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分数与小数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范文推荐)

2023年《分数与小数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06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分数与小数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分数与小数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范文推荐)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就导致了这节课的知识点杂而又杂。而教案的设计也必须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试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后,观察比较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正是有了百分数化小数的学习过程作为铺垫,学生在学习小数化百分数的时候,才有了本节课精彩的自然生成:百分数化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再把小数点左移两位就可。虽然有学生表达不是很清,但思路是好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兼顾到学习差的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这也是教学中缺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没能做到互动学习、互动思考的结果吧。不论怎样,这节课有绝大多数学生开放了自己的思维,学得扎实,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第48页的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预设:

  1、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初步明确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

  1、记得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是呀,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在生活、学习中,尤其是我们的数限额学习中,要勤于动手动脑,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瞧,我们学校手工组的同学正在用她们的智慧和小小巧手做手工呢——

  2、(出示挂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自由说说,提出问题“谁用的彩带长?”

  3、让学生自由说说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较方法。

  二、探索发现

  (一)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比较谁用的彩带长,实际上就是比较0.5与的大小,一个是分数,一个是小数,不便比较,想到了将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这非常好,用了我们数学中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边说边板书:转化)可以把——(边说边出示:分数化成小数)。仔细看一下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你理解吗?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将分数化成小数。(出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再任意举一个例子,师生一起完成

  3、那么任意给你一个分数,将它化成一个小数,行吗?用什么方法?(友情提醒:分数化成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谁来写几个分数考考大伙儿?指名写3个分数,学生练习。

  (二)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1、启发追问:分数与小数看起来是不同的两类数,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能转化成小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小数化成分数)怎么样把一个小数化成分数?比如0.3,(板书:0.3=0.13=0.213=),让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归纳: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0.3要化成分母是10的分数?……这是我们以前学的小数的意义,贴出板书(小数的意义)。小数化成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友情提醒: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边说边出示板书)

  4、及时反馈:完成练习九7(卡纸出示)做在书上,

  5、游戏巩固:口答第8题

  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小数,你说分数,比比谁的反应快!

  0.90.190.830.070.123(补充:2.02)

  三、应用提高

  1、分数王国中来了一些小数朋友,吵着要和分数比比大小,你们愿意帮他们做裁判吗?

  练一练(卡纸出示)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第一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怎么想到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的?如果化成分数,不同分母的分数比较,我们暂时还没学,以后学了以后也可以用。这里的商至少要保留几位小数?一个分数与两位小数比,分数至少要保留三位小数)

  2、我们公正地为他们一些分数和小数做了一回裁判,可这边小军和小明也有问题要求助于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时间用的多,说明做得慢……)

  3、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田径比赛、工作等(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两人打同样多的字,谁用的时间短,谁打得快……)

  四、收获提炼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同桌相互说说:分数怎样转化成小数?小数又如何转化成分数?

  还有问题吗?

  五、分层作业

  1、完成练习九10、思考题(二星题)

  2、交流答案

  3、做对的做三星题(每日一题:比较、0.5、0.75的大小)

  没全对的同学完成练习九第9题

  课堂回顾:

  这节课,我首先用了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这并非是仅仅为了导入情境,而是渗透动手动脑的学习好习惯的培养,或者说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一种鼓励。接着以“比较两位同学做手工谁用的彩带长”的问题情境,让学

  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很自然地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从探索发现到分层练习,自我感觉脉络很清晰,孩子们掌握得亦不错。但课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让我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钻研,那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几处败笔:

  1、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些分数,考考大家,小珍写了两个很简单的分数,我进行了补充,本应补充一个除不尽的,但却由于我没有预设,随便补了一个分数,使得这样的补充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应该注意练习的梯度,使课堂真正有效。

  2、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儿歌,本想调解一下气氛,并鼓励孩子勤于动手动脑,却被听课老师认为是一种无效情境。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这样的情境和本课教学,并没有多少关系,还不如直接出示问题情境来得明了简洁。简单就是一种美!

  3、在我们的新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说“小数化成分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我不该自己把其归纳为小数的意义。也许,教材没有明确下定义时,我们宁可不要下定义。

  努力方向:

  如果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他们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也就会把学习作为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当好导演,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对各种出现的问题要见机行事,激励学生的进步,对不好习惯要及时指正,支持学生的兴趣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我们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让课堂生机勃勃!

  我努力,我期盼……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我认为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例如:3/25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得到12/100。三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特别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需要作分子去除以分母,这时又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能除尽的,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种是不能除尽的即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母,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即: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再通过判断题3/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因为12里面有质因数3,可是通过试验,3/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因此告诉学生需要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掌握了一个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把教材100页的“你知道吗?”提到这里来讲解。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是选择“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小数化成分数”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数的特征来确定。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题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

  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再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

  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看来还是挺有思想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6

  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分小互化的方法,重点是分数化小数。我在备课时一直力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我出示了一个一米长的尺子,标注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这段是多少米。教师随后紧接着问看到这里你能想到什么?有些学生能发现这段能同时用小数和分数表示,所以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由此我导入了新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分数与小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能互换,同时也复习了分别用分数与小数如何表示数。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得到了教研员李老师的认可。小数化分数学生学起来不困难,所以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去说过程,去归纳方法,题题都紧密的与小数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如何得到的对应的分数。小数化分数中有个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自己得出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

  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

  三是分母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一、三两层学生都很容易的掌握方法,第二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能找到两种方法,待学生得到方法后再动笔计算出结果。

  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强调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理解这个难点就比较轻松。教研员李老师针对我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她首先肯定了我对这部分知识重难点的把握较准,其次她指出了更易激起学生思考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是可以让学生利用口算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发现有些分数很容易倒回去,有些不容易倒回去,这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容易倒回去,有的不容易倒回去。让学生发现关键是分母的不同导致了上述两种情况,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不容易倒回去的变的很容易倒回去。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就能归纳出什么样的分母能够变成是10、100、1000的数,什么样的不能,最后再让学生归纳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李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她在听我这节课的过程中自己反思出的结果,并且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的与例三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听到她这样说我认为象李老师身为教研员都能根据这部分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内容安排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不仅使我受益非浅,学会了知识间如何紧密的联系与整和,而且她这种反思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李老师还提出我在板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清晰、更严谨的为学生做出示范,是我在今后每节课当中都要随时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把课改的新理念贯彻到教学设计之中,抓住中难点。运用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的价值,同时要不断的反思,学会反思。让反思真正对教学有所促进,并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7

  教学的得失: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学生自主性的表现: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9

  一、较好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转化成小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转化结果,然后总结规律;又如:在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转化为分数时也让学生大胆自己写转化后结果,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分数是否最简分数,接着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小数转化成分数后能化简的一定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最后对于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部分学生先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小数,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出示三分之一等这些分母转化不正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让学生尝试转化成小数,当学生感到道路不通时另辟蹊径,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二、恰当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案,

  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时,有学生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比大小,这时恰当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

  三、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探索规律,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探究,我让学生在练习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引导学生把分数按照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进行分类,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对于“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这个规律是我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最后的知识链接—————“你知道吗?”直接让学生看着读了解的。因为既然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不再作为知识重点让学生探究,本人仅仅为了拓展一下学生的视野,所以不必要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深入探究。让学生读过知识链接后,尝试自己举例验证规律,从而以后练习中出现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转化小数时,可以自己验证做题的准确性。

  四、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生熟练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后,搞了小比赛: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五分之四、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八分之七等一些常用分数转化成小数,并要求学生将结果牢记在心,熟练进行分数小数的转化,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不足:

  1、学生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学生有的不约分,还有的约分不彻底。

  2、小数与分数在一起排列顺序学生做题准确率不高,应适当加强联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第48页的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预设:

  1、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初步明确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

  1、记得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是呀,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在生活、学习中,尤其是我们的数限额学习中,要勤于动手动脑,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瞧,我们学校手工组的同学正在用她们的智慧和小小巧手做手工呢——

  2、(出示挂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自由说说,提出问题“谁用的彩带长?”

  3、让学生自由说说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较方法。

  二、探索发现

  (一)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比较谁用的彩带长,实际上就是比较0.5与的大小,一个是分数,一个是小数,不便比较,想到了将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这非常好,用了我们数学中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边说边板书:转化)可以把——(边说边出示:分数化成小数)。仔细看一下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你理解吗?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将分数化成小数。(出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再任意举一个例子,师生一起完成

  3、那么任意给你一个分数,将它化成一个小数,行吗?用什么方法?(友情提醒:分数化成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谁来写几个分数考考大伙儿?指名写3个分数,学生练习。

  (二)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1、启发追问:分数与小数看起来是不同的两类数,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能转化成小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小数化成分数)怎么样把一个小数化成分数?比如0.3,(板书:0.3=0.13=0.213=),让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归纳: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0.3要化成分母是10的分数?……这是我们以前学的小数的意义,贴出板书(小数的意义)。小数化成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友情提醒: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边说边出示板书)

  4、及时反馈:完成练习九7(卡纸出示)做在书上,

  5、游戏巩固:口答第8题

  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小数,你说分数,比比谁的反应快!

  0.90.190.830.070.123(补充:2.02)

  三、应用提高

  1、分数王国中来了一些小数朋友,吵着要和分数比比大小,你们愿意帮他们做裁判吗?

  练一练(卡纸出示)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第一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怎么想到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的?如果化成分数,不同分母的分数比较,我们暂时还没学,以后学了以后也可以用。这里的商至少要保留几位小数?一个分数与两位小数比,分数至少要保留三位小数)

  2、我们公正地为他们一些分数和小数做了一回裁判,可这边小军和小明也有问题要求助于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时间用的多,说明做得慢……)

  3、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田径比赛、工作等(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两人打同样多的字,谁用的时间短,谁打得快……)

  四、收获提炼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同桌相互说说:分数怎样转化成小数?小数又如何转化成分数?

  还有问题吗?

  五、分层作业

  1、完成练习九10、思考题(二星题)

  2、交流答案

  3、做对的做三星题(每日一题:比较、0.5、0.75的大小)

  没全对的同学完成练习九第9题

  课堂回顾:

  这节课,我首先用了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这并非是仅仅为了导入情境,而是渗透动手动脑的学习好习惯的培养,或者说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一种鼓励。接着以“比较两位同学做手工谁用的彩带长”的问题情境,让学

  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很自然地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从探索发现到分层练习,自我感觉脉络很清晰,孩子们掌握得亦不错。但课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让我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钻研,那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几处败笔:

  1、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些分数,考考大家,小珍写了两个很简单的分数,我进行了补充,本应补充一个除不尽的,但却由于我没有预设,随便补了一个分数,使得这样的补充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应该注意练习的梯度,使课堂真正有效。

  2、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儿歌,本想调解一下气氛,并鼓励孩子勤于动手动脑,却被听课老师认为是一种无效情境。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这样的情境和本课教学,并没有多少关系,还不如直接出示问题情境来得明了简洁。简单就是一种美!

  3、在我们的新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说“小数化成分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我不该自己把其归纳为小数的意义。也许,教材没有明确下定义时,我们宁可不要下定义。

  努力方向:

  如果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他们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也就会把学习作为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当好导演,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对各种出现的问题要见机行事,激励学生的进步,对不好习惯要及时指正,支持学生的兴趣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我们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让课堂生机勃勃!

  我努力,我期盼……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4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题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

  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再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

  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看来还是挺有思想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6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是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上节课又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后面的学习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由于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练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在复习时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准备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但整个复习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二、敢放手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学例1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发挥互动学习的作用。

  三、不单一

  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的新教材的特点,本内容教材最后并没有总结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学生通过例题探索方法时,我有意从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导,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发现其他方法。于是,有学生发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同样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数,或把小数扩大100倍,就是百分数的分子。把百分数的分子缩小100倍就是小数等互化方法。从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的方法,效果不错。

  四、重算理

  在探究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观察做一做的题目归纳互化方法时,有学生提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要把小数扩大100倍就可以了。这时我顺水推舟地问把小数扩大100倍后和原来的数还相等吗?要使这两个数相等,必须要怎样做?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五、分层训练

  首先通过两道口答题进行基本性的练习,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再利用书上练习的1、2题与改错题、判断题进行综合性练习,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一道比较小数、百分数与π的大小稍有难度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敏捷性。

  反观整节课,虽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进:

  1、复习的创设过程中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2、在复习时加上把分母改写成百分数的练习或29/100=29/()=()%的练习,学生会对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虽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样性,但最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导致做练习或作业反馈时还有不少学生使用例题的方法,导致计算速度比较慢。

  4、在归纳方法时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算理分析,导致学生对方法的归纳总结说得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课教学后做一个小结,最好让学生看书进行回顾,并把相关例题补充完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后再做练习。

  6、课堂各环节可更紧凑,压缩更多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练习。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7

  教学的得失: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学生自主性的表现: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体现数学的价值。环节:小芳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5倍;小明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6/5;小丽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0%。问:谁跳的次数最多?我原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跳绳数据改编成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想比较3人跳绳次数的多少,就必须进行相互的转换,从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情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并且只有提出没有解决,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确保人人有收获。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仿写类似的例子。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通过仿写、交流等活动使得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但是如果在后面的练习中能设计一些同桌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的环节,或许对本知识的学习更扎实。

  最后,探索发现,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百分数化小数的合作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两种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化成小数,80%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方法2是把分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这个方法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而且他们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方法为什么行得通,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探索发现的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但是由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而是直接说方法2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感觉有点硬塞给学生了。其实可以出一些位数较多的小数,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做,从而对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简便的方法。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

  一、较好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转化成小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转化结果,然后总结规律;又如:在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转化为分数时也让学生大胆自己写转化后结果,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分数是否最简分数,接着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小数转化成分数后能化简的一定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最后对于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部分学生先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小数,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出示三分之一等这些分母转化不正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让学生尝试转化成小数,当学生感到道路不通时另辟蹊径,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二、恰当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案,

  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时,有学生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比大小,这时恰当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

  三、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探索规律,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探究,我让学生在练习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引导学生把分数按照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进行分类,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对于“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这个规律是我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最后的知识链接—————“你知道吗?”直接让学生看着读了解的。因为既然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不再作为知识重点让学生探究,本人仅仅为了拓展一下学生的视野,所以不必要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深入探究。让学生读过知识链接后,尝试自己举例验证规律,从而以后练习中出现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转化小数时,可以自己验证做题的准确性。

  四、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生熟练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后,搞了小比赛: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五分之四、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八分之七等一些常用分数转化成小数,并要求学生将结果牢记在心,熟练进行分数小数的转化,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不足:

  1、学生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学生有的不约分,还有的约分不彻底。

  2、小数与分数在一起排列顺序学生做题准确率不高,应适当加强联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我认为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例如:3/25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得到12/100。三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特别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需要作分子去除以分母,这时又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能除尽的,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种是不能除尽的即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母,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即: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再通过判断题3/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因为12里面有质因数3,可是通过试验,3/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因此告诉学生需要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掌握了一个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把教材100页的“你知道吗?”提到这里来讲解。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是选择“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小数化成分数”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数的特征来确定。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题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

  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再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

  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看来还是挺有思想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6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是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上节课又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后面的学习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由于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练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在复习时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准备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但整个复习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二、敢放手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学例1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发挥互动学习的作用。

  三、不单一

  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的新教材的特点,本内容教材最后并没有总结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学生通过例题探索方法时,我有意从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导,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发现其他方法。于是,有学生发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同样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数,或把小数扩大100倍,就是百分数的分子。把百分数的分子缩小100倍就是小数等互化方法。从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的方法,效果不错。

  四、重算理

  在探究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观察做一做的题目归纳互化方法时,有学生提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要把小数扩大100倍就可以了。这时我顺水推舟地问把小数扩大100倍后和原来的数还相等吗?要使这两个数相等,必须要怎样做?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五、分层训练

  首先通过两道口答题进行基本性的练习,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再利用书上练习的1、2题与改错题、判断题进行综合性练习,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一道比较小数、百分数与π的大小稍有难度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敏捷性。

  反观整节课,虽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进:

  1、复习的创设过程中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2、在复习时加上把分母改写成百分数的练习或29/100=29/()=()%的练习,学生会对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虽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样性,但最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导致做练习或作业反馈时还有不少学生使用例题的方法,导致计算速度比较慢。

  4、在归纳方法时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算理分析,导致学生对方法的归纳总结说得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课教学后做一个小结,最好让学生看书进行回顾,并把相关例题补充完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后再做练习。

  6、课堂各环节可更紧凑,压缩更多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练习。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小数和分数之间互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百分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成功之处:

  沟通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正确掌握互化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没有出示例题,而是直接出示几个小数,如:0.50.250.367这三个小数,让学生试着练习化成百分数,学生能够根据百分数的特点,把这些小数都化成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即:0.5=5/10=50/100=50%0.25=25/100=25%0.367=36.7%;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学生能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逆向思考并得出结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能够正确掌握。在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学生只要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利用刚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新问题。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解决百分率的问题时,还是出错在算式中不写乘100%的现象。

  2.学生在进行百分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现象;而在进行百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另外有的学生对于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误认为是百分数保留三位小数,导致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1.加强对百分率算式的要求,强化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强化应用就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突出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作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设计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经过独立的尝试,探索发现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自己进行概括和归纳。先组织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回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在新知的学习探究中,组织进行独立尝试、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明确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老师只是引导,补充。在学习中,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学生体会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乐趣,更是学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教育。

  上课下来,发现还是有些不足:首先,对学生已有只是基础预设不足,在复习阶段,学生对小数的意义遗忘比较多,花了过多的时间;再有,在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时,还是放手不够,老师的提示、引导过多,学生在用语言进行总结不到位的时候,往往自己就代说了;留给学生概括的时机也不够,只是几个学生发表了意见,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听;第三、小组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个别小组的合作比较肤浅,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长期,详尽的指导。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9

  今天教学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下课铃声一响,就给我的一堂课判了个死刑,小结如下:

  一、小安慰

  由于本堂课教学是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识融于实际应用中,所以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清楚,特别是对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谁占谁的百分分之几,学生理解比较好,也正好弥补了上节课小曾老师的缺失。

  二、大黑呀!

  1、对于4/6≈0.667=66.7%,为了教学表示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我首先写成4/6=0.666≈0.6667=66.7%,然后我再板书成4/6≈0.667=66.7%,显然步骤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反而不知该咋办了。

  2、“将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再添上%”强调得不够。

  3、对于小数化百分数讲得过多,所以教学“百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化分数”的份量不够。

  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却是近阶段以来教学最糟的一次。下节练习课时弥补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教学反思3篇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学生思考和探究。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比较准确,同时对于生成的处理能够灵活的处理。教师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

  同时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与不足。如果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用km、m、dm、cm、kg、g、t等字母表示的单位不够熟悉,在所出示的题目不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不能判断这些字母所表示的单位,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教学思路不是足够清晰,在学生学会了单位换算之后,漏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没有进行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环节。

  数学知识的各个环节通常都是有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教授年级的教材,而是要对小学阶段的各年级教材的整体框架要有一个比较 完整的认识,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教师也要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比较准备的判断,不仅仅要对学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更需要教师能够迅速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教师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用心去尝试,去反思,去专研。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简单换算。本节课的两道例题是把厘米单位换成毫米单位和把厘米单位换成分米单位。之后的练习涉及了单位换算,比较大小,估一估。本节课可谓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综合型的课需要调动孩子的知识就多,由于是低年级孩子,总觉得这是不是能力要求有点高呀!所以在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理清这纷繁的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呢?于是我设计了一条长度单位关系图,图如下: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简图,在这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望见谅)。但是实际上课时,我发现孩子们似乎对于我突然的用这样的方式整合四者关系有点迷糊,一时不是很能接受,于是我有利用下午的课重新一点一点带着孩子们分析四者关系,理出四者的关系线路图,通过课后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还是能接受的,这也给了我有进一步非教学本节课的思考。

  其实我把四者关系用线路图给孩子理出来是类似于友善用脑的思维导图模式,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强的工具学科,一味地记住是对孩子有很大挑战性的。低年级的知识简单,内容不是很丰富,所以之前的教学很少往带着孩子进行思维图的构建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在想,难道非要等到孩子们年级升高,知识复杂之后才来进行思维图整理教学引导?为什么不在孩子的低年级学习的知识简单是慢慢带着孩子从小养成和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我想那样到了中高年级他也已经会自行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了,学习能力肯定会很大超越别人。

  本节课的教学也给了我今后教学的一个努力方向,其实我们区的东山小学一直也是这个项目的特色学校。很希望今后能多多去学习学习,也能使我的孩子们通过思维导图快乐的学数学用数学,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游刃有余。

《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教学反思3

  《体积单位换算》这节课我是按照*时上课的要求来上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上课的效果看来比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来得实在一些,就此也对这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后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备课阶段的反思

  本节课的最初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体积单位,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但是考虑到1000这个数字太大了,如果说要让学生感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就用1000个学具小正方体装在1个1立方分米的学具盒内,但是一千个这样的小学具不好找,再说找到了也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实践操作。基于以下原因:

  1、考虑到自己的课件操作水*较好。

  2、观察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虽然不常用,但也在一定的领域产生相应的作用!

  3、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易于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显示的、探索的数学活动。所以本节课期望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来理解这个进率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纯粹依靠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的观察学习法和教师的讲解法为主。所以本节课教师的语言要求非常关键,重点在于10个小正方体排过去长10cm也就是1dm,宽数过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cm也就是1dm,高数上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个10cm也就是1dm。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加强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合理醒目的板书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1、由于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好的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又有个计数器来记录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跟着计数器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好的理解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如果说直观演示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通过第二环节的推导给学生从理性推理的角度来认识这个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参与反应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感觉到这节课的上课效益还是挺好的。

  我想这次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是课件的制作能够比较直观的给学生1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装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样课件的动态演示消除了以往静态的模型教学。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能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又担心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回头我又想了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不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吗?经历并不一定局限在所谓的动手操作吧?想想现在的课堂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动手操作而出现有动手没有实质的空虚课堂!我这节课虽然没有通过学生的动手,但却让学生动眼动脑,经历了这个知识的形成啊!回想起学生一边观察课件的演示一遍随着课件小正方体的增1,2,3,……,10,20,30,……,100,200,300……的数,不是印证了他们也在体验这个过程吗?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

  第一课时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在把小数化成分数;掌握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它们化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复习第八册学习过的有关小数、分数的转化。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分数化成小数

  A、直接出示例2,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应怎样转化?

  B、小结转化方法P105

  C、练习P105、2

  2.教学小数化成分数

  A、自学例1,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B、反馈讲评

  C、小结转化方法

  D、P105、1

  3.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试一试,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4.P105、3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自己说几个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把它化成小数

  2.自己说几个小数,请同桌同学转化成分数。

  3.一人说一个小数,另一人说一个分数,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你还有什么要说告诉其他同学的?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总结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化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和我们同一学年的明明和欢欢,遇到了一些关于分数和小数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解决吗?(愿意)同学们非常乐于助人,要想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 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 (出示灯片)

  2、填空。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4.27 表示( )又( )分之( )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孕显活力

  探索发现,理解题意

  1.同学们对分数和小数的这些知识掌握的真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和欢欢,遇到了什么难题?

  (出示灯片)学校手工课上教同学们编*结,欢欢编的*结用了0.6米红绳,明明编的*结用了3/5 米的红绳,谁用得红绳多?为什么?(指名读题)

  师:要想知道谁用得红绳多,实际就是求什么?生: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

  怎样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以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态度。]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智慧解决问题,有没有信心?让我们一起看合作要求。

  探究要求:

  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先独立思考,把方法记录下来,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汇报。

  (3)因为3/5=3÷5=0.6,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用三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下面就请第一名同学汇报

  (1)根据小数的意义,在线段图上找到0.6,明确就是6/10

  师:他是根据分数与小数的意义,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实在是太棒了

  (2)下面就请第二名同学汇报

  生:因为0.6= 6/10= 3/5,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你能说说理由吗?生1:利用小数的意义,因为0.6里有6个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六,就是6/10,约分后是3/5。

  师:他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与分数比较大小,他这种方法非常好,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掌握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外显活力

  师:那老师再出几道,1,2,3位小数,你能用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做出来吗?

  合作要求:

  1、把 0.3,0.15,0.543化成分数, 你发现了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生1: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生2: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3、师:谁来总结一下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和注意点。(出示灯片)

  生:小数化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 约分。

  师:老师相信大家运用这个规律,在做小数化分数的时候会做得更快,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快速地做下面的题

  (3)(出示灯片)练一练:把“0.07,0.24,0.123,1.05化成分数。用作业本试着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那么分数又该怎样化成小数呢?

  下面就请第三名同学汇报

  (4)因为3/5=3÷5=0.6,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师:他是用分数化小数(板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说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的,怎么办:

  4.利用分数化小数的算法,探究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出示灯片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2)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做下面一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灯片)练习题:把3/4,1/2,4/7化成小数。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小数的意义,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合作学习。]

  四、突破难点,外显活力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分数的分母比较特殊,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灯片)交流讨论:请观察下面几个分数分母的特点,你能找到更巧妙的方法把他们化成小数吗?想好后组内交流。

  把9/10,43/100,7/25化成小数。

  生1:象9/10,43/100,这样,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化成小数。

  生2:象7/25,这样,分母是10、100、1000 ……的因数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再直接化成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了分数化小数的两种特殊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们总结的分数化小数一般方法,一共有三种方法,谁来说说分数化小数的三种方法?

  出示灯片:方法(齐读)

  希望大家在做分数化小数的实际做题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方法,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对于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直接化成小数,于是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此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拓展延伸,丰富活力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基本题型

  (1)数学书99页1题

  学生观察图,结合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思考并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图中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数学书99页3题

  学生先独立连线,然后集体交流方法。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然后与下面的分数比较;也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再与上面的小数比较。

  2.灵活题型,

  有三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甲用了 3/4 时,乙用了0.8时,丙用了3/25时,你能比较出哪位同学登得快吗?先试着做,然后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做这道题都是用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为什么不用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呢?

  生: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麻烦,分母不同得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比较大小

  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都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比较大小简便。

  3. 知识拓展,100页,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其实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请你自学教材第100 页的“你知道吗”,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灯片)思考:(1)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

  (2)7/8,7/25,7/40,7/9.7/30,7/44,这些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 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生: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 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分数蕴含着许多奥秘,只要你们仔细研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既关注了全体学生,又照顾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让学生合理运用互化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六、总结升华,创造活力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让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6)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篇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的知识,这一节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百分数意义基础上进行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的原则,设计了复习——自主探究新知——反馈这三个步骤,从理论上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做、讲、练等环节很自然地推导出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举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互化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参与百分数和小数相互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认知出发点,调动认知出发点,调动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从中发现转化的规律,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新知从而导出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课堂内“做一做”回答较为准确。

  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学生在探究完成新知时,合作交流没有发挥作用,尤其是交流方面,时间短,内容只限于表面,而没有上升为理论知识,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指导方面还不到位 。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就导致了这节课的知识点杂而又杂。而教案的设计也必须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为了让这个过程变得生动、精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们打破了课本上原有的顺序,让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些。但教材上并没有合适的情境提供给我们使用,而我们还必须要创一个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如何让我所创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又能很好的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百分数、小数与分数三者互化的必要性。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试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后,观察比较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正是有了百分数化小数的学习过程作为铺垫,学生在学习小数化百分数的时候,才有了本节课精彩的自然生成:百分数化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再把小数点左移两位就可。虽然有学生表达不是很清,但思路是好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兼顾到学习差的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这也是教学中缺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没能做到互动学习、互动思考的结果吧。不论怎样,这节课有绝大多数学生开放了自己的思维,学得扎实,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等,有待进一步探究。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小数和分数之间互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百分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教材中没有把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没有单独做一节课来出示,我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化成千分之几……然后提示学生再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因为学生对于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早已经掌握,而转化成百分数只是再多了一步,因此学生掌握较快。我没有出示例题,而是直接出示几个小数,如0.5 0.25 0.367 这三个小数,让学生试着练习化成百分数,学生能够根据百分数的特点,把这些小数都化成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即:0.5=5/10=50/100=50% 0.25=25/100=25% 0.367=36.7%;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学生能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逆向思考并得出结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能够正确掌握。在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学生只要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利用刚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新问题。

  本节课的问题和困惑:

  1.学生在解决百分率的问题时,还是出错在算式中不写乘100%的现象。那么不写乘100%可以吗?

  2.学生在进行百分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现象;而在进行百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另外有的学生对于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误认为是百分数保留三位小数,导致出现错误。

  3.对于类似一个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和一个数添上百分号的题,讲时都能听懂,但做题时总弄不清两者的区别,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后优秀教学反思3篇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后优秀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常用的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进率有遗忘,特别是不常用的单位换算遗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复习,记忆。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部分学生不熟悉,给换算带来的困扰。

  单名数,低级单位改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高级单位改写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

  复名数改写本节课难点,它包括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尤其是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做题时应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后优秀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学生思考和探究。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比较准确,同时对于生成的处理能够灵活的处理。教师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

  同时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与不足。如果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用km、m、dm、cm、kg、g、t等字母表示的单位不够熟悉,在所出示的题目不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不能判断这些字母所表示的单位,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教学思路不是足够清晰,在学生学会了单位换算之后,漏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没有进行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环节。

  数学知识的各个环节通常都是有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教授年级的教材,而是要对小学阶段的各年级教材的整体框架要有一个比较 完整的认识,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教师也要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比较准备的判断,不仅仅要对学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更需要教师能够迅速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教师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用心去尝试,去反思,去专研。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后优秀教学反思3

  1、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得轻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和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等旧知识来学习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台。

  3、课件的应用与教学完美结合。能用课件展示名数改写过程中是该除以进率还是乘进率。并且演示了小数点的移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了怎样进行名数的改写。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的`难度降低,为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小数除以整数课后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小数除以整数课后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以例题4作为教学重点,新课开始之前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小红和妈妈去买水果,他们买水果的数量和付出的钱数”是这样的,相继出示例4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

  从表格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从而让所有学生看懂表格,根据这些信息,要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让学生列式9.6÷3。引导学生将这个式子同整数除法进行比较,从而引出课题“小数除以整数”。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9.6÷ 3”的得数。

  从教学过程看,所有的学生都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没有任何一个同学想到用别的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学课书上的例题作为教学例题的原因,例题首先就给出一个定势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打不开。

  在教学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时,我没有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一点是我做得相当不到位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要多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小同学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中用竖式计算“12÷5”时,我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后继续除的方法;教学中用竖式计算5.7÷6时,我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商小于1的计算方法。最后,我要求同学们根据“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的三道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验算的良好习惯,又进一步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以整数课后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它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往往是练习时要求的单一化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呢?

  让练习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让练习层次化:第一层次的练习是:商的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出发练习,并引出验算。第二层次的练习是:巩固验算,并引出商的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除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商的整数部分为什么是0?第三层次的练习是综合性的练习。

  一次研究教材、备课、试课的经历,对计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用心备好一节计算课,让孩子经历探讨算法和算理的过程,比起让孩子机械练习很多题更有利于计算教学开展。

小数除以整数课后教学反思3

  参加“以小学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这个课题很久了,教学反思倒是写了很多,进步也有一些。这段时间,我正在教学五年级的小数除以整数,我认为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应该是思维的结果,而是思维的方法。

  因为小数除以整数时计算课,我认为计算课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介绍,而是应该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也是计算教学中提倡的教学思路。所以本课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算理的:

  1、情境创设:一位女士:“我买4盒牛奶。”营业员:“一共6.8元。”看了刚才的镜头,了解了哪些信息?何老师只有2元,买一盒牛奶够吗?

  2、估计单价:学生能很快想到用6.8除以4的方法来求单价。这时就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单价到底是多少呢?学生此时处于疑惑状态。经过一番的思索,有的学生说了是1元多一些,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得出蒋老师有2元是够的。

  3、引发冲突:但紧接着又出现了现实问题:2元够了,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要算出精确的单价。现实问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要求出6.8除以4的商已经成为了学生迫切想要做的事情。再引出下面的独立探究活动。

  4、独立探究:将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算法展示出来,大家评一评,哪种情况比较合适。学生把元化为了角来理解其中的算理,说明学生还停留于对具体情境下问题的"解决,还没有把数学活动真正内化为数学思维。

  于是再接下去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单位理解算理,有了前面的思维模型,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其中的算理了。这堂课教学下来,我班70个孩子,大部分基本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了,我坚信,在我的带领下,我班的孩子不应该还是被动学习的机器,而是主动学习的花朵。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扩展9)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假分数以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要让学生了解两种分法。让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全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把6张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把1张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张饼?学生分别口答每人分得2张、0.5张、1/3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和得数,学生很快得出一个结论:两数相除,商可能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均分给4个人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张饼的3/4以及3块饼的1/4,同时让学生明白1张饼的3/4相当于3块饼的1/4,也就是3/4张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3/4的算理。

  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励性的语言还有些欠缺,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部分学生害怕在众老师面前出错,而显得有些胆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道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课堂上不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后应予以加强。

  3、教学时间安排欠合理,课堂练习太少。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不足,提出自己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多研读课标,熟读教材,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水*,认真备课。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教育教学能力。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2

  《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均分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拼一拼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意义。然后尝试摆一摆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观察大量算式归纳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知道余数比除数小,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同时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用“8根小棒,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引入。然后再加1根小棒,变成9根能摆几个了,引出有多余的1根小棒,以此类推,让学生更加深刻感知余数的意义。一节课上下来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最后的练习安排妥当,最后的判断题的错误有可能不是余数的错误,而是计算的错误,改成以下形式实现,☆÷5=6......△,△可能是几?

  2.摆小棒的操作方法单一,层次可再加强。

  3.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说的机会太少,而是我一直在灌输,以后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说多做,自己多引导。

  4.余数和除数的结论得出的太快,节奏可放慢一点,让学生慢慢发现余数和除数有关系,从而引出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5.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6.对于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的问题上,对于余数为什么不是4可以适当扩展,为什么5不行,那6呢?7呢?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进一步改正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3

  分数除法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如何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方法。例如: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推导;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利用逆运算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联系实际问题分析、推导等。

  而教材选用的是最后一种,意在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线段图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算理。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习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归纳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计算两组比较简单的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让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教学过程一切自然流畅。

  清晰地记得去年教学此内容时,下课后,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呢?”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还没有讲清楚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教学,只是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相等,也就把计算法则作为一个规定硬性地塞给了孩子,而忽视了算理的教学,这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翻阅教材,发现教材是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来明白算理,注重的算理的教学,忽视猜想、尝试、验证、归纳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

  经过仔细反思之后,今年我在教学此内容时,调整了我的教学过程。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孩子们高兴地说分数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猜想是正确的。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推荐访问: 小数 课后 反思 《分数与小数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1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