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2-11-19 16: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3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  第十三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命题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  1.(2019·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3篇)

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

  第十三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命题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

  1.(2019·烟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

  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D)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业喜报频传。其中从湖北传出的交通领域的喜报是(B)

  A.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汉阳钢铁厂建成投产

  3.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

  次”。这次会议是(B)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4.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197.6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

  第1页

  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命题点2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

  一些失误……”这段话中的“失误”是指(B)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B)

  A.研制原子弹

  B.参加石油会战

  C.治理兰考灾害

  D.培育杂交水稻

  8.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C)

  A.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9.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C)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0.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B)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2页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1.(2019·孝感)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B)A.长征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大庆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

  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

  规划?(4分)

  答案:行业:重工业。(2分)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

  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赶英超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

  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第3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4分)答案:特点:高速度、“以钢为钢”。(答出一点即可,2分)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三年困难局面。(答出其中1条即可,2分)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联产承包。)(4分)(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答案: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答出2点即可,4分。)

  第4页

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

  第十三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立的探究命题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成就——第一个五年方案和三大改造

  1.(2021·烟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开展历程。我国开场改变工

  业落后相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D)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方案完成后

  2.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方案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业喜报频传。其中从湖北传出的交通领域的喜报是(B)

  A.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汉阳钢铁厂建成投产

  3.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如今……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

  次〞。这次会议是(B)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4.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197.6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5.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开展中国,这是人民

  第1页

  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A.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方案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命题点2在探究中曲折前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

  一些失误……〞这段话中的“失误〞是指(B)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他身上表达出来的‘铁人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B)

  A.研制原子弹

  B.参加石油会战

  C.治理兰考灾害

  D.培育杂交水稻

  8.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宏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C)

  A.第一个五年方案、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9.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

  党在探究社会主义建立道路过程中获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C)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0.以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B)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2页

  D.坚持“两个但凡〞的方针11.(2021·孝感)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开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指导我国各族人民进展革命、建立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开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立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表达出的时代精神是(B)A.长征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大庆精神D.“两弹一星〞精神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究社会主义建立的道路过程中,施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开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6分)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

  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开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施行了哪一开展

  规划?(4分)

  答案:行业:重工业。(2分)开展规划:第一个五年方案。(2分)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

  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赶英超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

  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第3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4分)答案:特点:高速度、“以钢为钢〞。(答出一点即可,2分)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三年困难场面。(答出其中1条即可,2分)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变化:粮食产量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联产承包。)(4分)(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那么?(4分)答案: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消费关系调整要符合消费力程度;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根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答出2点即可,4分。)

  第4页

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感悟与思考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半个世纪前这是一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歌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感悟与思考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半个世纪前这是一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思考与判断

  第3课感悟与思考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半个世纪前,这是一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思考与判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归纳与运用【知识归纳】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环境(1)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1951年,西藏解放(2)土地改革的完成:(3)人民政府的建立:(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2.经济上: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合理调整工商业(3)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4)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二.路线、计划指导、法律保证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2.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2)原则:自愿互利(3)道路: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形式、方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2)政策:赎买政策三.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知识运用】1.从1949~1956年,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这种过渡在政治、经济领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2)社会阶级结构由多个阶级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例1]过渡时期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超额完成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八大”召开D土地改革到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解析]过渡时期是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三大改造的完成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答案]A2.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1)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工矿业民主改革和技术改革。(2)特点:a始终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b争取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财政状况的好转。c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3)原因:a这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这些措施将直接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B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例2](1999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工矿企业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解析]此题要求确认建国初期在工矿企业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可用排除法解答。A选项是民主改革的内容而非目的;B、D选项吃虽然是改革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民主改革废除压迫工人的旧制度,生产改革废除旧的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均属于“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答案]C3.如何认识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历史阶段,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说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组织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一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政权形式某些特点主要是指中央人民政府是由以中共代表为主体的多党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说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政治上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经济上,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A.旧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解析]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应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角度来分析。建国初,我国政治上表现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济上表现为五种经济成份并存,其中虽然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占有很大比重,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此时的中国不能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答案]B拓广与探究[例1](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日)记者进一步直率地问(申新棉纺织印染厂总管理处总经理荣毅仁):“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凯歌行进时期》你是怎样理解荣毅仁这句话的?[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有步骤地消灭私有制。由于资本家当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有别于官僚资本的政策。通过公私合营、和平赎买等方式,在维护资本家利益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它们改造。本段材料反映了公私合营后,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荣毅仁的真实感受。[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要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但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革命还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放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他们的利益,因此受到了资本家的欢迎,也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10.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纷,主要有下列4种意见。其中唯一正确的意见是()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积极响应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

  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挣多少钱做多少工D.这是资本家的剥削花招,应当进行批判斗争[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资本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合理调整的政策。而私人资本主义的恢复和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选项B、C、D中的观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答案]A巩固与测评【基础练习】1.1953~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C消灭资产阶级

  )

  B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步骤是()A开展企业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B实施初级与中级国家资本主义C接受国民政府财产与官僚资本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D1952年)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4.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中国历史的主题是(A.恢复国民经济C.向社会主义过渡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D.进行三大改造

  5.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有()①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②抗美援朝③西藏和平解放④土地改革A.①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6.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最现实的作用是()A.解除了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安全的威胁B.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D.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将它们转变为A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C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D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8.“一五”计划方针体现出党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B、国民经济各部门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C、重视教育,培养人才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1A、确定三大改造的方针B、制定社会主义建设路线1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

  11.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在性质上属于()A.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废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②限制资本主义剥削D.①②③④③受到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工人的监督④带

  13.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之间的共同点是(A.都触及到所有制的形式C.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综合运用】B.都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个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12.5%的农户出租土地;有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68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材料二——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

  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1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有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材料三——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继续稳步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

  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材料四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材料五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材料三、四、五均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根据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3)材料四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4)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个人的观点正确?有何证据?

  【开放创新】15.假如你是生活在1953——1956年的中国华北的一个农民,你是否愿意响应当地村干部的号召,加入农业合作社?说说你的理由。

推荐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