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数学)

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数学)

时间:2022-08-17 14: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数学),供大家参考。

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数学)

 

 201 3 年高中数学复习必背知识点 吴

 默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含 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2.充要条件

 (1)

 充分条件:

 若 pq⇒(2)

 必要条件:

 若qp⇒, 则 p 是q 必要条件.

 (3)

 充要条件:

 若 pq⇒, 且q)(xfy =的反函数:

 解出) 1, 0(≠>=aaay与对数函数xya= 底数范围 1a > 0a<n2 个, 真子集有12 −n个。

 , 则 p 是q 充分条件.

 p−⇒=log, 则 p 是q 充要条件.

 1y,yx,互换, 写出第二章 函数

 1、 求)(fx)(1xfy−=的定义域;

 1. 指数函数x) 1, 0(≠>=aaxya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logayx= a1<

 1a >

 01<<

 图 象

  性

 质 定义域:

 值

 域:

 值

 域:

 值

 域:

 值

 域:

 过点

  , 即

 .

 过点

  , 即

  .

 当0x >时,

 当0x <时,

 当0x <时,

 当 0是

  上的增函数 是

 上的减函数 是

 的增函数 是

 的减函数 xya=与对数函数logayx=互为反函数;

 log定义域:

 定义域:

 定义域:

 当0x >时,

 当1xx > 时,

  1<<时,

  当当 01xx > 时,

 1<<时,

  2. 同底的指数函数2、 对数:

 ①: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 1 的对数等于 0:01=a,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Maloglog=1log=aa,

 ④、 积的对数:NMMNaaaloglog)(log+=,

  商的对数:NMNaalog−,

 幂的对数:MnManaloglog=;bmnbanamloglog=,

 3.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2121,f,x−x(baxx≠∈⋅那么 xf([]1212()( )f x()0xxf x−−>⇔[] b,axfxxx)(0))2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 )f x()0xxf x−−<⇔[] b,axfxxxfxf)(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 设函数)(x为减函数 )(xf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如果0)(>′ xf, 则)(xf为增函数; 如果0)(<′ xf,则f4. 多项式函数110( )nnnnP xa xaxa−−( )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 的系数全为零.

 ( )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 的系数全为零.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 ( )多项式函数 ( )P x 是奇函数⇔P x 是偶函数⇔

 5. 对于函数)(xfy =。)()(xbfaxf−=+恒成立, 则函数)(xf的对称轴是函数2bax+= 6. 周期(约定 a>0)

 (1)(xf)()axf+=, 则)(xf的周期 T=a;

 (2)0)()(=+=axfxf, 或)(1)(xfaxf=+, 或1()( )f xf x a+= −, 则)(xf的周期 T=2a;

 第三章 数列 1、 数列的前 n 项和:nnaaaaS++++=321;

 数列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n==−) 2() 1(111SSnSaannn 2、 等差数列 :

 (1)、 定义:

 等差数列从第 2 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 通项公式:dnaan) 1(1−+= (其中首项是)(1nnS=na2baA=或1a , 公差是d ; )

 ) 1−(整理后是关于 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3)、 前 n 项和:

 1.2aan+dnn(1+=(4)、 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2+baA+=2, 三个数成等差常设:

 a-d, a, a+d 3、 等比数列:(1)、 定 义 :

 等比数列从第 2 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11=nqaa(其中:

 首项是==11qq0≠q)。

 (2)、 通项公式:−n1a , 公比是q )

 (3)、前 n 项和:≠−−=−−) 1(,)1 (1) 1q( ,11qaqaaqnaSnnn (4)、 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GbaG=, 即abG =2(或abG±=, 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 弧度制:

 (1)、π=180弧度, 1 弧度"1857)180(≈=πx; 弧长公式:rl|| α= (α 是角的弧度数)

 2、 三角函数 (1)、 定义yrxryxxy rry======ααααααcscseccottan cossin        

 α 的角度 °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α 的弧度 0

 6π 4π 3π 2π 32π 43π 65π π

 23π π2 αsin 0

 21 22 23 1 23 22 21 0

 1−

 0

 αcos 1 23 22 21 0

 21− 22− 23− 1−

 0

 1 αtan 0

 33 1 3

 — 3− 1−

 33− 0

 — 0

 4、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cossin22=+αα

 αααcossintan=

 1cottan=αα5、 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 余弦右为正; 正切一三为正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αα−αα−αcosα−tan)180tan(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 正切 S:βαsin(+C:βcos(+a)180cos(sin)180sin(−=°−=°=°

 αα+αα+αα+tan)180tan(cos)180cos(sin)180sin(=°−=°−=°

 αα−αtanα−αα−)tan(cos)cos(sin)sin(−==−=

  )(α+βββααββ+ααtan−sinsincossincoscossincos))+−tan== 。

 。)(α−βSC::ββααββtanαααtan+xββαasinsincossincoscossincos))sin(cos(−+==−−

 )(α+β)(α−β)(α+βT:

 βαβαtanβαtan1)tan(=+

  。)(α−βT:

 βαββαtan1tan)tan(−=− 7、 辅助角公式: +sin(++ϕ+=+babxbaabaxbxacossincossin222222 ))sincoscos(sin2222ϕ+ϕ⋅+=⋅+⋅+=xbaxxba 8、 二倍角公式:

 (1)α2 S:

 ααα2cossin2sin=

 α2C:

 ααα222sincoscos−= 1cos2sin2122−=−=αα

 α2 T :αα2α2tan1tan2tan−=

  (2)、 降次公式:α2ααsin21cossin=

  212αcos2122αcos1sin2+−=−=α

  212αcos2122αcos1cos2+=+=α 9、 三角函数: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周期性 奇偶性 递增区间 递减区间 ππk2xysin= Rx∈ [-1, 1] π2 =T奇函数 ++−πkπ2πkπ22,2 π++πk23,22 kxycos= Rx∈ [-1, 1] π2 =T偶函数 [2 (]πkπk2 ,) 1− []ππk) 12 ( ,2+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振幅 周期 频率 相位 初相 图象 )sin(ϕω +x =AyRx∈ [-A,A] A ωπ2=T π2ω1==Tf ϕω +x ϕ

 五点法 10、 解三角形:

 (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bcBacCabSsin21sin21sin21===∆ (2) 正弦定理:

 a=sin2sin2,sin2,2sinsinsin3)

 余弦定理:

 ba=RcBRbARaRCcBbA=====, 边用角表示:

 Cab−b2acB2acc2cab2A−bcbccosc22cos−2+cosc22222222222−b2+a=⋅−a+=⋅−+。。

 求角:

 abC   acbB   bcaAcoscoscos22222+==+= 第五章、 平面向量

  αα−αtanα−α   α−)360tan(cos)360cos(sin)360sin(−=°=°−=°   

 1、 坐标运算:

 (1)

 设()()2211,,,yxbyxa==→→, 则()2121,yyxxba±±=→±→→ 数与向量的积:

 λ() (=)1111,λ,yxyxaλλ=→, 数量积:2121yyxxba+=→⋅→ (2)

 、 设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

 , (x2, y2)

 , 则()1212,yyxxAB−−=.(终点减起点)

 221221)()(||yyxxAB−+−=; 向量a 的模| a | :aaa⋅→a=2||22yx +=;

 →=0 a(3)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θcos→b→a→b→a⋅=⋅ ,

 注意:00=⋅→,→0⋅,0)(=−+aa (4)

 、 向量()()2211,,,yxbyxa==→→的夹角θ , 则222221212121cosyxyxyyxx+++=θ,

  2、 重要结论:

 (1)

 、 两个向量平行:

 →b→a→b→a=→a⇔λ// )(λR∈,⇔→b→a// 01221=−yxyx

 (2)

 、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第六章:

 不等式 0=⋅⇔⊥→b→a→b→a

 ,02121=+⇔⊥→byyxx

 1、

 均值不等式:

 (1)、 abba222≥+

 (222baab+≤)

 (2)、 a>0, b>0;abba2≥+或2)2(baab+≤ 一正、 二定、 三相等 2、 解指数、 对数不等式的方法:

 同底法, 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 0;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1、 斜

 率:αtan=k,),(+∞−∞∈k; 直线上两点),(),,(222111yxPyxP, 则斜率为1212xxyyk−−= 2、 直线方程:

 (1)、 点斜式:)(11xxkyy−=−; (2)、 斜截式:bkxy+=A;

 (3)、 一般式:0=++CByAx (A、 B 不同时为 0)

 斜率Bk−=, y 轴截距为BC− 3、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 平行:212121//lbbkkl≠=⇔且

  212121CCBBAA≠= 时 ,21//ll;

 垂直:

 21211llkk⊥⇔−=⋅

  2121210llBBAA⊥⇒=+;

 (2)、 到角范围:

 ()π , 0

  到角公式 :

 12121tankkkk+−=θ

 21kk 、都存在,0121≠+kk 夹角范围:]2, 0 (π

  夹角公式:12121tankkkk+−=α

 21kk 、都存在,0121≠+kk (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200BACByAxd+++=(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

 6、 圆的方程:

 (1)、 圆的标准方程 222)()(rbya2x=F−Ey+Dx−y, 圆心为),(baC, 半径为 r

 (2)

 圆的一般方程02=++++x

 (配方:44)2()2(2222FEDEyDx−+=+++)

 0422>−+FED时, 表示一个以)22,2(ED−−为圆心, 半径为FED42122−+的圆;

 第八章:

 圆锥曲线

 1、 椭圆标准方程:) 0( 1222>>=+babyax,

 半焦距:222bac−=

 ,

 离心率的范围:10<< e, 准线方程:cax2±=,

  2、

 双曲线标准方程:) 0, 0( , 1=2222>>−babyax,

 半焦距:222b2ac+a=, 离心率的范围:12>e 准线方程:cx±=, 渐近线方程用0222=−byax求得:xaby±=,

 等轴双曲线离心率3、 抛物线:2=e p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0(p>p, 离心率:1=e px y22=:

 准线方程2ppx−=焦点坐标) 0 ,2;px y22−=:

 准线方程2ppx =焦点坐标) 0 ,2(p− pyx22=:

 准线方程2y−=焦点坐标)2, 0 (p;pyx22−=:

 准线方程2y =焦点坐标)2, 0 (β p− 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 两点的球面距离求法:

 球心角的弧度数乘以球半径, 即4 RVπ=2222cba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l3R= l⋅=α;

 3、 球的体积公式:33, 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πS=

 4、 柱体hsV⋅=, 锥体hsV⋅=31,

  第十章, 导数 1.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0=′C(C 为常数)

 .

 1)(ln=′; "1()()nnxnxnQ−=∈.

 xxcos)(sin=′.

 xxsin)(cos−=′.

  xxeaxxalog1)(log=′.

 xxee=′ )(;

 aaaxxln)(=′.

 2. 导数的运算法则 (1)"""()uvuv±=±. (2)"""()uvu vuv=+. (3)"""2( )v(0)uu v uv−vv=≠.

 3.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 )uϕ="( )f u=,则 复 合 函 数"( ( ))( )xf uϕϕ=第十一章:

 概率:

 设函数x在点 x 处有导数""( )xx uϕ=x, 函数)(ufy =在点 x 处的对应点 U 处有导数""xuyy=⋅"uy( ( ))ϕyf=在 点 x 处 有 导 数 ,且"xu,或 写 作""( )xxf.

 1、 概率(范围):

 0≤P(A)

 ≤1(必然事件:

 P(A) =1, 不可能事件:

 P(A) =0)

 A A‘ O B α β A A‘ O B α

 2、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P Amn=.

 3、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A, B 互斥:

 P(A+B) =P(A) +P(B) ; A、 B 对立:

 P(A)

 + P(B) =1

 4、 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独立事件 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B) = P(A) · P(B) .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1).knkn k−nP kC PP=−

推荐访问: 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数学) 知识点 会考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