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全文)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全文)

时间:2022-06-18 15: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全文),供大家参考。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全文)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各部门紧密配合,加强规划引导,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得 2012 年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2 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省委省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局的工作部署,以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建设等为抓手,以当年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文化建设;面对新形势,立足于全面提升全省的文化软实力,提出由“文化弱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思路。表现为:文化层次由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向造就高品质的文化生活转变;文化服务由单项的文化供给向文化需求良性互动转变;文化格局由注重文化事业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转变;文化动力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依靠政府、文化产业单位、文化志愿者、文化受众等合力推动发展转变;文化传承由重物质和经济层面向重精神锻造层面转变。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 2012 年 9 月,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近 7 万家,较上年同期增长 1.7%,发展势头可喜。2012 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有望实现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到 3.8%,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将会达到 5.5%。力争到“十二五”时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 1000 亿元,成为黑龙江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园区(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到 2012 年 9 月末,全省已经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1 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7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 个。2012 年度有 64 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和孵化能力大大增强。例如,大庆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成功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示范)园区;省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实现入驻企业 300 余家,动画片生产跻身全国电视动画十强;齐齐哈尔市中环艺术品广场着力推动传统文化产品向新兴文化产品拓展,吸引近 200 家企业入驻,营业收入破亿元。

 (二)骨干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按照集中优势、保护竞争、创造品牌、强力扩张的思路,大力发展集团化经营,着力培养产业突出、原创能力强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使得一批适合文化市场发展规律的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出版集团总资产达 18 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5898 万元,同比增长 27%,在发展速度上继续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数字表明:黑龙江出版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

 集团等 10 余家文化重点企业总资产和总收入已经分别达到 102.79 亿元、63.84 亿元。其中,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 21 亿元,截至 2012 年 8 月末,实现收入 7.55亿元,同比增长 47.17%。另外,省演艺集团自 2012 年 6 月成立以来,共演出 69 场,收入48 万元。

 (三)项目牵动能力显著提升

 《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八大工程”项目库》,把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可实施的建设工程,把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为可操作的 114 个具体项目和 125 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全省已建、在建超千万元项目83 个,其中超亿元项目 59 个。哈尔滨音乐之城、哈尔滨哈南数据城、大庆新华 08、大庆北国之春梦幻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 融合

 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一带”文化旅游业布局,打造 13 个文化旅游名镇。文化与科技融合步伐加快。开发电子报、手机报等新媒体,积极开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媒体阵地和数字时代消费市场,大力宣传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例如,2012 年,哈尔滨市被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齐齐哈尔市着力推进“一带一线一镇三区”文化旅游建设;大兴安岭地区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大兴安岭地区旅游文化(娱乐)工作的意见》;哈尔滨市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着力打造“中国云谷”等文化科技项目,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大庆市推进文化与信息融合,建设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资讯处理平台和商品现货、期货及产权交易平台。

 (五)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等十大文化行业建设。截至 2012 年 6月,全省广播电视经营收入 20.4 亿元,同比增长 22.6%;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收入 8.7 亿元,同比增长 39.7%;电影票房同比增长 30%。文化会展业发展很快,2012 年的深圳文博会和哈洽会上,黑龙江省共有 54 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额达 268 亿元。目前,全省共有图书出版社 13 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 5 家,公开发行报纸 89 种、期刊 315 种;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增加值将会突破 20 亿元。黑龙江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黑龙江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北京·龙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平台的建立,标志着黑龙江省进入加速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新时代。黑河市在艺术品资产评估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创造了“艺术

 评估+资产评估”的新模式。与此同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哈松雷集团、同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文化类民营企业涌现出来。2011 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285 亿元,增长率达 36%,按可比价格增长为28.9%,是全省 GDP 同期增速的 2.4 倍;2012 年增加值有望突破 400 亿元。

 二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均衡发展问题

 1. 文化产业规模有限

 国有企业集团整体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实力较弱,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强势文化企业,至今全省还没有一家上市的文化企业。而湖北、安徽已有多家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湖北还有两家民营企业上市。湖北《知音》期刊、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出版集团等品牌名震全国,湖南广电 2010 年经营收入已经突破 100 亿元。而黑龙江省的项目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矛盾比较突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技术产品较少,缺乏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文化品牌。

 2. 文化产业集中度较低

 文化企业集团实力不强。全国已有 50 多家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文化产业 30 强评选了 4届,而黑龙江省无一上榜。产业园区基地聚集能力、拉动作用、孵化功能不明显。文化产业布局失衡,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整合,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

 3. 文化产业发展不平 衡

 目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2.1%,比全国平均水平 2.5%低 0.4 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 27 位。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文化产业分布不均。比如,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不到全省的 1/3,但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省的60%;其他 12 个地市的常住人口虽然超过了全省的 2/3,但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却不及哈尔滨市。新兴和现代文化产业数量不多,传统的文化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调研显示,现有文化产业中外来投资较少,非公有成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文化产业人才问题

 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流失断档严重。各领域的人才分布不均衡,结构也不尽合理,拔尖人才不多,领军人才较少,大师级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懂科技、懂经营、善管理、有创新的文化产业人才很是缺乏。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不强,人才断层现象

 严重。同时,还缺少精英型、复合型、领军型、实用型的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文化创意、实际研发、文化经纪、文化营销类高级人才。一些艺术门类和学科人才青黄不接,个别领域或课题几乎成为“绝学”。在人才储备方面也存在问题,缺乏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独具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型人才;缺乏既懂文化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型人才;缺乏既谙熟文化特殊属性,又兼具市场营销能力的文化经营型人才。同时,“孔雀东南飞”、“孔雀不归”等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三)思想意识问题

 黑龙江省尚属落后或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和发挥后发优势,如何承接、开启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就全国而言,除个别特殊地域环境以外,都存在着“经济腿长”“社会、文化等腿短”的客观现实,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如何“补短板”继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宏观层面,“重经济指标,轻文化发展;重产品生产,轻文化服务”思想意识依然存在。因此,一些地市在抓经济、文化建设时总是“一手硬、一手软”,这一现实问题不可小视。比如,一些地区对文化产业内涵没有清晰的把握,有的将文化产业单纯地局限于文化本身,表现为狭隘性;有的将文化与其他产业混为一谈,失之于宽泛,表现为模糊性;有的还甚至将文化产业视为文化的产业化,具有偏颇性。一些文化企业对于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没有准确认识,缺乏大市场集约化经营意识,在“小资本、小行业、小范围”等三小经营范围内徘徊。具体表现为缺少市场评估的前瞻性,缺乏“大市场”概念的理解和意识;追求短期效应,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和规避风险的行为和能力;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一般性市场经营模式,缺乏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四)体制机制方面问题

 体制机制保障力度不强限制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例如,文化产业或文化单位与政府间的责、权、利关系尚未完全理清,存在“政企不分、企事不分、职能重复、多头管理”等问题和弊端;投融资市场发育迟缓,合理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市场中介组织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文化市场体系缺乏有效的建设与管理;行业分割、地域限制、行政壁垒、分散管理等相对普遍;资源整合不佳,浪费严重,造成文化产业行业间、地域间的发展失衡,文化产业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决策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税收制度等不规范、不配套。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机制不足。在黑龙江省,文化机制体制创新尚未全面完成,亟待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股份制改造、企业投融资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与建设,以及改

 善各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不足问题。

 (五)经济社会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经济社会牵动力相对较弱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大多属于投资拉动型,文化企业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较强。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财力,对文化产业不断投入资金相对吃力。各种投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产业项目风险把握难度大,加之文化企业可抵押担保物少、无形资产评估难等实际情况,使得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难以实现有效对接,从而导致文化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扩大经营规模难。同时,文化企业还缺乏战略投资者。由于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不到位,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不配套,致使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文化产业。

 三

 黑龙江省文化 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理清思路。要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目标,坚持以大开发、大融合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跨越,着力构建“一核、三点、五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新闻传媒、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等 10 大文化产业,培育省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演艺集团、网络集团、文旅集团、文盛文化投资集团等 6 大骨干企业,充分发挥省文促会、北京·龙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等 5 大平台作用,全面提升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水平,重点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文化产业高端集聚化

 1. 强化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对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支撑和渗透作用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手段相结合,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是黑龙江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积极开展和引导影视、动漫、演艺、网络等文化行业开展网络融合技术应用,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领域的核心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

 2.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

 实践表明,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基本上是以产业集群形态或产业集群方式出现的。而这一形态或模式、方式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借鉴经验,其作用已经得到实践证明。这样,黑龙江省就要支持发展一批实力、资金、人才等条件有优势的文

 化企业,重组整合行业资源,打造黑龙江省文化领域的“航母”,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核心。

 3.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集聚化建设发展

 要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打造空间布局合理、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创新产业群,力争在更多方面实现突破。加强与省外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各地市要对提高地域范围内中小文化企业的集中度、关联度和技术水平,实施资源整合、合作等方法,实现既能发挥优势、又能整体联动的文化产业构架,形成上游原创研发、中游生产制作、下游营销的产业价值链,发展产业链式集群,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二)在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方面下功夫

 1. 加强组织和领导

 真正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