城市、乡村社区党政组织开展

  养老服务工作,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社区养老提 供多样化的服务,使老人们在社区就能实现“老有所养、老 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形成养老服务 整体合力和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施行改革引领政策,重点在 土地使用、金融支持上探索创新,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 度。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注重选拔养老产业发展人才,大力 发展志愿者队伍,构建广泛覆盖的养老为老志愿服务体系。

 (四)发挥支撑服务作用,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一是加 快城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区政府要按照养老服务发展规 划,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办好公办保障性养 老机构,重点为城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低收入老人、经 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 务。二是推进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争取省、市资金扶持, 加大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在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生活的 前提下,拓展社会寄养、日托照料等多种功能,逐步向区域 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收住对象,无偿 或低收费收住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三是 强化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完善落实各项民办养老机构扶 持政策,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准入门槛,为民办养老机构提 供便捷服务,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 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重视老年用品市场 建设,加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

 【篇二】 市委: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到 来,做到老有所养,越来越成为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 注、群众期待解决的新课题,是我市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市 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姜之厚、孟广武两位副 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 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及东昌府区、高 唐、冠县三个县市区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 考察了部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 进行了深入地座谈讨论。调研中,委员们充分肯定了我市社 会化养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 我市老龄人口基本情况 截止 2012 年底,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 93 万人,占总人口 的 15.2%,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54 万人,占总人口的 9%, 预计到 xx 年,全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105 万人,占总 人口的 16.5%以上。按联合国的评判标准:60 岁以上老年人 达到总人口的 10%,或者 65 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 7%时, 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以上数据表明,我市老年人口比 例明显高于世界标准,处于老龄化阶段,并且已进入老龄化 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老龄化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基本市情,也必将对我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 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另外,随着家庭小型化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 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目前,我市近 40%的老年人口生活在 纯老年人家庭,“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及生活照料问题日 益显现。

 (二) 我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社会化养老工作紧紧围绕经 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 龄工作方针,以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创新发展社会化养老 事业为主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社会化养老工作取得显 著成绩,社会化养老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1、建立健全养老事业发展政策体系。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 策。市政府于 xx 年 2 月 16 日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 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 抓手,明确了任务、要求和保障措施,并规定了其他建设及 运营一系列税费的减免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二是完 善高龄津贴制度。我市对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 400 元长寿 津贴;2012 年,实现 90 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覆盖。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和村(居)按照年龄阶段 对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三是落实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奖励扶 助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独子或双女户老年家庭奖励和扶 助,仅 xx—2012 年间,全市共有 53428 人享受奖励扶助。

 四是继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上半年共有 148661 人参保, 投保总额 305 万元,理赔 409 起,赔付总额 113 万元。

 2、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截止 2012 年底,全市有各类

  养老服务机构 87 家,床位 19700 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 数 20 张,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的 1.5%。其中, 国办 68 家,床位 17830 张;民办 19 家,床位 1870 张。全 市“五保”老人 17745 人,集中供养率达到 73 %。此外,今 年全市计划新(改)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38 处。

 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 10 处,在建 20 处,正在筹备的 8 处。

 3、社会化养老举措不断创新。我市在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 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一是多元化建设和 运营养老机构。我市采取“投资多元化、建设多类化、经营 多样化”的灵活模式,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形 成了“不拘一格建设,灵活多样运营”的亮点。二是提供多 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主要采取整合利用社会和社 区各类场所、设施等资源,合理布局日间照料中心,通过社 区和养老服务实体互设服务点、互派联络员的方法,把多类 型的养老服务送至千家万户。

 二、我市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在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 些成效,但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养老事业的观念和认识还有待提高 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甚至整个社会对养老事业的认识还不 足。一是对养老事业的观念仍然陈旧。在工作部门上,基本 局限于民政部门;在服务对象上,基本集中在由政府供养的 “三无”人员、“五保老人”、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在工作 方式上,基本停留在社会救济层面,社会化养老服务覆盖面

  还很小。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居家 养老,不习惯到养老机构养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中“孝”的 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人认为“住养老院,不是没有儿 女,就是儿女不孝”。二是对养老事业的认识出现偏差。对 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养老事业的关 注不够,有的认为养老问题不是显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对构 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产生直接影响,养老服务无碍大局。

 (二)养老设施尚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我市养老机构建设与老年人的需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xx 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城乡各类养老床位 占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3%以上”,参照其他省市“9073”养老 发展战略,即实现 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 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我市目前有 90 多万老年人, 共需 2.7 万张床位,现有 2 万张左右,尚有 0.7 万张床位缺 口,任务仍然很艰巨。

 (三)民营资本没有实质性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一是兴办养老机构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风险高,大资 金不愿进入,小资金不敢进入。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 一些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 域,但效果仍不理想。二是维持日常经营难。民办养老机构 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投入资金有限,周转困难,多数 处于保本经营。我市民办养老机构中,除 xx 市鸿福老年公 寓条件、设施比较好外,其他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不同程度地 存在着档次低、规模小、条件差等特点。三是项目申报环节

  多与政策时间紧的矛盾突出。建设养老机构办理各种手续的 时间太长,项目要经过立项、征地、规划、施工等多个环节, 周期长与任务紧的矛盾比较突出。但省、市的补助政策只到 xx 年底,如果时间抓的不紧,优惠政策将一晃而过,届时推 动社会化养老建设将更加困难。

 (四) 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推进缓慢 社会化居家养老推广工作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场地。新的社区没有规划场地、老旧社区又拿不出 闲置场地用来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托老所或老年活 动中心等设施。二是功能不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目前的主 要对象是由政府买单的生活困难、需要照顾的“五保”老人, 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全社会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 个性化的需求。三是经费不足。工作经费、人员经费没有来 源,难以为继。

 (五)社会化养老服务队伍薄弱 现有社会化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是专业化的管理 和护理人员缺乏。全市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就近招 收的年龄较大的退休下岗职工或农民工,且女性较多,男性 很少,他们基本没有接受养老服务的专业培训,只能对老年 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难以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 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高素质的老年人社会管理人 才和专业化服务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社区低偿和志愿服务人 员少。现有志愿服务活动常常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特点,缺 乏长期运行的制度保证。三是社会化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待遇

  总体偏低。以高唐为例,全县 60 名社会化养老服务人员月 平均工资为 700 元,最低为 500 元,其他县市区工资水平也 相差不多。低收入致使社会化养老机构进人难、留住专业人 员更难。

 三、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对策 社会化养老事业关系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事关当前、 影响长远的系统工程,应加快发展、协力推进。

 (一) 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养老事业社会化 一是要树立抓养老事业就是抓发展的观点。要清醒地认识到 抓好养老事业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是保稳定、促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要发挥养老事业在扩大就业、 拉动内需上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养老事业与开发“银发产业” 结合起来,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这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建 议把养老服务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通过与国内外 经济组织、慈善机构或其它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养老服务产 业化发展。二是要提高全社会对养老服务职业的认识。通过 表彰、宣传等方式,提高从事养老服务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树立从事养老服务职业是光荣的职业、崇高的职业、受社会 尊重的职业的观念,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化 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要把 社会化养老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制定好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设立好社会 化养老事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确保社会化养老事业持

  续有序发展。在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中,应明确养老服务设施 的总体布局、项目用地、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并做好相关 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要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 子目标考核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 机制,逐年加大对社会化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

 (三)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实现养老事业投入多元化 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措施扶持的力度,大力引导社会 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化养老事业,推进养老事业多元化、市场 化、社会化。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 联营、参股等形式参与社会化养老事业,以公办民营、民办 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构 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建设差异化,区域分布合理化、服 务功能标准化,覆盖城乡的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定一个 全面系统、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 适应的优惠政策,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四)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方式多 样化 一是在城区(镇)社区普遍推进居家养老+社区专业化服务 的模式。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组建 一支专业化服务队伍,由政府提供财力支持,整合养老服务、 卫生医疗、物业管理等资源,就近提供上门服务,为居住在 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 专业化服务。二是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普及老年人互助照 料活动中心。鼓励利用集体闲置房舍,选择在留守老人较多、

  交通便利的村落改建、扩建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也可 以在自愿的情况下,将农村独居、空巢老人集中托养。根据 情况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五)加强人才选拔和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专业化 一是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教育培训。依托现有公 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培训平台,建立具有 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服务水 平。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 得住、能安心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在养老服务中引入社会工 作人才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应加强协 调配合,为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公益性服务岗位,探索建立养 老服务社会工作者制度。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困难群 体就业,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为老服务中来。三是加快培育 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养老服 务机构开展结对活动,建立起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 老服务群体。鼓励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鼓励健康老 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努力形成以专业人员为骨干、 服务从业人员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队伍。

 (六)建立健全评审机制,实现养老机构监督管理标准化 研究出台我市社会化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会 化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及评估评审制度,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

  机构的服务质量、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和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对 象资格、财政资金补助对象资格等开展动态考核、评估评审。

 不断完善公开信息查询、服务质量投诉,收费标准监督和绩 效考核奖励机制,从而使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提档升级。政府 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 更加积极灵活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全社会 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

 【篇三】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矛盾,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助 推 xx 招商引资养老产业项目尽快落地,今年 3 月以来,市 政协组织相关委员深入市民政局、卫计局、市老年病医院、 让水医院、老龄委以及部分社区调研视察,并专程赴 xx 省 xx 市市北区、胶州市和杭州市江干区考察学习,相继召开数 次专题调研座谈会,现就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如 下:

 一、xx 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树立“民生为重、涉老为先”理念,投入 1.2 亿元重建福利场所及设施 52 处。23 所农村敬老院共有 床位 xx25 张;截至 xx 年 5 月,全市 2486 名“五保”对象, 集中供养 1864 人,集中供养率达到 75%,床位率达到 109%。

 截止 xx 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 31 家,有养老床位 4901 张。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16 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覆盖率达到 50%,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 43%。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 80 周岁以上老人 11400 人提供

  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年以购买服务方式补助 300 元。建立 了 80 岁以上高龄老龄津贴制度。政府在强化公办养老机构 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工作上,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相比,也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xx 是一个移民城市, “三线建设”时期,上万优秀青年来到 xx、建设 xx,如今, 绝大多数已退休,在 xx 颐养天年,此状加快了我市人口老 龄化进程。截止 xx 年,我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0.46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23.1%;65 岁以上 13.56 万人,80 岁以 上 1.79 万人。预计到 2020 年,我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 23.45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26.04%,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 水平。

 (二)养老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目 前,我市失能、半失能老人 33000 余人,这些失能、半失能 老人困扰到 3 万多个家庭。20.46 万老年人中,患慢性病、 老年病的达 16.6 万人。但是,全市养老服务以公办为主, 现有养老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27 家公办事业单位养老机构 设置养老床位 3105 张,现有入驻 xx00 老人,主要为“五保” 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 30 张, 与“十三五”规定 40 张以上的目标任务相距甚远。

 (三)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机构养老力量薄弱。居家 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正在逐步向社 会养老过渡,独生子女家庭父辈进入老年,传统居家养老模

  式正在发生变化,7410 构养老刚性需求显著增加。目前,xx 有民办养老机构 7 家(武都桃花岛养老中心、三合鸿福养老 中心、让水医院、西屏爱国托老所养护中心、大堰青龙湖颐 养园,太平镇夕阳红休闲庄,养马峡隆福园生态养老公寓), 共有养老床位 840 张,这些民办养老机构起步晚、规模小、 发展慢,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

 (四)医养结合不平衡,养老服务重医轻养。一是医养机构 地处偏远、规模较小,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在我市刚刚起步。

 目前,我市仅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2 家,即公办的 xx 市 老年病医院和民办的 xx 让水医院。两家机构共有医养床位 330 张,其中,市老年病医院 230 张、让水医院 100 张。二 是医养结构不合理。公立的市老年病医院医养比 80:20,民 营的让水医院医养比约为 25:75 。三是全市 23 所农村敬老 院基本不能提供医疗服务,城区至今没有一家医养结合养老 机构。让水医院收养的老人,农村占 1/3、城镇占 2/3,员 工总数占收养老人数的近 50%,运转十分困难。

 (五)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不足。截止 xx 年末,全市虽然建 有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44 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32 个,但由于受机制、条件等制约,仅能开展常规的公益性健 康咨询、棋牌娱乐等活动。由于无民间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 日间照料中心合作,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 养老照料服务产品,如日间养老托管、居家养老短护、照料 等服务无从谈起。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服务项 目少、服务链条短等,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不能满足

  居家养老的市场需求。

 二、xx 市、xx 市发展养老业的经验 调研组考察 xx 市市南区、胶州市和杭州市江干区发现,当 地政府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把养老服务业既作为重大 民生事业,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也作为未来的重要新兴产 业,大力扶持,进行体制、制度创新,出台具体的医养结合 政策,支持组建医养联盟,实现医养深度融合,其发展模式 均得到地方政府和中央各部门的支持及认可。

 (一)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xx 市市南区通过对老年 病患者住院支付状况进行长期监测,成功建立了长期医疗护 理保险制度,解决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调整 医保资金支出结构,从医保基金中拿出一部分建立的专项基 金,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设立分等级的长护(专护)、 院护、巡护、家护等补助模式。其补助标准为:专护:针对 全失能老人或病人护理, 170 元/天 + 不超过 170 元 × 30%的检查治疗费;长护:针对半失能老人护理,65 元/ 天 + 不超过 65 元 × 30%的检查治疗费;康复:针对康复医院需要康复患者, 120 元/天 + 不超过 120 元 × 30%的检查治疗费;巡护:针对家庭病床签约护理,50 元 /天人次,全科医生至少 1 次/月,护士至少 4 次/月,付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培育养老服务领军企业。在杭 州市江干区,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的推动下,民 办医养服务业悄然兴起。政府出资建设养老医疗机构,民政 部门新建床位补助 2.8 万元/床,公建民营床位补助 5000 元 /床/年,连续补助 3 年,由国家、省、市、区四级政府配套 投入;全失能老人护理补助 200 元/ 床月,两项均由民政局 核实执行。残联方面:补助医养机构,一级伤残 1.5 万元/ 年,二级伤残 1 万元/年,三级伤残 8000 元/年。卫生部门 将医疗费用按医保政策报销。

 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养老业发展模式,吸引和培育了养老 骨干企业。xx 绿康医院投资集团管理有限公司现有员工 852 名,经营和托管护理床位 6782 张,住院床位 xx82 张,地域 涉及 xx 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并向江西、 福建两省布点。杭州市滨江养老院投资近 4 亿,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200 张医疗床位,800 张医养床位,1000 张养老 床位,是杭州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养老项目。绿康公司中标获 得 20 年经营权,由公司投资装修和设备,前 5 年免收租金, 后 15 年政府收取 25%床位费作为租金(当前床位费标准 1000 元/月床)。

 养护一体化的医养项目,绿康公司中标获得 20 年经营权,

  由绿康公司投资设备,前 3 年免收租金,后 17 年每年 200 万元租金。福建省台州市采用上述模式,由绿康集团托管经 营。

 xx 绿康集团收费情况如下:床位费:800—1000 元/月床, 伙食费:15—16 元/天人,护理费:一级 60、二级 50、三级 40、四级 30 元/天床。医护情况:1 名护士与 1 名护理搭配。

 床护比为:养老,护士 2: 1;康复 50 床位配 5 名医生、5 名治疗师、10 名护士、10 名护工护理。入住病人患者与养 老医疗双方均满意。

 三、工作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各级政府绕不过的重大社会问题,养老服务是 重要的民生事业,主动应对老龄化是政府的重大社会责任。

 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关系着 xx20 多万老年人的幸福,关 系着数万家庭的福祉,更关系着“创新 xx、开放 xx、幸福 xx、大美 xx”建设成效。近几年,中央、省、市先后制定了 一系列养老服务文件,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 导,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发展规划和激励扶持政策,创新工 作举措,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争当四川省开展医养结

  合试点(示范)地,不仅让“大美 xx”抬头可见,更要让“幸 福 xx”触手可得。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xx 年,国务院分别 制发了国发〔xx〕35、40 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 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去年,又制发了《关于中医药健康发展 规划(xx—2020)》(国办发〔xx〕32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卫生计生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xx〕84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 和绵阳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办法,以促进全 省、全市养老服务业与医药事业融合发展。xx 作为老龄化更 加突出的西部县级城市,老龄人口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快 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不仅是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需 要,也是培育 xx 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地区竞争 力的需要,更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就是留住乡情、汇聚力量。社会步入老年,为养老服务业发 展带来巨大空间,特别是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产 业必将成为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调结构、 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进“工业强市、产 业兴市”战略的重要路径。希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 服务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养老 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可设在市

  卫计局或民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 用,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工作汇报等制度,研究制定我 市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落实养老服 务业发展的相关任务要求,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检查督促指 导。

 (二)学习和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xx 市市南区建立 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分流了住院 人群,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医疗专护病房“一 床难求”现象。每床日结算标准仅为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的 10% 左右,是二、三级医院日平均费用的 50%左右。我市卫计、 医保及民政等部门、单位应就此前往 xx 考察学习,结合本 地实际,建立 xx 市老年病长期医养护理保险制度。

 (三)明确目标,编制和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养老服 务业是未来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定 xx 养老服务 业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xx 应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 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养 老市场不断完善,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要研 究、编制和完善 xx 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为保持和延 续生命活力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联通服务,实现养老服务 体系更加健全,养老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行业发展环境更加 优化的目标。

 (四)制定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 是重要的民生事业,养老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需要

  政府的及时引导和大力支持。要深入研究、落实中央、省、 市有关政策,制定 xx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具体办法,制定民 营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鼓励措施,在行业布局、税费政策、 设施租赁、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便利。国有闲置资产要优先 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xx 公司要切实履行与 xx 中建智慧城 市科技产业公司签订的有关协议,促进我市重大养老产业项 目早日落地。

 (五)医养结合,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办 发〔xx〕84 号文件明确提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 快推进医养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 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 业。截止 xx 末,我市失能、半失能老人 33000 多人,迫切 需要为之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我市 医疗资源丰富,但医养集合十分薄弱。要鼓励各级医院提供 养老服务,做到“医院”中有“养老”,“养老”中有“医疗”。

 要大力支持国有医院与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切实推 进我市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创新机制,提高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能力。要以“智慧 城市”建设为引领,建立我市居家养老数据(运用)服务中 心,着力培育功能齐备、服务配套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整 合、优化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引导其运用“大数据”为 居家养老家庭提供学习生活咨询、身体指标监控、身体定时

  护理(监护)、生活物资采购和餐饮烹饪协助、居家卫生处 置等全天候个性化需求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日间照料 中心服务机制,服务规程和服务细则,引入市场机制开发服 务项目,引导和鼓励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有偿的居家养老特约 服务、延伸服务、增值服务,如对独居老人提供定时上门探 视、询问、安全检查等服务项目。

 【篇四】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区委第十次党代 会精神,认真完成区政协八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全 面发挥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应有作用。全力推动我区养老事 业向好发展,经区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区政协成立调研组于 2012 年 11 月 4 日对我区养老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活动。现将 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东风区总人口 16.5 万人,全区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 26610 人, 其中农村老年人 3386 人,老龄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16.13%, 高于全国比例。辖区内有大型养老机构 1 所,公办敬老院 2 所,民办养老机构 27 所,总床位 1350 张。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养老工作取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主要做法及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整合资源。

 区委、区政府把养老工作纳入全区重要工作日程,给予高度 重视,开拓渠道、整合资源,把全区养老事业推上一个新台 阶。2011 年上半年,借助国有企业改革的契机,配合市民政 局将原有的 xx 市造纸厂宾馆进行了资源整合;打造出集生

  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认证培训、文体娱乐等多种 功能于一体,辐射周边十余个社区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

 市区两级投入 400 万元对养老服务中心进行重新装修和改 造。至 2011 年 6 月,项目建设全部竣工。新改建的养老服 务中心占地 3142 平方米,建筑面积 5747 平方米。设双人间 45 间,四人间 12 间,可同时容纳 140 位老人入住。经过全 面改造后的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了住宿宾馆化,饮食多样化, 庭院园林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场所,位 于全市行业前列。二是养老经营模式不断活化。老年公寓建 成后,主管部门通过报纸、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在全市范 围内进行公开选聘经营管理人员,在人品、身体状况、实践 经验、经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层层筛选,最 终与张秀荣签订承包协议,以公建民营、政府监督的形式对 养老中心进行经营。该养老中心由承包者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同时在主管部门监督之下完善内部各项责任制度和制约 机制;区民政局对养老中心实行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实 行院长负责制,工作人员实行选聘;在每一个楼层选聘一名 组长负责安全责任,每一个房间都有安全防火责任人,对所 有的房间实行 24 小时巡视制度,每 2 个小时巡视一次,这 既是安全防火的需要,又是相关的人员安全的需要,相应的 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服务标准全部上墙。并将其做法,推 广至辖区各养老院,使全区养老工作井然有序,稳步向前发 展。三是以民政局养老中心为龙头,创新品牌,连锁经营, 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按照社会组织管理的要

  求,将老年公寓正式命名为 xx 市“老来福”养护中心,并 在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为了发挥“老来福”养护中心 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东风区养老事业的发展,将“老来 福”养护中心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推广,并大胆探索连锁经 营模式,在全区 27 家民办老年公寓、托老所中精选出 5 家 作为“老来福”养护中心的连锁店,使养老床位扩大到 300 张。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服务,规范管理,避免了无序恶 性竞争。区民政局统一为连锁店配备了基础物资,提升了为 老服务质量。连锁经营实施后,使我区的养老服务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市场运营更加规范, 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达到取缔无证经营的目的,从而使老 年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创新了以 5 分钟车程为半 径,打造“5 分钟养老服务圈”。服务方式使为老服务更加具 体,更加人性化,打造了东风区自己的养老服务品牌和特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集中养老服务投入不足。我区老年公寓总床位数相加为 1350 张,按全区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偏低,在已建成的养老院 中,除区民政局旗下的养老院外,其他小型养老院配套设施 还不完善,如生活设施、医疗卫生、文娱体育等还都需要进 一步投入。社会上老年人文化、娱乐、体育场所设施缺乏。

 二是缺乏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大多是 兼职,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养老院老人饮食标准有待提高。在调研中我们看到除我 区民政局旗下连锁经营的老来福养老院,老人饮食条件可以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而个别民营小型养老院为了能够达到盈 利目的,降低老人饮食标准,老人们的营养健康受到一定影 响。

 四是个别养老院存在消防隐患,消防意识有待提高。在调研 中我们看到个别养老院只有防火通道标识,却没有独立的防 火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对于上了年龄的老龄人来讲,人身 安全令人堪忧。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养老服务机构投入。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我区经济发展 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建议区政府继续 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 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 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加大对老年文娱、体育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力度,每年保持一 定的适度的增长,不断满足养老服务的需要。

 2、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议区政府将老年公寓、 老年康复院、老年活动室、老年学校、老年社区服务中心等 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以 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建成 更多的供养和寄养设施,不断满足社会养老需求。注重加强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建成一批集生活服务、文体活动、 保健、学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老年活动中心,为丰 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和为老年人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对社会养

  老机构进行适当扶持,安排一定数额的社区服务业发展专项 资金。

 3、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对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员加强 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积极组建志愿 者队伍,让社会大众参与进来,共同做好老龄工作。开办养 老工作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班,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 培训,进行业务考试,对合格者颁给业务证书,使工作人员 达到持证上岗。

 4、进一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和完善老年 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制度,有效预防和打 击侵害老年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落实好各项老年人优 待政策,全方位提高各养老院饮食标准,对那些不达标、苛 扣老人饮食的养老院严查、严办,直至取缔。完善防火设施, 切实保障老人生命安全。全方位保障好老人的合法权益,维 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篇五】 人大常委会:

 根据监督议题安排,现将调研全市养老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自 xx 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加 快。据统计,截止 xx 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 26.5 万人, 约占全市总人口的 14.4%。其中,空巢、独居、失独老年人 3 万多人,占老年人的 11.28%,残疾老年人约 2 万人,占老

  年人的 7.5%。面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各级政府 全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 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xx 市社会养 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xx 年)》、《xx 市加快推进养老 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养老事业发展政 策体系初步形成。截止 xx 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 构 26 家,养老床位 5849 张。其中公办 8 家,床位数 3474 张,占总床位数的 59.4%;民办民营的 18 家,床位数 2375 张,占总床位数的 40.6%;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约 xx 张。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86 个,建 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9 个,乡镇卫生院 39 所,农村 卫生室 230 所,“健康小屋”60 个;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 231 个,配餐中心 4 个,老年人助餐点 56 个,完成县级信息服 务平台 5 个,安装居家养老服务呼叫器 11929 户,养老服务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投入 329.49 万元,为 6446 名生活 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按照城乡 80-89 岁每人每月 450 元,90 岁以上每人每月 500 元发放高龄老年人基本生活 津贴,给予 60 岁以上低保失能老人每人每月 300 元购买服 务,其他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每人每月给予 200 元购买服务补 助,老年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在农村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 村建设农村幸福大院 175 个,农村“老饭桌”95 个,探索农 村养老初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融合与衔接上还不够完善。养老政策体系建立还

  需加强,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补贴制度还不完善。支持 社会力量兴办居家养老服务和发挥家庭养老基础功能、对从 事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的机构给予补贴和对从事养老服务的 人员给予特殊岗位补贴等养老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的 兑现和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养老服务与管理标准化建设还需加强。养老机构发展 不均衡,服务队伍、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还缺乏标准化管 理手段。养老服务多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等,缺乏精 神慰藉、临终关怀和专业医疗服务。全市 26 家养老机构中, 仅 7 家相对有专业医疗服务。

 (三)养老机构数量不足,社会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金 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养老机构社会化程度 有待提高。养老机构建设与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建 设还需加快。按照“9073”养老发展战略,即实现 90%的老 年人家庭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我市目前有 26.5 万老年人,需近 8000 张床位,现有 5849 张床位,尚有 2000 余张床位缺口。

 (四)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不全面。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 在“小、散、粗”、信息不畅、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质 量不高等问题,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 的服务需求。

 (五)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难度较大。养老服务缺乏从业人员 尤其是专业人员。主要表现在:一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大多 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有一定困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养老机 构服务人员薪酬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队伍不稳定。三是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比例较低,不能满足需求。

 三、建议意见 (一)完善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结合我市养老事业 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梳理不同群体老年人的不 同需求,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民政等相关部门要 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谋划出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养老事 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 为重要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 用,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入机制,将公办养老服务 设施建设经费、管理运行经费、政府购买服务经费、高龄老 人津贴、设置公益性岗位经费、政府激励性政策补贴列入财 政预算,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二)引导推动养老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 式参与社会化养老事业,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 购买服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推动社会化养老健康发 展。二是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对现有社会福利机 构,要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 理型养老机构。三是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

 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在水、电、气、有线电视等费 用减免上应加大落实力度,逐步提高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 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行补贴。四是加强对养老服务机

  构的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质量标 准,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评审制度,规范养 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养老 服务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有效促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 升。

 (三)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涉及 90%以上的老年人口,民政等部门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进 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 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要支持医养 结合加快发展,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配备配强 基本诊疗设备和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方便大部分老人不出社 区就能够享受到医疗康复等基本医护服务。建立和完善医疗 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 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要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居家养老 服务机构,鼓励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养 老服务。要结合智慧 xx 建设,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 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为老年人提供高质 量、人性化、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四)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扶持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 求,切实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着力提升农村养 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扩大服务范围, 拓展服务功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各级 政府、农村集体、社会和个人利用集体、个人的空置房或空 闲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区、小型托老所等,

  并且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要加快农村老年人医疗、 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多 元化的服务需求。

 (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培训养老服 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要依托我市高校和中等 职业学校资源,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快培养老年医疗、 护理、营养、保健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养老服 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 制度。逐步完善养老护理人员专项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养老 服务人员薪酬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 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搭建 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各种为老志愿 服务。

  

推荐访问: 老年协会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事业发展 养老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