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思想汇报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因素刍议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因素刍议

时间:2022-10-30 15: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黄炎培对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极具系统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因素及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洞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进一步推动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弘扬。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因素;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7-0159-02

黄炎培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和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不仅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的另一个本质特性;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他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社会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理念,同时强调职业教育应该本着“科学化”的原则行事,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到此种境地,须手脑并用”。由此他提出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一直努力贯彻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黄炎培极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为“主张职业教育,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其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敬业乐群”。同时,黄炎培还赋予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的新内涵,提出“爱国不废求学,求学不忘爱国”,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具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意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缜密严谨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了鲜明的、合乎科学理性的个人风格。探究其成因,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发展为其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实用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一战”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和民国初年教育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是其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高远的精神追求和敢于创新的胆识与魄力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内部动因。

社会条件

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1913年,庄俞于《教育杂志》上发表《采用实用主义》一文,在具体指出当时教育虚伪、剿袭、矜夸、敷衍的种种表现之后,大声疾呼:“欲救今日教育之弊,非励行实用主义不可”。1913年8月,黄炎培特作《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由江苏省教育会出版单行本,并分送江苏省教育会会员征求意见。黄炎培在文章中对普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反思,认为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学以致用,所学一无所得,因此,必须使教育内容适应社会需要,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目都应以实用为目的,以现实生活所需为内容,加强与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一言以蔽之,即“实用主义教育”是治疗教育界种种弊端“惟一之对病良药”。1913年10月,《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由《教育杂志》刊出,立即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有识之士发表了对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口号和理念的看法,虽有反对之辞,但更多的却是支持之声。针对大家的意见,1914年2月,黄炎培又作《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第二回商榷书》。这两篇文章发表后,对于实用主义教育“鼓吹之声愈唱愈高,响应之区渐推而渐广”。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当时中国严重脱离实际的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引发了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并为此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职业教育思潮的产生与迅猛发展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几乎都卷入战争漩涡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就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工商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农、工、商各业的专门人才,从教育本身的情况看,清末民初以来,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有增无减,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国内教育界能培养出更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工人,因此,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当时社会真实写照的基础之上的。另外,黄炎培也极其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实作用,他认为教育就应该与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现实诉求与黄炎培注重社会功能的职业教育思想相得益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产生了双赢的效果。

哲学基础

有学者认为,受西方实用主义思潮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从诞生之初即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实用主义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哲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及人的实践和行动的社会性,主张将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代表人物有皮士尔、詹姆斯和杜威等。杜威将实用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演绎到极致,实用主义教育在美国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影响世界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从他早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衍生而来的,庄俞和黄炎培推动了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但黄炎培是为了批判普通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然后,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汲取新的营养从而获得质的飞跃提升,最后,在经受了曲折艰难的实践验证后,融入中国的特殊国情,演化归结为“大职业教育主义”,凝练成为既富于科学理性精神,又饱含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演化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着一种深层次的哲学追求,这就是他早期奉行并提倡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15年,黄炎培赴美国考察教育,是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显露出取代传统教育理论的态势,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活化”、“平民化”为基本原则的杜威教育思想,适应了20世纪初伴随着美国经济腾飞而出现的急需大量技术人才的现实,同时与美国民族重创造而轻传统、重实用而轻理论的文化精神相吻合。因此,不仅杜威的教育思想一经提出便风靡美洲大陆,而且正是在其影响下,美国出现了“职业教育热”,各种职业学校遍布全国各地,由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各类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与当时美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类似,因此,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也激励着中国有志于教育改革的官员与学者。黄炎培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泛开展了职业教育实践活动。

思想渊源

社会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在论及职业教育的目的时,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及为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后来他又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黄炎培从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阐释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对于个人而言,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黄炎培如此重视职业教育对于个性发展的意义,与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相对稳定、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技术革新与科学进步推动着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率先指出个性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的是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他认为:“教育是个人状况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性的一种整体发展”。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锐意改革的教育家。蒋梦麟在《个性主义与个人主义》一文中认为:个性主义为“近代教育家所公认。教育根本方法之一也,无或持异议矣”。黄炎培也认为:“研究职业教育,注重于职业心理学,此可谓为世界思潮之新趋向”,“近代心理学对于教育的一个最大贡献,是个性的发现、使教育注意于个性的适应”。由此可见,“谋个性之发展”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内涵。黄炎培极其重视职业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这一思想的主要来源就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与广泛传播。作为近代中国较早的尝试以心理学理论阐释职业教育的教育家,黄炎培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民国初年教育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建立在一种全新的主导精神的基础之上,这种主导精神以蔡元培的新教育思想为代表,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超越。1912年,蔡元培于《教育杂志》上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阐述了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即“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被教育史学家称为“教育民主主义的宣言书”。在杜威来华讲学前后,胡适、蒋梦麟、黄炎培等人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领域倡导改革,高举教育民主主义思想旗帜,为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1922年,新学制规定了“七项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这些都体现了教育民主主义思想。黄炎培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也被写入了新学制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之中,从而为职业教育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内部动因

黄炎培孜孜不倦的求真务实精神与忧国忧民的广阔胸怀,为其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一方面,黄炎培十分重视实践活动,并多次参与国内外教育考察:1914年至1917年春,赴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教育;1915年4月,随中国农商部组织的游美实业考察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细致地考察了美国52所学校;1917年1月至3月,与蒋维乔等6人组成教育考察团,前往日本和菲律宾考察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状况。黄炎培不辞劳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经验与问题,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黄炎培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抱有“职教救国”的热情,认为要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必须推行职业教育。黄炎培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使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存在于“谋个性之发展”,更重要的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意义——国家和民族利益,这在近代中国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正因为如此,黄炎培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参考文献:

[1]汤大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3,(13):61.

[2]沈灌群,毛礼锐.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321.

[3]谢泽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概述[J].教育探索,2007,(5):7.

[4]谢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

[5]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243.

[6]戴建安.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6.

[7]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87.

[8]谢长法.黄炎培与民初实用主义教育思潮[J].教育与职业,2009,(8):88.

[9]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21,25.

[10]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5.

[11]王晓东.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2.

[12]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l997:56-65.

[13]张人杰,毛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63-764.

[14]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15]彭干梓.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核心价值体系——谨以此文纪念黄炎培诞辰130周年[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2.

作者简介:

王景玄(1984—),女,重庆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教育史。

陈远远(1986—),男,河南信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各国职业教育制度比较。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推荐访问: 刍议 职业教育 因素 思想 黄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