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抚顺地区气候及主要农业灾害趋势变化分析

抚顺地区气候及主要农业灾害趋势变化分析

时间:2022-10-22 12: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抚顺地区气候变化过程,就影响抚顺地区的干旱、洪涝、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在气候变暖过程中,其发生频率、程度等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灾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象灾害;趋势变化;减灾对策;辽宁抚顺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341-03

抚顺地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属中温带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8 ℃,降水量720~880 mm。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开放式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如预测预防不当,灾害一经发生,开放式农业自不必说,对高优、精细农业造成的损失更大。影响抚顺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大致分为干旱、洪涝、冰雹、暴雨、低温冷害(寡照)、春寒和倒春寒、大风以及由气象条件引发的病虫害。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研究表明,无论是气候变冷与变暖,都会导致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及形成上的变化[1-4],而现在面临的是气候变暖。因此,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变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动态变化监测预测预防,对保障大农业生产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1-2]。利用1961—2008年的气象与灾害资料,对影响抚顺地区的主要农业的气象灾害发生变化趋势与气候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1抚顺地区气候变化过程

1.1气温

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抚顺地区气候变暖总体情况是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变化过程,通过其趋势与历史平均值比较发现,1961—1974年14年间是气温持续下降阶段;1975年之后进入升温阶段。低于历史平均值的时段是1961—1988年期间,共28年;1989年之后开始高于历史平均值,但1992—1995年期间不稳定,忽高忽低,1996年以后才完全进入当前的高温阶段。2000年之后,气温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图1)。

1.2降水

自然降水是抚顺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相对而言,抚顺市是自然降水比较充沛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以“怕涝不怕旱”来体现抚顺多雨的气候特点。统计结果显示,抚顺地区的自然降水在减少。年际间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新宾县1995年降水量达1 342.6 mm,较历年平均值多478.2 mm;而市区及抚顺县1997年降水量只有477.9 mm,较历年平均值少335.5 mm,较最多年份少657.1 mm;清原县1972年7月的降水量仅为25.5 mm,较历年同期值少175.5 mm,较最多年份少425.2 mm。1999—2003年全地区连续4年少雨(图2)。

1.3光资源

1.3.1太阳辐射。1961—2008年抚顺地区历年太阳总辐射为100~136 J/cm2,2005年最低。图3为1961年以来年太阳总辐射变化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近些年太阳总辐射有下降趋势。

1.3.2日照时数。影响抚顺地区日照时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抚顺地区大部是山区,日照条件各地差别很大。统计表明,近些年抚顺地区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连阴雨和低温寡照凸显出重要作用(图4)。

2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趋势

2.1干旱

干旱与降雨量及时空分布有关,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降水量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是很突出,主要是年际间变化大,时空分布极不合理,导致干旱频繁发生。

2.1.1春旱。1961—2008年的48年中轻旱年出现9.8次,占总年份数的21.7%;大旱年出现10.6次,占总年份数的23.6%;特旱年出现6.3次,占总年份数的13.9%。这48年中有的间隔2年出现1次,有的间隔6年出现1次,更严重的是连续出现4年,如1999—2002年。

2.1.2夏旱。夏季是各种作物需水量最大时期,发生严重干旱就会影响作物开花、授粉及灌浆。48年来全地区夏季轻旱年出现9.3次,占总年份数的20.7%;大旱年出现11.5次,占总年份数的25.5%。特旱年出现9.0次,占总年份数的20.0%。抚顺市夏旱多发生在二伏末至三伏。

2.1.3秋旱。全地区秋季轻旱年出现9.6次,占总年份数的21.4%。大旱年出现9.9次,占总年份数的22.0%。特旱年出现6.8次,占总年份数的15.1%。从春播至成熟之间干旱的类型则有主次之分,不论哪种类型,全地区除正常年份出现频率20世纪60~70年代高于80年代外,其余干旱年份以80年代以后居多。更为突出的是,全区从1999—2002年连续4年发生干旱,其中不乏春夏连旱。

2.2洪涝

抚顺地区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春季也有发生,1961—2008年的48年中全地区夏季特涝年出现2.3次,占总年份数的5.2%;大涝年出现2.6次,占总年份数的5.7%;轻涝年出现3.6次,占总年份数的8%。局地性夏涝出现过24次,即有1/2的年份可发生程度不同的夏涝。从洪涝发生的次数与分布看,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就洪涝而言,抚顺市区近年来突发性暴雨较多,平均过程降雨量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增多,因此洪涝发生的几率变大。

2.3冰雹

抚顺市位于辽宁东北部,属长白山支脉西南延伸部分,境内山脉、河流纵横交错。受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大多数年份均有雹灾发生。冰雹是抚顺市春夏季节多发的农业气象灾害,从20世纪60~80年代发生频率最高,危害程度大、范围广。90年代以来,年均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但危害程度仍较大。冰雹以70年代前后发生最多,90年代以来呈减少趋势,各地造成明显危害的平均每年1~2次。

2.4大风

抚顺地区大风(≥17m/s)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春季最多,占全年总次数62.2%。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明显少于60~70年代,抚顺站减少最为明显。大风日数减少,以市区及抚顺县为例,60~70年代年平均大风有大于50次的纪录;自80年代以后,年平均大风日数明显下降,表现十分突出。

2.5春寒和倒春寒及低温冷害

抚顺地区春寒和倒春寒在1961—2005年的48年间,春寒发生过19次,几率为40%。倒春寒发生8次,几率为17%。从春寒和倒春寒发生的次数来看,近20年发生的次数少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并呈逐年减少趋势。近20年抚顺市发生障碍型冷害共4次,比60~70年代减少7次,混合型冷害共发生3次,比70年代以前减少4次,80年代以前发生重冷害6次,而近20年全市未发生重冷害。春寒和倒春寒,抚顺地区春寒和倒春寒60~70年代明显多于80年代以后,1999年以后出现较少。低温冷害,1961—1985年的35年间抚顺市发生低温冷害年比较频繁,造成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而近20年来抚顺市发生低温冷害几率较少,灾害程度较轻,粮食减产幅度较小。

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灾害随着气候变暖而发生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复杂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有些灾害虽然次数减少,但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却在增加,除影响强度、范围及持续时间外,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3-5]。

3预防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可以说每年都有发生,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大,为确实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防灾减灾是有效的手段[5]。因此,建议:一是建立精确的预报模式和预报方法,修正因气候变暖而发生变化的预报指标、相关参数及保证率等,提高预报准确率;二是加强监测,特别是中小尺度环流,保证监测数据的密度和可靠性;三是提高对农用天气以预报的重视程度和预测;四是建立冰雹预报方法,健全冰雹监测网;五是提高和把握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六是加强设施农业及合理作物布局,增强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七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7]。

4参考文献

[1] 冯佩芝.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2] 闵大勤.国外农业灾害补偿机制的研究及启示[J].海南金融,2009(12):54-56.

[3] 蒋斌,段荣,岑启林.黔西南2009年初春严重低温霜冻天气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11):76-78.

[4] 何燕,谭宗琨.1999年严重霜冻、冰冻天气对广西农业的影响[J].广西气象,2000,21(1):6-8.

[5] 邱赠东,张治洋,吴荣娟.闽西寒潮的气候特征及农业灾害防御[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12-14.

[6] 康庄,冯学斌,刘惠琳.榆林主要农业灾害性气候的剖析及对策[J].榆林科技,2004(3):20-21.

[7] 高梅.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J].地理教育,2009(1):78.

推荐访问: 抚顺 灾害 气候 变化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