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4 12: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20XX 年 5 月 15 日,我听了长清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活动中八节课,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教师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在情感上关注学生,精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注重“趣”字,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无穷动力所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而有所趣,学而有所乐。

  如苏艳艳老师和卢玉美老师在学习课文时,课前都做了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这样使经典深入人心。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性格品质的把握。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乐趣。

  又如马明老师在执教”膀大腰粗”时,让学生在班里找个膀大腰粗的人,马老师的幽默语言,有趣的肢体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这些都能给语文课堂增添无穷情趣。还有执教的教师,课件精美,图片、视频穿插,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也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出发,或是质疑激趣,或是情境生趣,或是表演产趣。

  二、凸现“读”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切切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语文离开了读,那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几位老师在课堂中,都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读音,或在范读中指导,或在指导中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把儿化音、轻声读好,耐心地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读好课文。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能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再让学生说说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把书读好。

  2、实实在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书读得更美。

  比如石麟小学李兆云老师在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都反复让学生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让学生明白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注意有些词语要读得重些,有些词语要读得轻些,注意抑扬顿挫,要让学生从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王熙凤华丽、雍容华贵、高贵„„

  我在阅读教学中,也应重视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把课文读通,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想

 象画像,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重视“训”字,强化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

 几位教师在教学中,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1、重视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说话。

  实验小学的卢玉美老师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让学生在读中, 严监生临死前伸两个手指,不肯咽气只为心疼灯盏里的两根灯草,刻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吝啬鬼形象,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口头语言,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重视在“读”中训练学生的写话。

 如乐天小学的张老师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安排了这样的练笔。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春暖花开,当大家纷纷去踏青时谢皮罗教授却--------,炎炎夏日„„仿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落段仿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谢皮罗教授的探究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又如如马明老师执教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作者用了“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摔跤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马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面对一身牛劲的小胖墩,小嘎子(推、拉、拽、顶)-------。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之发生碰撞,把信息通过自己的解读,产生的思考,使语言形象在头脑中建立属于

 自己的“立体化电影”。

 四、紧扣

 “疑”字,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在王帅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时,先让学生读读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观点有什么疑问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文本去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中有所问,在问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获,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五、授予“法”字,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1.抓住中心词明线

 中心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主题和内容的关键词,通常在文章的题目或中心句里。抓住了中心词,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魂,明确了文章的核心,把住了文章的脉,再提领而顿,就能简化教学,提高阅读效率。例如老师在教授《“风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初读时可直奔中心,抓住中心字“辣”, “辣”字表现在哪里呢?这样一来,课文脉络就清晰起来了,整个教学也将变得简洁而高效。

 2、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三位老师在教授《“风辣子”初见林黛玉》时,结合教学目标及单元学习的重点,主要是“抓住作者刻画王熙凤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语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点。这一方面,学生的体会比较到位,能根据自己对小说背景的了解分析出王熙凤语言所反应的性格特点。

 从而很轻松地引导学生感受到了王熙凤的虚伪和见风使舵、奉承讨好的形象。

  3、在同一组课文中迁移学法。听了几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试着用课文中的一些写作的方法,石麟小学的李老师,在布置作业中,选择一个人物,试着用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说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六、关注“惯”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上。马明老师再让学生书写”擞”时,是这么做的。

 先边写边讲解”擞”的结构后,让同学生书写两个,提醒学生的坐姿,书写结构,在讲解课文中,总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画画,写写。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此外,石林小学的李兆云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每堂语文课前,学生朗诵自己摘抄的优美诗文、精彩片段,主要内容和阅读体会。听课时,我就想在语文课堂中,我班也要展开各类读书活动。课前三分钟自我展示训练。每堂语文课前,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登上讲台,可以朗诵自己摘抄的优美诗文、精彩片段,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书。这样,我相信学生会有所收获的。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些良好习惯,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是有利的,他们将受益终身。

  七、注重拓展, ,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实验小学卢玉美老师执教的《22 课 人物描写一组》中,是不是严监生很穷,穷的揭不开锅,后来老师随即补充些资料,蒋老师补充了原文的背景资料: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节选自《儒林外史》

  就这样,即针对某篇文章或某个主题,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章。通过课文与原文再现,一个活脱脱的“吝啬鬼”形象跃然纸上。

推荐访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磨课大比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 听课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