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事迹材料 >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2023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2023年)

时间:2022-11-13 09: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代代传承。我校的凌熙老师,就是一个孝老爱亲的人。凌老师的岳母,今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代代传承。我校的凌熙老师,就是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凌老师的岳母,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了,xx年,凌老师的岳父去世,几个舅子都很忙,凌老师主动提出将岳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凌老师的母亲,今年八十九岁,十几年来,照顾母亲,没有谁听到过凌老师一句怨言。每逢有人对说:你照顾两位老人,真够辛苦的。凌老师总是笑着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

  凌老师的爱人是芦南社区街道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一心扑在社区百姓的身上,白天很少在家。家务事和一日三餐,几乎都要凌老师去完成。每天早上,他很早就要起来,准备好早餐,盛好放在桌上,给两位老人吃,中午一放学,就急急忙忙赶回家中,给两位老人准备中饭。学校为教师准备的中餐,一次也没吃过。每次做饭,都要多放些水,好让饭软和一些,适合老人吃。买的菜,总是适合老人吃的,做的菜,总是适合老人的胃口。在家中,老人要洗碗,凌老师总是不让,其它的家务事,更不让两位老人插手。他常对两位老人说:你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享享福了。因为事多,凌老师常常不能午休。老人要洗澡,凌老师都将浴盆放好,把温度正好的热水倒进浴盆里,再让老人去洗澡。凌老师的岳母常对人们说:凌熙照顾我,比我的女儿还细心,还周到。

  有时,岳母想到某个亲戚家走走,凌老师就将岳母送到亲戚

  家,约好日子再去亲戚家接岳母回来。有时老人要出去走走,凌老师总是叮嘱老人要小心。老人身体不舒服,凌老师总是耐心的询问,并及时的送去医院。从医院带回的药,凌老师总是按照医嘱,按时准备好药,倒好开水,让老人服下。在家中,有时老人唠叨,有时对凌老师问这问那。尽管事很多,也很累,凌老师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

  多年如一日,凌老师就是这样照顾着他的岳母和他的母亲,就是这样尽着一个为人子的责任。他用平凡朴实的行动,实现着中华民族的孝道。在两位老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好女婿、好儿子;在隔壁邻居的眼中,他是一位好女婿、好儿子、好丈夫。

  在工作中,凌熙老师爱岗敬业、悉心育人,深受学生的敬爱、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好评和社会的肯定,xx年被评为荻港镇优秀共产党员,xx年和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繁昌县教育系统师德标兵,xx学年度第一学期被评为芦南初中骨干教师

  凌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无声的美德,他把赡养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使命,他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腔的真爱,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吕柏龙同学是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失去爸爸,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但是贫苦的家庭环境

  并没有让他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反而激励他长成了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这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他尊敬长辈,孝顺爷爷奶奶。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他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他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他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他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会特别珍惜。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老师心目中他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他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

  他总是执着的追求着。他追求思想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他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他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他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唱歌。

  他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

  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他是我班的卫生委员,从担任这项工作那一天起,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劳动时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干部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他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他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他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江景雨:男,现年34岁,汉族,大学本科,xx年参加公安工作,是濮阳市公安局卫都分局社区大队民警。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是孝老爱亲模范。多年以来,长期悉心照料全身偏瘫的父亲,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和谐,赢得了单位同事和邻居的认可。

  江景雨自幼生活在范县张庄乡江庄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江进文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带着3个孩子种地,并侍候年老

  多病的奶奶,直到xx年奶奶去世,生活虽然艰难,还算幸福。可能是自幼见到了父母对奶奶的孝敬,造就了兄妹三人的孝老爱亲。到xx年,江景雨考上大学后,噩运就向他们袭来,父亲在外地打工突发脑溢血,全身瘫痪;同年底,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年青的弟弟、妹妹既照顾瘫痪的父亲、又要供应读大学的哥哥,艰难的熬过了这几年。到xx年,江景雨在濮阳市公安局参加工作后,就在胡村集租了房子,将父亲接过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瘫痪的父亲至今。

  七年半,2700多个日日夜夜,江景雨为父亲喂饭、喂水、喂药端屎、倒尿、翻身、拍背、洗脸、擦身体,病卧在床七年的父亲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七年,短暂而漫长的七年,他做到了为人子所能做到的一切。

  今年5月12日,已经病了xx年的父亲又复发疾病,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了25天,兄妹三人倒班在医院伺候,直到医生说再住院用药也没有效果,需要的是锻炼,才出院。现在正在胡村集弟弟租住的平房里生活。

  在一起多年侍候老人,让兄妹三人比一般的兄弟姐妹感情更深,兄妹三人从没有吵过嘴、红过脸。兄妹三人都已经成家,都得了配偶的最大支持。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也堪称楷模。

  江景雨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用实际行动知孝、行孝、弘孝,让父亲在天伦之乐中幸福生活着;用自己言行注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树立了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4)

  孙秀玲是呼图壁镇西河社区的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1岁,她照顾93岁高龄的婆婆和精神一级残疾的儿子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丈夫眼里的好妻子,在婆婆眼里是好媳妇,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儿女的好母亲。1971年孙秀玲和刘学安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孕育了四个子女,在她的养育下三个子女上了大学,一个儿子光荣的应征入伍。可天有不测风云,xx年大儿子患上了精神错乱症,丧失了自控能力,无奈之下孙秀玲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进行药物和康复治疗,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现在儿子可以自控,也有了部分自理能力。

  丈夫的好妻子。xx年孙秀玲的丈夫患上了帕尔森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丈夫还能够在她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xx年的护理,xx年丈夫去世。xx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婆婆的好媳妇。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不假。从结婚到现在的43年来,她和93岁高龄的婆婆感情深厚,坚持每日端茶送水,融洽相处。婆婆如遇生病住院,都是由孙秀玲一手操持,常常是当她照顾完婆婆又忙完家务事情,已到深夜。对此,婆婆有时深感内疚,孙秀玲总是安慰婆婆说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你请放心吧。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邻居的大小事情也都喜欢找她帮忙,都能尽心尽力一帮到底,小区里的老人,她都问寒问暖,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受到邻里的爱戴。只要谁有困难,有求与她,孙秀玲都会给予热情帮助。

  孙秀玲同志,孝敬老人,奉侍丈夫,睦邻友好,为家庭、为社会默默奉献爱心和责任心,温暖了一片人,成为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5)

  吉安县万福镇老岗村村民刘发英,既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又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更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西省&l十大孝子、吉安市道德模范和感动吉安模范人物

  作为妻子,面对命运的重创,她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

  25岁,应该是一个女人生命最美好的年华。1972年,刘发英步入了她人生的25岁,还未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精彩,命运却把她推向了另一条道路

  当年10月,刘发英的丈夫彭木宗身体感到不适,经医院诊

  断,竟是肝硬化腹水。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刘发英默默忍下泪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给丈夫治病,刘发英从不懈怠,前后xx年漫长的求医之路,刘英发对丈夫不离不弃。病痛发作时,刘发英想尽办法为丈夫分担;对生命绝望时,刘发英用爱为丈夫重筑信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刘发英一边悉心照顾卧床的丈夫,一边还要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生活的压力让刘发英老得比同龄人都快,xx年间,第一条皱纹早早地就刻在了她的额头上,第一缕白发也悄然爬上了她的鬓角。不管再苦再累,刘发英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了这个家,用瘦小的身躯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花费2万余元的医药费后,最终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于xx年5月撒手西去,留下一屁股的债务让刘发英独自去偿还。

  作为母亲,面对病魔的挑衅,她挺身而出挽救儿子的生命

  有的人面对命运的突变不知所措,有的人在命运面前誓不低头。刘发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妇女虽不会说人生的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伟大。

  xx年10月,刘发英的二儿子彭红裕在广州打工期间不幸染病,经当地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确诊为肾炎即尿毒症。

  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大4个孩子后,刘发英以为可以歇一歇了。可是彭红裕患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击碎了刘发英一家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刚开始,刘发英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相信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向深渊。可是儿子病中憔悴的面容,痛苦的呻吟

  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噩耗,很快刘发英就重新振作起来,与儿子一道同病魔搏斗。

  世间最感人的是舐犊之情,最无私的是母亲为儿女的付出。为了给彭红裕治病,光是一般的治疗和做透析就用去医药费8万多元。医生建议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而这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和宝贵的肾源。刘发英毅然作出选择,为儿子捐肾换肾,挽救儿子的生命。最终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病治好了,恢复了健康。刘发英这个普通的女性,用博大的爱为儿子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许多人

  作为儿媳,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对公婆伺亲至孝

  刘发英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中国劳动妇女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乐观、爽朗、热心助人。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在丈夫去世后,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耐心服侍俩老10多年,特别是对既瞎眼又瘸腿的婆婆,刘发英辛勤地照料了她xx年,直到她安详地离别人世。

  长期以来,刘发英用柔弱的双手,努力地为家庭创造财富,她以坚强的意志,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那平凡的举动中,酝酿了非凡的爱心,她的孝道、深爱,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多年来,刘发英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张妹姑的责任。5年来,她一直无私地照顾着这位80多岁的邻居。其他的邻里有事也乐意找她。她总是一副热心肠,对待村民和邻里像春天般的温暖。

  她那种孝老爱亲的品德,无私照顾邻居的好心肠经口口相传,让不少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教育。当人们称赞她时,她说孝老爱亲理所应当,没有什么稀奇。这就是刘发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美德。

推荐访问: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