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

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5 2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

  文化力量是一种内在而强大的基本力量,还是一种强劲而实在的推动力量,文化力量就是一种根本力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篇1

  昨天,是“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听众们收获颇丰的一天,上午,是深圳作家梅毅(笔名赫连勃勃大王)讲述“革命与宿命——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下午,是著名艺术家陈佩斯登台“为滑稽正名”。许多大讲堂的忠实粉丝们干脆中午就近解决午餐后,又直接返回图书馆报告厅继续等候下一场。

  这样火爆的场面,几乎每周都可以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出现。自20xx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推出以来,很快被市民们“盯上”,受到热捧,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也成为市民们近距离感受文化力量的最佳场所。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是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联合主办,六区区委宣传部、光明新区党工委、坪山新区党工委、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深圳图书馆承办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

  自20xx年6月推出以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鉴赏·品位”为主题,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先后邀请了易中天、但昭义、严良堃、徐沛东、张继钢、王蒙、康洪雷、毕淑敏、苏叔阳等300余位名家学者举办了400多场讲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受市民的欢迎,先后被市民推选为最喜爱的“深圳市20xx年十大文化事项”和“深圳市十大文化品牌”,大讲堂电视节目在深圳电视台66套节目收视率进入前10位。

  20xx年文化部授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文化创新奖”,大讲堂被认为探索出了一种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式,搭建了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构建了一个培养市民健康文化生活的新载体,开拓了一条高雅文化走向社会、走进市民生活的新途径,打造了一个先进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

  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篇2

  齐、鲁文化十大不同   齐鲁文化由于其渊源、地理环境、发展道路不同,其文化各具显明特征。

  一、文化渊源之比较:齐起炎帝,鲁起黄帝,族源不同。黄帝为主居中原的华夏族之始族,而炎帝为夷族及若干周边蛮夷羌等少数民族之始祖。齐居薄姑旧地,鲁居商奄旧地,方国文化不同。周公东征消灭薄姑和商奄势力,齐、鲁始得就封建国。薄姑为姜姓方国,属炎帝系统,族系与齐同源,以鸟为图腾;商奄为凤姓方国,以龟为图腾。两国文化传统不同,其对齐、鲁文化的影响也不一样。齐鲁对周文化的贯彻政策不同。齐是“因其俗、简其礼”,以东夷文化为主;鲁是“变其俗、革其礼”,以周文化为主。齐、鲁两地东夷文化的差异,对于形成齐、鲁文化的不同特色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治国理念之比较:齐尚霸道、鲁行王道。齐国800余年,多半时间展现为东方霸主之国。鲁为“宗邦”之国,强调以王道统一天下。齐重士族参政,鲁为贵族专权。齐尚变革,鲁重守成。

  三、经济类型之比较:齐重工商,各业并举;鲁重农业,比较单一。

  四、哲学思想之比较:齐尚道学,鲁尊儒学。齐从姜太公立国之始,即实行“修道术,尊贤者”之策。管仲相齐,也采取太公道术治国;鲁国为周之宗邦,以继周为己任,所谓“周礼尽在鲁”。

  五、学术风气之比较:齐学重兼容,鲁学尚一统。齐学通权达变,趋时求合,鲁学严守古义,笃信师说。

  六、思想观念之比较:齐人重功利,鲁人重礼义。齐人重才智,鲁人尚道德。

  七、社会风俗之比较:齐俗尚奢侈,鲁俗重俭啬。齐俗长女不嫁,同姓可婚,鲁俗严守周礼,同姓不婚。齐人夸诈放任,鲁人淳朴拘谨。

  八、宗教信仰之比较:齐重自然崇拜,鲁重祖先崇拜。齐人将祖先神化,鲁人将祖先伦理化。齐之神与海洋有关,鲁之神与农业有关。齐人相信有神而多方士,鲁人怀疑鬼神而崇祖先。

  九、故都文化之比较:齐都不断扩建,鲁都变更较少。齐城尽显霸业,鲁城合乎周礼。齐为工商之城,鲁为礼乐之都。

  十、代表人物之比较:齐文化的代表人物是管仲,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齐文化的代表经典是《管子》,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及治国之策。鲁文化的代表经典是《论语》,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教化。

  ——《齐鲁文化概说》

  两个历山书院

  山东境内有两处历山书院,一在濮州,一在济南。

  濮州(今鄄城)有山,名历山,传说舜曾耕于山下。元人千奴在濮州创建历山书院。千奴为蒙古人,其祖元初定居历山。千奴笃于学问,通今博古,学者称“历山公”。

  该历山书院是一个以医学教学为主、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发展的综合性书院。在学习之余,书院还兼习军事,进行射箭一类的操练。

  该书院还是中国书院史上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实行医科教学并开办门诊业务的书院。

  济南的历山书院,又名白雪书院,明万历42年巡盐御史毕懋龙创建于趵突泉东,为当时济南最大的书院。该书院的建立对山东影响很大,文风盛极一时。后在天启年间禁毁书院事件中,历山书院沦为邮亭。清初顺治20xx年,山东布政使张缙彦重修历山书院,为纪念文学家李攀龙,建白雪楼一座,由此改称白雪书院。

  ——《山东书院史话》

  田氏三兄弟

  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爆发了。陈胜、吴广点燃了反秦的火把,各地纷纷响应。在众多的起义者行列中,有兄弟三人,即田儋、田荣和田横。

  田儋是田荣和田横的堂兄,他在三人中首先发难反秦,他的最大特点是足智多谋、刚勇果断。田儋家乡在狄县(今高青),攻城后,田儋自立为齐王。后在助魏攻秦时,被秦将章邯用计败之。可憾田儋为王不及一年,便葬身临济城下。田荣收集了田横余部,向东逃到了东阿。后亦称王,可惜他心胸狭窄,难以大局为重,当秦军势力很大,亟须诸侯国联合对付时,他想的却是齐国的一国恩怨情仇,导致他最后没有得到封王。

  三人中,最令人敬佩、司马迁描绘最多的是田横。在田横苦心经营之下,齐国由原来千疮百孔的海隅之地,成为一个有千里之地、20万精兵的诸侯国。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康复田齐大业,于是,从公元前220xx年至公元前220xx年,在齐鲁大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幅的历史画卷。

  ——《田单与田横》

  城子崖的传说与历史

  在济南东部章丘市龙山镇(原属历城县)的东部,有条武原河,在武原河的东岸,有一片高起的台地,就是龙山文化研究的圣地——城子崖。据说,正宗龙山小米就是这片土地上出产的。

  城子崖,当地老百姓称为“鸭鹅城”。“先有鸭鹅城,后有平陵城;先有太平寺,后有龙山镇。”从中可以看出城子崖、平陵城、巨里城及龙山镇四处的历史演变关系。

  根据上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的发掘资料看,城子崖在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都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城市。

  平陵城位于城子崖东两公里。汉代设平陵郡,汉代初年为吕后所封吕王———吕台的封邑。1999年在平陵城东约6公里发现济南洛庄汉代墓葬,据考证为西汉早期吕后的亲戚吕台之墓。20xx年,在平陵城南约8公里的章丘危山发现的汉代墓葬及陪葬坑,有学者指出其为西汉济南国王刘辟光的墓葬。从汉代直至唐代,平陵城一直作为国都或郡(州)治之所在。

  巨里城位于原龙山镇的北部(龙山镇在上世纪90年代迁至平陵城的南部),为当地的重镇。在城的南部有一座大庙,就是当地百姓所说的太平寺。巨里城到北宋时期,整个南迁,也改名为龙山镇了。

  考古学兴起后,在城子崖、平陵城周围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其中有四项考古发现被评为不同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西河后李文化村落遗址及城子崖、洛庄、危山。

  ——《山东龙山文化》

  苏轼与济南

  原籍四川眉山的宋代文学大家苏轼,两度来山东任职,同山东关联密切。他在《次韵徐积》诗中说:“若说峨眉眼前是,故乡何处不堪回。”他把山东诸城的障日岭称做“小峨眉”,将齐鲁视为第二故乡。

  苏轼来山东共有两次行经济南。第一次是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密州(今诸城)知州任满后,改知徐州行经济南,友人李常(字公择)相迎。苏轼十分开心地在济南畅游名泉,并和亲友欢聚。其后他在诗文中提到此次济南之游说: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这两联诗句写出了当时亲人会聚的温馨氛围。这次在济游览槛泉(即趵突泉),观赏梅花,东坡印象很深。

  苏轼第二次来济是元丰八年(1085年)。这年六月他接到诏命,被任为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军州事,后召还汴京,路过济南。这次在济停留时间很短,会见过长清僧人,到过龙山镇与宋宝国有短暂接触。宋宝国是宋祁之子,颇受王安石器重。

  苏轼两度驻足济南,虽为时短暂,但对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却印象颇深,因而在其诗文中时或提及。如《答李公择》诗曰: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这首绝句,倾口而出地赞赏了济南风物美好,委婉含蓄地称颂了李常政绩让地方怀念,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齐州风物的向往爱慕。翻检东坡诗文,虽留传下来有关济南的文字资料不多,但仍可以感受到苏轼对济南确有经久难忘的情缘。

  ——《苏轼与山东》

  文化的力量心得体会篇3

  去年底,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10家报社的代表,赴苏南、浙江等地考察报业及文化产业情况。所到之处,切身感到各地发展风正帆满,势头强劲,尤其是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动能不断加强,文化思维不断创新,文化影响不断扩大。无论是媒体发展、产业经营、队伍建设乃至城市旅游等方面,都让人感到其间散发的文化力量,使发展主体呈现出具有强大支撑力、持久力和引导力的向好态势。

  一、工业文化融于现代书城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是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集平面媒体(八报一刊)、网络媒体、新媒体、城市出版社、城市新华书店、音乐厅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新闻出版文化传播集团,是国内目前纸质传媒产业链最长的党报集团。

  宁波书城隶属于宁报集团新文书城有限公司。它以“甬江边的城市书房”为主题,涵盖文化消费、文化传播、文化生产、文化休闲等要素,以“书”为核心,精心培育图书流通、文化传播、文化创意、商业休闲四大文化商业功能,以营造“书香宁波”氛围。

  让人感叹的是,该书城是在该市太丰面粉厂旧址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保留了面粉筒、锅炉房、大烟囱等旧式工业建筑,将一百多年工业风雨飘摇的旧影融合一个由玻璃幕墙、电子技术构筑的现代化街区,使一座即将被历史湮没的工业遗存完美变身,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书城。

  如其1号楼设计为主题酒店,其中一面墙体为稳重大气的红砖墙面,设计师认为红砖代表的是工业文明,有其象征意义。3号楼是将原先面粉厂的八个面粉筒巧妙改装而成,7号楼由原面粉厂锅炉房改建而来,且保留了一座老宁波人熟悉的老烟囱。老烟囱是宁波工业文明的象征,它矗立在甬江边已经一个多世纪,目睹了宁波工业的百年兴衰,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变迁。书城在建设中几经论证将其巧妙地保留,从而保留了一段珍贵的文化记忆,成为传统工业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统一的案例。

  二、团队文化凝聚员工热情

  团队文化是社会文化与团队长期形成的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团队总目标服务。在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较为成熟完备的团队文化。

  杭报集团通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传媒特色的报业文化理念,提出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口号。集团启动报业文化建设工程,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集团目前有7报3刊30家公司,人员众多,各单位情况各异。为此,集团提炼并倡导了“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赶超对手,争创一流,和谐发展,合力兴社”的统一价值观和“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勇攀高峰,勇于跨越”的杭报精神,并推出集团标识,建立集团历程展示厅,开展集团企业文化课题调研。同时,配套开展集团专业带头人、突出贡献奖、创新奖和杰出员工奖等各种评奖活动和学习教育活动。 杭报集团同时关心员工生活,营造“家园”气氛。并积极打造共同愿景,提升员工凝聚力。如针对外地员工推出中秋酒会、春节联欢会,以及杭报集团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制定优秀员工奖励休假制度,并使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的收入随着集团利润的增长而稳定增长。并将这种共同愿景划分为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增强员工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心。

  在杭报集团的“19楼空间”网站,我们看到了办公区域内布局紧凑,除了具有严谨、明快的特点之外,还通过卡通玩具、色调活泼的个性化图案的装饰,使工作环境充满了蓬勃活力,易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和工作热情。

  三、品牌文化推动产业延伸

  现代传媒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以品牌文化为基础,深度延伸品牌链,对传媒进行创新、优化和拓展,使品牌不断保持活力并实现增值。

  杭报集团依托报纸已有品牌的辐射效应,通过产业链延伸,加快布局新的传播渠道和终端,形成了集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媒体、移动媒体、数字出版为一身的“1+6”现代媒体产业体系;宁报集团更是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结构,拥有8报1网1刊1出版发行集团等媒体,是目前国内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城市出版社、城市新华书店、音乐厅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新闻出版文化传播集团,是国内目前纸质媒体传媒产业链最长的党报集团;苏州报业集团拥有7报1刊1社1网站等十大媒体,集团旗下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雄踞苏州地区平面媒体前三强,作为主流报系,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广大读者尤其在政府和企业的各级决策层中有着巨大而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使它成为延伸产业链条、传播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形象的主要载体;绍兴日报社则以报纸为基础,提出“主旋律、全媒体、多元化、新体制”的品牌延伸思路,在网站建设上培养一批手机记者队伍,提升网站互动性。新建两座占地53亩的大楼,其中一座用于报社办公,另外一座则是发挥报社品牌优势,设置了面向社会的媒体区、信息发布台、设计港、培训区、休闲林、展示中心、金融文化区等相关功能产业;南通日报社以报纸为龙头,着力打造包括互动电子阅报屏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新兴产业的孵化平台,释放品牌能量,在经营上做到“全媒体布局抢渠道,全方位开拓抢项目,全覆盖目标抢市场”,使综合实力、规模效益、社会影响不断壮大。

  四、地域文化打出全国品牌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如何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是现代许多城市报社的责任,也是有待进一步破解的重要课题。而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策划并承办的“汉韵佳人——中国汉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大赛”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1月19日考察团一行从南通赶回徐州,观看了20xx汉韵佳人全国总决赛。感觉整台晚会紧扣“汉风、汉韵、中国美、中国魂”的文化主题,以汉文化元素为主线,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与恢弘大气的舞台上,展示了汉文化与时代特色相融合的汉韵之美。

  徐州的城市名片之一就是“楚风汉韵”,而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标志。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推广价值,发起并搭建了中国汉文化旅游城市同盟,为举办“汉韵佳人——中国汉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大赛”提供了跨市跨省并冠以“全国”字头的平台。在具体承办过程中,通过地市联动、打包宣传,使“汉韵佳人”的品牌一举“试水”成功,在认同度、美誉度、传播力和品牌潜力上获得了各地同仁的肯定和一致看好。在比赛各个环节的技术操作中,如大赛的LOGO制作、舞美设计、决赛赛程的编排、汉文化元素的体现,以及邀请了央视胜春、丁苑苑联袂主持,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馥荔、著名歌手满江、世界小姐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冠军唐潇担任评委,让人感到了一种大策划、大手笔、大视野、大制作的风范与气度。作为从地域文化衍生出的文化活动,初次举办达到如此效果,足以体现了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开阔的思维、精湛的操作以及一班人倾注的心血。

  五、老街文化增色历史名城

  此次考察团成员来自的城市,徐州、开封、商丘、亳州、济宁(曲阜)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地段(街区)正在逐渐消失殆尽,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前所未有地面临着一种历史文化的危机;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文化的保护运动也正在进行之中。

  在苏州,考察团成员参观了平江老街。据了解,平江历史街区也曾房屋破旧、古建失修、管线混乱,有的房屋曾改作别用,环境极差,外貌与历史街区严重不符,同时河道污染状况严重,大量原住居民搬出之后该区域一度成为外来打工人员的临时租住地。20xx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以老街文化为引领,对平江路两侧实施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20xx年,由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主持的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平江老街的保护经验值得历史文化名城借鉴和学习。首先要有政府的理性执政与主导,有专家的科学规划与指导。在具体操作中,要严格遵照文化脉络,做好登记、征集和规划工作,强调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人文自然融合性相统一。对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的维护修缮,做到“修旧如旧、建旧如旧”。可采取由点到线,先易后难,以一到两条老街为试点,分步推进。并采取新技术,如在对原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粉刷外墙使用新加坡一公司开发的透明涂料,留存了原来的古墙风貌;用新型钢材对几处平房的屋架加装了衍架结构,另外现代节能防水技术、在室内隐秘处布置空调等现代设备的手段也被运用进来。同时积极多元筹资,加快文化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统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使我们城市充满持久不散的文化魅力。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力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