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事迹材料 > 2022年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2022年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时间:2022-07-13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本文简介: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李白有诗云:“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意即,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却不可改变。1985年2月的夜晚,在西南边陲,一场为保卫祖国边疆的战役即将打响,这是一支部队的最后一站,战斗结束后,部队就会撤回后方。这天晚上,19岁的xx和20岁的xx聊天,一向开朗活泼的x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本文内容: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李白有诗云:“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意即,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却不可改变。1985年2月的夜晚,在西南边陲,一场为保卫祖国边疆的战役即将打响,这是一支部队的最后一站,战斗结束后,部队就会撤回后方。这天晚上,19岁的xx和20岁的xx聊天,一向开朗活泼的xx那天特别沉重,他郑重地跟xx说:“万一你回不来了,我就到你家给你爸妈做儿子。”说着,他把自己身上最贵重的物品——一块梅花牌手表,交给了xx,“如果我回不来了,你把这块表交给我爸妈。”xx笑着安慰说:“不会有事的,你看前面几仗,我们还不是顺利打过来了!”发现安慰不起作用,xx又故意刺激他说:“你要是牺牲了正好,我到你家当儿子,反正我没有对象,你还有个妹妹,到时候,我就把你妹妹也娶了按照惯例,参战前的士兵都要写下遗书。两人也写下了遗书,相互许诺,谁能活着回去,就负责奉养对方的父母。没想到,在激战中,xx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英勇跳崖,壮烈牺牲,被追记一等功。xx也立下战功,但他却放弃了提干和上军校的机会,毅然退伍,来到了烈士家,整整用了30年去实现自己的承诺……一个承诺,辞别亲生父母1965年,xx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方友应参加过解放战争,复员后来到了xx市的普济圩农场。方家有四个孩子,xx排行老三,高中毕业后,1983年,xx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穿上军装。在军营里的xx每半个月跟家里写一封信,但到了1985年,家里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到xx的信了。有人说他牺牲了,还有人说他当了俘虏,一家人心急如焚。1985年8月25日,当兵两年多的xx终于回家探亲,父母惊喜异常。父母的各种问题还没有问完,xx就说起他与xx的这个约定。得知了xx和儿子在部队结下的深厚友谊,以及二人的承诺,作为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的父亲方友应非常理解并支持儿子,说:“你放心地过去吧,家里还有你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不缺你一个”但母亲钱志英却不支持儿子,一方面因为几年未见的儿子还没在家呆几天就要到别人家去,自己在情感方面一时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是身为母亲的她深知,父母之爱都是自私的,人家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吗?xx想起在激战中,自己在对面的山头眼睁睁地看着xx壮烈牺牲,他的眼泪奔涌而出,说:“妈,你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受委屈,可是人家活生生的儿子一下子就没有了!”看着儿子坚定的决心,母亲钱志英只好让步,说:“你去代战友尽孝可以,可别太委屈了自己”xx的家位于xx县太平乡老兴村,离县城15公里。一路打听,xx从村民嘴里得知:xx的妈妈xx是农民,自从得知儿子牺牲后,每日以泪洗面;
爸爸xx以前做过生产队会计,根本不接受儿子牺牲的现实,总认为xx还活着;
根据有关政策,小妹xx在一个月前已经到部队参军去了。xx家以前做些卖豆腐的小生意,但自从接到了儿子牺牲的消息,一家人被巨大的悲伤情绪笼罩着,小生意不做了,就连农活都无心做,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看着一身军装的xx,还没等他说话,xx的妈妈xx就痛哭起来,xx的爸爸xx的眼睛也红红的,见此情形,xx跪倒在两位老人面前,说:“爸妈,我叫xx,xx走了,你们把我当儿子吧!”听他这样说,xx的妈妈哭得更厉害了,几次都快要昏过去。xx爸爸则阴沉着脸,没有理睬,转身离开了家。好一会儿,妈妈才从悲伤中回过神来,对xx说:“孩子,xx的信里老提到你,说你是他在部队最好的朋友,你能来看我们,大妈很感谢了,但做儿子,我们承受不起。”xx将那块梅花牌手表交到妈妈手里,说:“这是xx在战斗前托付给我的,让我亲手把它交给你们。我们在战前发过誓,如果我牺牲了,他也到我家做儿子。”那天,xx在xx家安抚了妈妈,把家里家外收拾一下,又把院子里的几个大缸打满了水。干完这一切,爸爸xx还没有回来,妈妈说:“孩子,你回去吧,你大伯他现在还接受不了xx不在了,你要是不回去,他是不会回家的。”xx想,是需要给两位老人一些时间让他们接受自己,就离开了。一周之后,xx又去了xx家,几乎跟上次一样,妈妈哭了许久,爸爸看他来,又走出了家门。妈妈说:“孩子,你每次走后,你大伯都会更加痛苦。你可千万别再喊我们爸妈了,你大伯听不得你喊。”xx明白,自己不是xx,也不可能代替xx。他把家里收拾了一下,把几个大缸打满了水,才离开。这样几次之后,xx的假期就要结束了。他开始反思自己,丧子之痛对老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而自己的每次探望只能一次次触痛着老人的伤口,所以他决定先回部队呆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到你家当儿子,将爱埋在心底1985年10月,xx假期结束回到部队,得知xx的妹妹xx在师部医院,就去看望她。第一次见面,又瘦又小的xx让xx心生怜悯,他在心里说,一定要把她当做自己的妹妹,保护她,照顾她。他拍拍xx的肩膀说:“以后我就是你的哥哥,有事情就直接找我!”而在xx心里,虽然早已从哥哥的来信中知道这个人,但初次见面,令她深感意外的是,xx是这么的帅气、高大,这让初次见面的xx更加羞涩和腼腆。xx所在的特教团是在山沟里训练,每次训练回来,他都要去看xx,像哥哥一样跟她聊天,告诉她不要想家。而随着入伍时间的增加,xx从别的女兵那里了解到,xx不仅是百里挑一的警卫员,两次在军区侦察兵比武中夺冠,是女兵们津津乐道的帅哥,还知道了哥哥在牺牲的前夜,已经把自己托付给了他。慢慢的,xx的心里滋生出了异样的情愫。再次回到部队的xx,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活泼和开朗,有时候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对战友的思念,对烈士父母的牵挂,让他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一想起xx母那令人心痛的哭声和xx父那令人心碎的眼神,xx就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他想,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让烈士的父母过上最好的日子。于是,1987年,xx放弃部队提干和上军校的机会,复员回乡复员后,xx被安置在了xx发电厂。每到周末,xx都骑自行车到xx家,帮xx家做农活。xx在城里长大,从没做过农活,刚开始他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摘棉花的时候,摘着摘着就到别人家地里去了。不过,在部队里立下战功的xx很快就成为做农活的一把好手,播种、除草、洒农药、挖水沟,他样样在行。农忙季节,他就跟单位请假,住在那里一直到把农活干完。1989年春节,天寒地冻,大雪纷飞,xx置办了丰富的年货,来到了xx家。看着浑身是雪的xx,xx母xx欢喜又心疼地说:“孩子,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这样的天气,你不该来啊!”xx放下年货,就去挑水,将家中的水缸储满。陪两位老人过了除夕,第二天凌晨,xx又踏着及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单位上班,平时步行一个小时的路程,他硬是走了五个多小时。一次,xx父的椎间盘突出又犯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xx就请假住下来,睡在xx父的旁边,听到呻吟声就起来帮他翻身。xx家住在半山腰上,厕所在山下,要走几十个台阶。xx就背着xx父上厕所,一直到痊愈。可是,这样的照料并没有换来xx父的哪怕一个微笑,而xx丝毫不气馁,坚持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一个周六,xx照常来到了xx家,进门他就喊:“大妈,我来了!”可是没有声音,他连忙进屋,只见,xx母蹲在地上,身体弯曲成了一团,脸色苍白,头上全是汗。xx知道xx母有胃病,但每次要带她到医院时,她总是拒绝。他背起老人就朝医院跑,医院的检查结果是胆管结石,需要立刻手术。为了更好地照顾二位老人,xx把xx父也接到市里。住院期间,xx送饭,陪护,给老人洗脸、洗脚,一个人忙上忙下,邻床的一位老人对xx母说:“你儿子真孝顺,现在这样细心和孝顺的年轻人可真不好找了!”而当得知实情时,那位老人感慨地说:“以前以为这样的事,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没想到我们身边就有,这孩子真是太善良,太不容易了!”复员回来的xx一直跟xx保持着书信联系,可是,这些书信却让xx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xx对他的称呼由刚开始的“xx”,变为“xx”,再变为“哥哥”,最后变为“鹰”的时候,xx知道xx可能爱上了自己。可是,当时说娶xx只是一句玩笑话,自己到xx家是为了代战友尽孝,怎么能有非分之想?如果他真的娶了xx,那别的战友又会怎么看他?那天,xx收到了一封滚烫的信:“鹰,你用顽强的毅力支撑起我那个破碎的家,用一颗赤诚的心伺候我苦难的父母。几年来,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入了党,当上了班长,近日又作为部队惟一的女兵代表参加师里的党代会。在荣誉面前,我特别想念哥哥,想退伍陪哥哥一辈子。”信发出后,xx就天天算日子。她几乎每天都去收发室帮收发员分信,想第一时间看到那个熟悉的笔迹。而这边的xx始终在纠结,要说他不动心,那是假的。一个出落得愈发美丽的姑娘,还有这样一颗爱他的金子般的心,有好几次,xx甚至忍不住在信里说,我也同样深深地爱着你。可是,他忍住了。最后,他这样写下了回信:“你现在有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的选择,我不能影响你的前途。”接到这封信,xx急了,她立刻回信,让他别忘了与哥哥的承诺。30年的坚守,打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庭1991年,xx退伍,被安排在当地县直机关。在平日的相处里,大妈其实已经看出来两个年轻人有感情,大妈心里很高兴,但大伯却依然一副冷面孔。一年后,xx参加抗洪抢险受了一点伤,xx抱着他哭,大妈觉得这事情不能再拖了。她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头子,没想到他却说:“等我心情好点再说!”大妈很生气,说:“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你想把孩子的婚事拖到什么时候?”xx却劝说大妈:“照料二老是我最主要的职责,我们的婚事不着急,再说我们还没有房子。”大妈说:“你平时的钱全都补贴我们了,我上次生病就花光了你的积蓄,哪能等到买了房子才结婚?”xx笑着说:“我们先在xx买套房子,把二老都接过来,大伯进城了,日子过得舒心了,也许会同意我们的婚事。”“傻孩子,”大妈噙着泪说:“你照顾我们这么多年,你大伯给你一个笑脸了吗?”自从xx牺牲后,他就不会笑了。难道也想让我这个妈在闭眼前看不到你们喜庆的日子?我来给你们做主,房子等以后条件好了再买。”1993年5月1日,xx和xx在电厂举行了婚礼。两年后,他们的儿子方震出生。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欢声笑语。岳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xx心里一阵高兴,他想,小方震应该能化解岳父心里的结,所以要加快进度买房,把老人接进城里生活。因手头不宽裕,在买房时,xx夫妇二人经过反复考虑,最后选择了xx荷花塘小区60多平米的二手房。虽然房子不大,但小区生活方便,很适宜老人居住。接老人进城时,岳父连小猪仔都慷慨送人了,却对一个旧木箱子像宝贝似的,原封不动地搬过来。xx知道,那个木箱子里是xx的遗物。那之后,岳父与孩子形影不离,孩子的可爱让岳父度过了多年平静的生活。2005年2月9日,xx被提拔为项目主管,想买点酒菜,一家人庆祝一下。在菜市场,他听说岳父随着两个人去了笠帽山烈士塔。他突然想起,今天是xx的生日,担心老人会出事,立刻赶了过去。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塔,只见老岳父坐在崔跃勇烈士的墓碑前,身体抖动,老泪纵横……xx轻轻走过去,喊了一声:“爸……”岳父从悲痛中抬起头,说:“我一想xx,就来看崔跃勇。我现在每天打开窗子,就能看到烈士塔。他俩都是越战一等功,崔跃勇回来了,可xx却在xx麻栗坡烈士陵园。我现在年老体弱还能活几年,我就想着在闭眼之前能去xx战斗过的地方看看……”xx愣住了,原来老人一刻也没有忘记xx,这几年的平静全是表面的。可是,二老体弱多病,哪能经受得住千里迢迢奔往xx?xx又想起那悲壮的一刻,身负重伤的xx和余斌打尽子弹,拉响手榴弹投向敌人,纵身跳下悬崖;
想起全连奋战一天一夜,又伤了两位战友,只找到他们的少许遗物……xx担心越解释岳父越深陷其中,只好说:“爸,我一定想办法。”xx明白,把xx的骨灰弄到xx是不现实的,惟一的办法是尽快搬家,搬得离笠帽山越远越好。2007年9月,xx中央华庭开盘,xx看上了一套房子,这里离笠帽山较远。可要买下这套房子,他至少要贷款20万。过了一段时间,xx趁老人心情好,对岳父母进行了开导,“爸爸,牺牲的人不会活过来,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过日子。xx牺牲了生命,就是为了能让后方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如果他知道您整天这样悲伤,肯定会不安心的。”见岳父没出声,他趁热打铁:“爸,我知道,你那个旧箱子里有很多xx的遗物。xx离这里几千里路,我担心你们身体吃不消啊!其实,哪里有xx的遗物,哪里就有xx的英灵。我们不如在笠帽山建个墓立个碑,把箱子里的遗物拿去烧掉,也算让xx灵归故里了!以后,你们想他,就到笠帽山去看他,和他说说话。”两位老人觉得这个提议合情合理,终于点头同意。2008年清明节,细雨蒙蒙,全家人一起来到笠帽山,岳父含泪取出xx小时候的课本,写下的家书和日记,以及衣物,在全家人的注目下亲手点燃。在闪亮的火苗面前,岳父在和xx做最后的告别:“儿啊,你可以放心了,他对我们不是亲生父母,胜似亲生父母。你走后,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活不到现在。眼下,我们要住上新房子了,你在那边也安心吧!”xx也说:“xx,我实现了承诺,让咱爸妈过上好日子。我跟xx生活得也很幸福!兄弟,你安息吧!”岁月如流水一样飞逝,在xx市的中央华庭,这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家庭像其他的家庭一样,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他们极少对外人说起那些过往。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这个家庭的第三代方震也渐渐长大。2013年11月,方震经过市教委门口时,发现一位老人晕倒在地,在过往路人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小方震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扶起老人,并拨打了120。把老人送到医院后,见老人的家人随后赶到,方震悄然离开。到底要不要扶摔倒老人,这个话题在社会上引发强烈的争议,可对于方震来说这一点也不是问题,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压根就没有不扶的观念。这是这个家庭优秀品质和优良家风的传承。这个家庭的第一代,辛苦劳作,勤俭节约,培养出了为国捐躯的英雄;
这个家庭的第二代,为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亲人尽情,对朋友尽义,30年如一日,将一个贫困苦难的家庭,打造成为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而这个家庭的年轻的第三代,传承了两辈人优秀的品质,在关键时刻敢于面对,勇于担当,它是这个家庭的未来,更是这个社会的希望!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她是xx市xx小学的一名教师,她也是“中国好人榜”的侯选人。她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教学业绩突出;
她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关爱学生,真诚对待同事;
她为人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热心公益事业,竭尽所能扶弱助困。多年以来,她凭着踏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能,优秀的师德表现,赢得了学生、同事、社会的高度认可,用“爱与责任”奏出了教书育人的华美乐章。她经常从电视及网络上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因家里贫困而辍学的现象,渐渐有了一个想法,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在网络上她看到一个由民间志愿者创立的“西部雏鹰助学义工联盟”。这个联盟目的是在不断地吸纳社会上的爱心志愿者帮助贫因山区的孩子复学,她有些心动,又有些担心,她和丈夫商量,丈夫告诉她这是一件好事,应该积极的参与。于是她进入了论坛,并且在2006年5月首次参加了“西部雏鹰助学”在xx市霍山县的一次走访活动。来到霍山县磨子潭、黑石渡等地,当地贫困儿童的艰难求学状况,给了她很大的震动,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也让她感动。当她第一次见到要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李洋时,作为一名母亲,有些心疼。他面色发青,跟爸爸、爷爷坐在昏暗的小屋里,他们的脸皱皱的,像屋外斑驳的泥巴墙。这三代人瞪大了双眼,呆呆地望着她,他们都有些痴呆。当她决定要捐助李洋时,有人不太理解:“要捐助,也选一个更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呀。”可是,她不这么认为,她说:“李洋也是孩子的一员,我们凭什么放弃,他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我并不是为着唯美的愿望才去帮助他们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能够用心地俯下身来,平等地给予他们扶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远方的温暖,让他们能够在最纯真的童年或者少年时光里留一段美丽的记忆,不要去施舍,不要去同情,不要去怜悯。”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那时起,每学期,她都会给他寄一些费用,直到他初中毕业。她只希望他能健康成长,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书可看。一天,她收到了李洋写的信,虽然能看出,里面的字句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来的。但信上的一笔一划,却深深刻在了她心里,那份感动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从那以后,她更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扶困助学中去。于是,各个办公室、教室就经常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说着相同的话“看过的书送给我”“多余的文具送给我”。渐渐地,办公室里摆满了纸箱,纸箱去了又回,装满又去,老师们摇头:“你图个啥?”学生们说:“我校有个收博士!”她的儿子经常埋怨:“哪有这样的妈妈?答应给我买的东西一次次泡汤。”她却微笑着说:“大事做不来,就让我做些小事尽尽力。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嘛!”在她的感召下,以她所带的班级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不断扩散的辐射圈,为贫困山区的儿童送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图书,文具,衣物。她用自己的行动揭示了“红烛烧尽香飘来,师魂无痕情恒在”的朴素哲理。她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数次前往大别山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贫困生家庭200多户,足迹踏遍了大别山区的十几所乡村学校,而这一切都是自费进行的。为了进行宣传、更新捐助资料等工作,有时她要工作到深夜。为了让孩子在寒假也能看上图书,她冒着大雪三次深入到大别山区,甚至遇到了山体滑坡,险些遭遇不幸,但这都没有磨灭她助学的斗志。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家庭也被“传染”了爱心,她的丈夫每次都很担心她独自出门的安全,在他闲暇时,甚至和她一同前往,同时经常还提醒她做助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贫困孩子的自尊心;
每次要捐书时,她的母亲也都会积极地帮忙包装,用红纸写上“捐”字,仔细地贴在箱子上。为了不让她有后顾之忧,母亲对她说:“你放心的去,家里一切有我呢!一定要让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看到希望!”上初三的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从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捐助山区的孩子,过年时,他都会把压岁钱主动拿出来,寄给山那边的小伙伴。其实她和她的家庭只是想做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为“美化大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是她却不知道,她的爱心在慢慢地蔓延,她所在的xx市xx中心学校十几名老师加入了爱心队伍,收集图书、文具,寄给贫困学校;
北城小学,有个班级的孩子们,不仅捐了三箱书,还每人给山区的孩子写了一封信……她和她的家庭用爱聚沙成塔!!!!!最美家庭事迹材料xx是xx镇xx村委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7年来,他风雨无阻,一直坚守在村里,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一、坚守岗位,治病救人。在上个世纪的岁月里,由于村里卫生医疗条件落后,村子离镇墟较远,xx背着药箱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人需要看病,他都会主动上门及时为病人诊治。几十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村委会的每家每户,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总是施以援手,送之温暖。特别是每逢遇到危重病人,需要转院就诊时,他都第一时间联系上级卫生院,亲自护送转诊。现在近古稀之年的他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他还是每天都坚持去村里的卫生室上班,直到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才可以放下心中这一份神圣的事业。他说只要患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恢复健康,自己个人的这一点点的付出便显得微不足道,毕竟一个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二、家庭和睦,邻里互助。xx的妻子苏金菊几十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在他出诊的时间里,妻子则是承担起了家里的农活和家人的衣食起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现在儿子和女儿都各自有了他们自己的小家庭,但他们始终“以和为贵、以礼待人”的持家理念,一家人相亲相敬,儿孙孝敬父母,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得到亲朋好友同事,邻里的广泛赞誉。他们一家把病人当朋友、当亲人,关爱邻里,和睦友善,是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最美家庭事迹材料xx,xx县飞里镇新法村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几年来,对患有精神病的养母、哮喘病的养父、“光棍”二伯奉真情尽孝心,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温暖、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奏响了家庭和谐的乐章。一个特殊的家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锄头、铁锹、机耕农具一应俱全。院子里除了整整齐齐堆放着的柴禾,几乎没有一根杂草。家中洁净朴实,各类摆设错落有致。说起这些,xx的养父柏春宝就感慨地说:“我姑娘太能干了。在我家,她受了不少罪哦。”xx的养母潘腊梅原是江苏溧阳人,10岁时父亲、哥哥就先后去世,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存,母亲带着年幼的潘腊梅四处讨饭。然而,在13岁那年,潘腊梅唯一的亲人也去世了。成了孤儿的潘腊梅睡街头,吃剩饭,四处流浪。流浪到幸福乡时,骨瘦如柴的潘腊梅被好心人潘清东“拣”回了家。潘腊梅长大成人后,潘清东像亲生女儿一样将她嫁给了同村青年柏春宝。潘腊梅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压着她。在丈夫的劝说下,他们抱养了4岁的小绪红。柏春宝的二哥今年65岁了,没结过婚,独身生活。xx烧好了饭他就来吃,衣服脏了xx洗。邻居潘爱英羡慕地说:“柏老二真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俗话说:有苗不愁长。转眼间,xx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上门说亲的媒婆接连不断。望着这个家,情窦初开的xx犹豫着。1996年,本就一身病的潘腊梅得了精神病。突如其来的重病,对xx一家来说,无异雪上加霜。为了给母亲治病,xx小学刚读完就回家当起了父亲的小帮手。她和父亲带着妈妈四处求医,只要听说哪儿有治妈妈病的“偏方”,她都要千方百计搞到。她把鸡蛋攒起来,拎到街上卖钱给母亲买药。偶尔父亲买回猪肉给xx开开荤,xx也舍不得吃一口,都让给妈妈吃。她说:“妈妈比我更需要营养。”由于劳累,父亲柏春宝得了严重的哮喘病,常常喘得缓不过气来。父母双双患病,xx一下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看着这个家,柏春宝不忍心连累女儿。一天晚上,他拉着女儿的手,说:“儿啊,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也对老人尽了孝心。不要再管我们了,找个好婆家嫁出去吧。”xx大哭着说道:“爸爸,你和妈妈养了我二十多年,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如果我嫁出去了这个家也就散了。我就是不结婚,也不能让这个家散。我要一个人照顾你们一辈子。”听着女儿的一番话,柏春宝不禁潸然泪下,紧紧地抱着女儿。和丈夫共同撑起穷家xx为了养母不愿出嫁的事传遍了四邻八乡,也感动了邻村青年李高堂。李高堂说服了家人,找到xx,告诉她愿意“倒插门”。xx说:“我妈妈有精神病,父亲也有哮喘病,还有个二伯要照顾,家里条件不好负担很重。”李高堂说:“就冲着你这个人,我不会后悔的。你放心,我会和你一样对待父母的。”经过几个月的接触、了解,xx觉得李高堂勤劳、人品好,是个可以和她一起照顾父母、挑起家庭重担的人。1998年12月,李高堂带着一床被子来到了xx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后,xx和丈夫起早摸晚地干活,挣了钱就给母亲买药。家里离不开xx,她就服侍好母亲、干好家务活后,到外面帮人采茶叶、做小工。为了多挣钱给岳父母治病,李高堂拣起了木工手艺,背起斧头、锯子到常州、南京等地打工。他是哪儿有活就在哪儿干,脏活累活都干,挣了钱就送回家。xx心疼地说:“你累了就少干活。”李高堂说:“我说过,要和你撑起这个家。”2009年,xx承租了村里的20多亩荒滩田。这些荒滩田涨水就淹,没人愿意承租。然而xx却从这些田里看到了希望。春种秋收时,她每天做好饭给母亲、孩子吃了后,就走二里多路给丈夫送饭,帮丈夫搭把帮手。丈夫外出打工,xx就给秧苗打农药、给田灌溉水。去年,因为田底子薄、遭水淹,收成不好。但是xx说,这些田会越种越好的,有了钱,妈妈的病就会好起来。“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好母亲”“妈妈小时候在外讨饭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落下了许多病根。小时候,妈妈特别疼爱我,别人家的孩子穿什么好看的衣服,妈妈总要省出钱给我买一件。在我十五岁那年,妈妈看见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上学,就要给我买。她把帮人摘茶叶的钱攒起来,又把卖山芋的钱凑起来,给我买了一辆‘永久’牌女式自行车。”妈妈对她的爱,xx点点滴滴都记在心上。照顾母亲几乎成了xx的全部。早晨,她帮母亲穿衣服、洗脸、梳头;
深夜,她为母亲盖被子,搀扶母亲上厕所,十五年来xx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外出办事或在外打零工,xx总是及时赶回来,喂药给妈妈吃。潘腊梅今年59岁了,随着年龄增大,吃饭穿衣、洗衣洗澡、上厕所越来越难服侍了。她还经常发“脾气”、耍“性子”,离家出走,害得全家不得安宁。妈妈经常拿菜刀追砍xx,她总是躲在没人的地方哭一场完事。怕妈妈走丢失了,xx就把妈妈的身份证装在她里衣口袋里。2000年的一天,潘腊梅突然不见了,急得全家出动,还请了亲朋好友帮忙四处寻找。幸亏南丰镇派出所的民警根据潘腊梅的身份证与幸福乡派出所联系,把她送了回来。为了妈妈,xx受了很多委屈。潘腊梅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打xx。有一次,xx正在吃饭,潘腊梅突然从后面揪住她的头发狠命地撕扯,幼小的儿子在旁边吓得哇哇大哭。“我真想推她一把,但转念一想,疼爱我的妈妈是因为犯病才扯我的头发,就忍着泪水让她撕扯。”xx噙着眼泪说。去年春耕,xx请了十几个人栽秧。她回来烧午饭,潘腊梅把灶屋门死死地拦着,任凭她好说歹说,就是不让。十几个人要吃饭呀,xx只好骑着车到街上买了一个电饭锅回来煮饭。潘腊梅时常到村邻的菜地里搞“破坏”,xx就上门赔钱道歉。好在村邻都知道情况,不计较。又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母亲,xx忙得歇不下脚来。天长日久,积劳成疾,年轻的xx患上了胃病等多种疾病。丈夫多次劝她到县医院住下,好好地检查一下。xx总是说,我哪有工夫去,我去了娘怎么办呢?“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好母亲和这个家。我是母亲养大的,照顾好她是我的责任。知恩图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心。”xx道出了肺腑之言。正是由于xx这感天动地的义举获得了邻里八乡的一致赞誉,先后被评为“宣城市首届孝老爱亲好媳妇”和“xx县孝敬父母好儿女”,去年八月还被中央文明委推荐为“中国好人榜”。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幸福的婚姻不需要海誓山盟,这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患难与共惺惺相惜,各自创业相互扶持;
美丽的家庭不需要惊天动地,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他们握着爱心接力棒,用热情影响着身边人。凭着一腔热情,依靠家庭力量创办老年公寓的xx说:“就像婴儿需要母亲,母亲‘被需要’着充满爱心。而我,能在不惑之年被如此多的老人需要,这种感觉比获得金钱与财富更让人有冲劲,有力量。”夫唱妇随,无论遇到疾病还是失业1965年10月,xx出生在xx市大通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高考失利后,因家境困难,xx没有复读,进了水泥厂的商店上班,后又考进xx天一袜厂做检验员,同时报名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一次,在小姐妹的婚礼上,xx认识了大她2岁的xx。xx原在一家矿厂当老师,后来调到xx市物资局当秘书。他对爱笑的xx一见钟情,托新娘帮忙牵红线。刚开始,xx没有看中相貌平平的xx,对他说:“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参加自学考试培训,没多少时间谈恋爱。”xx没有放弃,经常晚上去接她放学。相处久了,xx发现xx对人细心,知识面广,渐渐地被他吸引。1990年4月,xx通过成人自学考试12门课程,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1991年3月,她和xx结婚,次年2月,儿子出生。儿子小时候身体弱,夫妻俩工作忙,无奈只有请人照顾。虽然生活过得艰苦,但家始终洋溢着欢笑与温馨。休产假期间,xx在商场租了一个柜台,雇了一个服务员卖鞋。产假结束后,白天她在袜厂上班,下班就去商场卖鞋。1993年6月的一个周末,xx休班在家带孩子,突然下起暴雨,她赶忙去收衣服。因为慌乱,她一不小心从2楼的阳台重重地摔到1楼的水泥地上,全身疼痛爬不起来。接到邻居通知的xx匆匆赶回来,将xx送到医院。由于是双手着地,xx的双手手腕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大腿骨也受了伤,医生诊断后担心会落下残疾,决定采用推拿治疗。xx很害怕,xx安慰她:“你安心养病,别多想,有我在呢!”住院的三个月里,xx每天一下班就去医院照顾xx,xx心情不好时就读书给她听。出院后,xx两只手都打着绷带,什么事都不能做,xx包揽了所有家务。过了一段时间,绷带拆除了,但xx的两只胳膊却始终是V形,直不起来。xx每天陪着她做康复训练,还自制沙袋,睡觉时拴在xx的两只手腕上,借着沙袋的重力,使胳膊一点点地恢复收缩……又过了半年,xx的手终于痊愈,xx总算放心了。可命运却接连要给这对夫妻出难题,没多久,由于体制改革,xx下岗了……少了一份收入,这个家迅速陷入困境。xx身体瘦弱,xx不忍心让他去做体力活,其他工作也不好找,他只好待业在家。那段时间,xx到处做兼职。她卖过保险,还兼职帮私人袜厂检验袜子,周末到菜场摆摊卖袜子。xx摆摊到中午,xx就把饭送去,换她回家休息一会。屋漏偏逢连阴雨,1996年,xx所在的袜厂也破产了。仅靠兼职收入养活全家,压力像山一样压得xx喘不过气来。xx找工作无果,看到妻子每天为生计奔波,他很郁闷,脾气也大了起来。有时候实在苦恼,他就到巷子里和人打牌。xx看在眼里十分着急,对xx说:“你别打牌了,咱们想办法找点事情做吧。”xx很沮丧:“男人三十而立,我还一事无成,能做什么呢?”xx考虑了几天,想到丈夫以前工作时接触过钢材,能不能学着做钢材生意呢?xx听了很振奋,觉得可以试试。xx开始协助丈夫启动钢材生意。资金不够,他们就找亲戚朋友借钱,然后挂靠在朋友的公司下做生意。xx初涉商场,刚开始生意做得不顺利,xx不停地鼓励他。客户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每当要拍板时,xx就借口出来躲到卫生间给xx打电话,聪明的xx就给丈夫支招;
丈夫面子薄,不好意思去要欠款,xx就陪他去……夫唱妇随,xx渐渐摸到了门道,生意也做得越来越顺当。1996年7月的一天,xx偶然得知新开的华联商厦在招聘。她一直很喜欢商贸工作,于是顺利应聘到商厦企管科,并自学考了全国商业管理经济师中级职称。2002年,因和挂靠的公司有了资金纠纷,两口子意识到得注册自己的公司。xx的妹妹有些担心,对xx说:“开公司风险太大了,我哥能行吗?”xx回答:“这个公司就是一个让你哥施展的舞台,舞台不搭起来怎知道演唱能否成功呢?”首要的难题就是注册资金30万,从哪儿来?xx在袜厂工作时乐于助人,有一对当年得到过xx帮助的年轻夫妇,如今做生意赚了钱,听说xx有了难处,毫不犹豫地借给她30万。2003年1月16日,xx市博阳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了。xx和丈夫感慨万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要乐善好施,你昨天的付出,也许就会在明天给你善良的回应。我支持你,无论困难怎样超过想象公司成立后,xx把当年参加自考的那股劲头又使了出来,三个多月的时间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利用晚上和假期帮助丈夫管理公司财务。因忙于事业,xx和xx都无暇照顾孩子。儿子很懂事,上小学开始就自己上下学,自己淘米煮饭。虽然忙,夫妻俩从不忽视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好品格是无价的财富。勤劳致富后,他们想着要回报社会,于是经常带儿子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一次,在一所农村敬老院,当xx把一份糕点送到一位老奶奶手上时,老奶奶流泪了。这一幕深深触动了xx的心,她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更多老人。怎么帮呢?捐助固然可以,但心灵上的关爱才是老人迫切需要的。xx突然有了想法:开一家老年公寓,让更多孤独的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依。xx考察了几家敬老院,发现有些地方环境简陋,老人们生活得不够舒适,按照高标准建一所老年公寓的设想在她的脑海中慢慢立体起来……xx把这个想法说给xx听,xx有些犹豫:“你上班很辛苦,孩子即将高考,我生意又忙,现在开老年公寓,合适吗?”xx觉得丈夫说得在理,可她总放不下这件事。一天,xx借口要选择一家敬老院作为捐助对象,带xx去几个条件差的敬老院考察。xx看到xx欲言又止的样子,立刻明白了,对xx说:“你大胆地把老年公寓办起来吧,我支持你!”得到家人的理解,xx干劲十足。当时,丈夫的公司运作顺利,资金不是大问题。xx和姊妹在xx倪圩村有一处宅基地,2007年一家人盖了两幢四层楼的房子,一直闲置没用。xx于是劝说家人支持xx创业,家人答应将房子提供给她做老年公寓。2010年10月,首次投资150万元进行装修、注册的xx桃园居老年公寓成立了。xx辞去了华联商厦的工作,专心经营桃园居。桃园居刚开业时,只招聘了4名员工。很多用品需要一点点地添置,每次,xx都从丈夫那里拿钱。xx开玩笑说:“我投资到老年公寓的钱,如果放在钢材生意里,赚一倍了。”xx笑笑:“那能一样吗?我办老年公寓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xx建议xx去大城市的老年公寓考察、取经,避免走弯路。xx相继去了北京、南京等地,收获了很多有用的经验。2011年,儿子高考失利了。可能是父母创业不言败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倔强的他决定独自去xx市毛坦厂中学复读。有几次,xx与公寓内老人的子女沟通时,得知他们有的是为了陪将要高考的孩子学习才把老人送来,xx感慨万千,对儿子心有愧疚。一次,xx的房东打电话来,说孩子发烧了,一天滴水未进,夫妻俩连夜赶过去,才知道儿子是因为疲劳过度病倒了。xx抱着儿子痛哭,她真想留下来照顾儿子,可桃园居刚开业离不开xx。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丈夫暂时中断收入颇丰的钢材生意,留在儿子身边陪读。在陪读的2个月里,儿子听到父亲响个不停的生意来电和父亲的推脱,心里很感动。一天,懂事的他对xx说:“爸爸,你回去做生意吧,你在这里我反而心理压力更大。”xx打电话和xx商量,xx了解儿子的倔脾气,只好让丈夫回家2012年,儿子顺利考上南京财经大学,夫妻俩这才松了口气。在这一年中,xx全身心投入到桃园居的事业中。对xx来说,创办桃园居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刚开始她想得比较简单:房子是自家的不要租金;
护理工作可以聘人来做;
经营遇到困难,钢材公司可以提供资金……可是真正做起来,她才发现,困难远比设想的要多得多。每次,xx出差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间看望老人。五六十位老人,谈完一圈下来,需要三天时间。有时候,xx正在和这位老人说话,看见旁边躺着的老人满眼期待,等着她过去。这种被信任、被挂念的感觉让xx心头暖暖的,越发觉着肩上的责任重大。自己辛苦点都无所谓,心思细腻的xx最见不得子女对老人不孝。有的老人每天眼巴巴地望着门外,孩子偶尔来了还说老人无理取闹;
更有甚者,老人生病了也不来看。遇到老人伤心了,xx就轻抚老人的手安慰:“在桃园居,我们就是您的子女,您就放宽心吧。”xx经常会买来老人爱吃的各种糕点,老人们一见到他就笑。那年春节前,xx的父亲因病去世了。xx无比悲伤,但她只能关上自己的办公室的房门大哭一场。走出办公室,依旧笑着面对每一位老人。在她眼里心里,这些老人,早就已经是她的亲人了。爱心分享,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随在xx的苦心经营下,公寓慢慢走上正轨,70多个床位很快就住满了老人。xx既是院长,又是护理员,除了管理老年公寓,她还亲自照顾老人,经常值夜班。刚开始老人尿了吐了,她因为缺少经验还会本能地犯呕,但她逼着自己多学多做,渐渐地越做越熟练。为了美化桃园居的环境,让老人们住得更舒适,xx主动请愿,放下手中的生意,规划、张罗,请人用沙石将门前的路多次维修,并将原本脏乱的水塘改造成荷塘。xx又投资40多万元,为桃园居修建了一个近60米的T型竹艺长廊——颐寿廊。老人们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也可以三五围在一起喝茶下棋。每天下班后,xx都喜欢将桃园居里发生的事情说给xx听,讲到自己被一些老人的子女误解,她忍不住落泪。xx总是安慰、开导她。虽然很担心,但他总是表现出乐观的样子。他说生意场上的趣事,逗妻子开心。夫妻俩一聊就是很久,xx说:“我们之间压根没有吵架赌气的时间,因为共同话题太多了,时间都用来分享了。”桃园居里琐事多,高强度的精神压力让xx身体出现了状况,她患上高血压和轻度抑郁症。一次,xx带xx来到泉山湖风景区散心,微风拂面,满眼生机盎然,xx的心情舒缓了许多。这时,xx指着路边依山傍水的别墅说:“咱们二十年来一直住在70平米的旧楼房里,买一套新房吧,也算是犒劳自己。”xx很高兴,两人当时就去看房。就在他们选好房准备签合同那天,桃园居来了一位78岁的老教师韩奶奶。她的老伴瘫痪在床,子女都在广州,为了不影响孩子工作,老人想住进桃园居。当时,公寓里已经没有床位了,老人失望的眼神深深触动了xx。于是,xx决定暂时不买别墅,将资金投入到公寓扩建中。xx动情地对丈夫说:“这些老人年轻时为社会做贡献不求回报,一朵大红花、一张奖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如今,他们老了,有了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们。”xx知道妻子脾气倔,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这一次,他依旧选择支持xx,将准备买别墅的260万元全拿了出来,投资到公寓扩建中,并跑前跑后选材料、监督装修,尽量不让xx操心。2012年,两幢新公寓楼建起来了,新增床位80多个。现在的桃园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管理及服务人员29人,已经入住一百多位老人。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xx去北京参加培训,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中级和高级职称,随后又多次派员工到北京学习,还买回护理教学示范片对护理员进行培训。桃园居渐渐做大了,被中国社会福利协会评为“会员单位”,还获得“xx市创业实训基地”、“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敬老文明号”等荣誉。渐渐地,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向xx取经。xx真诚地说:“如果你们办老年公寓是为了赚钱,我劝你们不要做,这就不是一份赚钱的事业。但如果你们是想服务老人,我会把所有的经验无偿地教授给你们。”夫妻俩各自创业,事业越做越大,仍然没有忘记做公益。xx经常带着员工帮助困难群众,xx总是陪着她一起去。他们参加xx市慈善协会“一千元帮助一个贫困母亲”的活动,一次就拿出1万元帮助10位贫困母亲;
2013年“六一”前夕,他们帮助3名残疾留守儿童圆梦……给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xx总是叮嘱他在校要与人为善。受其影响,儿子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次在电话里向父母讲述心得,xx都很欣慰,xx鼓励儿子:“好样的,是个男子汉!”在他们的带动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动中。有一次,xx回华联商厦看老同事,商厦的领导高兴地告诉她:“我们也经常带领员工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有的同事有事没去成,很遗憾,表示下次一定要参加。”xx很感动。不以善小而不为,她相信,爱心的接力才刚刚开始,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小小的爱心能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纯净,更美丽。如今,xx将母亲和公公也接到桃园居来生活,桃园居不知不觉中还成了xx的“根据地”。因为生意的随机性,不用坐班,他很少去办公室,经常待在桃园居,陪老人下棋、聊天,哪里设备坏了他就联系检修;
有生意要做,他就出去忙,丝毫不耽误。桃园居对xx夫妻来说更像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有他们爱着的亲人,有他们帮助着的老人,温情满溢xx说:“我能在不惑之年被如此多的老人需要,这种感觉比获得金钱与财富更让人有冲劲,有力量。”她经常和丈夫规划未来,希望将来有能力了,能把桃园居办成一个集活动中心、医院、食堂为一体,医养结合的现代化老年公寓。xx说:“只要我们夫妻协力,梦想会实现的。你要记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我在,为你遮风挡雨。”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这是xx省xx市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却有着非凡的公益历程:父亲xx倾心公益16年,先后参与组建了多个志愿者团队,带动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公益事业;
母亲xx一手建起xx省第一支中学生心理志愿者队伍,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公益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
女儿xx从3岁起就跟随父母参与公益活动,至今已无偿志愿服务社会380小时。16年的公益之路,一家三口相互鼓励,携手同行,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在无怨无悔的付出背后,他们收获了生命的丰盈与富足。人必自立,方能助人xx第一次献血纯属偶然。1998年6月的一天,xx陪着当时还是未婚妻的xx上街采购结婚用品,看见马路上停了一辆采血车。“献血要检查,我当时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经过检查后,xx献血200毫升这个“偶然事件”却引发了xx的“献血强迫症”,此后他坚持定期献血。在xx留存的近60本献血证里,遍布着深圳、浙江、贵州等地名,几乎每到一处他都会去献血。2001年至今,他连续11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xx中心血站的一份电子档案显示,xx仅在xx的献血量就达到了6万多毫升,这相当于十二个成年人血液的总和,如果用500毫升的矿泉水瓶装得话,可以装120多瓶。这16年的执着,其实根源于xx念念不忘的一段往事。1990年,考虑到父母年迈,xx放弃在部队的大好前途,退役到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工业自动化的技术维护工。xx的父亲是一位画家,老人家一直教育儿子“做人要正直,待人要平等,要尽可能帮助别人”。这几句话不仅铭刻在xx的血液里,也成了xx家的独特家风。xx是个热心人,同事们有什么困难,他都积极出钱出力。听说一位素不相识的同事女儿得了先天性心脏病,他马上捐出50元钱,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69元。“有人觉得我捐得太多了,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孩子需要帮助。”一年后,一场灾难从天而降。1991年6月11日凌晨,xx在夜间抢修工作中,横穿十几道铁轨时,被倒溜的大平板火车撞飞出去9米!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头部被缝合13针,而胸椎第10、11两节椎骨骨折,胸部以下没有知觉。医生断定,他恐怕要终身瘫痪。xx听到这个消息,一言不发,把头扭向窗子。那几天,江淮地区正普降暴雨,一阵紧似一阵的大雨泼打着玻璃窗,犹似浇在他的心上。在xx最无助的时刻,同事来了,战友来了……每天来看他的人络绎不绝。“现在想想,要不是家人和战友同事的关心,我肯定站不起来了。有个同事为了来看我,在路上掉进窨井,腿都摔骨折了……”这些事深深震撼了xx,他觉得自己太受命运眷顾了,只做了那么一点“随手”的好事,居然得到这么温暖的回报!公益的梦想,由此在他心中萌发。好在xx是军人出身,身体底子好,靠药物和辅助锻炼,一年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又过了6年,在看到街头献血车的那一刹那,xx意识到,自己的公益梦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载体。xx一直认为献血只不过是自己公益之路的一个切入点,之所以从这里开始,是因为自己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知道血液对于拯救患者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一腔热血,能在不损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善始容易善终难。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从来不是开始,而是“坚持”二字。xx起初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公益的路上走这么远,他把这归结为“因缘”。“最早是自己想做,可后来,那么多期待的目光在盯着你,你只能往前走,停不下来了。”2002年以后,xx开始捐献血小板。因血小板震荡保存(20~22度)期限只有5天,无法储存,临床有需求时,血站会给xx这样的志愿者打电话。xx总是随叫随到。有一次xx忙了三天两夜没睡觉,接到血站电话,说有急症病人,他随便扒了几口饭就赶去了。献完血,疲倦不堪的他回家倒头就睡,xx见状十分心疼:“你自己没休息好还去献血,不要命了?”xx听了有点惭愧,这副身体,这腔子热血,的确不单属于自己,还属于深爱自己的人。自此无论献血还是其他公益活动,他都很注意安全,不再“蛮干”。和很多专职做公益的人士不同,xx提倡“随手公益”、全民公益,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他反对那种不顾实际情况,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超出自己能力、为公益而公益的行为。在单位,他认真做个好员工;
在家里,他努力当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
做公益,他尽量只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这一点也被妻子xx所认可。就连他的女儿xx在谈及理想时,也认真地说:“我希望自己有立足于社会的本领,然后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公益不在大小,贵在有心xx的眼光,从来就没有只停留在无偿献血上,更不会局限于单打独斗上。他的公益梦想,很大很大。而要达成这一梦想,首先要得到来自于家人的支持。妻子xx是xx要争取的第一个同盟军。xx多少有点“私心”:公益活动占用了业余时间,妻子自然需要为家庭付出更多,若是不理解自己,家里岂不战火连天?的确,xx献血的最初两年,xx没少数落丈夫,不过后来看到丈夫身强体健,没有任何不适,便放心了。在xx的感染下,xx也加入到无偿献血等公益队伍中来,并和xx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体会到了帮助人所带来的心灵满足后,身为心理学硕士的xx有了新的想法:丈夫拓展公益的广度,给人健康的身体,自己何不挖掘公益的深度,滋润受伤的心灵?于是,xx在支持xx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优势,在中国家庭教育网等网站及一些平面媒体上,义务开设了心理咨询栏目,为众多网友和读者烹制心灵鸡汤。2004年起,xx开始实施“心灵关爱”进社区项目,开展对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农民工子女、空巢老人专题心理讲座。先后开设心理讲座38场,辅导未成年人390余人,接听咨询电话980人次。一次,一对无助的父母找到xx,希望她能救救孩子小雨(化名)。小雨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不好好学习,和很多男生以及社会青年来往。几次接触后,xx发现小姑娘口才不错,谈起一些明星故事来更是津津有味。xx也不打断她,只静静地倾听。她觉得小雨肯跟自己说话,就是一种信任,只要先培养起这种信任,就不愁走不进她的心。果然有一天,小雨试探地问:“裴老师,一个人如果变坏了是不是永远就不能变好?”原来,小雨家里是开麻将馆的,来往的人鱼龙混杂,年幼的小雨被父亲的一个朋友侮辱了。小雨不敢跟父母说,生怕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指责和更大的伤害。反正自己已经变“坏”了,那就破罐子破摔,“坏”下去好了。xx听后,震惊而心痛,她告诉小雨:“一个人走错了路尚且可以回头,何况这事错不在你。你要放下心头的担子,好好补上落下的功课,作业要完成,上课能听进去多少是多少,慢慢来。”xx的开导在小雨阴郁的心头投下了一束明亮的阳光,她努力照着裴老师的话去做,渐渐觉得自己“正常”了,跟同龄孩子没什么两样了。在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xx发现不少孩子都存在情绪管理的问题,比如考试时莫名其妙大喊大叫,烦躁时用小刀划手臂等等。同时,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空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求安慰”“求抱抱”。于是2008年,xx在自己所工作的xx第八中学支持下,成立了xx省第一支学生心理志愿者队伍——“萤火虫”心理志愿者服务队。“萤火虫”志愿者们在xx的带领下,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会了分享与团结协作,通过助人收获快乐,感受到了“我很重要”,从而实现并延伸了素质教育,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xx还带领“萤火虫”们加入xx团队的活动,她认为公益服务的理念最好从小培养,一个人越早参与就越早收获快乐。同时,她还经常给xx团队的志愿者们开展心理讲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公益活动。有人问xx,这么多困惑的人,你帮得了吗?xx说:“我的力量是很小,但对于每一个接受我帮助的人来说,都有用。”就像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孩子,把被风暴搁浅在沙滩上的小鱼一条条扔回海里,有人说:“这成千上万条小鱼,你救不过来。别扔了,谁在乎呢?”小男孩一边捡起小鱼扔回大海一边说:“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xx知道,不管自己所做的事情在一些人眼里是否重要,但一些孩子的命运却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不同。她说,公益其实很容易,不在于你做的事情是轰轰烈烈还是微不足道,而在于,你有没有那样一颗助人的心。关爱他人,提升自己志愿者们相互之间都有个亲切的称谓——“小伙伴”,无论你在社会上的官职、地位、财富如何,只要在一起做公益,就是有共同目标的平等的小伙伴。xx不光把妻子拉进公益队伍,还把女儿xx也变成了自己的“小伙伴”。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爱好,让这个家庭联系更紧密,更温馨。那是2003年,xx去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照顾年仅3岁的xx的担子就落在了xx身上。xx不想因为带孩子而影响去做公益,也不舍得因为做公益而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索性就带着小雨辰一起上街,发传单、搞募捐。xx认为,“知识可以后天补,做人一定要从小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耳濡目染父母的公益行动,xx从被动跟着父母参加活动,渐渐变成了“我想帮助他人”。她在无偿献血现场向群众散发宣传单,去阳光村看望慰问孤残儿童,去社区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走上街头宣传“26度空调节能减排”、为灾区募捐……小小年纪的她也被评为“xx十佳美德少年”,跟父母一样成为xx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2013年5月,四川雅安地震一个月后,xx被借调到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四川工作站工作。到了雅安后,xx往往几个月回不了一趟家。xx从小跟父亲就十分要好,现在一下子分开这么久,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偏巧这时,xx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有好几次跟咨询者聊到晚上七八点钟还没结束。xx做了半天作业,肚子饿得咕咕叫,抬头一看,厨房还是清锅冷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早在xx八九岁时,xx就教她做饭,从烧开水教起。“会烧开水至少能泡方便面啊,这样就饿不着她,我们俩工作都这么忙,我希望女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xx的苦心没有白费,xx现在能做很多家常菜,而且味道还不赖,是很多同龄人所比不上的。xx笑眯眯地说:“这也算是个意外收获吧!”但xx毕竟只有13岁,她也希望每天一放学就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饭桌上能跟爸爸斗斗嘴,谈谈这一天经历的种种趣事。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这才是完美的家庭生活。可是xx做了一天的心理咨询,听了一天的话,也讲了一天的话,口干舌燥,回到家往往嘴巴都懒得张。xx叽叽喳喳在一边讲得正起劲,xx却说:“吵死了,你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xx生气了:“妈妈啊,我爸不在家,我不跟你说跟谁说?你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也是你的学生,现在我也需要心理咨询!”学校来班里搞留守儿童情况调查,一肚子委屈的xx听说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就可以算是留守儿童,忍不住问老师:“我算不算留守儿童?”这句话辗转传到xx耳朵里,勾起他心头深深的愧疚: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啊!于是,他每天尽量抽出时间给父母妻女打电话,告诉她们,自己人虽然远隔千里,心却一直在她们身边。跟女儿,xx说得更多,他动情地告诉女儿灾区孩子的生存状态,讲那些父母双亡的孤儿的辛酸。在一次又一次的亲情连线中,xx更深地了解了父亲远赴雅安的意义,意识到有母亲陪伴在身边,自己已经很幸福,不知不觉改变了想法:“爸爸做的事这么有意义,如果他为了陪我而少做了这些事情,是一种损失。”2013年10月,xx的父亲生病住院,只有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母亲陪护,xx和雨辰则每个周末去看护老人,替xx尽孝。不久xx也病倒了,xx心急如焚,想请假回去,雨辰却自信地对父亲说:“爸爸你放心,我可以照顾妈妈!”年幼的女儿,竟成了自己的坚强后盾!感动之余,xx只有更努力地工作,希望用更大的成绩来回报家人。现在的雅安余震仍然不断,xx不止一次遭遇险情。有一个夜晚,他在弯陡坡急的盘山公路上避让对面驶来的车时,凭感觉判断后面是草皮,就向后倒车,孰料一只车轮唰地一下悬在空中,原来后面竟是深不见底的悬崖!xx惊出了一身冷汗!还有一次,通过一段泥石流山路时,xx的车刚刚开过去,后面一辆车的玻璃就被泥石流砸成了蜘蛛网。志愿者们都喜欢跟xx一起工作,“傅老师运气好,福大命大,跟着他有惊无险!”xx坚信“好人有好报”,但他说运气只是一方面,懂得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拥有高超的求生技能,才是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的底气。“过去的经历给了我知识储备,让我眼界开阔,我做起公益来才能得心应手。现在我也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自身安全和公益活动有效完成。我希望女儿也能看到这一点,反过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关爱他人,其实就是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xx说,很多“小伙伴”都会带孩子一起做公益,这不仅是品格的培养和快乐的分享,孩子也会从这些体验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xx跟女儿达成了协议,等今年xx中考完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假期他都会带她去灾区参加志愿服务。给有爱的人一个释放爱心的平台绝大部分人都有做公益的心理需求和潜力,之所以没付诸实施,有的是觉得做公益代价很大,前人的丰功伟绩让自己“高山仰止”,不敢尝试;
有的是对公益事业缺乏了解,譬如觉得献血会伤害身体、传染疾病;
还有的,则仅仅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机会。xx现在想做的,就是为这些“公益种子”搭建一个平台,鼓励更多爱心人士参与,传播公益理念,提供公益实践机会。众人拾柴,火焰才高!继创办xx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总队,做到“无论贫富,总有一款公益活动适合你”之后,xx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创建公益服务组织孵化器,专门培育、培训公益组织,将志愿服务做大、做深、做专业,成为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得力助手。为此,xx在雅安一边参与灾区重建,一边通过与全国的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组织交流合作来了解公益组织发展需求。“培训方面会加强与裴老师的合作,她是专业的嘛。”xx的计划,自然少不了xx。即便在双双荣获中国好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之后,xx和xx也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有多么惊天动地,公益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觉得这些事,其实每个人能都做到。用xx的话说,“我也没有别的爱好,我只是把别人打麻将的时间用来做公益了。”xx和xx夫妇,一个努力让参与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另一个影响志愿者更深更持久地参与公益事业。他们有如一幅画布的经纬,不同的走向,织成相同的美好,而他们的女儿xx在父母的引领下,就像是经纬线上的小蜜蜂,通过公益实践采摘着别样的快乐。“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冰心的这段话,仿佛是xx一家人16年公益之路最好的写照。每一个年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那些美好的理想总是能够一代代薪火相传。在今天,像xx这样的公益家庭用他们的行动,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就像是一粒粒酵母,一点点光源,种植爱、传递爱、辐射爱,从而让抱怨者学会努力去改变,让迷茫者学会尽力去探寻,让批判者学会勉力去建设。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本文关键词:最美,合集,事迹材料,家庭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荐访问: 最美 合集 事迹材料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六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合集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