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时间:2022-06-16 10:50:2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学习 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心得体会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 2019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20 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战略任务。综合承载能力体现为一定时期内区域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和支撑能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代表了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基本趋势,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大伦敦都市区等世界知名城市群,以较强的综合承载能力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19 个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承载全国 78%的人口,贡献超过 80%的 GDP,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

 群综合承载能力,为“十四五”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意义重大

  (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较高行政级别和资源聚集优势,具有较强的资源调动和配置能力。城市群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大中小城市集聚发展,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有利于发挥优化空间布局和集聚生产要素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总量与质量的“双提高”。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空间规模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与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人才等要素向资本回报率高的空间集聚,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激发创新活力,挖掘增长潜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从地理和经济空间来看,我国城市群分布不均衡,存在同质化竞争、资源消耗过度、区域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的中心城市因规划、交通、生态等弊端导致局部过度膨胀,大城市病严重,而产业基础较差、优质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区域人口流失严重,增长乏力。部分欠发达区域尽管通过建新城、设园区以吸引更多资源要素,但因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吸引产业和人才进入,导致土地闲置和资源浪费。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有利于破解大城市病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双重困境”,从更大空间尺度,加快中心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镇发展,减少区域差距,在发展中营造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三)尊重城市化规律、响应人民期待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9538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831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9.58%,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43.37%,相差 16.21 个百分点。根据世界城市演化规律,我国距离发达国家 70%~80%的城镇化率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还有较大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是顺势而为、民心所向。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为城市经济增长和拉动消费贡献更多力量,鼓舞民心,提升人气,响应期待,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需要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二、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突破“卡脖子”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要求。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譬如,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增加研发投入用于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不是走传统粗放发展老路,而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能力,防止关键环节被长期“卡脖子”,加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补齐产业链短板环

 节,提升产业链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群内产业分工合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创新攻关,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发挥企业家和工匠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增强产业链韧性。处理好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旧动能转换与新动能培育、传统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利用之间的关系,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夯实传统产业基础,加强自主创新和传统制造业升级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优化区划设置,深化区域合 作。按照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撤市并区、撤乡并镇、撤县设市、市县改区等区划调整步伐,打破区域壁垒,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如山东省莱芜市并入济南市、江西省宜春市万载撤县设区、浙江省龙港镇撤镇设市等,释放中心城市和特大镇发展活力。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在人口、土地等方面加强市场化改革,增加土地管理灵活性,人口严重流失的区域要适度减少用地指标,避免土地闲置浪费,而人口流入强劲的城市群要适度增加土地指标,扩大发展空间,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完善跨区域合作治理、转移支付与生态补偿机制,让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发达区域增强经济、人口等综合承载能

 力,而欠发达地区可腾退出更多土地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功能。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承载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推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通信网络、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服务保障能力。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脉。加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立体交通路网建设,加快临近城市间的地铁或轻轨联系,如上海将地铁线延伸到江苏昆山,广州与佛山实现 17 条地铁对接,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交通承载力。加快具有公交通勤功能、高铁速度运行的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实现各大中小城市到主要交通干线、港口、机场的一体化衔接、零距离换乘、快速转乘,减少通勤压力和时间成本,为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四)保障民生底线,提升服务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加强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降低生活成本,提升消费动力。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等方面全国统筹进度,实现制度统一和区域间互助共济。如成渝城市群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川渝两地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民生底线,提

 升公共服务质量,减少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如北京以减量发展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将更多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引导到周边区域发展,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群公共服务能力和精细化治理水平,吸引并留住更多人口在城市就业和生活。

 (五)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宜居环境。生态环境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承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和基本底色。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绿色新能源和低碳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水平,强化对城市群大气、水资源、土壤等污染联防联控,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效益。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城市规模和目标,避免城市摊大饼发展,划定生态红线,以绿隔、绿化带建设避免城市边界无限扩张。如北京以留白增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蓝绿交织的低碳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美丽篇章!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18 日至 21 日在北京举行。2919 年 12 月 12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 2019 年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了 2020 年经济工作的形势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之时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 2020 年的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并提出要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仔细分析这六项重点工作,就可发现其实质是抓好明年经济工作基本思路的具体落实。

  一、2019 年发展回顾: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

  2019 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特别是年内成功化解了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会议报告指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从现实中看,GDP、CPI 等指标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压力不大,就业等主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应该说,过去一年,形势困难众所周知,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为明年的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20 年总体工作要求:稳字当头、确保收官

  会议强调明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纵观全文,通篇 29 次提到“稳”字,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较去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措辞更加严峻,不仅国内多重问题“相互交织”,而且“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另一方面,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是明年所处的时间节点和坐标方位,是 2020 年不同以往年度的最大特点,为实现圆满收官,必须确保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都平稳运行。

  三、2020 年主要经济目标:依距“ 十三五” 规划目标的差距而定

 “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等 4方面 25 项指标,与各项目标衔接,目前存在的差距就是明年目标。

  GDP 方面,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顾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的目标都是: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在过去八年经济增速基础上,考虑到第四次经济普查后 GDP 基数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预计 2020 年 GDP 需要增长 6%左右。

  CPI 方面,虽然今年以来涨幅逐月加快,但前 11 个月增长 2.8%,预计全年能控制 3%以内。随着以猪肉为重点的“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措施见效,明年猪肉供给将逐步增加,年中以后 CPI 上涨压力将逐步回落,加上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预计明年 CPI 目标仍将确定为增长 3%左右。

  就业方面,目前已连续三年确定为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新增就业需求增长、经济结构转换容纳就业能力上升、营商环境改善会增加就业机会,但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外部需求放缓等因素将给就业带来压力,2020 年的就业目标可能仍为: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国际收支方面,在我国出口与进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汇率弹性不断增强等背景下,近几年国际收支都较为均衡,经常项目盈余占 GDP 比重在 2%左右,2020 年国际收支目标预计变化不大。

  四、宏观政策基调:逆周期调节

  会议定调明年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现在我们面临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等多重任务,不能采用大水漫灌式的调控政策已成各界共识。与此同时,目标导向决定我们需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多元平衡,因此,逆周期调节更加强调的是方式方法的创新,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大。

 五、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但表述由“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意在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说明明年我国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货币政策总量保持稳定,但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与会议提到的政策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相一致。“广义货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的提法变为“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范围上看,“货币信贷”较“广义货币 M2”的范围扩大,“经济发展”较“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的范围扩大,说明政策更加着眼于对“全局”考量。就目前而言,货币政策要突出平衡好稳增长和控通胀。此外,会议首次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以预见,明年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的空间和必要,带动 LPR 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此外,会议强调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议多次提及 “提升制造业水平”“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贷支持,而制造业资金需求通常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征,因此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企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需要信贷的支持,因此政策多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而本次会议再次强调,是政策在明年的延续。

  六、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数量的扩大的同时,更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实现。具体是:通过“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保障刚性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同时通过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提高财政政策效果和质量。与 2019 年的减税降费和增加专项债额度相比,财政政策积极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七、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暂告一段落

 今年我国成功化解了个别中小银行风险,因此会议认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由此,金融防风险任务在“三大攻坚战”中的位置排在了最后。此外,“结构性去杠杆”的说法调整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说明去杠杆暂告一段落。

  八、金融机构改革:回归本源、分工协作

  会议提出了大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其中,“大银行服务中心下沉”主要强调大银行要在普惠金融中继续发挥头雁作用; “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主要是服务当地企业、服务特色产业、地区居民,同时这也是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完善法人治理、提升管理能力,加强服务“三农”的能力。这种比较详细的划分,意味着金融改革也从系统论出发,统筹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同时继全国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认定和实施“特别监管、特别处置”之后,有望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出台分类监管和分类处置的政策。

 此外,会议强调了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面小康和“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增长是必须的,但同时更要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实现质的稳步提升,也就是高质量发展。

 九、 “四个必须”:切实把准经济发展航向

 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了“四个必须”的重要认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四个必须’事实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应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的一个新的概括,是复杂形势下治理经济必须把握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的有机统一。”

 这“四个必须”表现在宏观政策选择的方向上,就是要科学稳健把握好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程度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表现在宏观政策选择的策略上,就是要注重统筹和全局观念,切实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提高经济治理能力;表现在经济改革上,强调要以问题倒逼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潜能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力、竞争力。“四个必须”是一个统一整体,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十 、0 2020 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四个坚持一个统筹”

 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2020 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个统筹”。“四个坚持”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一个统筹”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将稳中求进做为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从经济角度看,“稳”就是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进”就是要在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有所突破。

 第二个坚持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要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中,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首要任务,足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基本重合的,要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个坚持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基本含义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对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这一重要政策、并提出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第四个坚持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明年的经济工作具有特殊性,因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因此,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依然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之一。值得指出的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三大攻坚战时,顺序有些调整,把“脱贫攻坚”放在第一位,这是与明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一个统筹”树立系统观点和方法论 “一个统筹”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个统筹”的提出,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论,既整体全面抓好工作,又突出主要矛盾。此外,“稳增长”问题与前面提出的“六稳”是一以贯之的,“稳就业”的基石就是“稳增长。

 总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前夕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意义十分重大。会议既立足当前,突出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着眼长远,突出目标导向,确保我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会议科学回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这次会议极大地增强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指明了做好经济工作的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1 0 20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心得 体会

 12 月 10 日至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总结 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20 年经济工作。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内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既明确了明年经济形势怎么看,又指出经济工作怎么干,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针对性。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和总结讲话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并就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些成绩是在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会议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既与党的十九大以来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又体现了经济运行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为

  2 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好、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自觉坚持和加强党对 XX 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把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国经济无惧风雨稳步行、开路架桥势如虹,呈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了“四个必须”的重要认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四个必须’事实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应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的一个新的概括,是复杂形势下治理经济

  3 必须把握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的有机统一。

 “稳”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六稳”工作,随着这一措施的出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要求,为 2020 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定调把脉。

 本次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是主基调、是大局。把“稳”放在突出位置,关键是稳住经济运行,重点抓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1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暑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提供了重要遵循。下面是我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些心得体会: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问题,涉及到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既充分发挥资本作用,又减少防止资本逐利带来的负面作用;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引导资本规范、健康、有序、良性发展。保障初级工农业产品供应,防止和减少供给紊乱问题放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挖风险根源,做好风险处置工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问题,不能搞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目标上坚定不移、策略上稳中求进。

 2022年要明确自身优势: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政策空间比较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经验等。要明确坚守原则: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坚守稳中求进原则、防止急于求成,注意统筹协调、防止顾此失彼、不搞层层加码等。要坚持稳字当头:稳是2022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中央经济会议新闻通稿中有25个稳字。稳在2022年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慎重出台收缩型政策。要坚持“六稳”稳得牢,“六

 保”保得住。

 一、成就巨大 2021年,我国面对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中国在防疫问题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GDP增速8%左右,总量将达到110万亿元左右;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左右,接近达到世行高收入门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控制在预期范围,就业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取得重大进步。天问一号、载人航天等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基础设施。

 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中国外贸体系完善,控制住了本地疫情,也保持了海运畅通,再加上中欧班列大显神威,所以中国对外贸易逆势上升。光伏、风电的国际竞争优势凸显。管控资本能力大幅提升,反垄断取得大成就。

 民生保障大幅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

 二、困难挑战不断显现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国际贸易贡献比较大,需求动力不足,投资的边际效益开始显现。

 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需求收缩主要是因为出口高增长的不确定性,房地产的下行压力以及基建

 没有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供给冲击是指原材料价格因限电、限产过快上涨,PI同比年内冲破了10%,创下近几年来的历史新高,但由于需求不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市场主体产生了较大的挤出压力。预期转弱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反复、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再跌加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预期产生了扰动。制约消费的因素很多,需求动力不足,服务消费受影响较大。

 出现缺芯、缺煤、缺电、缺柜等情况。缺芯片导致汽车减产10%左右。中小企业成本加大。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主要国家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

 三、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追求更加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追求灵活适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财政货币政策要落实到企业、基层,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大科技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治理恶意拖欠帐款和逃度债等问题。要完善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要努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链条上的堵点。在房地产问题上,要坚持房主不炒,但房地产在经济中占比很大,对整个经济金融体系影响都比较大,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和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影响都比较大,要走稳房价、逐步“去地产化”,要因

 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通过租购并举和长租房等方式满足各种实际需求。

 要促进科技政策落地见效。要支持关键科技攻关,重组和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发展。

 要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活发展动力。坚持和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要促进能源政策不断完善,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

 区域政策发展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促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协同发展。要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要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最广大空间在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要继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

 社会政策要兜底兜牢民生底线。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要妥善解决就业问题。要促进新的生育政策落地,降低生育成本。要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要正确认识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对于粮食需求的影响,要确保粮食安全。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学习 1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心得体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16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 2020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21 年经济工作。

  这次会议,不同寻常。从时间节点上看,这是在“十四五”即将开局、“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召开的重要会议;从部署内容上看,此次会议既有立足当前的务实之举,又有着眼长远的科学考量;从战略作用上看,这次会议将为明年经济工作提供明确指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成绩来之不易,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带领中国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蓝图催人奋进,激扬着中华儿女的意气和斗志。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我们有自信,自信来源于党的坚强领导,来源于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来源于中华儿女胼手砥足的努力奋斗。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我们有目标,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继续激扬乘风破浪的意气和昂扬向上的斗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擘画的蓝图,以及具体的“施工图”,必将激励中华儿女在大道上逐梦前行。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就要在学深吃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做好落实的文章,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落实,一棒接着一棒跑。要以更有力、更精准、更务实的举措,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更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危难中彰显担当,风浪中勇立潮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号角声声,催人奋进;新征程上,步伐铿锵。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各方合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学习 1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提供了重要遵循。下面是我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些心得体会: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勇前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应当看到,我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20年成为第一

 大外资流入国;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表明,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新征程上,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了精辟概括: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四个必须”,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

 智慧,充分展现了党中央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娴熟能力,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必胜信心、增强了战略定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面向未来,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能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回顾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我们一直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进步,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

 

  学习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 20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16-01-08 浏览:分享人:戴文亚手机版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16 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 2016 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 2016 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 2016 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16 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2016 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

 2016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 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 2016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 2016 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 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

 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

 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

 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