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300字【优秀范文】

读书心得300字【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01 17: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300字【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书心得300字【优秀范文】

 

 读书心得 300 字 经常会有朋友来信, 让帮助推荐一些书。

 我过去的确做过这方面的推荐, 但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 需求差异很大, 推荐好书其实很难。

 所以, 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时候读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关键是找不到书——在偏僻的农村, 能够接触到的书非常有限。

 我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 是《三国演义》 连环画中的一本, 是我把家里的废铁废铜(有的其实还有用, 并非真正的“废”)

 卖掉, 用得到的零钱买的——那一年我 7 岁。

 那个时候读书基本上没有太多选择, 能够遇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尽管如此, 差不多到小学 5 年级的时候, 四大古典名著都看过了, 又陆陆续续读到一些世界名著。

 当时阅读最多的是文学类书籍和杂志。

 有时候听说谁有一本好书, 要跑很远去借, 借书就需要在短时间归还, 逼迫着争分夺秒地阅读。

 这也帮我培养起了快速阅读的习惯。

 我曾经在一个晚上读完了一本小说集, 因为第二天天亮人家就要求还, 而我绝对要认真维护这种信用。

  我读书和写作受表哥的影响很大。

 他酷爱写作, 立志成为作家——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理想, 当时的人听到带着作家头衔的人, 常常流露出仰慕之清, 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在简历中注明“爱好文学”之类的。

 表哥那里是一个书籍交换站, 很多人把书借给他, 也从他那里借书,这大大方便了我的阅读。

 书籍帮我打开了一个窗口, 一个广阔的世界。

 我小时候对做农活之类的没有任何兴趣, 经常在农忙时还手捧着书看, 以至于大人常取笑我, 说读书读傻了将来可能讨不来媳妇。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 、 莎士比亚戏剧、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等书, 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书。

 《约翰·克里斯多夫》 让我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奇妙和震撼, 它唤起我对音乐的热爱。

 莎士比亚戏剧中, 美妙绝伦的语言, 常常让我爱不释手, 以至于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里面的对白。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对我的影响是深植于灵魂的。

 土地、 民族、 挣扎、 苦难、 悲怆、奋争、 爱情、 死亡……这些绝非几个关键词所能涵盖。

 它促使我阅读有关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 那是更深的苦难……说起来有点荒诞, 是《静静的顿河》 而非那些空洞的说教, 让我深切地爱这片土地, 爱这个民族。

 有关这一点, 我在《抄家事件——故乡 记忆》 第 9 节《静静的土地》 中写过。

 对于《红楼梦》 这部伟大作品, 当时还不大懂, 等后来再读的时候, 爱不释手, 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感悟。

 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以至于书中的空间被我的评语占满。

 这样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读书有诀窍吗?

 对于很多人问的这个问题, 我常常不置可否。

 但读书的确有一些方法, 是需要自 己总结的。比如, 我读书的时候, 首先会通过目录看作者的大致思路和基本逻辑, 以便最快地进入角色。进入章节后, 同样如此, 与作者一些展开内容, 有时候会不谋而合, 有时候会出入很大, 通过对比, 会发现作者的长处和局限性, 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优势。

 这样读书脉络非常清晰, 在汲取知识的同时, 更锻炼自己的思维, 拓展自己的思路。

 我也常常多本书一起读。

 比如, 关于养老保障问题, 西方国家的做法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会一次性买一、 二十本书, 放在一起阅读。

 对于重叠内容直接跳过, 剔除不需要的时间消耗, 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 一次组合阅读可以把一个问题弄透彻。

 我喜欢在睡前读会书, 读完后放床边。

 常常半个床都是书, 而我被挤到一边。

 沙发、 饭桌前, 也常常被书占着。

 所以, 家里常常会很乱。

 读书也常常面临着很多的局限性。

 关键问题是, 我们看到的书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很多细节往往被遮掩或忽略。

 比如,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 的时候, 深感军阀的残暴和血腥。

 但是, 在读到它背后的历

 史后, 却是更深的震撼。

 1926 年 3 月 18 日, 北洋政府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 打死 47 人,女学生刘和珍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 段祺瑞赶赴现场, 长跪不起, 请求赎罪, 并从此开始终生吃素。

 随后, 段祺瑞处罚凶手, 颁布“抚恤令”。而且, 段祺瑞政府并未干涉媒体报道此事, 以至于各种谴责和抨击之声不绝于耳。

 当时的国会和司法, 亦召集非常会议, 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

 京师地方检察厅认定:

 “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 又无不正当侵害之行为, 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条之重大嫌疑。

 ”社会压力最终导致执政的国务院总辞职, 段祺瑞亦承担全部责任, 辞去所有职务退居天津, 每日吃斋、 诵经、 看书、 下棋, 撰有 《正道居集》 、《正道居诗》 。

 1936 年, 身患胃病, 十分虚弱, “医生劝他开荤以增加营养, 他仍执意不肯:‘人可死, 荤不可开。

 ”。

 后来, 又看到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 不喝、 不嫖、 不赌、 不贪、 不占, 一生没有不动产)

 的段祺瑞的遗嘱:

 余年已七十有余, 一朝怛化, 揆诸生寄死归之理, 一切无所萦怀, 惟我瞻四方, 蹙国万里,民穷财尽, 实所痛心, 生平不喜多言, 往日曲突徒薪之谋, 国人或不尽省记, 今则本识途之验, 为将死之鸣, 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

 则余生虽死犹生, 九原瞑目矣。

 国虽微弱, 必有复兴直道, 亦至简单。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 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 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 勿弃国有之礼教; 求学者, 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 以应万有, 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 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余生平不事生产, 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 丧葬力崇节简, 殓以居士服, 毋以荤腥馈祭。

 这是一个军阀的另一面, 临终前还在关注民族前途, 还在体恤百姓疾苦“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我们现在能够挑选的图书, 大都是前半本, 甚至前半本也是精心修剪过的, 这注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被扭曲的。

 读书, 不能只读半本, 尤其历史, 如果不读后半本,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歧途, 就无法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历史。

 有的人越读书越傻,就是因为老是在前半本书里面晃悠, 既没有深入思考, 也没有寻找后半本书去读。

  于 2010 年 1 月 5 日深夜 读书心得 2:

 如何最快地汲取营养

  时寒冰

 2010 年 7 月 3 日

  在写了 《读书心得:

 思考·后半本》 一文后, 我陆续收到一些朋友的来信, 希望多写一些读书方面的感受, 以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另外, 暑假到了, 很多家长也希望辅导孩子读书,但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的读书效率更高。

 我在这篇文章中, 分别谈一点感受, 如果能有一点点用处, 也就非常欣慰了。

  (一)

 高效率的读书方式

  读书是获取知识、 活跃思维、 提高自我的捷径。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 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

 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 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 作家最吃香, 连人找对象都强调自 己“爱好文学”)

 。

 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 书读得也快, 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 失去信誉, 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大困难。

 所以, 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 时间显得很宝贵, 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 尤为重要。

 现在, 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

 乘坐飞机的之前, 我喜欢就近买本书, 上机后

 阅读, 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 。

 怎么读书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 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

 我读书是这样的:

 拿到书的时候, 根据题目 , 先想想:

 这本书如果我写, 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 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

 然后, 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 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 己的想法相同, 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 那么, 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

 反之, 就买下来阅读。

 如果作者观点新颖, 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 有比自己深入、 系统和完善之处, 也买下来, 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

 所以, 我读书的时候, 一般都会先看目录。

 目录是提纲挈领, 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 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 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 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 严谨和清晰。

 因为, 读书不仅获取知识, 开阔视野, 更重要的是, 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 更多角度的思考。

 带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 你会发现, 你不仅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 甚至, 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

 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 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

 这样, 你读一本书, 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

 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 己最关注的, 也就知道了哪些应该粗读、哪些应该细读 (当然, 我现在基本上不分那么清楚了, 因为读书效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这种选择已经不需要了, 在阅读中就可以自动做这种筛选)

 , 就可以更好地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候, 一定要有一支笔, 把精彩的观点或阐述划上线, 或把自 己的感受随时写下来。因为, 看别人观点的同时, 实际上是在与作者对话, 注意, 读书是与作者对话!

 你不自然地会有一些感悟, 把它记录下来非常非常重要。

 当你养成这种习惯, 你会发现你的获取知识的速度会更快, 效率会更高, 思维会更加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拒绝你非常厌恶的观点, 只要对方能够自圆其说, 你不妨也了解一下。

 中国人的局限性是:

 会认为与自己观点差异大的观点是荒谬的!

 往往从道德层面加以谴责, 而完全不理会对方的逻辑关系。

 其实, 荒谬的观点不一定没有道理。

 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交流和辩论, 让道理越来越清晰, 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宣泄让本来可以讨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模糊。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个问题。

 我也在努力修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我在证券报社工作, 证券行业是一个大熔炉, 本职工作中不仅涉及证券、 投资、 理财、 财务、 兼并重组等方面的知识, 还牵涉到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金融、 财政、 税收、 福利、 房地产、 建筑、 土地、 工业、 农业、 人口学、 新能源、 贸易、 交通、 资源、 环境、 社会、 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的知识, 这逼着我广泛阅读, 并且以高效率的方式阅读。

 我现在多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

 即把几本甚至十几本关于同一问题的书, 摆放在一起阅读。

 这样, 如同召开一次座谈会, 每个作者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互相碰撞或者补充, 让你更深入地更全面地洞悉这一问题的实质。

 这种阅读方式是我的最爱!但出行的时候不方便, 毕竟, 一摞书是很沉重的。

 读书是极其重要的。

 尤其对于当今在校生而言。

 说实在话, 中国的大学毁人不倦, 很多优秀的孩子到了 这样的环境也就慢慢被抹杀了。

 目前的教育方式和腐败、 堕落的环境, 在加剧优秀人才的毁灭。

 因此, 我所知道的几位国内有影响的人, 都没有把孩子送到这样的环境中遭受摧残, 而是自己教育孩子, 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这种悲凉而无奈的选择, 是当今现实的一个缩影。

 如何克服这一点? 读书!

 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 能够坚持读书, 在书海中畅游, 那么, 他就会变得更优秀而不

 是被毁灭掉。

 知识是硬件。

 再好看的学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作为基础, 也只是一张纸而已。

 相对而言, 在国外受过教育的孩子, 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最近的几次演讲中, 每次都遇到从国外赶来的研究生, 他们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 获取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捷径。

 当然,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劣质书籍满天飞。

 选书也非常重要。

 我特别讨厌动辄引用领导人讲话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表述方式, 在中国的经济类图书中, 这样的表述非常普遍。

 这其实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种表现。

 经济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或指导, 但绝不可以通过领导人的讲话来论证经济学的正确。

 这本身 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因为, 很多领导干部其实并不懂经济学, 甚至完全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蛮干。

 经济学家本应指出其荒谬,引导其回归正途, 但是当今的经济学家更多的是附和, 通过自 己掌握的经济学知识来论证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有远见的和正确的。

 一味溜须拍马的结果是, 一些错误越走越远。

 堕落为阿谀奉承之徒, 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奴才化的一个可悲标志。

 所以, 当 2008 年底, 拯救房地产的政策出台, 除了地产三剑客等为数不多的人指出其危害性, 更多的人在三呼万岁。当经济走到今天, 决策者不得不痛苦地发现, 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有些错误只能犯一次, 或者, 只有一次机会。

 当我在 2009 年 1 月发出“半年后谁也救不了中国经济”的哀叹时, 谁能知道我心中的苦和无奈(详见:

 时寒冰 2009 年 1 月 9 日《中国怎么办》 北京见面会演讲片段)

 !

 因此, 我更喜欢读外国人写的书。

 他们的学术研究大都比较独立——至少相对我们而言是非常独立的——写的书观点也非常鲜明。

 读那样的书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享受。

 但是, 我后来知道, 即使翻译来的书, 也是被动过手脚的。

 比如, 一本讲经济原理的书, 提到中国的煤矿矿难的例子, 就被删除了。

 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净本(即...

推荐访问: 读书心得300字 心得 优秀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