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疫情防控 > 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5篇

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5篇

时间:2022-11-08 13: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5篇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本文通过三个角度:①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什么;②为什么会造成这些经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5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5篇

篇一: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本文通过三个角度:①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什么;②为什么会造成这些经济上的影响;③我国该如何解决这些经济上的影响。从而反映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在解决宏观经济问题上的有效作用。此外,本文还运用了辩证法,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这些经济影响,使最终的分析结果更加透彻,更加有深度。

  一、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很多产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部分企业工厂相继倒闭、员工被迫失业等等,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疫情带来的危害是主要方面的,但其所带来的机遇也同样不可忽视。

  1.1消极影响

  1.1.1对众多产业的短期影响

  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伤害非常大。比如2020年爆发疫情之初,传统服务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整体上都已经处在停业的状态,而交通餐饮业也是如此,这些行业亏损都很大,都处在被动运行的阶段。

  本来春节是我国的旅游高峰期,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疫情基本上使得当时春节期间的旅游行业无法开业。而且,春节期间也是饮食消费的集中期,而疫情使得几乎所有大型聚餐聚会都无法举行,进而给餐饮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在当时的疫情之下,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巨大的困难。疫情先是降低国民的消费热度,比如疫情造成国内服装需求量减少,于是服装行业陷入困境,然后困境传递给纺织业,再传递给纺织机械等行业。

  更重要的是,疫情还显著地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剧我国许多下游企业的困难,并逐渐向中上游企业传递。比如以当时的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由于很多汽车制造公司春节后基本上无法复工,从而持续停产,但汽车产业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电子、石化、钢铁等行业,所以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复工,整个产业链就必须积压产品停下来,共同来等待着这些未复工的产业环节,进而导致我国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1.2对众多产业的长期影响

  虽然在短期内,餐饮业会面临破产、倒闭等问题。但长期来看,餐饮、旅游、文娱这些服务业所受的长期影响不是特别大,毕竟,即便现有的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服务业的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这些行业的需求还是会重新释放,比如,想要聚餐的人还是会举行聚餐,而想

  要旅游的人还是会去旅游,并且这些服务行业的模式基本是成熟的,虽然一家餐馆倒闭了,但旁边一定会有新的餐馆开张。

  此外,深受疫情长期影响的应该是工业。因为工业复杂而精密的产业链条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国内,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同样是世界其它供应商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就像当时,外国企业需要正常生产,而中国停产停工,无法交付产品,时间短的话还可以维持合作,但是时间一长,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就会替代中国企业。虽然不否认有些替代是暂时的,但更多时候,比如有较高资本投入、较长合同周期的项目,类似修路架桥、通讯联调等项目,一旦替代完成后,这些业务就可能被长期替代了。

  现如今,我国供应链体系深度嵌入在全球体系中,当时受疫情影响,使得跨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他们为了规避风险,不会使产能过度集中在我国,造成我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开始松动。

  1.2积极影响

  1.2.1互联网等线上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在当时新冠疫情的肆虐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展现出了其巨大威力,为各地政府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当时的特殊时点上,通过秉承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许多城市将更多的政府业务从线下办理搬到线上办理,大大地实

  现了便民操作;而且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为政府全面统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为民众出门出行和企业返岗复工等需求提供了高效的保障;此外,线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减轻了社区基层工作强度和媒介接触,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既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1.2.2加快了中国无人化的进程

  在当时的疫情之下,为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感染,以及提高防疫效率,各类的服务机器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在体感检测、配送、送餐、消毒杀菌、手术等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替代工作人员进行作业,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二、新冠疫情为何会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影响

  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多个方面去分析,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事情。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的原因分析,也可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去有效地解释。

  2.1正常情况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

  图1AD-AS模型

  如图1,其中,纵轴表示价格水平(P),横轴表示国民生产总值(Y)。AD表示总需求,即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消费的倾向,总需求曲线记录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支出,是衡量消费者购买了多少东西的指标;而AS则更多地代表了生产方面的数据;E点表示消费和供给刚好相等,此时市场达到平衡。

  但是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作用,即它将使总供给和总需求产生怎样的变动或是对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图像分析。

  2.2新冠疫情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作用,首先导致的并不是总需求的缩减,而是先影响到了总供给。由于病毒的高度传染性,人们纷纷在家中隔离,不涉及到居民生活的企业被直接暂时性关闭或者无法运行,因此,如图2,总供给曲线AS左移成为AS1,国民生产总值Y下降成Y1,导致均衡点E也左移为E1。

  图2曲线AS移动后的AD-AS模型

  此外,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导致的裁员,以及因为病毒而不得不居家隔离,从而拿不到工资,大多数人们减少了消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人们不出家门,甚至也不敢网购,除了生活必需品,其它的很多消费需求被抹杀掉。因此,如图3,总需求曲线AD左移为AD2,均衡点也进一步向左移动为E2,此时,虽然价格水平又回到了原先的水平,但经济其实进一步恶化了。

  图3曲线AD移动后的AD-AS模型三、新冠疫情下我国面临的经济影响应当如何解决

  当时的新冠疫情也反映出了我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重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不足、综合风险预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我国在新冠疫情下的解决措施,可以结合相关宏观经济学原理,去制定合理的政策。

  3.1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我国历次应对危机的冲击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一般是必然的选择。此外,相对于货币政策侧重提供流动性、调整需求的特点,财政政策具有精准定向、时效性快、增加结构性供给的特点。

  3.1.1货币政策

  从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提供中期和短期的借贷便利等措施,用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以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央行还可以继续采取一些定向的信贷支持措施,比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的优惠金融服务,但也要防止优惠利率、线上融资等金融宽松措施被无限制滥用。

  3.1.2财政政策

  从财政政策来看,当时我国有较为充足的财政空间,能够在必要时确保我国经济度过危机。而中央政府将更多依靠定向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除了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外,还可以针对部分开工难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的相应减免。

  3.2扩大内需

  宏观经济学家把投资、消费、出口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想要拉动国家的经济增长,针对国情有三个办法:第一就是做外贸,第二就是政府投资与消费,第三就是扩大内需。

  虽然当时中国在疫情的肆虐之下,但国外的疫情也处于爆发期,他们的国家也很难立刻复工,因此仅凭我国单方面是无法形成外贸交易的,所以想通过外贸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就不现实了。

  此外,这些年以来,政府就带头做投资、搞建设、建成各种高速公路,能建设的项目都建设得差不多了,已经趋于一种饱和的状态,而这种巨型的工程越来越少,少量的旧城改造和老区改造不足以支撑经济产能,虽然还可以增印钞票,用量化宽松挽救经济,但是印钞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因此,想通过政府的投资与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也不太现实。所以只有第三个办法,也就是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扩大内需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措施,由于我国国民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因此我国有很多扩大内需的空间,主要就是通过拉动消费来实现。

  而拉动消费也有一些措施。当时我国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应该切实做好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各项工作,以促进消费回升,扩大居民消费,并且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也要稳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稳步增加居民收入,让广大居民敢于去消费、愿意去消费、有地方去消费。

  3.3推进新兴产业和互联网发展

  疫情冲击会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加快生物医药、医疗设备以及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经济及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在医疗行业,积极推动快速智能医疗和远程医疗的发展;远程工作推动线上办公软件的兴起,如钉钉软件;受疫情影响,网络教育、线上教学平台在教育行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与5G相关的科技基建,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互相结合带来产业升级转型机会。国家应给予相应产业鼓励或资金支持,通过信贷政策倾斜、利用股权融资、设立地方专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来推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篇二: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浅析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针对2008年末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以及三大产业的各细分产业理论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从微观各主体角度并且依据微观经济学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各行各业各微观主体和经济现象分析的根底上得出结论,并依据各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开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形势;三大产业

  1研究背景

  2008年末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忽然袭击对我国各大产业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对其他产业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

  2新冠疫情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

  2.1疫情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影响

  首先从供应端来说,疫情在冬末春初暴发,众所周知,农业的“春耕〞时间即将到来,而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交通不便,农民购置原材料、生产工具的渠道相应变窄,而且许多交易场所也大多数关闭,所以农民的生产资料缺乏,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大多数农村采用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农户难以进行生产活动,另外一些生产大户,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而本村的劳动力缺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法发展农事活动。而在一些疫情较严重地区,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供科技等方面援助的农业活动也被迫停止。其次,从流通端来说,疫情导致许多城市“封城〞,而且许多物流公司停止了运行,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同时许多地方也有短缺,农民将面对较大的损失。许多地区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明显,主要还是封路政策的结果。不过,在近期,三部委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最后,从消费端来说,有些地区的农产品供应缺乏,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虽然疫情的源头尚无定论,但是一些中药材价格必然会应时上涨,一些秋冬季成熟的农产品或者运用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本来春季是农民销售旺盛的时节,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采购商人减少了采购活动,而相应的物流公司也无法提供效劳,运销出现严重问题,有些地区或有些种类的农产品出现

  了滞销。局部不理智的采购囤积行为,会导致人们的需求远大于市场的供应,价格的提高是必然。但是,也正由于当地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农民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经济腹地,对农业整体开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总体来说,农业产品的价格会短暂回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政府与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恢复正常水平。

  2.2疫情对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影响

  首先从轻工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家电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会受到打击,这属于线下实体店遭受的打击,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也是这样,尽管现在手机的线上销售已经十分炽热,但是我国主流手机品牌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靠线下发售,有些国产品牌的线上销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国内的oppo、vivo、华为和小米这些大品牌来说,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勉强相当,其他都是线下销售高于线上。从供应端来说,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都位于制造业大省,但是疫情导致节后劳动力供应缺乏,本钱被迫回升,而且供给也在一定程度高低降,并且疫情导致假期延长,后续的订单都需要额外的加班才能不违约,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有着极大的压力,大多数轻工业工厂都面临此问题。并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都因疫情而受到了不利影响,尽管国家与央行已经实行了有利于企业度过疫情的措施,但是因为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所以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服装业举例来说,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遭受到了打击,因为有线上销售的伎俩,使得对于这些企业的冲击得到了缓解。但是口罩防护服厂商以及生产无纺布和熔喷布不会受到影响。从重工业的角度来说,首当其冲的产业就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因为在不久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不减产,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又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利于行业稳定。而重工业由于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停工,导致生产缺乏,资金链断裂,借助国家与央行的帮忙,大局部企业可以渡过难关,但其不动工对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工业动工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许多需要重工业产品的企业同时也在停工,所以重工业企业也没有收入来源,同时对国外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许多国家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关停,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由于重工业的收入弹性较大,所以在复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转劣势。而从事原材料开采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在疫情期间,以前各劳动力已返乡,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过于的依赖,而且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也是人传人,所以一旦动工,要把卫生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对于已经长时间没有动工盈利的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是医疗器械生产的产业那么会在一定时期内盈利正增长。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尽管短期内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向好。短期内工业企业可能会亏损,但是在动工后,会很快得到恢复。

  2.3疫情对第三产业即效劳业的影响

  (1)消费行业在疫情前期,人们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会大量的囤积各种物资,所以短期内消费有所回升,但是由于超市等交易场所一直保持供给,且在政府调整下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所以在恐慌过后,人们前期囤积的物资还未消化完,但交易场所一直保持供给,所以超市等业态会受到不利影响,大量货物无法被消费,造成浪费。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信心和预期指数会断崖式下跌,但是在疫情过后,会发生报复式反弹。而且第三方电商平台会获得益处。疫情期间很多消费场所已经关闭,但是由于政府出台相关方法从各方面给予商户优惠,银行也从贷款和宽松期限等方面给予帮忙,为了分摊商户经营压力,万达、龙湖、华润、新城、远洋等超20家房企对本企业地产的租户减免租金,规模到达40亿人民币。(2)餐饮、酒店和旅游,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产业,且受疫情影响的趋势根本一致,所以一起进行分析。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对于旅游以及餐饮等人群密集的地区会减少需求,所以,这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是最严重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周边东南亚等游客来源主要为中国游客的旅游地区也会受到重大打击。同时,在疫情结束后,也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当人们可以出门时,这些产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3)交通运输业。在疫情期间,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公路客运与水路客运在春节期间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13.4%和26.4%。尽管铁路和民航下降仅为1.3%和7.7%,但是下降仍然不可防止。该行业下的企业也都亏损严重,尽管政府提出了免征民航开展基金,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4)物流行业。在交通运输业业绩惨淡的同时,物流行业却异军突起,尽管疫情减少了人口流动,但是物流行业却逆势而上,在疫情期间,日均寄递和日均投递量都大幅度回升。尤其是运输医疗物资和后勤物资,为物流行业注入了活力。(5)金融行业。尽管疫情对于金融来说是利空的,但是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忙下,中央甚至发放了特殊债券,所以金融行业和证券市场并没有像欧美那样大起大落,尽管有所下降,但是稳中向好。(6)游戏行业和网络教育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是软件行业且是影响较大的行业。疫情期间,游戏行业可谓顺风顺水,工人停工、学生停学、游戏群体的投入增强,游戏行业不可防止的大幅开展。而线上教育平台也站在风口,尽管学生停学,但是网络教育却开展很快,尤其是学校发展线上教育之后,一些企业的线上办公也带动了线上办公教育平台的开展。尽管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在国家的有力调控下总体向好,个别产业甚至可以逆势上涨。

  

篇三: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

  析

  作者:李赞张其仔来源:《产业经济评论》2020年第06期

  摘要: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从需求侧看,平台经济发展受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和产业升级的影响;从供给侧看,平台经济发展受数字技术、物流供应链的影响。借鉴非典疫情对平台经济的影响,以需求侧和供给侧四大因素为切入点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的影响机制。短期看,虽部分类型平台型企业疫情期间有亮眼表现,但受宏观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平台经济整体受到负面冲击;长期看,疫情加快了平台经济发展进程。为促进疫情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应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科技、金融等支持力度,并注重信息安全问题。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平台经济;影响

  一、引言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快速行进的经济社会按下了慢速播放键。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高度不确定性,研究机构和团队对疫情对经济冲击程度尚未达成共识[1]。疫情防控期间,以平台经济为主要代表形式的数字经济作用被激发和显现出来,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恢复生产、降低疫情传播、保障社会安定等方面,成为抵御疫情冲击的重要力量[2]。学者普遍认为疫情给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平台型企业、数字经济等被认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风险下,平台经济能否独善其身,成为带领经济走出衰退的新动能,需从以下角度分析。

  首先,历史经验借鉴。2003年非典期间,更多生产者、消费者认识并使用网上交易,推动了如Alibaba、京东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创立与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也刺激了部分平台企业的发展,如在线医疗问诊量增速达十倍以上、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63%。据此是否可以判定非典疫情是推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否可以推测新冠肺炎将推动平台经济进入新一轮爆发期?远程办公平台、生鲜电商平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平台交易规模扩大是突发性昙花一现,还是由其内在发展规律、影响因素所决定?这是分析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宏观环境分析。平台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方式和生态系统,受生产者、消费者、产业链、物流供应链等多方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通过改变居民消费行为、观念,影响生产商供应产品的时效与成本,商品流通与运输速度等多种途径影响平台经济发展,对其影响

  是复杂的。因此,既要考虑疫情对宏观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微观企业主体的影响,也要考虑平台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以及不同的平台经济类型、服务内容、运行模式等。这是分析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再次,经济和技术发展阶段分析。我国由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迈入了平台经济时代[3]。我国平台企业的规模、数量、渗透率、国际影响力等,较2003年有了极大的提高。2016年,我国平台经济已经占据了GDP的10.5%。因此,基于我国处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充分考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科技创新可能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变革。这是分析疫情对平台经济的长期影响要考虑的第三个问题。

  基于此,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平台经济的内涵、分类及影响因素;第三章,非典时期对疫情平台经济发展的客观分析;第四章,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的影响,包括平台经济在疫情期间的作用、疫情对平台经济的影响机制、长期与短期影响、新冠与非典对平台经济的影响比较;第五章,疫情后平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二、平台经济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平台经济的内涵与分类

  1.平台经济的内涵

  平台经济是以双边市场为载体,双边市场以“平台”为核心,通过实现两种或多种类型顾客之间的博弈获取利润[4]。对于双边市场,Rochet&Tirole(2006)定义为:如果通过提高向一边的收费,同时同等程度地降低向另一边的收费,平台可以改变交易量,则称这一市场是双边市场[5]。平台经济具有层次性、零成本复制性、协作共赢、交叉网络外部性、快速成长性等主要特征[6]。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平台企业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平台经济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学者对平台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增多。目前国内比较认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课题组关于平台经济的界定,即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据化的数字平台为基石,聚合数量众多且零散的资源,连接具有相互依赖的多方,促进彼此互动与交易,形成健壮的、多样化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統,这些有着内在联系与互动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集合与整体构成平台经济。平台经济包含四个从低到高的层面:数字平台、数字平台企业、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平台经济。其中,平台是引擎,平台企业是主体,平台生态系统是载体,平台生态系统的集合与整体构成平台经济[7]。根据定义可得,平台经济主要由供给方、需求方、平台(平台运营商)、平台支撑体系等四大类主体组成[8]。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架构,平台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就业机会的基本经济模式。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TOP10上市企业中平台企业市值比重已由2008年的8.2%上升至77%,规模达到4.08万亿,较2008年规模增

  长了22.5倍[9]。根据《日经亚洲评论》发布的全球公司市值榜单看,截至2019年12月20日,平台型企业拿下了前十名中的七个席位(见表1)。

  2.平台经济的分类平台经济主要依靠平台运行,以平台型企业为主导[9],横向由搜索、购物零售向社交、教育、旅游、医疗、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见表2)以及工业制造等更多未知领域扩展,纵向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金融链、供应链等构建平台生态,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态。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面向消费者的平台和面向产业的平台两大类[10];根据交易种类可分为商品类交易平台、服务类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11];基于网络效应的平台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交易型平台(淘宝、Uber等)、创新型平台(微软、英特尔等)、复合型平台(谷歌、亚马逊等)和投资型平台(软银、Naspers等)[12]。目前我国平台经济发展以电商平台为支撑①,涵盖商品零售、生活服务、产业供应链等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见表3),我国平台经济以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为主,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发展较弱。而新冠肺炎疫情让消费者、生产者、组织者对平台经济认识进一步加强,更多经济主体将参与到平台经济中,推动平台经济由交易平台向创新平台、复合平台,由消费领域的交易与流通向生产领域的组织与管理扩展,加快平台经济的发展。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户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優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网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備、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户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网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戶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网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户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時,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网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動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户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网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户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網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二)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经历了从效仿到自主创新、从落后到领先的快速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庞大规模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用户规模经济主导的网络平台产业中,国内的用户规模成为支撑中国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13]。吕本富(2018)提出互联网平台特性的九宫格:“技术驱动”:云计算(Cloud)、移动终端(Mobile)、技术表达(APP);关键环节:数字化(Digitalization)、连接(Connection)、精准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赋能(Enabler)、生态(Ecosystem)[14]。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看,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运输的高效与智慧化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关键四因素。这四方面也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平台经济影响机制的切入点。

  1.用户规模

  线上交易与消费习惯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側基础性因素。平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外部性,表现为平台上卖方越多,对买方的吸引力越大;同样,卖方在考虑是否使用这个平台的时候,平台上买方越多,对卖方的吸引力也越大[15]。从平台经济发展历程看,最初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如搜狐、雅虎等,只提供浏览新闻、咨询的功能,平台消费方被动接受讯息,平台发展的外部交叉网络性特征并不明显。非典时期,人们被迫居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与消费。交易与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商平台的需求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用户层基本形成。

  非典后,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推动平台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21000万,互联网普及率16%,网购用户规模4641万人,网购渗透率22.1%;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398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7.0%;网购用户规模74939万人,网购渗透率79.7%。正是庞大的网民数量、网购用户规模支撑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图2-3所示。

  2.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动力因素。消费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能力增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以及网络服务、通信服务等,这触发网络用户规模攀升,并驱使消费从线下转线上。其次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由从众型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低端产品消费向高端品质产品消费升级。平台型企业服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从零售领域向文娱、社交、教育、医疗、共享等领域扩展;线上线下

  融合发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这成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需求侧因素。如图4-6所示①。

  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使得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式、场景式、全天不间断式、互动性消费得以现实,且成为消费新方式和增长点。消费升级与平台经济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平台经济助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助推平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产业升级而言,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整合全球经济、行业资源的新兴方式[16]。其中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生产性互联网平台可有效整合企业运营数据、上下游资源、设备运行信息等,将对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和组织变革带来革命性影响[17]。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创新服务平台涌现出来,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从消费环节向

  制造环节拓展、从提高交易效率向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从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18]。

  3.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决定性因素。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平台经济就失去了发展活力。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等。其一,计算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即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PC、手机、iPad等由奢侈品成为必需品。其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遵循吉尔德定律,即每6个月通信系统承载信息能力(总带宽)翻一倍。带宽增长促使通信成本下降,互联网更快、更全球化,成为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增长的重要催化剂。其三,信息处理技术即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进行数字化,由此产生了涉及生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多项数字内容产品。其四,电子支付技术让平台交易更便捷、高效;网络安全技术则保证了平台交易的可靠性,打消交易顾虑。其五,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给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创造更多新的平台经济商机。

  

  

篇四: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新冠疫情下"线上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这场突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影响,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因此受到影响。不过,在这断断续续的疫情之下,"线上经济"却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与作用,为这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生活方式逐渐"云端"变化,就必然会形成涟漪效应,促使行业迭代提升,从而发展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这背后,是一场对全球大数据经济的巨大挑战。"后疫情"时期怎样抓住新需求创造新成果,并以此带动"线上+"的应用更加多样化,还需要所有参与者更多的探讨和尝试。

  关键字:新冠肺炎疫情、"线上经济"、新兴产业、数字经济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线上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综合来看这个危害是短期的、外在的,而且是可控的。互联网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速布局5G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工程,紧密聚焦在线教育、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无人物流等后疫情时期挖掘产生的新需求,掌握好后疫情时期网络经营的主动权。

  一、线上经济的机遇

  线上经济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

  国内的网络的高速发展叠加上此次疫情的巨大撞击,更加推动了中国人民思想、消费行为模式的巨大改变,使更多的人进入了互联网消费,从而促进了中国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了"线上+"场景的更加多样化,将逐步打通文娱、办事、医药、生鲜、教学等众多应用领域。我国过去在粗放式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凭借廉价普通劳动者、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等方法完成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在此时就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以知识、创新、技术进步等方式驱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线上经济是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技术等为基石的新型经济,它不仅可以优化社会产出要素,而且整合了信息流、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

  大大降低经济生产成本;还有助于促进教育、金融服务、医药、电子商务等的发展模式创新,并催生了共享经济、智慧汽车、线上教育、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新型经济发展新业态。显然,通过线上经营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由传统资金资本、资源和能源驱动向知识、科技和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结构,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了新动力。比如,线上经济带动了精准医疗、线上教育、智慧物流等新产业蓬勃发展,在既有的经济业态基础上也孕育了不少新兴产业。

  线上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蓬勃发展自然离不开合理的国民经济增长,但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增速受到了消费低迷、产出锐减等巨大打压,文娱、餐饮业、电影、零售等传统产业均受到了很大打击。尤其是由于人民对今年出现严重风险事故的担忧,以及人民对旅行、买房、购车等的愿望逐渐减退,这就势必会影响到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不过,线上经营恰恰可以巧妙缓解传统经营中所遭遇的问题,为平衡经济增长、避免经济滑坡等问题提供了新动力。例如,在线购物、网络娱乐、在线教育、智慧医院等都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产业中所遭受的今年出现严重风险事件打击。另外,由于今年突发性严重风险事件的出现,也促使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远程线上办公技术的深入普及,进一步带动了线上经济社会的爆发式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新动力。包括在全国抗击"疫"工作中,5G技术的成功应用、数字化对抗等今年突发性严重风险事件的成功实践,都显示了线上经济社会所具有的巨大经济发展潜力。

  二、疫情下线上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数量和质量较差

  尽管美国在今年爆发重大风险事故期间线上经济大放异彩,但中国线上经济的总体量仍相当小,约为全国GDP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欧美线上经济则仅为全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城际间的线上经济发展水平和深度也还各有不同,比如,虽然深圳、杭州等中国较为成熟都市已经完成了网络经济和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领域的深入融合发展,但宁夏、甘肃等城市的数字经济建设还相对滞后。另外,虽然零售业、金融、传媒业等传统领域也已经初步完成了线上线下

  的融合发展,但中国农业、传统工业的数字化水平仍相当低下,因此线上经济规模也还相当小。与此同时,在线上的经营活动中也存在着网络安全威胁、隐私风险、网络攻击、互联网欺诈等的经营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金融、能源、电子商务等行业成为了线上经营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基础设施提的供压力大

  线上经济是以大数据、新型技术、物联网、区块链、5G技术等为科学基石的新型经济体系,其发展也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所以如果传统经济发展离不开高铁、港口、公路等旧建设的话,那么线上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五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网络等新建设。而目前在新冠疫情下,对于部分城市而言,德尔塔病毒的肆虐,已经打破了大部分人原本的生活,此时,人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更不需要说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线上经济更无从谈起了。

  无法长期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疫情刚需情景下,网络生鲜电子商务将迎来极大的发展机会,既无须对使用者展开太多场景化的行业市场发掘,也无须大规模的宣传投放,依靠当下新增的民生需要便能迅速获取使用者和订单量的提升,只需确保使用者在网络平台前端线上成功订购,并适时对订购实行线下物流配送并组织物流配送服务即可。然而疫情很快总会过去了,当病人民重新踏出家门,又重返了菜市场,刚需的情景已经消失了,生鲜电子商务们又该怎样适应变化并获得新的发展?如果无法有效把握疫病所带来的网络经营红利,把握风起云涌的行业市场发展和顾客需要、做好顾客资产沉淀、熟悉顾客特征,疫病过后将可能遭遇大批使用者的流失困局,届时就得回到了烧钱、补贴、抢人的老路。

  三、线上经济发展路径建议

  处理好线上经济与线下经济的关系

  强化对线上经营的政府扶持力量,激发线上经营的新驱动力,以居民生活消费新型需要为引导,以融入创新发展为助力,强调线上线下协调,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培养新技术产品新经济业态模式,着力推动新兴基础设施

  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动能的接续转移,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持久动力源泉。

  确定线上经济发展目标

  政府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产业结构的行业提供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支持力度,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大大延长线上经济的长度与宽度。既要以当前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制定方针政策,又要着眼未来,策划好疫情恢复后的线上经济又该何去何从。

  四、结语

  目前,中国全国各地政府正统筹推动地方疫病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继续恢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这对于"线上经济社会"而言,既是机会,更是巨大挑战。身为新兴产业,"线上经济社会"未来的走势,必须攻克自己未来发展短板,持续地探寻创新服务内涵,调适和检测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点,以更多地适应人类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留住居民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黏性",给居民消费群体提供更丰富多彩更深入的感受,进而激发线上经济社会的生命力,加速新旧动力转化,增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尽全力拥抱产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董晓松.中国数字经济及其空间关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81-92.

  [2]邬贺铨.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J].求是,2016(16).

  [3]徐鹏远,苑博,冯晓琳.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财经界,2019(4)下.

  [4]陈晓红.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融合与应用创新趋势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篇五: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疫情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摘要]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会,必须要科学研判疫情冲击,超前谋划化危为机,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来应对百年未有的经济大变化和疫情冲击。因此,要实现在全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科学研判布局,引导市场主体在预期稳定中走出不确定性的困境,推动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一、清醒认识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冲击动力系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面临严峻挑战石家庄市产业层次偏低,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2019上半年,石家庄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28.7%,与合肥的48.9%、长沙的49.7%、南京的47.9%、杭州的57.2相距甚远,高新技术产业还未形成战略支撑。在前所未有的疫

  情冲击之下,全国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石家庄市同比下降5.4%,但是成都、杭州等城市受影响较小(-3%、-4.8%),其原因就是新动能的接续能力较强,成都主要来自高科技和新经济产业的贡献,杭州则主要来自数字经济的贡献。

  (二)冲击中小微企业,稳经济发展底盘任务艰巨石家庄市市场主体数量已经突破100万,中小企业居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受疫情影响也最大,目前开工率低于大型企业。即使开工了,也存在“复工难复产、复产难续产、续产难高产”等问题。加上石家庄市巨无霸型大企业数量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顶天立地,“稳就业”形势异常艰巨。稳住石家庄市经济发展底盘,对中小企业“应保尽保、早保快保”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基础。

  (三)冲击产业链,影响石家庄市现代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项目和完成投资蹄疾步稳态势良好,但全球疫情冲击产业链,并通过供应链在国内产生涟漪效应,势必影响我市现代产业发展壮大。为此,石家庄市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应高度关注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链生态图谱,既要面向全国全球吸引优质企业,也要目光向内盯紧域

  内培育优质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关键。

  二、全面研判疫情下石家庄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此次疫情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了一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趋势,石家庄市应紧紧把握政策机遇,顺应发展趋势,化危为机,进一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疫情加速“新基建”夯实未来发展根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疫情使经济出现停滞,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出启动超级刺激经济政策,其中加快“新基建”投资最为亮眼(5G基站、特高压、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这为地方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在“4+4”现代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突出,石家庄市还是中国数字经济峰会永久会址,通过狠抓“新基建”可以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疫情加速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发展这次疫情凸显出对医疗健康防护产业的极大需求,医用口罩、防护护具、医疗设备、中医药品等出现井喷式需求,产能利用率达到120%。疫情过后,这种需求会比疫情之前增加,国家层面也会补充库存、增大储备。国家和河北省一定会在政策、资金上支持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科研攻关、技术改造以及防疫物资储备。同时也会加大对从保健、健身到制药、医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必然需求。石家庄市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势头良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拥有6个诺奖工作站,29个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加速器4个,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共计249家,打造了集“新药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促成4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7家上市企业。石家庄市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在“4+4”现代产业格局下,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各产业用力,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争取新一轮产业竞争主动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健康名城。

  (三)疫情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防疫实践要求强化商贸物流保障。加强仓储物流整体布局、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成为关键。石家庄市作为全国唯一被国务院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是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性

  物流节点城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发展商贸物流业优势突出。两个月来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暂缓,积压了大量的物流量需要释放,一旦疫情结束恢复常态,商贸物流将会出现井喷需求,非常有利于石家庄市现代商贸物流业乘势做大做强。

  (四)疫情催生新经济,有利于创新发展在防疫情势下数字经济大放异彩:大数据监测、线上办公、云会议、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民众的生活日常,线下消费和服务飞速向线上转移。全民直播一度成为疫情之下新的经济生活图景。人们也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便利性,这也会成为今后一种发展趋势。根据麦肯锡测算,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新增需求不仅影响现有业态,也激发出大量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果在此次抓住这个发展的有利时机,会使石家庄市经济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跨越。谁抓住了新出现的需求,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经济发展的钥匙,谁就会取得未来经济的主动权。石家庄市要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落地落实。

  

推荐访问: 疫情期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疫情 经济发展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