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思想汇报 > 德国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思想

德国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思想

时间:2022-10-20 11: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从功能性、系统性及人文关怀的德国工业设计思想演变中,探寻德国工业设计从成型、重建到发展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特点。主要以格罗皮乌斯等九位具有代表性的德国设计师思想为线索,分析提炼出人本主义思想特点。得出社会责任、民主及人性化是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这对处在产业化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设计中注入文化与民族意识更需谨慎,要在设计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设计的可持续性,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设计体系,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关键词:德国工业设计 人本主义思想 社会责任 民主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1-0116-02

引言

德国在工业设计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谈到德国工业设计首先想到的是理性、严谨、思辨、注重实际、不浮夸的设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德国工业设计后来的发展看似背离了初衷,例如博朗公司的产品价格高昂,误认为是为贵族设计,不再是人人都能享有,但它一直关注的高品质正是德国公民一直遵循的道德法则,是德国民族自身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德国民族深层文化内涵的客观反映。研究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是对德国工业设计成长精神的探究,同时也为今天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本文主要从德国工业设计发展三个时期对人本主义思想进行提炼与分析。

一、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本主义尊重人的利益和物质欲望,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平等地享受权利,成为国家和自己的主人。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康德道德论思想和洪堡教育改革的影响。康德提出的普遍道德法则的影响,形成了为大众服务、普遍适用的德国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思想。洪堡的教育改革形成了德国模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主义精神。

(一)康德的道德论思想

伊曼努尔.康德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具备理性能力,因此他将道德放到了首要的位置,认为“道德就是一个有理性的东西,能够作为自在目的而存在的唯一条件,只有道德以及与道德相适应的人性才是具有尊严的东西”。他的道德论思想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为目标,在遵守道德法则的前提下要求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自然及自身有正确的认识,成为德国工业设计发展理性观念的源泉。

(二)洪堡的教育改革

威廉.冯.洪堡的新人文教育改革,推动了德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培养了德国整个民族的理性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洪堡指出“大学的真正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上的完善”。他主张的普遍教育使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培养了集体意识,每个公民都努力在集体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民主和人性化的主张也是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

二、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以下从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成型、重建和发展三个重要时期来看其人本主义思想的演变。

(一)德国工业设计思想成型时期

这一时期人本主义思想的特点主要从包豪斯的理念中体现。包豪斯注重理性化和功能主义,经历了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和米斯·凡德·罗三个阶段,明确指出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不是产品,强调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要基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视角考虑,以适应德国工业化发展。

包豪斯成立之初,因为格罗皮乌斯个人在第—次世界大战中看到机器摧毁一切的残酷经历,所以一直幻想停留在手工艺时代,后来他发现传统的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机械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格罗皮乌斯逐渐意识到理性思维和技术的重要性,要求在设计中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加以考虑,而且要尽可能减少费用。他的设计思想一直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指出“艺术必须和民众形成统一,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赏心乐事,它应该成为大众的喜悦和生命”,意义在于人人都能享有,达到设计产品的普适性。他认为设计师应该负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包豪斯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德国。

随后迈耶继任包豪斯校长,他是社会性质至上的实用主义者,也是对格罗皮乌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原则的现实反应和发展。他认为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的产品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喜好,在强调功能的同时还要对经济、气候、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系统考虑。他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引入了包豪斯教学体系中,显示了环境、经济以及使用者的心理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迈耶坚持的实证主义原则强调设计师应具备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凸显了设计的社会价值。

米斯·凡·德·罗身为包豪斯的最后一任校长,提倡回归建筑的纯粹主义,没有任何政治指向。他强调建筑必须是工业化的,他的功绩在于还原、简化包豪斯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设计为技术层面,将包豪斯打造成一所单纯的建筑学院,并且严格以建筑为核心,凝聚其他的专业,目的是强化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他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代表了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将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结合。

这一阶段德国工业设计的思想一直在朝向人本的方向迈进。从格罗皮乌斯创立包豪斯时提出的设计的意义在于广大民众都能享有;到后来迈耶、米斯·凡·德·罗担任校长后,包豪斯真正走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二)德国工业设计思想重建时期

这一时期的德国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下降。1953年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希望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全民的设计素质和审美水平,倡导“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从而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使人民具备直有的社会责任感(for a college that will educate its students for citizenship and democracy)”,改善德國经济、社会现状。它提出设计的核心不是表现和谋求经济利益,而是服务,明确了设计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托马斯.马尔多纳多作为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第二任校长,认为设计应该而且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主张实证主义。设计是为了实现目的出发,是科学的过程。设计前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生活层次、不同生活条件的人的心理,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马尔多纳多指出,艺术设计的任务在于为技术复杂、功能和结构全新的产品,寻找符合他们内部结构的合理形式,这些形式在技术上应该更完善,在使用上应该更合适。也就是说,设计不仅是为了解决技术的问题,更应体现对人的关怀,将人和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获得产品的普遍实用。由此出现了系统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体系。

汉斯.古格洛特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他将系统概念引入工业设计领域。从此设计不仅仅仅是设计产品这个单一的对象,还要考虑到它与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系统设计在考虑功能的合理、大众的心理、生理需求外还要考虑设计成本,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一个产品可以由多个子部件组合而成,每一个子部件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设计的过程尽可能使每个部件的功能达到最大化,也使所有部件组合起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当产品需要更新升级,只需再设计某个子部件,节约资源。系统设计不再只是为实现其功能存在,它的核心是功能主义与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机统一。

在乌尔姆设计学院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教育模式影响下古格洛特发展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迪特.拉姆斯是这一理论的积极实践者。作为博朗公司首席设计师,他始终坚持实证主义设计原则,认为好用的产品一定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再考虑外形。博朗公司的产品设计精良、品质优秀,成为德国“优良设计”典范,向消费者传达出严谨、负责任、精益求精的态度,迪特.拉姆斯坚持好的设计是基于理性的创新,是民族文化的输出,不仅彰显了德国人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德国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扬。

以民主为核心的、实证主义为原则的系统设计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建形成的设计思想。这一思想在后期德国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三)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发展时期

随着德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资源、生态、情感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引起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精神的德国设计师深入思考,指出设计应该包含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了解决真正的现实困难而设计。

首先,青蛙公司的创始人哈特姆特·艾斯林格认为,“设计的目标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通过对用户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细微观察,挖掘他们的需求,设计一个满足其基本功能的产品,同时还要赋予产品精神与文化,给消费者带来更人性化的体验,始终把人文关怀作为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可以说,好的设计不是强加给消费者,而是通过文化、象征、意义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联系吸引消费者。

其次,著名设计师路吉科拉尼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他提倡基于自然界生物的形态做设计,但又不是完全模仿,设计出来的产品首先要符合人的使用习惯,不能为了造型忽视功能给消费者带来使用负担。他以设计人性化服务的产品为出发点,更加注重人类的情感,让人造事物回归自然,使人产生情感共鸣。生态设计与理性的功能主义相结合,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联想到自然,产品作为人与自然产生情感联系的纽带,实现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发展。

最后,在《环境社会学》一书中,德国环境社会学家约瑟夫.胡贝尔在《环境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生态工业互动发展机制”的概念,指出产品的生产和过程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主要是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阶段产生,设计的关键在于提升设计师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意识,在这些阶段减少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设计的源头解决问题保护环境。设计不再仅仅关注“大众”或“人”,更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设计理念反映了设计师在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综合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固有价值的反思和批判㈣。

可见,工业设计处于发展时期的德国技术和经济发展迅速,设计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财富追求,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设计师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以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出发,迈向更广阔的社会和环境,努力通过更人性化的设计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

纵观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的发展,它的人本主义思想受社会、文化、哲学等影响逐步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为“大众生活而服务”的民主精神,以及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高度责任感,为普通大众创造优良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坚持社会优先性原则和普遍实用的设计法则,把人的社会责任放在最优的位置对待,采取功能主义与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机统一,创造更为人隆化的环境,建立起对民族自身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体系。德国工业设计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康德的普遍道德法则和洪堡的民主和人隆化的教育主张影响。成型时期包豪斯主要强调设计师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重建时期民众色彩最为突出,发展时期主要是为了创造更为人隆化的环境。德国工业设计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不仅在德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今天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指导性意义。曾经以引进和模仿为主的中国式设计模式,伴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需求应更多关注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领设计走向可持续性创新模式。

推荐访问: 人本主义 德国 工业设计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