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手机的“美味”?

手机的“美味”?

时间:2022-10-20 17:05:07 来源:网友投稿

前一阵换了一台手机。原来的手机用了两年多。每天要处理许多条短信,打很多次电话,已经不好用了。买了一台诺基亚的,价格为1500元。笔者对手机的要求不多,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即耐用,好用,实用即可。其他什么拍照、听音乐、上网等功能根本不需要,不把这些功能求于手机上。

中国手机之超贵让笔者感到惊讶,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很不匹配。假如普通百姓的月薪为3000元,一台手机2000元,等于月薪的三分之二。日本的很多手机机器是免费赠送的,贵也贵不到哪去,顶多是月薪的十分之一。中国百姓通常购买、使用很不便宜的手机,其热情和忠诚值得敬佩。

“中国人与手机”正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曾经,笔者在上海遇到过的使用3G手机,作为都市生活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帅哥们;在东莞遇到过使用“山寨”手机,尽量降低生活成本的美女们;在北京遇到过使用5000元以上高档手机的中学生们……有些现象不可思议,肯定的是,手机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或生活方式了。

据笔者对比,日本人对手机持有的态度更加平常而深刻一些。手机用户的覆盖率很广泛。据统计,2007年日本手机用户有1.0734亿人,2011年将达到1.2102亿人,总人口中的普及率分别为84.1%和95.4%。越来越多的功能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在日本国民眼里,手机和电脑的功能之间是没什么差异的。假设一个普通年轻人对电脑的功能需求为“发邮件、上网查资料以及电子游戏”这三项,对此,手机也可以彻底给予满足。

手机的优势绝不亚于电脑。“移动电话”嘛,更方便,可以带到任何地方,只要有信号,上网不成问题。就东京生活而言,地铁时刻表查询则是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东京的地铁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必须通过上网查清最高效的到达渠道。上班族把电脑里的电子邮箱和手机里的短信连接在一起,任何时候都可以手机上网去查看电子邮箱。电子游戏也好,电子图书也好,甚至看电视也好,手机基本能满足国民的生活方式。

日本家长对孩子用手机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由于手机能够带来太多太多的便利,家长就不允许孩子过早地接触手机。对电脑也是如此。手机对孩子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健康成长”是有伤害的。视力下降不用说,过早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变得懒惰,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运动,不好好听话,不好好做人,不好好做事。笔者上中学的时候,一般来说,大家上了高中才接触手机。笔者本人是高三开始拿手机,弟弟是高中毕业以后,妹妹稍早一点,上高一就拿手机了,毕竟是女孩子嘛,没办法。

笔者认为,日本手机发展得大概“差不多”了,该满足的基本满足了,该普及的基本普及了,该变革的基本变革了。不管是用户人口还是功能多元化,日本手机实现“再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市场竞争与淘汰也不断升温。让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家庭套餐”。这是“软银(soft Bank)”推出的模式。笔者家人也在用这一服务,即只要是亲的家人之间,互相发短信、打电话为全免费。此外,同一家企业(Docomo、AU、Soft Bank等为代表性品牌,用户一般到营业厅直接与企业签合同,每个月通过银行付费,基本不采用通过充值卡付费的方式)之间打电话、发短信等也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各家手机行业人士正在想方设法去降低用户的成本。“价格竞争”似乎是目前手机市场里的热点话题。

从可持续、和谐、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关键还是取决于“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手机的高普及率、多功能化发展等都能够给都市生活带来核心利益。但与此同时,手机本身在人类生活上的作用是存在局限的,不该得到过高的评价。“青少年与手机”的关系尤其需要持续性地探讨下去。在就业压力膨胀的现代文明之下,父母两个人都上班勉强维持生计的情况不断增加。那么,只好一个人上学,放学的孩子该不该有手机?父母不放心孩子的安全问题,答案就很有可能是“应该”。但从另一方面看,让孩子拥有手机也很有可能造成她的“堕落”。孩子知道了手机带来的“美味”之后,其生活状态变成什么样子?也是可想而知的。

推荐访问: 美味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