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8篇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11-03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8篇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将生物安全研究列为国家研究计划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未雨绸缪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做好科研铺垫工作避免因生物安全相关技术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8篇

篇一: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将生物安全研究列为国家研究计划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未雨绸缪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做好科研铺垫工作避免因生物安全相关技术问题阻碍我国生物安全的发展

  生物安全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我国生物安全管控能力。

  第一,加强对生物安全的监管力度。通过立法,明确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更好地防范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引发的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

  第二,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及防护物资储备。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纳入国家生物安全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并提供稳定的建设发展支撑,将生物安全实验室提升到国家高度,作为国家战略储备重视起来。同时,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物资的生产布局,储备力量,制定生产供应机制,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第三,设立生物安全重点研发专项。将生物安全研究列为国家研究计划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未雨绸缪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做好科研铺垫工作,避免因生物安全相关技术问题阻碍我国生物安全的发展。

  

篇二: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牧原生物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你在安全的培训中有写过安全培训心得?它会给你带来许多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牧原生物安全培训心得体会”,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牧原生物安全培训心得体会1从8月3日开始,变电检修工区全面开展了安全生产培训活动。4日晚上,工区领导方主任给我们上了生动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里面,方总给我们介绍了安全生产的概念、组成要素、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让我们对安全生产有了一个概括的理解,对如何去安全生产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通过这堂课,给工区一线员工敲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也在这个炎炎酷暑,给一线职工们下了一场“及时雨”,调整了大家的状态,平静了大家的心情。下面我结合在方主任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谈谈我自己对安全生产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我认为要在生产中搞好安全工作必须树立下列几种正确的观点:人本观——以人为本抓安全方主任在课堂上给我们讲道,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样:机器防护缺陷因素、环境不良因素、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而机器和环境都是受人控制的,可以说在安全生产中人是最重要的主体。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治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治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

  1

  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立体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治理的有效手段。

  预防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切事故可以预防,首先是体现在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方面。人总有疏忽的时候,安全意识的建立就是尽量地减少其产生的频率。我们要把安全意识融入心灵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落实安全责任制,打牢思想基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防微杜渐,努力做到:工作到位、安全措施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一切事故可以预防,还体现在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方面,法律、法规及条例等制度都是用来约束人的某些具体行为的,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程,大部分都是用前人的鲜血写出来的经验,那是血的教训,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为此必须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实施,监督一线生产人员必须遵章守法。美国杜邦公司十大安全信念的第一条,也同样是“一切事故可以防治”,与我们电力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谋而合。在培训课堂中,方主任特意通过工区发生在1993年姚家冲变电站和在2003年梦泽变电站的两起事故来警示大家,除了提醒大家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认识到事故的严重性,帮助大家树立安全意识。

  2

  责任观——安全源于责任心既然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那为什么会有典型和非典型的事故发生,为什么会有人无法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也不去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呢?方主任把不安全行为发生得的心理因素大体分为: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惰性心理、逆反心理、凑兴心理、从众心理、自私心理,还有厌倦心理、好奇心理、无所谓心理等等。这上面的任何一种心理都是把个人感受置于工作责任之前的不良表现。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心,首先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制定安全责任制,以增强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心。第三,还要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业务技能素质。效益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100-1=0”定律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在我们看来,这个纪律似乎过于严格了。但从防止罪犯重新危害社会来说,百无一失是极为必要的。同样的道理,电力安全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电力安全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供电稳定性,也同样影响到我们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造成的损失,大于十次同样工作安全执行所产生的效益。亲情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

  3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他认为人们一般至少前一层次得到部分满足后,下一层的需求才变为迫切的主导需要,他指出要有顺序地按着层次进行激励才会获得好的效果。在需要的各层次中,安全需要处于仅次于生理需要的较为基础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要注重调查分析本企业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生理需要,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被满足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安全责任重大,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的安全,牵系着母亲的心,牵系着儿女的心,更是维系着幸福家庭的纽带!

  最后,我想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能举行“安全经验分享”这样的活动:“安全经验分享”是将本人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典型经验、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实用常识等总结出来,从而使教训、经验、常识得到分享和推广。通过进行安全经验分享,营造了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也使员工受到了启发。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提倡正确做法;纠正不安全行为,遵守安全准则,增强安全意识。同样这也不失为帮助新进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快速成长起来一个有效的手段。

  4

  以安全保稳定,用安全促发展,靠安全增效益。安全就是我们电力系统永远的主旋律!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还请各位领导和前辈多多批评和指正。牧原生物安全培训心得体会2高铁的足音离我们越来越近,全局各单位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职工培训,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高铁开通运营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眼下,各单位对正式职工的安全培训可谓认真细致,尽心尽力,但对劳务工、农民工、临时工的培训则有疏漏。这样的疏忽极易埋下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企业用工制度越来越灵活,劳务工、农民工、临时工、季节工和正式工人一样担当起铁路发展的重任。跟铁路“正规军”相比,他们在素质、文化、技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近期发生的几起事故,主要责任人都是农民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警醒。窃以为:随着高铁的足音越来越近,我们要引以为戒,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在抓好正式职工培训的同时,也要把农民工、劳务工、临时工纳入培训范围,普及高铁安全知识,使之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安全红线,什么是“高压线”,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农民工、劳务工、临时工也要主动学习,自觉学习高铁有关知识,在工作中遵章守纪,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不拖高铁工作的后腿。高铁连万家,安全你我他。各单位要尽快行动起来,采取补强措施,把农民工培训这块“短板”补齐,让农民工和我们一道共保安全,共享安全,为铁路发展出力。

  

篇三: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家安全战略颁布施行生物安全法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我国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增强维护生物安全基础不断巩固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家安全战略,颁布施行生物安全法,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我国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增强,维护生物安全基础不断巩固,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现在,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生物安全风险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必须科学分析我国生物安全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要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强化各级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健全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要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打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人民战争。

  要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统筹谋划,抓好全链条治理。要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末端发现能力。要快速感知识别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要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要加强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既要储备实物,也要储备产能。要实行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理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明确机构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夯实基层基础。

  要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要强化生物资源安全监管,制定完善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目录。要加强入境检疫,强化潜在风险分析和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坚决守牢国门关口。对已经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摸清底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要加强对国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严格管理实验样本、实验动物、实验活动废弃物。要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

  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加强生物实验室管理,严格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要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生物制药等领域产业化应用。要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要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要倡导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新冠病毒溯源工作。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各级党委(党组)和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生物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把生物安全建设重点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牢牢掌握国家生物安全主动权。要持之以恒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篇四: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入侵学习心得(共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生物安全与外来物种入侵

  本以为生物安全这个词汇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我对这个词汇有些陌生。但待我回家一趟看到家乡里的河流被外来物种水葫芦堵塞一大片,致使水质变坏,这才意识到生物安全与自己有关与人们有关。本意引进外来物种是来平衡生态,但不曾想外来物种生长旺盛,以致其大范围增殖再致生态不平衡。外来物种如水葫芦其生长力旺盛,适应力强,不易被破坏,以致成为生态一害。那么外来物种入侵是怎么形成的,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旅游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增加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种类在全球扩散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一国的生物多样性,改变种群结构,威胁生态安全,最终将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因此,应对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安全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存在不足,这必然导致我国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外来物种是指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称为外来物种。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来说,指外来物种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改变和危害了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种,它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而生物安全则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指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威胁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则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入侵的外来物种不仅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而且摧毁生态系统,还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到遗传的多样性。

  一、生物安全。从广义的生物安全分类来看,第一个与人类的健康相关得生物安全主要指食品安全和人兽共患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了一件让消费者很不放心的一大问题,近年来相继出现的一些案例,更是让人们谈虎色变,例如:地沟油的案例、毒豆芽事件、染色馒头以及三聚氰胺事件等等。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人们比较熟悉的人兽共患病比如说有狂犬病、口蹄疫等等,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病原体也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从动物体内进入到人体,我们必需要加强防制工作和掌握科学知识。第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转基因转基因生物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它是通过现代生物重组DNA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生物,转基因技术所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改良品种。第二,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及增加营养成分。第三,通过给作物植入防虫防毒防菌基因,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因而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正向医疗药用方面扩展。然而,自第一种转基因生物诞生之日起,人类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最大担忧还是来自对环境的影响方面,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如今,这种杂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农田里已非常普遍。第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例如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环境及物种的多样性所造成的破坏。

  2

  二、外来物种入侵。国务院曾颁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指出:“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转基因生物活体及产品的进口管理制度,......引进外来物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国外有害物种进入国内。”外来物种主要通过掠食、竞争、疾病和杂交等方式对本地物种驱逐和取代。外来物种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虽然历史上有不少外来生物曾经为人类造过福,但是也有许多外来生物导致了农作物和牲畜的死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甚至丧失。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早在公元前4世纪,外来物种入侵就出现在我国,原产非洲的酸豆通过古代著名的“蜀身毒(即印度)道”引入;公元1世纪,原产中亚的葡萄、紫苜蓿、石榴、红花等经济植物的种子,也通过“丝绸之路”引入到我国。随着交通的发展,外来物种的方式和渠道也越来越多,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因此这些地方通常是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还有的外来物种携带的方式主要通过压舱水的异地排放。还有的外来物种附着在船只上被带入新的领域。这些外来生物被引入后,有的种类根本破坏或改变了原来的生态面貌,例如食肉性的红螺1947年自日本海迁移到黑海,十年后,几乎将黑海塔乌塔海滩的牡蛎完全消灭。现在随着废弃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正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这些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与像椰子或木材之类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借助这些载体,它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同时,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正在为外来物种长距离的迁移与入侵、传播与扩散到新的生存环境中创造便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进的水葫芦(凤眼莲),在我国滇池疯长成灾,导致其他水生物大量死亡,使滇池污染治理难上加难;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瓶螺,1987年被人为引入四川养殖,结果在泸州等地形成田间自然种群,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农作物,对当地水生贝类、水生植物造成严重威胁。前几年,来自亚马孙河的被称为“水中狼族”的食人鱼在广州、南宁等地的宠物市场刚露面不久,就有专家警告:食人鱼一旦流入某一流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它们可能会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柬埔寨,人们因放生捕获的动物,特别是鸟类、鱼类、乌龟而做的善事会受到尊敬,但一项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而这些物种有可能具有入侵性。外来物种入侵的渠道组要有两种: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在有意引种中,比如说,有的作为牧草或饲料,有的作为观赏的植物或动物,有的作为药用植物或者麻类作物,有的作为水产养殖品种、宠物和食物等方式引进。无意引种的主要方式有岁人类的交通工具带入,船只携带和海洋垃圾等。据统计,国家环保部2008年末发表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报告》,目前中国已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达400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中,已有一半以上入侵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高达每年亿元。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亿元。

  3

  三、生物安全管理。在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方面,美国于1996年颁布了《国家入侵物种法》,1999年克林顿总统签发了第13112号《入侵物种法令》,责成农业部牵头,统一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组建了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委员会,并正在构建入侵物种国家研究中心。而欧盟于1979年9月19日签署的《欧洲野生生物与自然界保护公约》则要求缔约国承担严格控制引进非原生物种的义务。《关于地中海特别保护区的巴塞罗那公约附加议定书》(1995年6月10日)规定,禁止引进可能对公约使用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境和当地物种造成有害影响的物种。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等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制定了国家计划,以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四、展望与建议。一是要加快立法,制定针对引进外来物种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散见于我国的《渔业法》、《农业法》、《对外贸易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二是要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制度。一个外来物种要经过合法的途径进入我国,必须经过提出申请、审批、多次隔离检疫、现场检查等多个环节。通过这种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病原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但像食人鲳、大米草、水葫芦等这类只有放到生态环境中才会显示其危害性的物种引进时只要没有病虫害,很容易通过检验而进入国门。因此,亟待建立引入物种生态风险评价制度。外来物种的引进都应当开展风险评价,对该物种的生长、繁殖、生存环境条件、引进的数量、用途、所要进入的环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危害程度、控制危害的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风险评价中,危害因素的确定不仅要包括我国原来规定的各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病原体,而且还要包括对我国农牧渔业生产、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毒有害和生物活性物质。评价中不仅要考虑直接后果,如动物感染、发病和造成的损失等,还要考虑间接后果,如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费用、补偿费用、潜在的贸易损失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通过风险评价,采取不同的降低风险的管理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人,保证正常品种资源的引进。三是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外来物种引入监管机制。我国目前尚无防范生物入侵的专门机构,相关技术措施的研究工作还很滞后。生物入侵破坏的是整个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单一的农业、渔业、林业、海洋部门难以担负起综合研究和监督管理职能。外来物种的管理应实行统一监督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中央监督与地方管理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应建立外来物种引进专门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早期预警,开展生物入侵防治工作。四是要加强生物安全保护意识。一些外来有害物种能够进入我国并在大范围流传,与人们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生物入侵概念、盲目引进物种有一定关系。当前城市绿化盲目引进外国草皮、树种,就存在着生物入侵的潜在威胁。如北京近年来引进外国速生树种,这些树种大量吸取地下水,对城市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长成后利用价值却很低。引进的外国草皮,养护费用极高,又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在全社会进行有关生物入侵、生物安全、生态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预防有害物种入侵将起到积极作用。

  4

  

  

篇五: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心得体会

  谈到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就需要先了解实验室安全的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只有学习了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和守则,才能做到防第护三。医学室安军医大学的室安全与很多我

  

  

篇六: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我国生物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

  刘水文;姬军生【摘要】Thispaper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relatedtothebiosafetyinChina,andproposes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fortheconstructionofbiosafetypreventionandcontrol.%通过分析当前生物安全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生物安全;对策【作者】刘水文;姬军生【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医务部;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252015年,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的《国家生物安全政策》明确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战略范畴,强调生物安全是攸关政权稳定、社会安定、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问题,已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1]。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加快建设我国传染病生物安全快速反应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生物安全防御能力,是保障民族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处于大国博弈的中心,面临严峻的生物安全威胁。生物武器、生物恐怖、新突发传染病暴发流行等所导致的疾病扩散和传播威胁,是当前我国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面临的3大挑战。1.1生物战威胁将长期存在利用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研制而成的生物战剂,即所谓的生物武器[2]。目前,公认的可用于研制生物武器的主要制剂有6种: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天花病毒、出血热病毒、兔热病杆菌以及肉毒杆菌毒素。生物战剂应用于战争,就是所谓的生物战。美国国防部给国会的报告提出:“目前至少有25个国家具有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大约有12个国家正在发展进攻性生物、化学战能力”。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政治意愿和科学基础,就能生产生物战剂。随着“中国梦”“强军梦”征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他国因领土主权、经济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在急剧增加,使用生物武器成为相对弱势国家在非对称性军事对抗中的可能选择。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生物战剂成本低、危害大的特点,都在暗中积极研制生物武器;并利用科技的最新成果,从技术和品种上加以改进,逐步向多样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已远远超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限制范畴,对我国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1.2生物恐怖袭击不容忽视利用生物战剂发动恐怖袭击,即所谓的生物恐怖袭击。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00个恐怖组织具备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能力,利用制备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细菌、病毒发动生物恐怖袭击已成为恐怖活动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公开报道的生物恐怖事件就有百余起,比如“9·11”后美国的炭疽事件、“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生化武器工厂等等。近年来,我国虽然尚未发生规模性的生物恐怖袭击事件,但2013年天津白色粉末快件致12人中毒等多起“白色粉末”事件表明,我国面临着生物恐怖袭击的现实威胁。我国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反恐怖、反邪教的坚定立场,都可能使敌对势力和恐怖组织将我国列为生物恐怖袭击对象,以达到破坏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秩序

  健康运行的目的。1.3新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随着全球生态改变加剧,人口流动加快,新突发传染病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发现和确认的新传染病近50种,其中半数以上为病毒引起。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全球趋势:转型的世界》中预测,大约到2025年,有可能暴发全球性传染病疫情,殃及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成千上万人死于非命。近年来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肠道病毒D68、埃博拉出血热以及前段时间在南美大范围流行的寨卡病毒病等新突发传染病不断肆虐,预示着全球将不断面临新突发传染病的威胁。而新发传染病所特有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将会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破坏。经过多年建设,我国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从总体讲,整体防御能力较为薄弱,就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形势挑战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和短板。2.1防控体系机制不够健全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安全事件频发,世界各国均将传统的国防范围由陆、海、空疆界拓展至“生物疆域”范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加强对生物威胁的应对力度,2009年、2012年美国政府先后颁布《应对生物威胁国家战略》和《生物监测国家战略》[3],“9·11”事件之后,又推出了生物盾牌、监测和传感计划,并设有负责生物安全情报搜集、侦测与汇总分析的职能部门,同时依托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建有一套负责生物安全防御与生物武器进攻的指挥和行动体系。而我国国家CDC、军队CDC和地方CDC以及各级传染病医院,仍存在隶属关系复杂、协调机制不畅、部门机构分散等问题,还未能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体系的健全完备。2.2防治力量建设明显滞后虽然我国军地均建有一定数量的传染病防治机构,但就整体实力而言,不足以应对当前和未来严峻的传染病生物安全威胁。美国建有

  20支近4000人组成的应对和处置核生化恐怖袭击的应急救援队,美军还编设有陆军生化防御司令部,配属专业生物安全快速反应部队。俄罗斯、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也均编设生物安全快速反应部队。而我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安全快速反应力量,相关专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受过防范生物恐怖袭击方面的训练,实战化演练也大多是空白,这已构成我国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治能力建设的短板[4]。2.3生物安全技术平台薄弱生物安全技术平台包括生物毒株库、生物安全防护技术与产品、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等。美军建有全球最大的生物毒株库,拥有烈性毒株或生物武器级毒株上百种。全球仅存的两株天花病毒株,一株在美国,一株在俄罗斯。伊拉克战争前,为防范萨达姆政权可能的生物武器威胁,美军士兵仅保护性疫苗就注射了30余种。而我国目前连传统的炭疽杆菌疫苗标准化批量生产技术都未成熟,新型烈性传染病毒株疫苗更是缺乏。加强我国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建设,是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重大需求。必须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加快构建我国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生物防控能力,为建设强大国防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3.1加快建设国家生物安全防控力量体系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成立生物安全牵头机构,实施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在3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整合地方CDC和各级各类传染病防控及救治资源,设立统一的生物安全防控和应急指挥机构。依托大数据,在现有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传染病的监测、预警等实体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全球生物监测网络布局,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实时了解情况、准确掌握态势,前瞻判断决策、跟进解决问题,有效提升预警预报能力。军队作为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应按照军队新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要求,建立指挥层级合理、重点方向明确的军队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加快建立生物安全快速反应部队,形成便捷高效的军队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指挥和运行机制[5]。3.2加快提升军地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军地传染病医疗机构建设,调整优化

  布局,优化指挥管理方式和分级后送流程,建立由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传染科和基层卫生机构等多层次一体化传染病救治体系。建强军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利用军地传染病防治技术临床培训基地的平台,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打造高素质的国家传染病专业技术队伍。加大军地部分综合医院传染科建设力度,采取扩建传染病应急处置力量、改建增设传染病专科医院等方式,加大政策倾斜、人才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建成建强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以此推动国家生物安全防控能力的整体提升。3.3加快整合军民一体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强军的基本途径。生物战、生物恐怖袭击以及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生物安全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且没有军地之分、前后方之分,其危害特征和防控规律决定了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必须走军民融合的道路。按照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总体框架,将军地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力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国家传染病生物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寓军于民,民为军用,军民一体,统筹布局,协调发展。建立统一的国家传染病生物安全应急指挥体制,健全军地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搞好协同,形成合力,提升国家应对生物安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防御能力。打破军地体制和机制壁垒,实现生物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装备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强化军地联合科技攻关,推动国家传染病生物安全防控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关文献】

  [1]贺福初,高福锁.生物安全:国防战略制高点[J].求是,2014,(1):53-54.[2]王达林.国家生物武器发展能力评估及预测研究[D].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3]吕吉云.加快转变军队传染病防控能力生成模式[J].国防大学学报,2013,296(12):100-101.[4]吕吉云.军队传染病防控能力生成模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5):114-120.[5]刘水文,姬军生.军队机动卫勤力量执行海外医学救援任务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8):741-743.

  

  

篇七: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疏忽及安全意识缺乏很可能最终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对于实验室安全教学还存在诸多阻碍如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经费投人不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支撑条件建设滞后实验室废弃物品的处置不严格防护设备配备不齐全未经正规途径实施购买饲养使用实验动物等

  精品文档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心得体会----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谈到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就需要先了解实验室安全的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只有学习了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和守则,才能做到防护。医学实验室安全包括生物安全与防护、动物实验安全与防护、放射安全与防护、药物安全与防护、科研数据安全。作为21世纪的医学生,遵守和学习实验室安全原则是很重要的。除了实验技术技巧的学习之外,医学生必须学习实验室操作,以及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从而能够在保护自己及他人安全前提下安全有效的进行学习和实验。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有专门的实验室和研究室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在进行各种不同实验操作时,难免都会接触各种危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危险化学药品等。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及业务知识了解不透彻,一些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而来自实验室的各种阳性标本往往具有其生物危害性,如对其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忽视这种生物危害性,可能会对实验安全造成不良后果。实验安全与防护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其认真分析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研究探索实验室安全防护对策,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对于防火措施、实验室的化学药品购置、实验室产生的实

  1

  精品文档

  验废液废物、实验室设备管理、危险化学药品操作等情况,也需要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实施。防火措施的准备和防火知识学习演练是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学校负责统一购置各级各类实验室所用化学药品,任何实验室和个人不得私自购置。将危险化学药品容器进行清晰的标识或标签,并合适存放。对从事危险化学药品实验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废物在排放时需注意环境污染的问题,排放方式,排放地点等均需要认真核实。实验废液、废物运至废物回收库,并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处置。按照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分类、分级,按规定严格把握使用规范。认真学习并熟悉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级别,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级别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设备进行编号,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进行动物实验时,如有使用实验动物,需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实验动物许可证。实验动物按分级方式统一管理。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和个人需按照相应的规定及环境保护要求对不使用的实验动物尸体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废水、废气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重视实验室的防辐射安全。进行放射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进行放射防护相关专业知识及法规的培训,并遵守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定时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培训后,需在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按照规章制度,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及受压容器、强电、驾驶、易燃、易爆、剧毒等实验的实验室,设备安全及实验技术安全均需要关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各个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细则,在进行

  2

  精品文档

  实验之前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对从事上述实验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这门课程,能够帮助我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进一步健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培训,可能造成对于生物安全教学和培训的漏洞,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缺乏,导致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在实验时没有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实验结束后未及时进行消毒吸收,这就是安全意识严重缺乏的表现。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疏忽及安全意识缺乏,很可能最终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对于实验室安全教学还存在诸多阻碍,如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经费投人不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支撑条件建设滞后,实验室废弃物品的处置不严格,防护设备配备不齐全,未经正规途径实施购买、饲养、使用实验动物等。

  很多实验室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实验室事故大部分是误操作事故,对实验室设备药品的不熟悉,对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缺乏。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加强对实验室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实验药品的管理,定期检查需要在高压,高温下工作的实验室器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估的管理,加强学习并遵守实验安全防护,就可以减少类似的事故发生。

  我校在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的知识建设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改善以上不足,提高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的操作规范。作为实验室的主体,我们学生更应该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为自己负

  3

  精品文档

  责,发现存在在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及时向老师和实验室相关的管理人员报告,将危险降到最低,为他人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4

  

  

篇八: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生物安全工作总结(精选3篇)

  生物安全工作总结(精选3篇)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想必我们需要写好工作总结了。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内容,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安全工作总结(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生物安全工作总结1我院年初根据卫生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总体工作部署及医政工作例会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认真梳理实验室生物安全流程,落实各项职责,定期培训演练,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为切实加强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一、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由检验科、感染办、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二、完善生物安全防范工作预案、各项制度齐全上半年检验科不断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修改补充规章制度3个;修订广外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工作预案1个。三、执行防范措施、个人防护到位1、检验科生物安全有关的实验均在生物安全柜进行。2、我院检验科备有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个人防护、高致病性菌(毒)种转运罐等物资储备。3、实验后所产生的物品均以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四、加强防范知识培训,定期应急演练今年,我院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和防范知识学习2次,由主管院长及医务科长参与经行应急预案演练1次。通过演练查找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薄弱环节,确保不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院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将认真落实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定,也把自查工作当成加强医院实

  验室建设的良好契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质量。生物安全工作总结2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河北省卫生系统实验室生

  物安全管理要求,特别是7月8日全国和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更好的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制度和规定,经站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以窦桂荣同志为主任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副主任三名:朱凤超、陈彦青、尹和平,委员六名:葛俊国、王冲、王晓松、郭立新、郑立、霍建国。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各种管理制度和保卫制度。二、落实制度,措施到位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制度、无菌室操作制度、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保卫制度、实验室意外污染事故的处理制度、菌毒种保存管理制度、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和废弃物处理制度等各种生物安全相关制度。三、检验考核,及时整改7月26日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本单位和辖区站进行了一次自查和检查。自查和检查后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措施(自查表和检查内容表附后)。通过自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生物安全工作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四、搞好培训,提高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认识的转变,按照站领导的要求,5月13日-16日举办了以生物安全管理、食物中毒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由各县站检验人员参加的学习班,窦站长就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生物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习,提高了全市检验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意识,转变了观念,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月份,我们计划就生物安全问题举行一次有各市县区检验科长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已做了计划,领导已批准待办。五、实施制度,规范管理

  制菌毒株和剧毒化学品保存管理制,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保存保管工作,做好登记,设有专用保存设施,双人双锁保管,并制定了严密的批准、使用程序,做好登记记录。

  六、强化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为防止实验污染事故发生,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对实验室污染及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了操作细则,并严格按操作细则规范操作,以防止因废弃物处理不当发生染污事故。一旦发生,严格按处理规定去做。存在问题:一、菌株保存制度不完善。二、虽然领导做了很大努力和倾斜力度,因经济基础问题,空发公共卫生事件采样器材和讲信用断试剂只能基本做到,希望上级领导多多反映,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三、生物安全措施制定应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工作总结3进一步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管理,保障公众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现将2021年以来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更好的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种制度和规定,我院成立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组、专家组和办公室,领导组由院长陈刚亲自挂帅,成员包括业务副院长、科教科主任、检验科主任等,专家组由业务副院长、科教科主任、检验科主任等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教处,同时任命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二、建章立制,提供保障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根据我院实验室情况编制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制定了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技术规范、生物安全人员培训、

  考核制度、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制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标本溢洒处理流程等制度,同时制定了生物危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溢出后应急预案等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发生生物安全事件后应急处理提供保证。

  三、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分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在实验室出口,设置了更衣室,有放置个人用品的柜子,工作人员个人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均能做到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各个实验室出口均配备了感应式洗手设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在实验室通道中间安装了应急喷淋装置,同时各实验室配备了足够的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和器材,实验室配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其中两台仪器配备有备用电源,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四、健全监督,保障运行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我们对医院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明确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及风险,做到了心中有数,根据评估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保障,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为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院任命两名同志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制定了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事件的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物安全隐患,同时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总结工作,持续改进生物安全管理。五、全面培训,提高素质为了规范工作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利用各种形式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个人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

  进行考核。通过各级各类生物安全知识全面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加强了提高科室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识,规范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的行为,保证生物安全各项制度的落实。

  六、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实验室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考核,工作人员均需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人员需经过相关知识培训方能上岗。实验室的所有标本均取自临床患者标本和医院感染监测标本,使用完毕后标本暂存于专用标本储存冷藏柜中,乙肝阳性标本冷冻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不做保存,达到保存期限的标本及实验完毕的微生物标本均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集中处理。实验室只贮存微生物室内质量控制使用的标准菌株,保存于-86℃的冰柜中,并指定专人负责菌种的保藏,做到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种名录清单,对菌种进行严格的登记,包括购进日期,使用、销毁情况,销毁人、方法、数量等,确保菌种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严格执行分类收集原则,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产生的废液均经过消无害化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以上是20xx年以来我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的简要汇报,今后我们要对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标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规范生物安全行为,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做好服务,使检验科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访问: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生物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