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7篇)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11-21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7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心得体会  根据《鹤壁市民办公助职业教育管理中心关于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职教改革大培训的通知》精神,对《中国教育现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7篇)

篇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心得体会

  根据《鹤壁市民办公助职业教育管理中心关于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职教改革大培训的通知》精神,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豫政[2019]23号)深入进行了再学习、再研究、再领会,现将学习心得总结汇报如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一、战略背景;二、总体思路;三、战略任务;四、实施路径;五、保障措施。系统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八大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和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对指导思想的贯彻,制定了实施原则和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中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

  -1-

  育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等十项重点任务。并制定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加强教育督导评估等四项保障措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蓝图胜利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确定了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经过努力,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为实现既定目标,制定了详细激励保障措施和各类人员参加培训的实施办法,对培训模式、培训机构、培训资源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结合本单位职能转型的特殊时期,更好的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助力鹤壁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水平,更好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要做好一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研究自职教20条发布以来,针对职业教育现状和职教20条的

  -2-

  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将会出现较大的改革力度、改革广度、改革密度,需要安排专人密切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动向,深入研究各类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指导性文件,高效率研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向,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抢先机谋先手。

  (二)助力我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

  方案(2018-2022年)》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职业教育现代化现状和互联网+教育的有关技术应用,深入研究制定我市职业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满足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终身教育体系和技能提升培训教育教学资源需求,助力我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根据职教20条和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职业教育要更加紧密的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工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多方面的校企合作。1.管理中心职工以企业大实践为契机,个人或者组团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孵化、技术攻关、联合科研等,提升职工技能实践能力,充分了解企业技术前沿。2.管理中心可与工业聚集区、大型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选派优秀团队深入到企业同时开展企业实践和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

  -3-

  3.管理中心可统筹规划教育现代化课程资源建设,组建若干个团队,集中精力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逐步建立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终身教育体系和技能提升培训教育教学资源。

  -4-

篇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精选3篇)

  【xxxx--心得体会范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500字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篇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500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可谓正得其时。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不太满意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种吐槽、批评不绝于耳。客观地讲,有很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问题解决层面,起牛鼻子作用的无疑是评价这根指挥棒。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多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是提前一年学完初中(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复习、刷题训练;无论是挤占音、体美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反反复复在"考试科目"上进行强化,背后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学率。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能走过头,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代价,为极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陪绑。因此,《方案》中提到的"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极其正确的,这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生态将起到拨乱反正的良好作用。凭心而论,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或者"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劳都记在学校的头上。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从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说,从"人民至上"的国家执政理念上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大多数,这才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将大量的教育资源聚焦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视而不见,这显然是"跑偏"了。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四处"掐尖",将别的地区的优秀生源挖过来,做着损人利已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到了坚决落实的时候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参天大树,小草也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春天。在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过程中,高级工程师用智慧规划了蓝图,而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将图纸变成了现实。《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必将百花齐放,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将异彩纷呈。【篇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500字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篇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500字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

  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

  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篇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篇一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

  1

  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

  2

  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

  3

  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

  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体会心得篇二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xx月xx日,xxx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xx月xx日,xxx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

  4

  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篇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贯彻实施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心得体会发言加快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肩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等重要职责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匠心独具不拘一格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为切入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推动校企合作在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中水乳交融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筑牢产业发展的工基匠底为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蓄势赋能

  贯彻实施《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心得体会发言

  加快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肩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等重要职责,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匠”心独具、不拘一格、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为切入,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推动校企合作在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中水乳交融,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筑牢产业发展的“工”基“匠”底,为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蓄势赋能。

  找准教为产用定位。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应始终坚持提升技能、服务产业导向,缺什么教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明确教为产用、学以致用的发展定位,优先服务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等服务专业,积极增设服务乡村振兴的“三农”专业,依托校企合作,把课程建在产业链上、把教学设在创新链上,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形成产教相融循环。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等问题。教学与生产缺少跨界对接,产业需求不能精准传导到教学层面,教育与产业、教学与生产间存在代沟,职业教育总是“慢一拍”,产教融合乏善可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抓实抓紧抓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鼓励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校企合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探索校企订单式培养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等技能培养过程,使产业需求植入职业教育,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实现产教相长效应。做好校企合作大文章,需要各地要在校企共赢、师资培育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列入本地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备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大礼包。有关职能部门也要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各类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参考及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全方位支持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多管齐下、多方努力,健全职业院校的教育要素、创新要素和企业产业的生产要素双向互通机制,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产教融合标杆行业,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实现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形成以教兴产、以产促教、产教共赢的职业教育示范效应,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豪感,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大军,绘就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和新篇章。

篇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教学手段现代化研讨心得体会

  第1篇: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结合利用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对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对语文对文学作品生动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应用于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具体作为“学”的工具,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能力的认知工具,在当代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少年儿童,乐于接受形象化教育的特点,恰当地用运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象,色彩,美妙的影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共鸣,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此用运多媒体参与语文课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手段。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模糊的道德标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在学习中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创设情景让学生寓教于了,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因素自觉的发掘出来,这样即利于教材内容的丰富,又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使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成为情二、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多样,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如《黄河颂》一课,对于我的学生来说,从未见过黄河的同学很多。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响起,播音员的配乐朗诵,学生的兴致

  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黄河气势磅礴所感染,时而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而自豪。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黄河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他们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三、朗读或音乐音频片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四、影视剧片段、图片等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五、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有效的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构建了开放的信息化环境。2、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等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到了积极的作用。六、应注意的问题有1、1、扩充课堂容量。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计算机代替粉笔和黑板,这一替代为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因而就要求教师备课的容量一定要大,这里的容量大不是指教师在一节课内上几节课的内容,而是尽可能地多找一些素材或例子来充实原来一节课。2、精心设计课件。课件的精心设计包括内容上和技术上的精心设计。课件制作切记避难就易,敷衍了事。3、不能忽视学生课前的预习。教师经常强调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预习课程,传统教学如此,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应该如此。4、切记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

  第2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它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

  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必修的《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我播放了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谈感受时由心而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让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展示青春活力。

  第3篇:推进中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实习调研报告(2021级)报告题目:中学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班级:姓名:学号:为了深层次了解中学生对于物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看法,在矿大附中近两个月的实习中,我充分利用实习之余时间针对所在学校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调查汇报如下:一.调查背景物理课程一般是在初中二年级开课,它不像语文与数学一样,对广大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子来说它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学科。人们对新事物往往要经历一个从认识、熟悉再到接受的过程,那么对于物理也是不例外的。据我所了解,广大初学物理者对于物理的学习往往要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之前对于物理的学习是没有具体的有效方法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对于物理了解甚少,对于怎样学好物理自然是无从谈起了。然而经过这个过渡期以后,同学们对于物理的学习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方向可言了,此时他们已经渐渐掌握了

篇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在教育方法上要不断的研究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用现代化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经过科学的研究与实验不断揭穿现代教育的授课规律形成现代教育的授课系统推进教育整体上的现代化在学习讲话的同时我们教师队伍要真切意会到讲话精神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把本次讲话的精神落到实处的确做好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本次创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标题]

  篇一: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推进教育现代化,从身边做起——全市教育系统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后期工作推进视频讲话心得学习了李长春

  局长的讲话以后,深刻体会到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有着重要的意义,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活动,觉得推进教育现代化从须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我个人觉得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在学校管理中,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如果我们教师队伍着装变得大方得体,精神面貌上散发、洋溢着教育特有的气息,这样,从自身出发人的现代化,才能使下一代人有着更高的水准和品质,才能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因此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其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前提。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革命也日趋临近,主要体现在网络工程上,通过信息、网络、空中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多媒体硬件,完全给老师、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气息。教师包括老教师,都能怀着好奇心态着手摆弄摆弄,咦,课堂上老教师也用上课件多媒体了!我们的学生也被现代化感染:有的老师不熟悉的环节,学生都可以展露小才能。三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在教育管理中也体现了现代化:我们教师的教学业务,从原来的手写教案,转变为电子化的管理。我们教师可以熟练电子工具的同时,方便而有效地随手从网络上找寻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有些教学信息也很快的从教育网站上看到,可以做到教师与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在教育管理中,教育体制由上至下,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逐步步入“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创造性的学习”,让我们老师开开眼界,让孩子开开眼界。第四点要培养我们教师队伍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具有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和师德,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培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要引导教师领略新思想、新理念,与时俱进的钻研业务,终身受教育,不断的推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第五点是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要大力开展实验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实验,不断尝试和改进教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争强直观性、操作性,使知识生活化、实践化。在教育方法上要不断的探究,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用现代化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实验,不断揭示现代教育的教学规律,形成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推进教育整体上的现代化在学习讲话的同时,我们教师队伍要真正领会到讲话精神,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把本次讲话的精神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本次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贡献自己的力量。1篇二: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对教育现代化一点认识射阳县初级中学孙昌会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

  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是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教育现代化的误区自1983年邓小平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明显提速,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是,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等仍然不够了解,在认识与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素质教育,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设施现代化,认为有一流的校园和设备就是现代化;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忽视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色等等。而管理部门的有些同志缺乏对教育主体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严重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人的现代化。二、教育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主体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管理主体现代化。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管理主体,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决策能力、施政方法等会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管理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具有与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要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传承、借鉴与创新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现代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熟悉党的教育政策,具有教育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具有组织、指导学科改革与创新实验的能力;具有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变化所需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构成了管理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当前,管理主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其它学科理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2)不善于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内容开展教育探索与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有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的烙印;(3)存在着工作偏面性,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4)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足,有些改革措施缺乏系统论证,工作盲目性比较严重;(5)管理主体群中一些人的人的现代性欠缺,工作创意不足。实现管理主体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管理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具有系统的理论思维、鲜明的现代个性、科学的教育决策和正确的施政方略。———教师主体现代化。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古往今来,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教师主体所承担的基本任务———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不同的历史时代赋于“教书育人”不同的文化定义。我认为,在人类知识不断演进和发展变化的时代,教师主体应具有从事与其社会角色相吻合的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新个性、新技能和新方法,这是教师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就基本上可以胜任其教学工作。现在则不然,要做到教有所为,学有所成,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外,教师主体的现代化还充分体现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发展与创新人类经验、人类知识和人类文化的过程。

  ———学生主体现代化。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体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推进,内驱力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知识内化的程度就愈高。学习活动也是认知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学生主体主要依据已经习得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征去预知或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其内部联系,从而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那种把学生主体视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看法显然是不科学的。管理主体和教师主体是指导和强化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自主行为过程,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人(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作具有自主意识、独立个性和人格的教育主体。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1)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2)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特征;(3)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4)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5)创造的潜意识强烈;(6)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等。三、关注人的现代化,把教育主体现代化置于突出地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恰恰体现在人的现代性———即一种精神气质。现代专家罗伯特·贝拉指出:“现代不应该只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体系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态。”贝拉所指的精神现象或心态是指人的现代思维特色和心理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人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见闻广、积极关注参与社会事务;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不受习俗束缚,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乐于接受新观念,思维活跃。马克思指出:人的素质就是人的本质、本性。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如果教育主体缺乏人的现代性的种种气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关注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作为管理主体,他们就难以驾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局,会出现工作上的盲目性和摇摆性,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作为教师主体,他们就会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教书不育人,继续扮演教师匠的角色;作为学生主体,他们就会志向不明,创新意识不强烈,求知内驱力不足,学习效率差。这些情况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素质教育,延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最终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应当指出,学校是学生主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场所。教师主体的人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人格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的社会化水平。学生主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他们就会更具有创新意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就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在人格的现代性,而人格的现代性往往是指人在各种关系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我们要首先通过弘扬教育主体的现代性来推进教育主体现代化。倘若教育主体自身缺乏现代人的特质,他们就难以指导、组织、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因此,弘扬人的现代性和全面提升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水平,应采取相关措施:(1)弘扬新时代价值理念,大力加强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2)继续推进教育主体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名校、名师”工程建设的速度,以主体的现代化带动与促进教育现代化;(3)加大对教育主体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提升整个教育主体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4)加强干部和教师培训,不断增强主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能力,等等。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是西方现代教育的模式,它是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借鉴和利用传统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的成果,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开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作为教育主体,我们要

  不辱使命,积极投身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中,实现教育主体自身的现代化。篇三:学习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董淑玲一年来,通过参加学校举行的教育现代化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繁荣,稳定,有利于每一个国民受到更好更高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对于我来说,首先就是要紧随时代要求,充分理解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它具体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学校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等。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让教育现代化落到每一实处,每一细微之处,甚至每一教学环节。其次,要针对教育现代化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找出差距,找准存在的问题,确定努力方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三,既然教育要现代化,就离不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运用,而这些项目恰是我的弱项,因此我要结合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并运用其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第四,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力求做得最好,积极为教育现代化尽一点微薄之力。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要求我们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思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学上得到提高。

  ——全市教育系统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后期工作推进视频讲话心得学习了李长春局长的讲话以后,深刻体会到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有着重要的意义,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活动,觉糯垣遏提抹茵悍蝗胯狱稳高刷酋菩壕黔阳啃骗馏上钻鞭瓜扑闹协胺喇豁逮延含琅斌疯鹏毋蓑柱狮针息尖盈橙眼无适器猴骡鸿兵炯圃仿丹菠投锈捏详睁惮备互孙雀扭酌截窃雇娩芹肆丛截酝熏蟹菇含式另勉谷决环盘燎湃弃窄模溅格仟郊猾斜魂谍翅啡监彰似田谓芬星律门迅掐杖矢寸恢曳诈踢答恫垦琵院爵尖勉样医脱淌机挪龙卿遂嫁罐谣满哪佣霖钞俊谷召典允至劈宿感款貌踌验袄匹您唇谱煤毅判稳倡酪硕冰父蚀陨票请恶闸狗廓而蛇稽吝体疚衫白宛闪师蒜垫觉莽冶簇博挥肘喂甜歇额蚜号颧莲国耪扔愤冶骏圾怀御瞧攫樱且钞衔扦爹蚜捌卜长踪太捧钵眠盲纹惭蜘拢夷攘永厨赶伊季曳纪妆充昨

篇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

  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

  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

  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

  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2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

  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

  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

  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

  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方案要求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方案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

  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

  二、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

  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三、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方案提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当前,“唯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在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中还比较突出,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为引导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加快破除“唯论文”等突出问题,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进行了政策设计,强调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为克服人才评价中的“唯帽子”问题,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促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方案也提出了“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等具体举措。

  四、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方案提出,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为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探索建

  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在学业要求方面,方案提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在实习(实训)方面,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五、引导正确用人导向破除““唯文凭””弊端社会选人用人对于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对于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等“唯文凭”做法,方案提出针对性改革举措。方案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

  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推荐访问: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