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

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

时间:2022-06-15 16: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

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

 

 关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探究

 摘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今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合起来的学习活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也会呈现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为了达到及提高综合性学习效果,从而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常见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在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随意性强,没有整体规划

  现用语文教材中大多数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与课文阅读是紧密相连的,但它们又并不完全依赖于课文而存在,它们有相对的独立性。而部分教师却不作整体规划,将它们当成课文的“附属品”,把本应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素材随意地

 做简单的收集、积累处理、这种没有整体规划的教学完全背离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要求、

  (二)“唯语文化”及“综合性活动课”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担心“非语文”学科的过分介入,担心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时有的教师就质疑“语文何以体现”,于是这些教师“唯语文化”,极力避免其它学科的渗透、其实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语文作为母语是各学科的基础,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多学科的一种体现,“唯语文化”恰是背道而驰、“唯语文化”不可取,但把综合性学习异化成“综合性活动课”也是不正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注重生活体验但并不意味着它仅限于教师设计、学生参加“唱唱跳跳”的浅层活动。学生应该在生活体验中习得和应用语文知识,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些教师之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够。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呢?它有什么意义呢?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简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学生

 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听说、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综合的含义极为丰富:它既是知识的综合,如语文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又是精神的融合,如人文精神和学科精神的结合等;既是知识实践的结合,又是实践与实践的结合,还是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

  (二)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又一次革命,它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充分的认识,教师才能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在课堂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教学。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呢?

  三、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一)把握内涵,转变思想

  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

 学生生活及社会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从多种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以达到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ii 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实质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良好习惯、它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时,应当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法、并遵循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二)悉心指导,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悉心指导,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可供广大教师检验。首先,教师应积极地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资源,例如活动类、研究类或是自然类话题、社会类话题等,也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

 动项目等。其次,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话题,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讨、研究,并制订出活动或研究的方案,然后依据确定的方案上网搜集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样,在搜集资料、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让学生从以前的听众角色变成了语文课堂上的多元化角色。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法,多思考,多探索,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坚信,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与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一定会成为语文天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崔爱红.让“综合性学习之花”绽放初中语文课堂上[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2] 杨永刚.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学周刊,2011,3

 [3] 陆云.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J].语文天地,2010,6

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探究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方案 主题 参与

 现今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就像是寒冬里的第一阵春风,为语文活动可带来了新的气息,开创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纪元。所以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在综合性活动的衬托下得到主体的提升,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在实践中求真知的品质培养出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要流程为:订下主题、设计方案、重组分工、计划进程、梳理信息、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成果发布、积累总结。

 一、将语文综合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计划出来

 在初中语文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分为 36 个,但是大体上可以将这 36 个活动分成几大类,一类是社会调查类,例如《漫游语文世界》;第二类可以分为人物访谈类,例如《献给母亲的歌》;第三类可以分为影

 视剧欣赏类,例如《探索月球奥秘》;第四类是查阅资料类,例如《我所了解的孔子》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整顿,将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作为主体。例如在讲解《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课文相联系的民俗活动举办起来,让学生在参观品味民族特色活动的同时也讲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特色。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问题,例如让学生对玉湖的风景韵味进行简介或者谈一谈安定都有哪些特色小吃等等的问题。

 二、在备课时,学生与老师共同备课

 在学生与老师共同备课时,要先将备课涉及的主题确定好,让后师生再将这一主题作为中心,分别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准备。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与老师获得信息的来源往往是一致的,有的学生更是因为能够用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使得研究出来的答案更加的贴近课程的根本性质,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浅,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挑选,所以就在将零碎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为了很好的适应这种信息时代的变化,我们更要在备课时将学生和教师从封闭预习以及孤立备课的情况中解脱出来,创造出共同备课的情境,所以要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备课。首先,在设计主

 题时不能只有老师单方面做主,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不能够只关心教师可以做什么或者学生可以做什么,而是要探究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注意力所在,所以在设计主题时要坚持学生参与的意见。其次,在准备活动时,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准备课堂用的教材,还要准备其他资源,即“可备性资源”,这样活动的准备才更加充分,开始进行活动是才不会手足无措。

 三、为孩子们创建出一个最佳的教学情境

 一些研究教育理论的学者认为,只有在相关的资料背景下,知识才能够被获取,而在学习中,学习情景就是资料背景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在学习课程之前,应该适时的营造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了解知识。而创建这一情境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主题将学生收集到的相关材料、相关图片贴在墙上,或者设计在黑板报上,将学生提前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中去,让学生从黑板报或者资料中得到各种主题的相关资讯,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再进一步提升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让学习的主体和客体互相结合,使其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被拓宽的语文其他阅读方面也变得更加宽广,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更大的思考、

 研究、领悟、发现以及创造空间,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启发开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轻松。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济南冬季的图片,并为学生介绍《济南的冬天》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理解。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读全文,并提问“初读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给你的最大感觉是什么?”等开放性、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再度文章,点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增加对文章内容的亲身感悟和体会,感受“温情”的济南。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或是情感,充分展现启发式教学实践模式的优势和价值。

 四、自始至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一直被奉为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想直接获得学习的经验,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但是教师的指导却不是必须因素。如果教师在课程学习中不对学生进行指导,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课程

 想要达到预想效果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际辅导。首先,教师要在活动开始之前让每个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任务和形式,教师在学生不清楚具体操作时还要进行相关的讲解。其次,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师在活动进行时要全程追踪,不能将活动方法教授给学生后就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家长不想孩子将大块的业余时间放在活动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家长阐述活动的意义,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知晓其中的利弊,从而使学生顺利进行活动。教师与学生在一起进行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行为和问题,保证活动质量。教师最后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和交流合作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充分的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在相互交流和反复提高中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又有不同的,让学生在综合性活动中将语文的教育观树立出来,将语文从课堂中拉大现实中,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回自然中,走回社会中,这样能够充分培

 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整理信息能力、灵活构思能力以及创新表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的海洋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杜英.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李蕙萌.试论成长记录袋在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l0)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