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高三复习总计划热门12篇

2023年度高三复习总计划热门12篇

时间:2023-06-30 14:00:08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三复习总计划第1篇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复习总计划热门12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复习总计划热门12篇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1篇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并要求每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笔记的整理与回顾,建立典型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档案及错题档案。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利用图象求解各物理量的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类比推导法、逆向思维法、等效思维法解题技巧等。

本阶段要突出练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综合模拟考的套题练习,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高考的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数学复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学复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争取在来年的高考中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建议

1、用好教材和复习资料

(1)用好课本例题、习题

复习时,考生要回归课本,从重新研究一遍课本、教参和课程标准,搞懂每个考点,注意知识点的"融会,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考生复习课本时,既要注意内容、符号表达上的统一,也要注意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同时,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因此,考生必须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教师更要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重视知识的交汇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用好复习资料

熟练掌握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后,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各考点,然后通过集体教研对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进行筛选,从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及训练解题能力、解题速度。

2、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

全体高三数学教师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复习方向,给一轮复习进行准确定位。《课程标准》是普通高考的纲领,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试题题型,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指导整个高考工作,也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因此,深入研究当年的《课程标准》,制订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案,规范复习内容和能力要求,避免盲目复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另外,在备课中要注意把研究教材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把研究教师教法与研究学法结合起来,把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与研究师生互动结合起来,把研究《课程标准》与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研究《课程标准》与研究高考试题结合起来,因为高考试卷客观地体现着《课程标准》的精神。高考试题体现了命题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可以说高考试题是《课程标准》的升化,认真研读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对科学预测试题变化,及时调整复习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更要注重《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好复习的范围重点、难点、热点。各位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实际情况制订周密的复习计划,正确控制知识的难度,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防止一切依赖复习资料,脱离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和高考实际的现象发生。

3、解决好课内课外关系

课内:

(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最好是提前要学生预习例题,这样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
讲解中,尽可能地让学生陈述不同解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
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课外:除了正常每天布置适量作业外,可以提前告知下次讲解内容;
另外布置一两道中档偏上的题目,判作业时面批面改,指出知识的疏漏。

4、测试

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

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

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另外,在期中期末的基础上设置没两周的小考制度,考试要求同期中、期末。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3篇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3月初至4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
“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
“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
“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
“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 ,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用 ,而不是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4篇

1、目标定位

(1)选择一个目标进行突破。经过对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分析,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首先选择其中较为可行的一项进行重点突破。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某一方面进行突破。

(2)实行新的学习程序。如果你的症结是行为拖拉,为克服这个缺点你就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规则,每天不完成预订的任务不睡觉;如果原因是对英语不感兴趣,则首先努力去改变单调枯燥的学习方法,将英语学习与工作、娱乐、陶冶性情结合起来,坚持一段时间后,随着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

2、行成一些好的习惯和学习策略

要尽可能的形成如下学习习惯:

(1)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它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好习惯;(2)学习时要经常准备好学习的工具,如字典、软件、记录本等,将不明白的地方随时记录下来或者直接进行查阅(3)将经常出错的地方记录在一个小本上,不断温习巩固,并避免重复犯错;将朗读作为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一个习惯动作(4)分阶段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文件,保存起来,以后在不同的阶段放给自己听听,看看是不是有明显的进步。(5)挑选语言优美的经典名片作为背诵的对象。不要光为了背诵而背诵,将语音的练习、内容的欣赏、单词的记忆、句型的巩固、语感的培养有意无意地作为背诵的目的(6)将复习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制定一些学习和复习的计划。

形成如下学习策略:

(1)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2)了解思维差异,即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中国人的差异。“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英语中对各类事件的描绘和阐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自如(3)学习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概念(4)经常将英语和中文进行对照对比(5)要有文体意识。

3、坚持就是胜利

每天必备的训练:(1)听磁带20分钟。要选高考听力模拟试题,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并复述听到的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新词汇,可以参考大学四级词汇(3)阅读两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限定时间:一般为5分钟一篇文章) (4)有目的的整理当天或者近期学习内容,做到举一反三

总结: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只有策略、技巧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如果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很难获得成功。朋友们,一起努力吧!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5篇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20xx年3月初至20xx年4月中旬(具体安排另附表)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
“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
“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
“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
“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20xx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20xx年的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 ,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用 ,而不是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正如阿杜所唱“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而且也说明这一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

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
(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

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

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三数学复习要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针,充分关注新课改理念,准确理解各省高考方案,使教学确实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夯实基础,完善体系,构筑知识网络,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要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能使模湖的清晰起来,缺少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练习检测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真正做到基础升华,考点细化,突出能力,强化检测。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高三复习大致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全面复习→综合复习→应试训练。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打好基础。要求加强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加强章、节知识过关,注重训练的规范性,思考的严密性,适当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的综合复习则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化与提高,重点在沟通数学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做到精选专题,紧扣高考热点和重点,加强针对性训练。

第三阶段的应试训练,主要功能是培养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积累应试经验。要求回归课本,再现知识点,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复习中的薄弱点和易错点,轻松应考。

三、教学措施

1.全面复习,立足课本。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是整个数学复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成绩的保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达到系统化、结构化。要立足于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起点不能太高。要抓纲务本、夯实三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以单元为主,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养的落实,做到广度上不留死角,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加以理解,并形成记忆和技能。

2.理清脉络,抓住重点。

在第一阶段,要注重对所学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总结,做到串点成线,梳理成辫,组成网络,把握住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对重点知识内容,更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复习重点知识内容。既要“各个击破”,又要“融会贯通”;
既要熟练掌握,又要灵活应用;
既要注意和别的知识联系,又要有意识的加以应用,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深化、固化。

3.加强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高三的复习工作极为繁重,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备课组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做好每单元的教学进度的统一,安排好每课时的导学案的编写,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既要集体备课又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同时,组内应加强相互听课,共同讨论、反思、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4.做到每节课都要体现出能力目标。

(1)计算能力差是现在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平时的训练和检测中老师都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的思路正确,但因为计算不过硬而得不出正确的答案,造成失分严重,而有些学生对此还不以为然,这种想法是十分有害的。教师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特别对这样的学生要加强训练,要让学生懂得,解数学题“会了不对”与“不会”是一样的效果:不得分。做每套试卷之前,都要给学生提出要求:填空题的14道题目要争取全对,起码要对12道。第一、第二道解答题力争不丢分。

(2)加强书面文字表达的训练,重视推理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养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进行思考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通过阅读,加强理解题意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应用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通过探索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综合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进练习教学,提高复习实效。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从现有资料中筛选出典型题目供学生练习,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并认真讲评,切不可只在墙上贴个答案让学生自己去对答案。在解题教学中,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策略意识的培养,二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即如何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中获取解题的信息,怎样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当思维受阻时,怎样进行思维调控,修正自己的解题方案;
解完题之后,应指导并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要加强“变式”教学,注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规范答题训练,减少无谓失分

在复习中应加强针对性训练,彻底解决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复习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每一次测试,通过严格训练让学生过好四关,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做到卷面规范、清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
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快又准,为此,平时让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时常翻阅。

7.加强复习课模式的研究。

要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益,必须加强复习课的模式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要求我们课堂上既要讲题,又要讲法,注意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不仅要讲本课的重点、难点,更要讲学生的易错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引申,以题论法,变式探索,深化提高。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思考中的弯路和教训。总之,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7篇

根据理科学生的特点及社会对教学水平的要求,要搞好复习备考,就要制定出科学、周密、完整、具体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高考物理总复习计划,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把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把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本学期期末考试前,即20XX年九月到20XX年1月12日,约4个月又12天的时间,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综合(将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知识板块相互关联)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8篇

语文

高三语文学习策略该如何制定呢?其实,通过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得知:大部分内容考的都是课外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考生忽略了课堂的学习时间,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对的。

因为我们知道语文课课堂,我们不仅仅是学习课堂上的一些知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解题技巧。在很多问题上面,可能都是相似的问题,只是稍改动了一下侧重点;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们要学会答题技巧很重要。

语文学习自然也少不了,了解当下的热点新闻;因为一些文章会根据时下的热点来出题,了解一些热点新闻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考生们应该在平时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来提升自己了解的信息量,对语文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语文:虽然考的几乎都是课外知识,但是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内来提高。

语文学习:

1、记基本的字词、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2、阅读现代文,分析写作技巧,作文列提纲。

3、重视课外阅读,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读一些精短的文学、科学作品,提高语文水平。

4、做阅读理解时做到泛读、精读、扫读。浏览一遍知道大意,精读掌握段落大意及答题点,第三遍搜寻问题答案。

数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就是要从引导与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入手。在数学这门课的上面应该学会以下四项基本思想,对数学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1、数形结合思想,每一个初等函数在头脑里有清晰的图,由表达式得图象,从图象推定义域、值域等。

2、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最后总结,数学要多做题,才能见识,掌握多种题型,在错误中总结经验

英语

英语课程对于高考来说是最容易拉分的课程,很多考生到最后可能就是败在英语上面了,相反也有很多考生是胜在英语上面了。因此,学习好英语对于高考生来说相当重要。虽然此前已经报道:2017年高考英语将会取消。但至少在未来三年还是很有必要学习一下!

在学习英语课程上,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事:记单词。只有记住了单词后面才好说,如果记不住一切都白搭。单词的多重意思、用法语法、相关词组、过去式、将来式等都是需要考生认真记忆的。

英语学习其次就是语法了,学会划分句子的主谓宾以及倒装句等。这个在后面的完成句子这一栏占据这相当重要的比例。在语法上,更要自己学会总结,比较。这样复习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记忆也会比较深刻。

英语学习中大致的学习策略如下:

1、牢记单词,当然包括它的用法,争取每一个单词背下一两个例句,用起来就不容易错了。

2、系统的学语法,平时零零碎碎记下来的要及时总结,更要看系统总结的书。

3、加大阅读量、背诵文章。建议每天晚上将白天学的单词背一遍,语法记一遍,早自修再回忆一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语的学习就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成果。

生物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可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切记: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2.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3.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4.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5.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这样可以提升相关知识的记忆深刻性。

6.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7.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9篇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20某某年3月初至20某某年4月中旬(具体安排另附表)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20某某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20某某年的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 ,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用 ,而不是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正如阿杜所唱“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而且也说明这一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

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

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

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10篇

1、目标定位

(1)选择一个目标进行突破。经过对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分析,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首先选择其中较为可行的一项进行重点突破。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某一方面进行突破。

(2)实行新的学习程序。如果你的症结是行为拖拉,为克服这个缺点你就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规则,每天不完成预订的任务不睡觉;如果原因是对英语不感兴趣,则首先努力去改变单调枯燥的学习方法,将英语学习与工作、娱乐、陶冶性情结合起来,坚持一段时间后,随着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

2、行成一些好的习惯和学习策略

要尽可能的形成如下学习习惯:

(1)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它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好习惯;(2)学习时要经常准备好学习的工具,如字典、软件、记录本等,将不明白的地方随时记录下来或者直接进行查阅(3)将经常出错的地方记录在一个小本上,不断温习巩固,并避免重复犯错;将朗读作为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一个习惯动作(4)分阶段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文件,保存起来,以后在不同的阶段放给自己听听,看看是不是有明显的进步。(5)挑选语言优美的经典名片作为背诵的对象。不要光为了背诵而背诵,将语音的练习、内容的欣赏、单词的记忆、句型的巩固、语感的培养有意无意地作为背诵的目的(6)将复习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制定一些学习和复习的计划。

形成如下学习策略:

(1)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2)了解思维差异,即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中国人的差异。“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英语中对各类事件的描绘和阐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自如(3)学习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概念(4) 经常将英语和中文进行对照对比(5)要有文体意识。

3、坚持就是胜利

每天必备的训练:(1)听磁带20分钟。要选高考听力模拟试题,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并复述听到的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新词汇,可以参考大学四级词汇 (3)阅读两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限定时间:一般为5分钟一篇文章) (4)有目的的整理当天或者近期学习内容,做到举一反三

总结: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只有策略、技巧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如果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很难获得成功。朋友们,一起努力吧!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
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学情分析

本届我校高三文科10个班,7个普通班,3个音美班,基础较差。存在三大问题:

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

一轮时间:从20xx年5月底—20xx年2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
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轮时间:从2月初——5月初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保定市和周边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

三轮时间:5月初至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在把握考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重点参照并研究课改省份试题及其高考动态,我们将是河北省课改后第四年高考,高考试题已趋于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不仅要把握好考纲,针对近几年高考题分析研究。还要搜集各课改省份的高考题和命题方向。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逐步转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3、潜心研究备课内容。备课要认真关注“三情”、“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4、在备课和教研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细致的指导新教师。并要求新教师尽量做到听一节讲一节,学习中提高。

第二、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
知识结构清晰、精练;
高考真题有导向性;
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
习题巩固针对性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
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
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3、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
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

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第三、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复习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加强学法指导,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指导历史知识的消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找出规律特点;
课堂要适宜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做好笔记,会用笔记;
课后及时画出思维导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审题能力的培养。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
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3、指导训练过程中书写的规范化。答题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失分。

第六、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1、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三情”、“三立足”;
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选题类型多样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改,逢改必批,适当指出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

3、精心讲评。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矫正反思——精评新练——自我完善(查缺补漏)——典题记录”。教师要高度重视讲评课,既要讲知识,又要点方法,问题可以分门别类的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4、错题率高的反复练习。每周将练习中错误率高的习题整理出来,实施周周错题滚动联系,强化训练。

第七、扎实搞好分类推进工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第八、情感投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本届历史班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第九、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灵活迁移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
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
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
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例如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目前与越南、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存在的边界矛盾)、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民族关系等。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20xx年的文综历史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三复习总计划 第12篇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20xx年3月初至20xx年4月中旬(具体安排另附表)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20xx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20xx年的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 ,而应用向心力公式:
;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 ,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
;下落的时间t用 ,而不是用运动规律:
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
,同时利用 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正如阿杜所唱“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而且也说明这一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

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

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

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