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今体(一)

今体(一)

时间:2022-10-27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生用功百倍啊!当时有位叫赵壹的上郡吏实在看不下去了,专门写了一篇《非草书》,虽然给张芝留足了面子,但对这种不务正业、专学草书的现象作了尖锐批评。赵壹指出:“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

什么是“易而速”的草书?那是日用書写所要求的草书,是文字学意义上的特定字体中相对于标准书写的楷书的草化书写。什么是“难而迟”的草书?那是杜操、崔瑗以来的草书,更是张芝及其追随者们的草书,是一种“好看不中用”的草书。不中用是指它们背离了草书应有的致用原则,好看是指它们主要的功能在于观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书法史的研究者们把东汉晚期的草书兴起看成是书法艺术觉醒的标志。

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以为当时仅仅是草书走向了艺术化。不谈本来就注重修饰的八分书,就谈行书吧,它本来是取代章草作为日用书写新草书而形成的,但刘德昇才传到钟繇,它就开始走向艺术化了。原因很简单,钟繇是士族子弟,又是朝廷大臣,他写行书怎能不追求精致?他精致的行书怎能不引起上层的推崇与粉丝们的摹仿?

钟繇研究书法的痴迷程度,一点也不逊于张芝的粉丝们。据东晋羊欣记载,钟繇少年时期就跟随刘德昇“入抱犊山,学书三年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钟繇在曹操帐下工作,与张芝、蔡邕的弟子韦诞同事,很想从韦诞那里知道蔡邕的笔法。韦诞不肯说,钟繇竟然捶胸呕血,被曹操用五灵丹救活。等到韦诞去世,钟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不谈蔡邕的笔法是不是高妙到令人死去活来的地步,就说为得到笔法钟繇竟偷偷去挖韦诞的墓,就足见钟繇其学书的癫狂。

钟繇擅长八分书、章草和行书,羊欣说他“最妙者八分”。实际上,钟繇最大的贡献在行书。从遗存下来的钟繇书迹看,他用八分书的笔法来修饰草书中才有的点、撇、勾、挑等等笔画,使它们都得到充分的书写并且获得较为完整的形象;用草书的手法把八分书中那些拆分拼接的短笔画整合起来,变成转折衔接、连续书写的复杂笔画;用楷法整理草书笔画起承转合的每一个关节,不仅确保笔锋能在连续运行中不断自行恢复,同时也能使每个笔画的每个关节点都可以得到自然修饰。这样的行书虽然本质上也是草书,但比任何草书都写得周正;虽然看起来像楷书一样笔笔认真,但比以前的任何一种楷书都写得连贯通畅。

前面说过,章草逐渐背离日用需求,所以出现行书来弥补。虽然经过钟繇的这一番改造,行书也走向了精致化的轨道,但无论如何,它的适用性还是优于八分书的,更不用说章草、连绵草了。加之钟繇辅佐曹操、曹丕、曹睿三朝,他的行书深得曹氏祖孙三代的喜欢,可以直接用来书写奏章。这还得了,朝野上下跟着学的粉丝越来越多了。

大家注意,张芝写的连绵草书被后人称为“今草”,也就是“新式草书”;钟繇写的行书被后人称为“今隶”,也就是“新式楷书”。当时谁会想到,汉末、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竟会引发汉字字体的再度演变呢。

推荐访问: 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