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时间:2022-08-17 12: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条被子心得体会例文(四篇),供大家参考。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范文(四篇)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篇 一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

 “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一个长征故事。如今,这个 80 多年前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的故事,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的生动教材,尽显穿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

 我们常会说,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发生在 80 多年前的“半条被子”故事,之所以能被一代代相传,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个故事是当年军民鱼水深情的缩影。这个故事时刻在告诉后人,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就与子弟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农红军和老区人民的鱼水情深,是长征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在和平年代,军民之间延续着爱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一线,还是在抗震救灾战场,处处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鱼水新歌,生动地诠释了“军

 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向世人证明,今日的子弟兵传承着红军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与人民过去是鱼水情深,今朝还是生死与共。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许有人会问,当年红军为什么受欢迎?共产党为什么受欢迎?从“半条被子”这面镜子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群众的人。

 多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也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也时刻提醒今天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也提醒人民子弟兵要勇于担当,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共产党人才会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地举在头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人民子弟兵才能永远做红军的传人,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半条被子”故事虽然发生在 80 多年前,但仍是我们进行新长征的力量源泉。我们今天讲“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为故事注入新内涵,汲取故事中的新营养。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来说,就是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我们进行新长征、谱写“半条被子”新传的新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篇二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00 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

 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 年 11 月,红军长征途中,3 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篇三

  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已过去一周多时间了,片中的诸多片段常会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故事吧,它不是过眼云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留有发人深省的掷地回响。

  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 名女红军战士与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因半条被子结下的情谊,以及红军战士们不畏牺牲、并肩抗敌的战友情,展现了

 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表达了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片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女战士廖小湘修好了从战场上捡回的电报机,收到的却是总部要求 33 师掩护主力部队挑夫队过沙洲村大山的命令,而此时的 33 师经过与敌人的浴血奋战只剩下几名伤员,其余小分队成员也基本上都是有伤病在身,收容队特派员建议发报给总部说明实际情况,33 师已无战斗力掩护挑夫队。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女战士董秀云主动请缨,她说:“我们虽然不是正规编制部队,可是我们手中有枪,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我们都是红军战士!”随后,身负重伤的机枪排排长张冬生、双眼失明的罗连长、受伤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坚定地说:“坚决执行命令”!此时的他们,明知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毅然选择英勇赴义。正是因为他们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去,一寸山河就有一寸革命先烈的鲜血;如今,一寸山河承载一寸中国人民的智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潜心在水稻亩产量上研究实验一辈子,养活了 960 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上的子民;为战疫逆行的 84 岁钟南山院士,用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的防控意识,让中国的疫情防控走在前列,成效显著;“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

 把细推物理当作乐,在中国科技的发展道路上绽放恒久光芒……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不慕虚名、不计得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精神,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价值标签,引领着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穿梭于繁华之间,没有战乱之苦,没有荒年之饥。但新时代有新使命、新要求,我们青年更要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时的激动或冲动,而应该是长久持续的动力和激励,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传承前辈们的英雄气节,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不负韶华,把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为共圆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 篇四

 4 月 3 日上午 9 时 9 分,在“文化长征万里行长征故事我来讲之讲半条被子故事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长征精神立碑活动第一碑揭碑仪式”活动现场,红旗飘飘歌声扬,鞭炮声声祭英烈,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的赠书志愿者们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白坡塘村的父老乡亲们在这里讲故事、颂诗歌、唱红歌祭奠英烈。

 来自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的吴瑜琼女士首先向活动现场的父老乡亲介绍了各位领导和嘉宾并致辞,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副院长、四川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琦同志受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罗范懿先生委托对云南研究基地的揭碑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在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我们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全国各地捐建了 80 座长征精神碑,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暨文化长征十周年大会,举办了全国首届长征精神学术年会,评选产生了十大院士、二十强研究员、二十佳研究院,各分院(研究基地)还开展了不少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9 点 9 分,来自北京的蔺小林同志、来自贵州的军转干部、贵州省企业报刊协会会长、贵州烟草报负责人吴长宣同志、来自江苏的王明月同志和白坡塘村二社社长马真孝同志共同为“文化长征万里行长征故事我来讲之讲半条被子故事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长征精神立碑活动第一碑”揭了碑。至此,10 月 21 日上午 10 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讲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看到此情此景,大家热泪盈眶。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主任吴瑜琼女士向大家介绍了立碑背景、碑文意思,还领着大家一起诵读了刻在碑上的“长征精神”。来自北京的蔺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对大家提出了殷切希望。来自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刘勇副会长声情并茂的为大家带来了诗朗诵“沁园春。雪”;来自白坡塘的退伍军人王鹏同志也给大家朗诵了《长征》表达了对英烈们的深深敬意;昆明市文化局民族歌舞剧院演出部负责人文丛波、王顺体等同志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四渡赤水、横断山等长征歌曲演唱和,彝良代表先术恒同志不甘示弱,直接代表彝良一中 9.07 灾后重建团队用方言给大家讲上了罗炳辉将军的故事;来自白坡塘春晖幼儿园王富芳同学也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节目……

  经了解,本次活动在寻求碑文内容特别是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的资料收集中,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得到了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昭通市委党史办公室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当 4 月 3 日揭碑活动的邀请函送到昭通市委宣传部、昭通市党史办、昭阳区委宣传部、北闸镇镇政府、白坡塘办事处等单位和部门后,各单位和部门均表示了极大地关注。本次活动中,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特聘蔺小林主任为云南研究基地高级顾问,同时宣布解除原昭通基地李贵兵负责人职务,任命昭通

 市鲁甸县成达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陆开奎同志为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昭通区域负责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抗美援越、援老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原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组织部长、原贵州省民政厅副厅长、先后出版过《太阳女》、《丛林轶事——援越援老抗美散记》、《谁说这里是后方》、《车轮滚滚》、《云岭野猫》等多部作品的中国知名作家吴昉同志在知悉该活动后,不顾自己已经 74 岁高龄,还是从贵阳开车在 4 月 2日晚到达昭通准备参加揭碑活动,无奈因路途颠簸及昭通高原反应,当夜血压骤升只好返回贵阳就医而未能参加揭碑活动,大家都说,什么是长征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

  上午 11 时揭碑仪式结束后,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向大家赠送了罗范懿院长的《人的价值学》、李琦院长的《寻梦红飘带》,白坡塘村的父老乡亲们兴致盎然的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后,直接到云南研究基地、白坡塘清真寺和白坡塘春晖幼儿园进行了参观。在云南研究基地,大家看到了总院 80 碑展览,感慨万端,纷纷提议想重温当年的入团和入党情景,吴瑜琼女士见状甚感高兴,马上安排了大家列队敬礼,其后在北京蔺主任的带领下,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原共青团昭通地区地直团委副书记、现昆明市文化局民族歌舞剧院演出营销部负责人文丛波同志的带领下,大家重温了当年的入团誓词。大家纷纷

 表示,长征精神是要学习的,长征故事是要多讲的,其后大家纷纷在云南研究基地内的《红军长征路申遗签名墙》上签名留念。

  据悉,这是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继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80 碑后的第 81 碑,也是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研究基地弘扬长征精神立碑活动第一碑。该碑是由白坡塘村民崔荣珍女士、吴刚同志、云南红苹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杭州水处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捐资。吴瑜琼女士表示,她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积极响应总院号召,参与到弘扬长征精神立碑活动中来。

推荐访问: 半条被子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例文 心得体会 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