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6 12: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1

 【 人才工作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重要论述,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对于壮大人才队伍、增强人才效能和人才比较优势,推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围绕人才强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明确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

  2 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全面贯彻这“八个坚持”,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党的领导有力、制度优势彰显、推进力度强劲。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既有必胜信心,也有战略定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准备了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安排,明确了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期目标就是要在主要科技领域、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实现更多并跑、领跑。远期目标就是要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这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目标,既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时间表、路线图,也是任务书、军令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区

  3 位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城市也应加大人才投入、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政策措施,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通过优化战略布局,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局面。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关键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破立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重点培育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培养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员令,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自信,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 2025年、2030 年、2035 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明确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目标。我们要按照这一“时间表”“路线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党对教

 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固树立正确人才观,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让党旗始终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加快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深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有效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渠道。系统谋划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为每个人完善自身、

 成长成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便利条件,全面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

 着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强化长周期培养和稳定性支持,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建设一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不断扩大基础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保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常规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让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学生成长成才。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参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战略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

 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大先生。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要大力发现和培养一批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能够进行方向性、全局

 性、前瞻性思考,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支持他们在引领重大原始创新、参与教育和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帅才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具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厚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支持培育一大批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加快在优势高校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给予人才充分支持和信任,让更多人才从国家科技创新主战场上涌现出来,从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立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着力培养造就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他们聚焦中国问题、阐释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培养青年人才就是奠基未来。要引导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把政策重心和工作重点放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加强高校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做好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工作,扩大青年人才项目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鼓励科研项目团队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参与,放手让他们到科研一线的重要岗位上锻炼,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早担大任。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布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增强学生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工程领域硕士点、博士点,将学生完成企业特定研究课题和项目作为学业重要内容。深化工程教育改革,鼓励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学校和人才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准确把握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系统思维,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营造良好氛围为关键,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健全教育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切实推动完善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优化教育系统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把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密切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都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加大授权松绑力度。以激发活力为核心,根据需要和实际向学校充分授权,切实发挥好学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指导高校深入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确保科研经费既“用好”又“好用”,用到该用的地方、用到刀刃上,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统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等,尽量减少对学校和人才不必要的干扰。推动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加快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引导高校完善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坚持开展分类评价。

 推动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实行“揭榜挂帅”,让人才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人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选课题、做研究、写论文都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国家最重大、最关键、最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努力为国尽责担责。强化学术道德、科研诚信、科研伦理建设,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严格人才计划评审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大力宣传教育系统人才先进典型,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5 5 篇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供借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才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

  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人才,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面对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用人才引领社会、用创新驱动发展是民族立于世界之林、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良策。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有力的呼唤,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日益强大的中国,正在张开强有力的臂膀,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为人才工作注入“三味”,绘就人才发展“新蓝图”,让来自各地的人才像花一样绽放。

  注入“党味”,促人才工作“根深蒂固”。牢牢把握住党管人才这根主线,推动人才发展的宏观谋划,在政策和制度上做好铺垫。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重在各领域发掘并培养爱党爱国的优秀人才,鼓励他们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国家最需要的领域施展抱负,推动人才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攻坚克难,持续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为民的情怀,不断推进学习成效转化为实现科技进步、打造人才强国的强大力量,将“地基”打稳压实。

 注入“深味”,助人才工作“枝繁叶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谋求发展,而人才的对外开放必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犹如那“活水”,只有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要制定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呼吁海外华人人才回国建设祖国,同时也吸引国外高水平人才为我国发展贡献智慧,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各国人才,在中国这个谦虚包容、海纳百川的国度中尽展其才。

  注入“情味”,让人才工作“开花结果”。是金子就要发光,是人才就渴求实现价值。如何将千辛万苦引进来的“天下英才”留下来、用起来,让他们发光、发热?就要依靠务实的举措、有效的政策、贴心的服务来聚拢“人气”。要根据人才价值体现的自我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发挥才华、施展技能的舞台,营造“鼓励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使他们能够主动挑起复兴的重担各展其才。来自各国的人才,他们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要秉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念,探索“人才绿卡”“家属优待”等人才政策,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在创新创业中解除后顾之忧,使不同的人才在中国全球人才的“磁场效应”中,以更加舒适的方式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做爱国奋斗的模范引领者和改革创新的奋力开拓者”,近日陈希部长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时提出的这一要求,寄托了对广大专家人才的殷切希望,传递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烈信号,为指导各类优秀人才勇做新时代知识报国“排头兵”和人才强国“领头雁”指明了方向。

  立下报国之志。志向决定方向,志气引领才气。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涵养家国情怀,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以奉献人民为担当,把自己所学用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无悔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时代的期盼。当前,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作为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专家人才为国效力正逢其时,创新创造正适其势,要坚持把知识报国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专长与事业进步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在知识报国中实现人生价值、书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培育进取之心。锐意进取是干事创业的发动机,创新创造是科学进军的强动力。应该看到,突破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卡脖子”现象、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有尖端知识储备、有非凡进取胆识、有巨大创新潜力的高层

 次领军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专家人才承担着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重任和使命,要始终保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气魄,保持“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气势,保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唯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动力、迸发活力、攻克险阻、攻难而胜。专家人才要培养国际视野,瞄准前沿,放眼世界,敢于领先拔尖,勇攀科技高峰,赶超一流水平,为创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以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果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弘扬求实之风。以真理态度追求真理,以科学精神对待科学,这是知识报国的一条重要原则。科研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科技创新容不得丁点含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更要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秉持专心、专注、专业、专家的工作态度,发扬严格、严肃、严谨、严密的工作作风,做到潜心科研、踏实治学。科研出成果有其自身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急功近利,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专家人才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执着和“良工铸剑凡几年”的实干精神,力戒浮躁之气,遵循科研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着力在关键领域长期攻关、在核心技术上创新突破、在重大科研上有所建树。

  实践证明,人才是驱动创新的“活力因子”,为推动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锻造更多的大国工匠和民族脊梁,

 使人才活力得到最大发挥,让人才红利得到充分显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受习近平同志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 3 日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向各位专家并向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专家人才,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当今社会,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第一手资源。如何唱好新时代的“识才、引才、用才”之歌,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建设的伟业中来,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重要,搞懂什么是人才更为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辨英识才尤为重要,不仅要发现人才想干事会干事的本领,更要关注品德高尚、敢于担当的品质。爱国爱民、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是“人才”的前提;自觉担负起推进改革发展的重任,敢于“挑担子”“啃硬骨头”者是“人才”的担当;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用创新维解决复杂问题是“人才”本领。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党和国家需要各行各类人才,要用鲜明的立场、科学的标准和过硬的实力来识别人才、发现人才,让更多的“千里马”驰骋在各自的疆场上。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从古代“治国者,以人才为药”,再到现在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无不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兴起的今天,人才竞争进一步成为城市发展动力的核心要素。“筑巢归雁”引人才,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爱才、惜才”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鼓励、支持回乡创业的良好氛围。搭建联络平台,共谋家乡发展,要利用传统节日外出人才返乡探亲之际组织召开茶话会、座谈会,听取在外人才的意见建议,积极向在外人才宣传人才政策、展现发展成果。积极引进在外人才,唱好新时代的“引才之歌”。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进人才之后,如何让引进的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面临的更现实的问题。首先要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让他们创业有激情、就业有热情,让他们能发挥特长,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实现价值。同时,解决好人才的落户、子女上学等“后勤保障”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创业或投入工作岗位。再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晋升机制,针对在企业、国家机关的不同人才,严格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科学奖励标准,拓宽个人上升渠道和事业发展空间,不断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自古以来,七夕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寄托了

 中华儿女对自由爱情的美好憧憬与小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值此佳节,组工干部也应该为广大优秀人才搭桥引路,将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跨过梦想的“银河”,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组工干部要成为优秀人才的“孺子牛”。相传,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它促成牛郎与织女相见相识相爱,在牛郎织女被拆散后,主动牺牲奉献出自己的牛皮和牛角,把牛角变成一艘仙船,让牛郎披着牛皮腾云驾雾,带着儿女乘船追赶织女。常言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孺子牛”是一心为民、夙夜在公的人民公仆的人生写照,更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大国竞争的信心底气,站在科技发展和历史变革的前沿,立足人才工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做好人才配套服务,通过扩大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生活保障等措施,为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使其感受到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决心与毅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帮助其在新时代建功立业,让人才工作再上台阶。

  组工干部要成为优秀人才的“喜鹊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用银河隔开后,只允许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前

 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人才竞争早已呈现白热化,组工干部要树立全球视野,成为五湖四海优秀人才的“喜鹊”,为他们抛出“橄榄枝”搭建“喜鹊桥”,时刻关注人才工作最新动态,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在沧海横流中坚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既要做到主动拥抱人才,更要做到严守政治标准,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初心,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使命,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国情、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组工干部要成为优秀人才的“舀水瓢”。相传,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用银河隔开后,牛郎和两个孩子非常想念织女,每天都会遥望对泣,看着波涛汹涌的银河,牛郎和两个孩子决定舀干银河水,王母娘娘没办法,只好同意双方每年鹊桥相聚一次。从“牛郎舀干银河”到“愚公移山”,表现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面对挫折时的信心和毅力,阐释了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学习牛郎和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重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提升个人思想境界,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汇集到党的周围,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画出最大“同心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吸纳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使广大人才主动参与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呼吸共命运。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近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热忱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热忱欢迎更多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陈希部长强调的“两个热忱欢迎”,不仅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发出“人才强国”的“邀请函”,点亮了来中国创业奋斗之“路”,更让人读懂了组工干部厚重的“人才观”。

  树立“千秋大业靠人才”观念,做科学管才的“智库”。国家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组工干部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拓展人才工作眼光,熟练掌握人才工作政策,精准了解区域人才工作现状,提高人才工作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和业务能力,成为区域人才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当好区域人才工作的“高参”和“智库”,推动区域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观念,做慧眼引才的“伯乐”。人才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人才的引进直接关系着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组工干部要当好人才引进的“伯乐”,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宽广的视野发现和挑选人才,突出需求导向,着眼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个人心得体会

  求才要心有所向。习近平同志曾对作家贾大山“赶鸭子上架”,认为贾大山一心为群众又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底,是地方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基层人才工作者要深入一线、扎根基层,通过广泛调研,找好人才发展的薄弱点,明确引才方向,围绕急需人才寻人才,结合本地产业觅人才。要结合实际发掘人才,爱才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子就是宝”,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扎实求证,真正把适合地方实际需要的人才探寻出来;要慧眼识珠,发现人才潜能,发掘人才潜力;要跳出地域选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集聚地探寻人才。

  爱才要心有所诚。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曹操光脚迎接许攸,最终荡平天下……这些故事说明,只有赤诚相见、真诚以待,给予人才不一样的礼遇,触及人才内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如今,各地打出地域优势、人才政策、配套服务等人才招引“组合拳”。但在同等引才条件下,招贤纳士仍需打好“感情牌”,因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结合实际,用心求才的策略往往“笑到最后”。基层组织工作者要真心探讨人才的期待值,耐心琢磨人才的顾虑点,用心发现人才的兴奋点。

  用才要心有所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人才提供服务,要心系人才支持保障政策,主动提前落实到位。人才不是来了就不管了、懈怠了,而要长期服务,常态交流,要经常打打电话畅聊近况,常去看看了解实际需求,敞开心扉寻找不足,让人才感到温暖。基层人才工作者要多找自身不足,及时协调解决其他部门、条线的“中阻梗”,用心解决繁杂问题。要为特殊人才定制快速成长通道,打破常规,突破隐形台阶,一才一策给予鼓励支持,及时打消人才干事创业顾虑,让

 人才心无旁骛开拓创新。

  管才要心有所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人才自招引起就被寄予厚望。为高质量履行合约,人才自我加压,担心失败,犹如道道捆绳束缚其创新思路。只要人才竭尽所能,即使出现不如预期的状况,也要充分信任人才的出发点、着力点,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继续服务,共同探讨,帮助寻找滞后原因,突破延时瓶颈,充分释放人才动力,激发人才最大潜能。要适时引导人才步步为营、稳中求进,不能急功近利、冒险求进,实现以最低的投入创造最高的效益。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学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体会

 12 月 16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总书记指出,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文章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作好人才工作,织密新时代中国“人才热土网”,为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打下人才基础、提供人才支撑、积蓄人才力量。

  听党话,奠基织密“人才热土网”的根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生产活动更需要高度的组织与协调、有力的指挥与权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继往开来,我们国家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人民想要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就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织密“人才热土网”方面,各级党(工)委要深刻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指示,紧跟党中央的脚步,各级政府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为全社会各类人才提供广阔平台,为织密“人才热土网”提供政治保障。

 跟党走,践行织密“人才热土网”的行为。国际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何将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面对深厚的人口资源基础,做好人才工作,我们必须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对内既要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为人才减负松绑,破除“四唯”机制,为人才提供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也要培养能够走得出去、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对外既要抓住世界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机遇,掌握战略主动,广纳世界英才,也要与世界各国探索、构建良性的人才交流机制,促进人才的融合发展。

 志为民,明确织密“人才热土网”的目标。百年征程,我们党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培养人才是为了凝聚人才力量,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所以做好人才工作本质是为了让人民更加幸福、国家更加富强、民族更加复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的人才发展格局,坚持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全方位培养好人才,提升人才质量,让广大

 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攻克“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面向国家需要的人才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锻造“十步芳草”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济济一堂的卓越工程师,让人才站稳人民立场,在新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5 5 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供借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科研遇上人才,两个“第一”激发出“化学反应”,必然会达到“1+1>2”的效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扎实做好科技与人才的结合文章,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

 擦亮选才识才慧眼,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启动科技人才这个强劲“引擎”,通过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技爬坡过坎增添底气。对于科技高质量发展而言,给钱给物都不如给支好队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到求才若渴,在心底里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在行动上惠及人才、吸引人才,着力构建人才聚集的“强磁场”,让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人才蜂拥而至。是骡子还是千里马,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同样的,招才引智也要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既要尊重学历、资历、论文等客观存在的事实,又要善于透过这些包装来看待人才,以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为衡量标准,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那些“没戴帽子”而能力突出的人才,营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持续不断激发科技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搭建干事创业舞台,锤炼科技人才能力。“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当今世界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如果不能以超前的思维来谋划和开展人才培育工作,不仅不利于人才成长,对整个科技事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要坚持在人才培育上下一番“绣花”功夫,为人才教育和培训“疏通经络”“供血打气”。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一方面避免揠苗助长,另一方面更要避免放任自流,积极探索建立分级分层的科技人才培育机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为人才提供培训课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思维活跃、技能高超、作风优良的战略科技人才、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主动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对其提出的好思路、金点子,在经过一番严密细致的研判和评估后,充分赋予其技术路线决策权、人员调动权和经费支配权,确保人才的创造活力和聪明才智在广阔的舞台上得以施展。

 。

 打造优越服务环境,增强科技人才动力。“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无论在何时何处都是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可以肯定的是,引才是一时的,留才则是长久的,留住人的难度远胜于引来人。因此,必须持续完善和优化人才服务机制,从工作、生活、精神等多个方面为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切实打造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要大力提升人才安居品质,加快建设集居住、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交流等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人才公寓,积极帮助符合入住条件的人才解决住房需求,让人才住得下,更驻得下。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人才服务站,

 为高精尖人才提供“一对一”的管家服务,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问题,切实免除后顾之忧,让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要注重对人才思想的保驾护航,既重视成功,更宽容失败,让人才能够撸起袖子放心干,甩开膀子奋力搏。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5 月 22 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期间,“金词佳句”频出,迎来会场上全体与会人员阵阵掌声,这掌声中最大的“感动”和“赞扬”正是那一字一句背后铿锵有力的“人民密码”!

  “ 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 人民至上是底线,这是对人民群众始终如一的“保证”。

  这一句话顷刻间令人泪目,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示“中国是我见过最珍爱生命的国家”“为可爱的中国点赞”。生命重于泰山,人民高于一切,这是贯穿战疫始终的一条根本线。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中国态度,是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党和政府都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中国式抗疫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就是我们不惧风险、不畏艰难、攻坚必赢的十足底气。人民是底线,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对疫情,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是在 14 亿中华儿女众

 志成城、风雨同舟的努力之下,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了坚固防线,成果来之不易,但一切都十分值得!

 “我们一定要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不辜负人” 民的期待!” —— 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步,这是对人民群众最重要的“承诺”。

  前行道路上,尽力了,但是要永葆“不够”的心态,以“更好”和“最好”为目标,吸取经验教训,清醒地看到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指路标”,补短板强弱项,给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值得肯定的“答卷”。可以看到的是,战疫、战贫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在不间断地“冒头”,工作方式方法仍然有“滞后”和不足,这是我们必须要努力改进的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能切实担负起肩上的职责和重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永不停步。人民的期待就是干部为民工作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更加积极有为,绝不当“不作为、不会为”的“庸者”,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做到“眼到”“心到”“身到”,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的干部、人民的干部真正的样子!

 “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他干!” —— 能者上、劣者汰、庸者下,这是对人民群众最踏实的“负责”。

 科技创新是我们决战决胜战疫的底气所在,更是未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为建设科技强国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挑得起大梁的优质人才!人才,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揭榜挂帅”就是要不断激励科技创新人才为为民造福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杰出青年人才要充分鼓励,对突出贡献创新人才要“不吝啬”奖励,对有潜力的人才要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在政策制度上给予国家人才“情感”与“关怀”,让更多的“能者”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科技人才,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劈波斩浪”需要“能者干将”,“强势出征”走好人才强国之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要一批又一批的“能者”去拼去闯。广大青年党员干部更要树立起把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正确价值观,不断在脑子里装“新理念”、肚子里装“新知识”、心里装“新问题”,努力成为一名国家需要、民族需要、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

  “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话让人信心倍增,更让我们坚定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决心,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人民”这把“钥匙”,为新征程开启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还是突发状况,各类人才的作用

 都很关键。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真正有能力、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使其发挥所长。

 常怀周公吐哺之“情”广纳天下英才。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四子,辅助武王灭商,后又辅佐成王治国。为招揽天下英才,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错失天下之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因此,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周公吐哺”之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要想方设法、开通绿色通道,把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家人才吸纳进党的队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纳天下英才任重道远,组织部门要不遗余力,一刻不可懈怠。

 练就伯乐相马之“能”优选天下英才。伯乐,相传姓孙名阳,善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伯乐相马现在多指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组工干部要练就“相马”本领,慧眼识英才,真正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选拔人才首先要“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人与做官》一文中引用“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来强调“修德”的重要性。“德”为先,不仅仅是人才的态度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选拔人才还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新时代,出现许多新领域,遇到许多新难题,这就需

 要各类专业人才,要不拘一格,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身份,只要是掌握一种专业技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胸怀三顾茅庐之“魄”诚邀天下英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妇孺皆知,可以说是重视人才的典范。要大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工作,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开展好“招才引智”工作,以“三顾茅庐”的胸怀和魄力走进高校、走进基层,亲自把当地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及“土专家”“田秀才”请过来,态度要和蔼,政策要落实。“鼓瑟吹笙待青衿”,还要完善保障机制,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政务办理等服务,让人才安心留下来。

  永葆用人不疑之“心”使用天下英才。合理使用人才,就要以“用人不疑”之心态“放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做到全力支持不干涉,真正让人才尽情施展才华。“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要尊重、信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放权、大胆使用,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让人才身心愉悦,尽心工作。要把引进的人才按照能力、专业合理地安排到脱贫攻坚、环境污染防治、社会治理等当前重要工作中去,坚持扬长避短,不能求全责备。用人不疑还要唯才是举,举贤不避亲,要敢于打破常规使用,不因年龄怀疑能力,敢于选用那些勇于竞争、锐意改革、敢办难事、会办新事、开拓创新的青年人才。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

 2020 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 III 卷的作文题中写道: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我们应配齐“四面”镜子,尝试看清自己的“自画像”。

  摆正“梳妆镜”,坚定“我”是党的忠诚人。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人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就会显得分外精神;马备上一副有讲究的鞍鞯,才会显得特别骏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我们的衣服和帽子。以“梳妆镜”正视内心,可以看出一个人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习惯,树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得正、坐得端,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这样才能有好的精神。摆正“梳妆镜”,可以检视对党忠诚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党性锤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恪守“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十二字要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校准“显微镜”,看清“我”想过科技生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身在其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不全面,故不识事物真正本质。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就要借助“巨人的肩膀”跳出狭隘的视野,摆脱主观成见看清本源。新形势下,科技是“国之重器”,一度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将推动人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2018 年 5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校准“显微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的“科技生活”对行业增长和消费刺激的拉动效果,科技生活将满足民众新一轮的需求,更值得期待。

  对焦“望远镜”,激励“我”能做行家里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增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人才意识的任务放在首位,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也非常重视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前人才的挖掘和利用,重点是开发创新人才,根本是构建制度体系,关键是提高党管人才水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事人才工作,通过引进所需人才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具有“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立足人才职能,要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完善政策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建立人才工作投入增长机制;要强化培养锻炼,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注重“一线培养”,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平台建设,加大园区平台建...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员令,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自信,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

 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 2025年、2030 年、2035 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明确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目标。我们要按照这一“时间表”“路线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党

 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固树立正确人才观,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让党旗始终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加快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深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有效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渠道。系统谋划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为每个人完善自身、成长成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便利条件,全面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

  着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强化长周期培养和稳定性支持,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建设一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不断扩大基础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保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常规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让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学生成长成才。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参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

 战略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

  。

 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大先生。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要大力发现和培养一批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能够进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支持他们在引领重大原始创新、参与教育和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帅才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

 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具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厚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

 支持培育一大批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加快在优势高校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给予人才充分支持和信任,让更多人才从国家科技创新主战场上涌现出来,从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立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着力培养造就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他们聚焦中国问题、阐释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培养青年人才就是奠基未来。要引导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把政策重心和工作重点放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加强高校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做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工作,扩大青年人才项目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鼓励科研项目团队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参与,放手让他们到科研一线的重要岗位上锻炼,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早担大任。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

 布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增强学生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工程领域硕士点、博士点,将学生完成企业特定研究课题和项目作为学业重要内容。深化工程教育改革,鼓励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学校和人才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 向用人主体授权 ”“ 积极为人才松绑 ”“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准确把握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系统思维,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营造良好氛围为关键,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

 健全教育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切实推动完善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优化教育系统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把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密切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都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加大授权松绑力度。以激发活力为核心,根据需要和实际向

 学校充分授权,切实发挥好学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指导高校深入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确保科研经费既“用好”又“好用”,用到该用的地方、用到刀刃上,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统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等,尽量减少对学校和人才不必要的干扰。推动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加快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引导高校完善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坚持开展分类评价。推动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实行“揭榜挂帅”,让人才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人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选课题、做研究、写论文都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国家最重大、最关键、最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努力为国尽责担责。强化学术道德、科研诚信、科研伦理建设,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严格人才计划评审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大力宣传教育系统人才先进典型,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

 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一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环境之于人才的重要性。一个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造好人才成长的“大熔炉”。安居保障多优惠,落户手续少跑腿,在日趋白热化的“人才大战”中,我们用各种政策红包引才引智,并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力图吸引更多优秀海内外高端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不易,用好人才更难。不仅要让人才“有位”,还必须使人才“有为”,这意味着我们要为人才打造成长的平台和施展能力的舞台。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让人才参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在一线实践中,开阔人才的眼界、锻炼人才的品格、激发人才的潜能。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平台作用,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人才干事创业的本领,让人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就、收获价值。

  用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管理和使用的基本前提,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强国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问题,共同构成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的弊端。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用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此外,还要创新多元评价方式,科学设置评价周期,

 创新评价渠道,实现人才评价与项目评审、机构评估有机衔接。针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技术技能、基层一线等重点领域的人才,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建好人才激励的“加油站”。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严管与厚爱,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多元配套、竞争有力的激励格局。以北戴河休假为例,作为一项极高的政治礼遇,参加休假活动的各位专家,为祖国的科技创新、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是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专家人才代表,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这是我们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体现,也集中反映了人才激励对人才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建功立业的核心与关键,人才政策容易被模仿,而人才生态则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只有营造让人才“如鱼得水”的良好生态,才能充分发挥他们投身经济发展、致力社会进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才“活水”才能源源不断。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

 

 学习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体会文章-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

 “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历史映照现实、启迪未来。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回顾了 16 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的 5 个科学和人才中心,以高度历史自信深刻回答了我国能够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应对“严峻挑战”的

 “有利条件”,明确了“怎么干”的问题。

 关于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贡献,特别是总结了近代以来我国科技和人才长期落后的惨痛教训,深刻阐明了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从历史方位看,总书记用“三个最”予以强调,指出“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从政治优势看,总书记强调了两个方面,这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从基础条件看,总书记着重列举了三个方面,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用研究“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关于“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从把握战略主动、进行战略布局两个方面作出部署。

 ——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战略目标,即:“到 2025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

 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 2030 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 2035 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进行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