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教案设计 >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时间:2023-03-17 19: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一起和小编看看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欢迎查阅!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

  (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南海争端日益严重,从领土纠纷上升到了国家历史恩仇的高度,随着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学习和同学们对于本课知识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对于中日两国从历史到现代以来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中日两国争端的起因发生在什么时候?体现在什么事件上?

  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对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态度表示肯定,然后引出今天课上所讲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化的历史渊源所在。

  二、回顾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展示课件)

  1.晚清政府现状: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2.日本国家现状: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三、课程的深层学习和解读

  (一)自主查找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1.让学生根据对于中日两国现状的回顾,结合教材内容,自己分点总结出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2.学生展示自己总结的战争原因,根据学生的总结和发言,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完成最终战争原因的查找

  (二)采取对话学习方式,深层梳理各个历史知识点

  这一环节,分为学生间的对话和师生间对话两方面,在对话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

  1.给3~5分钟时间,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中日两国甲午海战的过程进行充分学习,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来。

  2.同桌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于战争过程的概述,学习对方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3.学生间对话完成后,教师把《马关条约》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给予学生重点的讲解和分析。如:对外关系上: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领土主权上: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经济上: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贸易上: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同学生一起在书上找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即:①台湾,辽东半岛等大片土地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②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大举外债,列强通过带宽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新的通商口岸被迫开放,使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开厂,其他列强引援“利益均沾”条款,争相在中国开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需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学生在《马关条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同老师对话交流。

  教师在同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学习丁汝昌英勇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

  四、教师小结

  在本课,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学习了《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了爱国心。

  五、作业布置

  1.理解并背诵《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将《马关条约》与之前学习到的《南京条约》进行对比,总结两个条约的异同点

  六、板书设计

  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爆发的原因:内因、外因

  战争爆发的经过:北洋舰队作战,攻击与被击败的过程

  战争爆发的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在教学时,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网建议教师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教育学生一方面要铭记历史,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和平和发展,加强和包括日本在内的邻国间的联系和合作、交流,以促进各自国家的繁荣昌盛。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其实,日本在近代也遭受过列强的侵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但是他很快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不久就制定了一个大陆政策:第一步,征服朝鲜;第二步,侵占中国东北;第三步,征服中国;最后,称霸世界。在我们今天要讲的《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中,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所以,当日本出兵侵占朝鲜后,很快就发动了侵华战争。

  三、讲授新课:

  1、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

  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

  2.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

  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

  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请思考:

  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

  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④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为什么?

  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四、小结: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本课的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3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推荐访问: 甲午 中日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