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知和行书局海岛上的理想国

知和行书局海岛上的理想国

时间:2022-10-27 1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以贩卖图书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实体书店日益萎缩的今天,却有不少另类、个性、独立的“书店”逆势而上,成为一座又一座城市的新文化地标。比如“例外”服饰的毛继鸿在广州商业中心打造的集美学、艺术等的“跨界”书店——方所,一种新的文化生活形态正在形成。在海口已开了两家的知和行书局也正为这种理想的践行而紧锣密鼓地布局着。

对于一个书店来说,买完即走的传统二元关系将会消亡,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需求的逐渐扩大,图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意义,而是有了更广泛的延伸……

书店,在今天,已经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传统样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体不再需要单纯的买卖,互联网时代的人类追求更多的是用户体验和参与感,人们对书籍的阅读方式也更多样,这也是导致传统书店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这种“退化”却让有想法有情结的人对书店的经营方式产生了更多的思考。海口的知和行书局便是这样一家有想法的书店。

知和行书局创始人之一的王健峰在日本旅行时,在日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回到了书的世界”。1983年诞生于大阪枚方的茑屋书店,是“通过书、电影、音乐等的提供,对生活方式进行提案”的一家书店。开业三十余年,日本三分之一的国民都是它的会员。王建峰说,理想中的知和行,是和茑屋书店一样,三十年,三分之一。

三十年前,人们的精神食粮仅仅是一本书。三十年后 ,电视电影、互联网、创意产业等多渠道的信息畅通,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体,而这种多方位的接纳也对个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信息被我们被动吸收。当我们跳脱这些束缚时,我们会想,我们需要什么?知和行书局,贩卖的正是这样一种追问,同时,也贩卖一种高端的生活状态,既能满足个人精神上的丰足,也能提供物质上的丰盈。

书店渠道的创新,来自“跨界”的思维和概念。知和行书局具备小型图书馆的功能,不仅是一个经营的场所,也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的、公益的场所。相对于网络书店的虚拟化,实体店在视觉效果的直观化和空间感是面对电脑进行鼠标点击的购物无法企及的。

名字取自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书局,不仅透露出传统的韵味,更引进现代的跨界互动理念,书仅仅是知和行书局里的一项符号,不是最重要的。书,和进口的意大利咖啡、哈根达斯冰淇淋、茶、高端笔记本品牌等并列一起,构成了知和行书局空间的布局,搭建了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

关于书店如何存在的问题,网络上也展开了不少的讨论。随着独立书店的兴起,比如南京的先锋书店、台湾的诚品书店等,它们都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甚至,有些还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代名词。当越来越多的人感觉时间全被手机等电子设备占有时,书店存在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它让人们能够回到当下,并提供一种与科技有别的传统氛围。在书店里,不仅可以感受墨香,更重要的是体会一种健全的自由状态。书店是城市人文精神的载体,恰如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说,一个书店是一座城市,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

知和行书局是几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一起创办的理想的样子。对于这个投入了许多心血的书局,王建峰说,他们也正努力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他们给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舒心的环境、创办儿童阅读区、给需要的客人寻找需要的书籍等。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图书的损耗率。有些书,会莫名其妙地被撕掉一页,有些书,会被涂上标记……

但他们也在努力克服这种种困难。

图书的销售情况,比他预想中的要高出不少。这说明,不是人们不读书,而是没有可以阅读的地方。知和行书局所做的,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地方,让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复归。

知和行书局,在不久的未来,要在海口开上八家店,每家店的选址和侧重点都不同,和海南出版社合作的位于国兴大道国秀城的知和行书局区别于已开业的两家,以艺术为主。之后,知和行书局也会走出岛外,在上海和北京落地。知和行书局希望自己能成为海南的一个文化品牌。它要做成这座海岛上的理想国,出售思想、智力和思考……

推荐访问: 海岛 理想国 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