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全文完整)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全文完整)

时间:2022-06-18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全文完整)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五大振兴齐发力

 激活乡村新动力

  **镇**村是一个仅有 1002 人的农业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五大振兴齐发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融合发展、四轮驱动的产业模式为**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力引擎。村里依托独特地形地貌新建旱垣温室大棚 49 座,发展西红柿、黄瓜、葡萄等特色种植,年产值达 240 余万元;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家庭牧场,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建成了饲养规模 2000 只的耀康农牧有限公司;依托本村剩余劳动力,新建了岚县晨馨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解决了 80 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每年增收 2 万元;通过电商平台,农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依托茅龙山森林公园,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旅游,初步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乡贤助力、内培外引是**村实现人才振兴的基本方略。**村积极整合乡贤资源,聘请退休下来的老干部、老教师组建乡村发展智囊团,积极为全村发展建言献策。每年春节期间,村里都要组织召开外出人士座谈会,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良策。现已吸引 20 余名在外乡贤回归,村民杜广军放弃北京服装厂的高薪工作,主动回村支持服装厂发展。与此同时,通过现场教学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出一批致力于农村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农民经济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耕读为荣、家风和美是**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传承祖辈 800多年的文化积淀,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村里都要组织传统庙会,在宗祠祭祖,传承文化,激励后人奋勇争先。在耕读为荣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这个小村庄走出了 179 名大学生、22 名硕士、3 名博士,耕读文化已成为**村的文化软实力,孕育了崇学向善的好风气,也锻造了干事创业的**村人。以好家风带动形成好村风,结合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

 户评比活动,**村每年举办一次“文明户”“好媳妇”“最美家庭”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树立榜样,弘扬良好家风,优化了乡村传统文化生态。

 美丽乡村、生态先行是**村建设生态新村的生动实践。村集体注重生态修复与保护,环村规划 3000 亩公益林,以集体提供苗木、产权归个人所有的模式环村绿化 500 亩,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绿化荒山2500 亩,几年的努力使村庄绿化率达到 40%。创新管理办法,村里实行庭院树木砍伐、出售申报审批制,对确实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树木,采取市场估价、集体认购的方式予以保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村里建成 1000 平方米的广场 4 处,形成了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观的美丽景象。

 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是**村率先发展的核心所在。返乡创业青年杜治平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后,主动报考东北财经大学函授班,及时充电提升素养。村党支部用“五个一”管理党员,取得了显著成效。即建立一个党员微信群,每年组织慰问一次老弱病残党员,每年组织专人到党员流出地了解一次流动党员思想、就业和生活状况,每年对无职党员明确一次岗位职责,每年组织党员外出考察一次。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业务培训+劳务输出”“致富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党建+”发展模式。通过双培双带,使党支部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组织,成为团结党员核心、服务广大群众的坚强堡垒。

 五大振兴齐发力,激活乡村新动力。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勤劳朴实的**村人正在对标汾阳贾家庄,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提升“三力”发展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当地把丰富的柞树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柞水木耳”,打造出了一个“农业+旅游+文创”的综合产业。如今,小小的木耳,如星火燎原,已发展为村民脱贫致

 富的大产业,拉动了当地脱贫致富的“车轮子”,促进了乡村振兴大发展。

 “柞水木耳”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原动力、引擎力、支撑力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重要内容和主要保障。

 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原动力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区域经济学理论指出,一个地方适合发展什么样的绿色产业取决于它的比较优势。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上,要抓好现有资源整合,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统筹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综合体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要突出绿色发展这个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发展无污染、低能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要突出优势发展这个根本,坚持个体跟着集体走、集体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优势走,推动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要坚持拓展产业业态这个关键,延伸产业链条,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旅共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引擎力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产业要发展,提升引擎力是关键。要通过对外引进,对内扶持,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要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得益联接机制,补齐技术和市场双重短板,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要盘活村集体经济,努力推动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产业,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要打造产业品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争取“三品一标”(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要着力打造电商平台,让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齐经营,从而扩大销售规模,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支撑力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产业要兴旺,要素保障要跟上。要强化资金保障,通过促进银企对接、银农对接、招商引进、项目支持、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

 入农村产业革命,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要强化土地保障,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办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要强化服务保障,围绕产业发展,做好技术、信息、品牌打造、市场推介等各方面服务工作,对重点特色产业,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名领导干部、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发展方案、一笔发展基金”的模式构建产业工作推进格局,为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打造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找准产业的突破口,需要打造产业特色,需要人才去创新产业模式。这样,才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赢扶贫攻坚战,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范文(县级)

 近年来,xx 省 xx 县不断强化村干部、农村党员、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一是建强村干部队伍,持续提升“雁阵效应”。制定了《xx 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储备和使用的制度机制,有效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增强了村级后备干部岗位吸引力。采取乡镇党委采取个人自推、党员群众公推、村“两委”联推相结合的“三推四定两评议”的程序,每年从非现任村干部中培养 1~2 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县级重点培养 1 名),确保年底各行政村村级后备干部至少达到 x 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达到 2 名以上,促进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县级重点培养的村级后备干部达到 x 人,在今年“两委”换届中,从县级重点培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调整进入村“两委”班子 x 名。

 二是建强农村党员队伍,不断激活“细胞肌体”。着眼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加大从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向党组织聚拢。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村级实际和群众需求,设置政策理论宣传、科技推广示范、社会治安维护等岗位,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在助推经济发展、倡导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中亮身份、作承

 诺,奋力作为、贡献力量。积极发挥“xx 党建”信息化平台作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县、乡、村联动打造党员学习教育“线上课堂”,让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坚持以党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小组 x 个。不断培育壮大“三个带头人”队伍,近三年共培育县级“三个带头人”x 名,差异化落实奖补资金 x 万元,带动 x 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三是建强党务干部队伍,精心锻造“中坚力量”。针对基层专职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没人干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每个乡镇选拔配备思想素质好、党性观念强、热爱党务工作、熟悉党建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年轻党员干部充实到党建办,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以学促干,建强抓党建力量。针对党务工作不会干的问题,持续优化党务干部培训工作,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跟班锻炼、外出学习考察,帮助提高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逐步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结合新选拔党务干部所学专业和工作经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帮带培养计划,对新任职村干部建立乡镇班子成员、原任村“两委”成员、党务骨干“三带一”结对帮带培养机制,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全方位带,精准帮带指导,帮助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方法,有效提升了新选拔党务干部和新任职村干部处理实际问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经验亮点做法

 摸底调研,培养有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将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编进县委全会工作报告,纳入县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县委组织部研究落实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前半篇”的,具体措施。

 通过鼓励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人才回流”,拓宽培养对象选拔视野,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后继乏人”问题。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督导,组织召开推进会议四次,督促各乡镇党委书记必须以“对党忠诚、对乡村振兴发展负责”的,态度推动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做深做实。

 将“三向培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督查考核村干部“千分制”考核,督促各乡镇党委建立包村到人机制,履行对村党组织推荐选拔培养对象的,督导责任,落实联系帮扶工作要求,对擅自简化程序、降低选拔标准的,一律推翻重来,并按照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研判后不适合继续培养的,一律及时淘汰,严把培养对象入口关、质量关,推动形成严密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确保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和目标推进。

 政策扶持,培育有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制作“归雁圆梦”系列宣传片x 期,帮助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依托现有的,“三向培养”创业典型,筹建扶持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孵化

 基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返乡创业人员“开好局、起好步”。截至目前,已有 x 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实现返乡创业,其中 x 人被纳入初级培养对象。

 在扶持、服务培养对象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整合人力、资金、项目、培训“四类资源”,坚持“四个优先”,为培养对象产业增效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帮助申请惠农贷、创业贴息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资金支持;优先协调解决用水、用电、用地等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优先帮助申请设施农业建设、农机购置等补贴,降低创业成本;优先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技术指导、实用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充电加油”。截至目前,累计帮助培养对象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 x.x 万元,土地 x 亩,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外出考察、购销服务等 x 人次。

 典型示范,培养有成果。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丰富载体形式,引导培养对象参与村“两委”换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并通过评先推优、参政议政、典型引路等方式,激励培养对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全县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增至 x 人,其中 x 人进入村“两委”班子,x 名“三向培养”对象担任“一肩挑”,共发展脱贫攻坚相关产业项目 x个,解决就业岗位 x 个,带动 x 名贫困村民增加稳定收入;x 人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活动,引领身边村民自觉维护居住环境;x 人志愿参加“三治”融合试点村服务队,有效推动培养对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

 “领路人”。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强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强保障。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要求,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配齐班子、明确定位,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推动。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联合知名国企、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战略联盟,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指导培训,项目策划、金融服务,着力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本土人才、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班子,持续抓乡促村。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着眼换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分类分层分批集中轮训;组织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开展强弱结对,帮带提升。全市确定增收项目 xxx 个。四是着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引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入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一是出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概念规划,巩固提升高产粮、有机菜、设施果树等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推动区域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有机农业区域化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培强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创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位衔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开拓多个产品营销渠道,在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和大型商超营销专柜。

 三、数字赋能驱动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编制《数字化规划建设方案》,选聘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化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培训指导。二是成立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基站,加快向村级延伸。三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底座”,集中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主导产业率先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四是建设综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发乡村旅游服务全程数字化服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多元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资金活水。一是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化解堵点难点。二是抓住上级扩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强化资本运营,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引得源头活水来”。

 五、全面落实民生优先硬任务。积极回应诉求,兴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一是严格对照“四不摘”标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跟进帮扶。二是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在外人才、大学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一卡通”试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生态旅游搭高台 乡村振兴唱大戏

 一、 基本概况 **镇全镇国土面积 168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 40 平方公里,辖 28 个行政村,2 个社区,总人口 8 万余人,其中镇区人口达 4万人。是中华诗词楹联之乡、中国石雕艺术之乡,也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绿色古镇、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

 **是一座千年古镇。**因湖而生、因湖而兴,已有 1233 年的建镇史,是大冶三大古镇之一,境内有三元阁、荆王坟、黄巢囤兵遗址,冯京旧宅遗址、唐末古民窑等古迹遗址。千百年来,**先民在**湖上荡桨划舟、撒网捕鱼,造就了“日有千名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古镇商贸盛极一时,素有“金汉口,银**”的美誉。

 **是一座区域新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地处武汉、黄石、鄂州三市接壤之中心,处于 239、314 省道,106、107、316 国道等主干公路组成的方格之中,大(冶)广(州)、武(汉)黄(石)高速侧翼而过,锦冶大道、武棋路、鄂(州)咸(宁)高速,武(汉)阳(新)高速穿镇而过,距武汉仅半小时车程。

 **是一座诗意水乡。**湖是浅草型淡水湖和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岸曲折,港汊密布,周围三百里,渔户数千,由桥墩湖、扁担塘、小泗海、余山湾、宝莲湾等水面组成,承雨面积 500 平方公里,涨水时有 99 个港汊,增添迷人的湖光山色,境内“沼山叠翠、樊湖夕照、天狮望月、三元毓秀、二龙戏珠、古桥流水、金竹幽谷、石壁雕魂、世外桃源、荷田莲乡”等**十景,沼山乡村公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二、**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一)平面推进,用“拼图”的办法构建全域旅游。

 一是农旅结合。构建“湖上舟船蟹、民垸鱼莲藕、大畈粮油菜、山间桃

 李茶、路边樟桂杨、庭院花草果”全领域生态格局,初步建成了万亩林果、万亩花卉、万亩蔬菜、万亩粮油、万亩湘莲、万亩水产等六个“万亩基地”。

 二是湖旅结合。全面对接**湖生态新区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五水共治”,通过东西两港,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引湖入城”计划,着力打造“城在湖边、湖在城中”的梦里水乡。

 三是工旅结合。积极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厂区”创建,广顺石雕将废弃的采石区规划建成“石雕博物馆”,熊成石雕计划引进现代化生产线,运用三 D 技术生产石雕产品,引导游客参与生产体验,把今天的工厂变成明天的公园。将利用境内的1.2 亿年的“火山弹”和近 3 亿年的大型波痕地质遗迹,打造集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地质公园。

 四是文旅结合。冯京连中三元,创造了古代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们将三元阁打造成青少年励志成才的摇篮。茶山村刘煌庄是中华诗词协会授予的唯一一家诗词楹联之庄,男女老少都能吟诗作对,我们将利用这一品牌建设诗词楹联学校。依托万亩湘莲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挖掘历史资源,红星半岛古窑址群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我们将结合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唐瓷小镇”。

 五是城旅结合。对旅游村申报宅基地的农户,镇政府免费提供风格各异的设计施工图纸。镇区内所有公益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设计上都要突出古建风格,已建成**老街步行街、石雕元素景观长廊,汉唐风情商贸街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大力实施“森林进镇、公园下村”计划,初步建成了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枫彩四季生态园、石雕文化产业园和古镇商贸文化街等六大文化休闲板块。

 (二)纵深发展,用“揉面”的办法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点点融合。实行全域招商,全民招商,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渔则渔的原则,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引进能人、大户、企业、团体等多种力量,拓展“独资、合资、融资”多种渠道,促进乡村旅游项目点多生根、遍地开花。

 二是点线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商贸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农村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沼山桃花节,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农副产品被抢购一空。沼山十里休闲农业示范带,吸附鱼菜共生、采摘体验、草莓甘蔗、千亩水芹菜原产地等十多个项目在这里共生共荣。。

 三是点面融合。以渔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气息为底蕴,以沼山乡村公园、荷田公园为支点,以“梦里水乡”、“人文乡愁”为特色,促进“湖、城、山、水、田、林、村”一体化发展,打造集滨湖度假、乡村旅游、生态养生养老、文化休闲、康体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之都,逐步把乡村田园变成景区景点,民居农舍变成旅馆客栈,乡村道路变成景观走廊,乡村劳作变成旅游体验,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村民农户变成旅游经营者。四是线网融合。坚持“田间地间抓生产,手握鼠标闯市场”,把无公害种植与原生态体验结合起来,吸引游客上门采摘;把传统制作工艺与“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结合起来,引导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用传统工艺生产,用现代销售模式,把传统的好品牌做好叫得响的大品牌,把提篮小卖的土特产变成养生时髦的抢手货,由沼山村委组建的德嘉合作社将 328 家农户组织起来,以“种管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电商一网通”的方式,将地理商标产品狗血桃销往广州、北京等地。

  (三)立体构建,用“发 酵”的办法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绿色引领嬗变。坚持把创建森林城镇与美化家园相统一,把造林与造福相统一,持续开展的“绿满**”行动,变成荒山荒地造林8000 多亩,公路绿化里程近 200 多公里,村庄绿化植树 29 万株;初步建成镇区、林区、园区三者融合,乡村、村庄、院落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和景观林三林共建的镇村绿化生态体系,使现在栽下去的树,成为十年后的“生态林”,二十年后的“绿色银行”,三十年后的“生态环境”。二是品牌引领裂变。**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我们正在创建“特

 色小镇”,建设集“石雕产业园、石雕商贸街、石雕展览馆、石雕石村落、石雕景观带”等为一体的石雕文化产业园。引导石雕企业采取“网上订单+送货上门”,“线下生产+线上销售”、“微拍群+客户群”等方式,促进“工艺走出去,石材引进来”与“大师请进来,产品走出去”双向互动,使之成为石雕大师的摇篮、展示石雕艺术精品的窗口、引导石雕技艺趋势的平台。

 三是产业引领核变。利用桃荷资源,实施“桃荷+”战略,厚植“桃荷+农业+生态+旅游+胜地+养生”五大优势,利用荷桃景观,集中山、水、田、桃、寺、乡村六大资源,构建“桃荷生态、桃荷文化、桃荷思想、桃荷生活、桃荷神话、桃荷爱情”六大系列景观区。沼山村植入“女儿红”风俗,生产制造的“桃花酿”系列酒饮品,农科村正在研发生产荷叶系列产品,以“保健、养颜”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是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载体,深化“活力田园、活力园区”路径。促进党建带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乡风文明,促进无职党员“有梦、有岗、有责、有为、有威”。刘煌庄老党员的诗词楹联文化梦、民间协会党员的石雕梦、沼山村、大垅村党员的公园梦……一个个梦想在**的山水间争相绽放,一个个身影活跃在桃林李下,一面面党旗映红了山村。

 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发展越来越旺。

 一是“变卖石头为卖生态”。我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整顿关闭五小企业 13 家,20 多座小土窑,关停煤矿 3 家,铁矿 2 家、砖瓦厂和造纸厂 3 家。另一方面,我镇积极打造“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的四季美景,既卖瓜果,又卖生态。

 二是“变卖资源为卖资本”。我镇与武汉大学合作搭建的生态金融工程平台,已有 7 家企业签订了股权托管交易协议,湖北天造农林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四板牌上市。

 三是“变卖面粉为卖面包”。坚持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国嘎子”、

 “保香连康”、**豆折等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良,产品包装成为**特色的品牌;**湘莲、**螃蟹、“水芹菜”、“狗血桃”成为**地标产品的品牌。

 (二)乡村旅游助推生活环境越来越美。

 一是变田园为公园。我镇投资近 5 亿元,完成了**老街道、**街门楼,沼山乡村公园门楼、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三元路家长伴读休憩园建设,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了滨湖路、旅游路、樊湖大道,建成了石雕元素景观带,吸引居民在这里漫步健身,成为家门口的公园。

 二是变家园为公园。切实做好村庄整治、新建和改造房屋 620 栋,改厕 350 个,新建公厕 35 个,安装路灯 600多盏,硬化绿化乡村公路 38 公里,对景区内的房屋刷白披绿、做文化墙,在渠道、堤坝上栽花种草,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按“农味”立体美化,做到“春有花草迎风开放,夏有葡萄绕藤而生,秋有菊花朵朵金黄,冬有松柏长青常绿”,让一山一水都有旅游气息,一墙一瓦都有旅游风情。

 三是变果园为 金园。玉桃基地利用山坡种桃子,林下养土难,林中办农家乐,多种经营、立体发展。沼山村还把村里的石碾、石磨、风车、水车等传统工具集中起来,供游客参观,参与糍粑、豆折的制作过程,举办采莲船、排字锣等民俗表演活动,将村内空闲的农舍集中管理,向各旅行社招租,吸引市民周末到农村住农家院、摘农家菜、吃农家饭。

 (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治理越来越好。

 一是变“被人管”为“我来治”。村文化礼堂、医务室、小卖部,是村民喜欢集中的地方,农闲时节和茶余饭后,老百姓大多在此聚集,我们把这里的负责人变成“社情民意寻访员”,在这里搜集舆情,征集民意,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及时向村里反馈,便于“两委班子”与群众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

 二是变“独...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创新汇报

 坚持队伍共育、循环配备,锻造联动化引领队伍。实施“头雁”计划,按照现任与后备 x:x 比例,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外出考察“三合一”模式,培育各类干部 x 名;村(企业)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同步,发展 x 名优秀人才入党,全覆盖轮训党员 x 余人次;依托 x 个企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x 人,“x+N”帮带培育“土专家”“田秀才”x 名。党总支统筹配备人员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推动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循环流动,提升人才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组织共建、循环运行,构建区域化引领格局。统筹 x 个村和 x 个企业党支部、x 名党员,组建 X 产业文化示范区党总支,纵向建立组织建设、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等 x 个功能党支部和 x 支党员攻坚服务队,形成纵横结合的,党组织格局。党总支统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利益联结、文明创建 x 项任务,适时组织功能党支部、攻坚服务队深入 x 个党支部,循环开展服务活动、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在示范区循环流动。

 坚持和谐共治、循环推进,实现最大化引领效益。深化文明创建,组建乡贤队伍、文艺队伍、志愿队伍,循环开展孝老爱亲、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移风易俗活动,x 个村和 x 个企业成功创建市县文明单位。深化基层治理,引导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治理章程,健全议事决策、纠纷调处等机制,成立“卫生维护队”“治安联防队”等自治组织 x 余个,循环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格局。深化成果共享,建设 x 亩文化主题公园,修建漆彩缤纷、茶马古道、等

 景观 x 组,整治微田园 x 处、绿化庭院 x 平方米。

 坚持队伍共育、循环配备,锻造联动化引领队伍。实施“头雁”计划,按照现任与后备 x:x 比例,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外出考察“三合一”模式,培育各类干部 x 名;村(企业)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同步,发展 x 名优秀人才入党,全覆盖轮训党员 x 余人次;依托 x 个企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x 人,“x+N”帮带培育“土专家”“田秀才”x 名。党总支统筹配备人员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推动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循环流动,提升人才综合利用水平。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人才振兴工作经验亮点材料

  把握“高度”,强化人才政治引领。

  x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强 x”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职能职责,今年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x 次,x委组织部召开 x 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

  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度,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签订责任书,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

  以完善“x+n”人才政策体系为抓手,创新推行“x”人才工作机制,实施独具阿左 x 特色的“驼乡英才”制度,进一步规范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拓展“宽度”,搭建人才引进桥梁。

  创新“人才+项目+平台”模式,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和方式,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疗联合体、“三区人才”等服务模式,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柔性引进 x 名专家人才,有效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 x 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突出用人单位在识才、引才、用才中的主体作用,跟进“x 计划落地实施,畅通“绿色通道”,引进高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x 人,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人才特点建立“驼乡智库”储备各类人才,进一步做大人才增量,为各单位融入新鲜血液。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x 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 x 家,盟级示范园区、基地等 x 家。

  分类抓好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干部大讲堂”“双休日大讲堂”等,加强党政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对全x领导干部x余人开展了专项培训,下派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大讲堂等专题讲座 x 余期,开办岗位练兵、职业竞赛和各类技能培训班 x 期,提升人才素质,多渠道培养人才。盘活本土人才,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台账”,筹备本土人才资源 x.x 万人,培育“田专家”“土秀才”x 余人,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主阵地的内生动力。

  提升“温度”,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继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进一步做好高学历人才的关心关爱工作,对“”计划引进的x 名高学历人才进行跟踪回访,组建“鸿雁归巢”学子宣讲团,通过组织交流、宣传活动,给予人才归属感,加大体制外优秀人才关爱力度,选派党建指导员 x名,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帮助指导。

  加大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专家人才典型宣传和服务联系力度,着力营造全社会惜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把准“精度”,聚合人才发展力量。聚焦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奇石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切实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力推行“x英才”“x英才”工程,选育“x英才”个人x名、团队x个、人才引领项目x个,共获得奖补资金x.x万元。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组织实施 x 个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化“蓝领精英计划”“百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三区”专家x人,科技特派员x人,服务对象达x余户,科技

 扶贫实现了全覆盖。

  细致制定农牧区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动富民党建“三链”工程,发挥人才队伍辐射带领作用,新增产业链x条,创建党组织领办合作经济组织x个,多途径、多渠道增加x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产值x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汇聚“三力”

 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要攻克,全面小康在“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也必须要补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重点要抓好队伍建设,确保班子同心协力;要聚焦基层治理,确保文明建设不遗余力;要发展集体经济,确保筑牢根基尽心竭力。

 建好基层班子,注入 “ 源头活水 ”。

 同心协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要解决好“谁来振兴”的问题,打造一支带动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是重要保障。通过扎实做好基层干部选、育、管、留各环节工作,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升级。面向新乡贤、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选拔出一批“80”“90”后后备干部,并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通过学历提升、业务培训、参与中心工作等,确保基层干部成长成才;在目标管理考评、星级管理等机制上创新,抓严抓细日常管理,确保干出实绩;改善村部硬件设施,优化办公环境,加大关爱激励力度,建立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为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大胆培养,加大提拔使用力度,留住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提升村居 “ 里子 ” ,厚植 “ 文明沃土 ” 不遗余力。基层治理问题直接关系乡村振兴大局,提升村居“里子”,培厚“文明沃土”,才能根治治理难题。落实网格化管理,帮解群众困难。划分乡、村、村民小组、农户为四级网格,组织安排乡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志愿者进网格,在网格内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意调查、政策宣讲等工作,确保“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对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的管理使用,打造乡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创新“主题党日+”模式,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确保解决问题见实效;突出示范性引领,促进乡风文明。严格民主评议党员程序,严抓承诺践诺,将“五星”党员上墙公示,督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广场、道德讲堂、振风超市等载体,创新开展“红黑榜”评选、“好人”评选,振风超市评比等活动,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弘扬时代新风。

 打牢经济底子,提供 “ 动力引擎 ” 尽心竭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

 集体经济是关键。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监督管理。健全和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发挥好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对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漏洞。立足“三资”管理中心,对村集体的资源、资产、资金全面清理,做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盘活资金资产,推动集体增收。依托龙头企业,将村集体资金入股经济实体或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集体闲置或低效率使用的旧村部、旧校舍、养老院、自建房、旅游驿站等存量资产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发展出租经济,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组织动员农户将土地进行流转,开辟绿色通道,进行优先办理,为企业提供便利,提高回乡干事创业吸引力。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强化技术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定规划、引项目、引技术、引资本的基础上,形成地方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

 提升“三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今年以来,***镇为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缺能力、服务群众缺实力、争先进位缺动力的现实难题,按照县委组织部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三力”提升工程,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

 “打基设台”,为提升“三力”添砖加瓦。“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农村干部的责任可谓是重于泰山,关系着一村发展,一地兴衰。***镇抢抓全县农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的有利时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组织镇村干部 200 余人次先后赴邹平、汶上、宁阳参观学习,使镇村干部耳目一新,既拓宽了思路,又激发了干劲,更增强了信心;每月举办一次支部书记大讲堂,让支部书记们的求进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求真务实的干事热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双向挂职锻炼,选派经济强村支部书记和薄弱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互相挂职,通过交融学习,开创了党建互通、经济互帮、环境互助、难题互解、发展互促的共享新方式;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通过人才特点划分为“雏鹰”“归雁”两类,通过统一授课,分别培训的跟进方式,让后备干部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跨上一个“新台阶”。

 “巧用天时”,为提升“三力”添薪助火。该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巧用村集体经济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资金,大力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明确提出 2018 年全面消除“空壳村”的目标计划。年初,镇党委召开全镇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员大会,让每一位村支部书记从村情出发、按实际入手,制定了符合本村发展的三年计划,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让村支部市级敢挑重担;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职亲自挂帅,全镇副科级干部每人包保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或薄弱村,组织带领包村干部定期进行驻村调研、入户座谈,帮扶指导,做到机关干部包村善谋发展之策、会办利民之事、能成经济之果;密切结合农村三资清理、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等各项工作,开阔经济发展的新方法,以今年***镇被省商务厅命名为“山东省电商小镇”为契机,组织各村充分发掘特色产品,与电商大户进行洽谈合作,走网上发展之路;吸引“新乡贤”回乡创业,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思想、经验和资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点旺一把“猛火”。例如***镇西孔村在外人才孔祥宏回家发展,仅***镇司垓村就流转土地两千余亩,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一万余元收入。截止今年 10 月底,全镇 31 个行政村集体收入都达到一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收入实现十万元以上的有三个村,五万元以上的村达到六个,全部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提前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考评并举”,为提升“三力”保驾护航。“询事考言,循名责实”。实施“三力”提升工程,增强执行力和推动力,让“东风”常刮不懈,完善考核督导机制是关键所在。因此,镇党委立足当下,着眼实际。建立完善了“以三力提升引领全局,以检查考核推动工作,以公正评比激发动力”的考核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成立督察考核办公室,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比,半年一总结”的督考制度,对每月考核后三名的村由分管服务区副科级干部进行约谈,对每季评比后三名的村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约谈,建立奖励机制,落实惩戒措施,及时兑现奖惩,严格的督查考核倒逼出各村最实在的发展成效,真正起到约谈一人、教育一片、警醒一方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发挥村级工作全县大考核大排名的督促作用,开展全镇“村村到”观摩活动,把基层党建、美丽乡村、集体经济、驻村联户等工作统一纳入排名标准,让每一名支部书记当讲解、当主持、当裁判,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力,真正破除存在的 小进即满、不紧不慢、怯难

 即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现实问题,使争先之风常驻不败,让进位之力永续不断。

 “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镇将继续用好“三力”提升工程之东风,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村党组织能力全面发展、服务群众实力全面进步、争先进位动力全面提升,努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增强三力”推动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干部。人才和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也是乡村规划的具体制定者,必须要以“高素质专业化”为标准,切实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把乡村振兴的事情办好、办实、办成。

 增强脚力,就是要下基层、深调研。乡村振兴,说到底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最大的参与者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是“主人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不人民群众排除在外,反而在规划制定、产业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就需要经常到基层一线去,到人民群众家中去,听取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富有生命力的声音,从中找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更好的为民服务。

 增强眼力,就是要懂政策、看长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几年就能干成的事情,也许可能会出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是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把所有的目标都实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执行者,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才要增强眼力,要坚持用长远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来思考和谋划事情,不仅要懂得政策的要求、分析政策的走向,还要看到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世界眼光去观察、辨别,做到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

 增强脑力,就是要辩证看、务实办。干事创业最忌盲目行动,对事情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就盲目的行动,最终必然会导致事情的失败。各级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强化辩证思维,准确看到当前当地的优势

 和劣势,辩证的看到发展的形势和突破点,准确把握产业的选择、体系的构建、人才的培育、党建的引领、模式的创新、效益的提升等各个方面,让乡村振兴之花绚烂盛开,常学多思、善谋多判,就一定能做到花香蝶自来。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人民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长久大计。各级干部要不断提升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强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统筹,不断增强“三力”,坚持不懈抓好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创新汇报

 注重建强党支部堡垒。该县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优化组织设置、扛牢政治责任、严肃组织生活,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按照《x 县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基层支部的,队伍、活动、阵地、制度、保障“五个基本建设”,x 个党建指导组落实“一月一巡查一督导”制度,把活动场所细看一遍、工作台账细翻一遍、面上工作细问一遍、存在问题研究一遍、整改落实跟踪一遍等“五个一遍”,并下达整改通知书,作为党建核查验收、专项绩效考评、评优评先条件、组织约谈和处理、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和依据。

 目前,该县深化拓展“固定党日+”“一句话承诺”“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制”活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做好标准化规范化验收工作,全县 x 个党支部已经完成达标 x 个,占比 x.x%;共调整干部 x 批次 x 人,发展 x 名党员。

 注重决胜脱贫攻坚战。该县把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石,全力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出行、饮水等生活难题。截至目前,共资助x户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受益群众x人,累计发放危改补助资金x.x万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x.x 万元修建通屯道路共 x 条 x.x 公里,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投入 x.x 万元实施人饮工程 x 个,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该县“一户一薪”带动 x 人实现就业,选派 x 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 x 万元,受益贫困家庭超过 x 户,贯彻落实“x”医疗兜底保障政策 x%,控辍保学实现“一个不能少”目标,剩下的,x 个未脱贫村已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全县 x 户 x 人未脱贫人口的,“八有一超”脱贫摘帽指标均已全部达标。

 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该县通过每季度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对每一个集体经济项目从调研、立项、申报、实施、验收、运行等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确保项目引得进、快投产、能见效。为确保 x 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 x 个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确保 x 万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其中 x 个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实现资金的,保值升值。

 争取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x 万元,扶持 x 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与晶桂禽业有限公司合作养殖蛋鸡、发展淡水龙虾养殖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截止目前,该县集体经济达 x 万元以上的,有 x 个村,占比 x%,其中贫困村 x 个,非贫困村 x 个,村集体收入总额达 x.x 万元,收入最高是昌平乡八联村收入 x.x 万元。

 注重乡村建设现代化。该县推行“党建+乡村建设”新模式,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包村责任制,让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影响和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该县完善城乡交通一体设计,全县“乡乡通”二三级公路率 x.x%,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 x%;建立多元支撑的,投入机制,筹集风貌提升资金 x 多万元,

 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突出具有群众首创精神的,特色村落,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达到了县乡有亮点、整体有效果的,目标。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