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工作总结 > 2024年(11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编

2024年(11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编

时间:2023-12-03 13:1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11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3年(11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编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汇编(11篇)目录XX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XX市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XX镇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市市场监管局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市中医院科研教学部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县农业机械事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汇编

(11篇)

目录

1.XX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2

2.XX市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10

3.XX镇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22

4.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25

5.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30

6.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41

7.市市场监管局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49

8.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依法治市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67

9.市中医院科研教学部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75

10.县农业机械事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83

11.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95

XX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XX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城市经济提质转型高地、古城文化复兴源泉、文明城市创建样板、社会治理创新模范”新定位,聚焦“美好XX年”十大专项行动,着力推进全面发展、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美好XX·宋韵典范”建设,为海曙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贡献力量。

(一)压实责任,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始终紧绷防疫之弦,面对多轮疫情影响,街道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加快理顺实战指挥体系,制定两套方案,打造平战快速转换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一是守牢疫情防线,在今年宁波、海曙多次发生疫情以及辖区出现阳性病例期间,街道全体人员到岗到位,完成辖区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任务,高效完成2个临时静默小区的人员转运、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各项工作,同时多次选派人员支援南门、高桥核酸检测。

二是强化数据核查,抽调条线、社区、派出所、城管中队力量,组建街道数据核查小组,落实专班24小时值班制,数据核查、人员纳管、后期管控做到“快、准、实”,居家管控落实“五包一”制度,截止目前街道数据核查无漏查失管情况发生。三是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成立街道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小组,严格督导防控责任落地落细,构筑疫情防控闭环;
合理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确保便民高效,多措并举提升新冠疫苗接种率,压紧压实辖区小门管控主体责任和各条线监督责任。

(二)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稳步提升。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态势整体偏弱。1-9月,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3亿元;
实现财政总收入7.14亿元,同比下降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亿元,同比下降9.9%。二是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途径,今年成功引进浙江磐陀基业岩土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项目、卓贸进出口综服项目等优质企业。三是精心做好“助企纡困”。强化对辖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走访力度,累计走访海城投资、中外运、住宅建设等重点企业100余家次,对标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型企业等培育工作,协助3家企业申报2022年第一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企业申报2022年第一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拉高标杆,街区环境更美更优。一是深化市容环境整治。贯彻三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制定街道全域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深化环境管理“景区化”机制,开展小区清洁家园、全域街容街貌清爽、深化道路清爽、水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提升行动”。针对中山西路、柳汀街等道路两侧楼宇外立面不洁整改老大难问题,联合城管中队,深入走访楼宇单位业主或物业,及时督促业主单位落实整改,今年完成楼宇立面整改41处。二是优化人居环境。今年年累计共清理500个楼道及卫生死角,清理各类垃圾360余车次。同时对重点部位梅园小区内乱堆放、乱吊挂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
成立环境文创突击队,开展辖区内联合执法检查,对迎凤街沿街餐饮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现场发放燃气责令改正通知书和垃圾分类责令改正通知书。三是加强垃圾分类督导。稳步推进“两点一房”改造升级,对垃圾投放点位、垃圾房等设施予以美化,打造各具特色垃圾点房,15个小区按计划分步实施。四是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围绕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持续“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水域环境专项行动,开展XX、护城河河长巡河各40次,发现水域问题30处整改30处,针对小区地下污水管网存在老化或破损、污水管道私接乱接、沿街餐饮店铺污水排放不规范等现象进行深入排查。

(四)提高站位,平安建设有力有为。一是有力调处矛盾纠纷。进一步融合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同矛调中心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网格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用,建立各科室及派驻单位“四个平台”会商制度。二是做好维稳工作。着力保障望湖市场顺利完成改造,面对望湖市场升级改造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街道前期与市场方多次沟通协调,同时对摊位业主和周边居民区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解释说明。三是反诈宣传不停歇。认真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为期半年的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举办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群众反诈知晓率,发动群众下载并安装反诈app,切实减少辖区内诈骗案件发生数量及损失金额。

(五)强化举措,安全生产毫不放松。今年街道与辖区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定了2022年度公共安全综合目标管理、“三防”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企事业单位公共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一是持续开展安全检查,结合省、市“除险保安”行动大力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重大节日如春节、五一、国庆由主要领导带队对辖区内重点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切实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二是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双创”,结合街道实际,制定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联动制度,规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街道食安办开展有“甬有食安,你我同行”XX盛园广场宣传、食品安全进“镇明中心小学”活动等,不断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等各类培训活动,积极创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示范单位。

(六)争先创优,民生服务持续提升。2022年10月,国家民政部公布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拟表彰名单,街道迎凤社区居民委员会位列其中,系全市唯一。一是打响“邻舍家”小区自治服务品牌,街道13个小区均已挂牌建立居民自治站,基本实现社区公共服务职能上浮街道,自治服务职能下沉小区的改革目的。二是打造中心城区康养体系建设样板,“阳光里”康养联合体依托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基本形成“居养融合式”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动“阳光里”康养联合体加装电梯,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电梯安装完成并交付使用。同时借力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行动,谋划从智慧硬件配套和软件两方面提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级,争创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是讲好XX文化故事,围绕“书香XX、文艺XX、戏说XX”定位,拓宽街道文化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重点做好区域性文化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舞蹈、歌唱、诗词、甬剧、书法等辨识度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

(七)提质增效,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延续“5AD建”工作目标,通过“夯实红色基础、构建D建格局、加快红色门户建设、打造美好家小区D建品牌”等,不断增强D建统领服务中心,提升基层治理能级。一是加快金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D建+文化”特色,着力推进“宋氏织造办、四雅美学馆、湖西十二讲”品牌打造和“如果宋朝会说话”系列活动开展,凸显红色元素和宋韵文化展陈,目前已完成部分设计和布置。二是构建区域化D建工作新格局,联合天一阁博物院、海曙区文广旅体局、海曙城投等9家单位,构建街区景区融合、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基层D建格局。三是深耕“美好家·幸福治”D建品牌,围绕组织体系变革、协同力量壮大、D建可感提升、家风指数建设“四位一体”打造D建品牌,掀起党的20D精神学习热潮。四是美好家风浸润人心。街道作为海曙区试点单位探索建立社区家风建设指数体系,以社区为考评对象,牵头制定指数测评标准,推动社区进一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廉洁文化在社区、家庭层面的浸润。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街道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围绕“城市经济提质转型高地、古城文化复兴源泉、文明城市创建样板、社会治理创新模范”新定位,勇扛使命、勇闯新路,为海曙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贡献XX力量。

(一)经济发展方面。做强“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服务”三大特色产业,紧盯XX西区金汇小镇二期开发,天一阁扩建等重点关键,谋划好街区发展新格局。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招商实效,优化产业结构,聚焦外资引进、浙商回归等工作短板,关注咨询、设计、科创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业,结合新金融、人才、文化、数字、历史等元素做好项目招选工作。依托金汇小镇等高端平台,以企引企,抓牢优质资源,积极引进高质量人才和高品质项目。挖掘现有存量企业新增业务板块,重点引进出口、大宗商品、跨境电商、营利性服务业等有成长潜力的贸易类服务类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紧盯龙头企业,精准服务确保平稳发展。优化街道营商环境,强化“稳定企业是最大的招商”理念,深化联企走访服务机制,借助多平台加强联系,重点做好对企税收、统计等工作指导,建立亲密伙伴关系。聚焦“小升规”,全面谋划寻增量,深入研究企业税收成长表,做好月度、年度“小升规”企业挖潜和跟踪监测工作。

(二)城市建设方面。持续深化景区化管理工作,打造全域净美街区,巩固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模式。以创建未来社区为契机,高品质推进街区更新。深化垃圾分类,做到宣传、分类、投放、收运“四精准”,配合宁波市垃圾分类世行二期项目,重点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智能化设施建设,计划再创建一批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进一步深化“两点一房”建设,提升垃圾分类品质。继续深化区域污水零直排,推进“五水共治”建设;
通过D建引领,进一步提升业委会自治功能,加强物居业三方联动,规范物业企业履约行为,持续推进物业小区提价提质,构建和谐宜居小区。进一步深化小区物业日常管理考核机制,调动物业管理积极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加强应急联动,做好台风汛情等安全管理,促进辖区平安和谐。

(三)民生事业方面。进一步提供优质化、均衡化、多元化政务、民生类公共服务事项,依托XX街道文化站、筑香书院和岭读书房创造全民阅读文化氛围,通过邻舍家建立十五分钟生活圈,打造环XX便利生活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试点样板。进一步梳理可上浮平台和事项,拓展小区自治站服务内容。加强理事会成员综合能力建设,完善事件分类处置、自制资金管理使用机制,规范小区自治站日常运作,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加大自治项目引领支持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性强的参与型社区治理路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排摸街道养老为老服务资源,绘制为老服务资源地图,全力创建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心城区智慧康养体系,努力做出品牌、做出示范、做出经验。

(四)基层治理方面。依托“阳光里”民生服务综合体、小区自治站等平台,融入数字化改革,努力构建“全龄友善型”街区。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重点,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全面营造反邪氛围,在XX5A景区开设宣传基地,开展反邪警示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宗教场所、进企业。加强隐患排查,力争创建两家“无诈社区”和“无诈企业”,争取创建一家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加强物居业D建联建,用好“开放空间”居民议事等议事载体,巩固“XX红网”建设。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加强综合信息指挥室建设,落实双向考核、责任捆绑等制度,加强“警网融合”工作,全面实现e宁波和公安工作平台双向互通,形成社会治理管理新格局。

(五)党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践行党的20D精神,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强化服务中心大局,不断扩大D建联建、社企联动等,壮大红海突击队等力量,在防疫防台、美好家园建设、民生实事项目重点难点中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做优品牌,做好D建引领文化自信文章,积极发散D建联建资源链接、协调对接,推动一批如“文化共富益路同行项目、寻梦书院青少年沉浸式研学、City walk街区打卡”等项目落地,以D建引领串起环湖资源、环湖公益,推动文化矩阵不断壮大。

XX市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争一创”活动为抓手,实干担当、勇毅前行,有力推进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XX“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统筹,全面依法治市扎实推进

1、强化依法治市统筹。积极组织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细化“一规划两方案”工作举措,制定印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及重点责任分工》,完善全面依法治市重点工作指引、提醒、警示清单和法治督察工作制度“三清单一制度”,调整充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协调小组人员力量,着力推进“1(委员会)+3(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三个协调小组)+N(重点部门)”工作机制运行。

2、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印发《XX市法治政府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推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发布“两文件一协议”法制审核一次性告知书,从源头防止规范性文件“带病”出台,今年共审查合同156件,合法性审查文件104件,征求意见回复55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推动行政复议向基层延伸,新建干河、三伏潭和郭河等3个行政复议咨询点,今年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67件,办结56件,收到行政应诉案件39件,均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没有发生败诉,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3、加大法治督察力度。创新推广实施法治督察“4+6”工作运行机制,制定法治督察约谈、通报、移送、典型事项曝光4项制度。统一制作法治督察事项审批表、督察事项处理意见书、责任整改通知书、法治督察通报、法治督察事项办结审批表、督察事项移送单等6种格式文书。通过巡察监督、集中案件评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专项督察等形式常态开展法治督察。

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市司法局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八五”普法作出全面部署。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印发《2022年全市普法宣传“一月一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普法责任清单,以“3•8”“3•15” “6•26”“12•4”等节日节点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以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营商环境、信访条例、反诈禁毒等为重点的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六进活动。深化涉企普法宣传,组织开展“强化法治思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普法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今年来,全市共组织活动530余场次,开展各类法治专题讲座470余场次,法律咨询16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7万余份。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制定下发《全市2022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通知》,并及时督导检查,确保参学率、参考率和优秀率均达100%。

(二)开新局,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1、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检查督办,印发《XX市行政执法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方案》和《关于征集我市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向纪委监委移送行政执法违法案件线索2条,办理行政执法违法案件4件,向各执法部门交办8件,下达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2份、建议书3份、答复通知书8份。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完成9个市直部门向杜湖街道赋权156项。组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全市学习贯彻***法治思想暨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100多人参加行政执法监督资格考试,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2、完善行政复议机制。简化受理程序,建立了行政复议申请“一站式服务”、行政复议事项“一次性告知”、行政复议全程“一次不跑”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印发《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制度》,对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行政复议案件,开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绿色通道”,建立“繁简分离”办案模式,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开展“复议为民促和谐”专项行动,将调解和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提升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效能。

3、打造柔性执法品牌。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在全市推行“4433”工作法,即推行四项清单制度、创新四种监管方式、践行三项承诺、实施三项评估,着力打造了“优劝重改、轻罚重教”柔性执法新品牌。我市荣获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先行区殊荣。今年来,全市制定从轻处罚事项112项,减轻处罚事项32项,免处罚事项259项,免强制事项62项,共465项。办理从轻处罚案件1574件,减轻处罚案件54件,免处罚案件1458件,免强制案件8件,共3094件,减免罚款1744.1万元。各执法部门对行政相对人累计开展行政建议1669次、预警提示1120次、行政回访1040次。

(三)抓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质量持续提高

1、创新专项法律服务模式。在全省成立首家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站,确定501家规上企业中小投资者135人,组织开展专项法律宣传及培训80余场次,发放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宣传手册600余册。与市法院、市金融办联合制定《XX市保护中小投资者“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2次。制定《XX市中小投资者小额速调工作实施细则》,建立5项工作机制(委托调解机制、示范判决机制、繁简分流机制、诉调对接机制、多元化解纠纷机制),2项工作制度(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律师调查令制度),编纂1本典型司法裁判案例白皮书。

2、优化涉企法律服务资源。依托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开通“中小微企业服务专线”。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组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法律服务,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法律服务。健全完善涉企纠纷调处机制,以中小微企业矛盾纠纷为重点,开展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加强涉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常态化开展涉企风险排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诉累。

3、加大惠民利企服务力度。深入推进“律师进村、法律惠民”工作,今年开展法律咨询9000余人次,法治讲座1000余场,参与村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165件。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实现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双号并行,推出“快速办”便民措施,将法律援助审查时限从7日缩短至3日,今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66件(其中认罪认罚案件577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42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47件)。积极拓展公证业务,推动“公证+不动产”深度整合,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今年办理各项公证2580件,其中涉企公证125件。

(四)守底线,维护稳定职能有效发挥

1、人民调解持续发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指导管理,全面推行诉前免费调解制度,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编印《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资料汇编》,统一规范全市19个司法所标识、公示内容。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培训,参加培训4000余人次。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组织开展了“调解促稳定、喜迎20D”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系列活动,共调解矛盾纠纷1747件,调解成功1715件,调解成功率达98%。

2、社区矫正精准矫治。积极争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品牌,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我市社区矫正“1335”工作模式被省厅微信公众号推送。组织开展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庆佳节话未来”教育帮扶、执法专项检查、“喜迎20D、忠诚保平安”社区矫正专项行动、社区矫正工作者业务培训等系列活动,社区矫正质量不断提高,全市468名在矫对象全部依法管控到位。

3、刑释人员应访尽访。认真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大排查、大走访”专项行动,对近五年来监所释放刑满释放人员和近三年来解除社区矫正对象及在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刑满释放人员4268人,其中重点帮教对象221人,全部排查走访到位,排查率100%。认真落实刑满释放人员“无缝对接”机制,今年763名监狱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做到了“必接必送”。

4、平安建设稳中有序。将反诈禁毒、网络诈骗、扫黑除恶等工作纳入“八五”普法范畴,作为2022年普法宣传重点,推进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强化律师监督管理,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力推进律师参与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工作。

(五)固根本,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开展每周“固定夜学日”活动和“每周一法”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开展理论学习10次,固定夜学14次。扎实开展“两争一创”活动,将局属各科室(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在“XX司法”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晾晒,激发干部职工争先进、争进位、创一流。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大走访、大调研、大对接”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活动,建立问题清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58名党员做到了每户必到、每户必访。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把“两学一做”、DS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政法队伍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整训、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扭在一起抓,推动了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六)强中心,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

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及时调整充实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按照新一轮“六联六包”工作要求,积极与小南社区对接,组织包联干部完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疫情防控摸排宣传和核酸检测采样等系列工作。按照“定点+专人+轮岗”的工作方式,每日组织干部职工到黄金大道汉江路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宣传创城知识。扎实开展“流金岁月-昌华物流园”段街长制包保工作,切实履行副街长职责,完成了相关整改工作。

二、工作亮点

1、成立了全省首家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站。积极争取市委编办机构设置批复,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站,并选配2名工作人员和4名证券业务领域律师,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投资风险防范及维权能力提升培训、法律宣传普及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依法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与市法院、市金融办联合制定《XX市保护中小投资者“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全市501家规上企业中小投资者台账,并印制中小投资者宣传手册。省司法厅公众号将此作为经验转发刊登。

2、推行“4433”工作法,荣获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先行区殊荣。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4433”工作法,即推行四项清单制度、创新四种监管方式、践行三项承诺、实施三项评估,着力打造了“优劝重改、轻罚重教”柔性执法新品牌,助力持续深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3、创新推行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塑造“仙办好”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职能,市司法局制定出台《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制度》,按照“当日办理、提速快办、限期办结”的要求,拓展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科学调配和高效运用复议资源,确保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紧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实干担当、勇毅前行,奋力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XX“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积极做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筹备工作,制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及重点责任分工,制发镇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清单,加强法治督察,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制发2023年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普法宣传“一月一主题”活动方案,指导开展重要节点宣传教育活动。

2、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XX市法治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定期督办检查。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托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落实。加强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和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议体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规范和提升行政应诉工作。

3、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站作用,加大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服务和宣传力度,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深入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推动完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组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法律服务,持续深化“法治体检”活动,不断满足企业全方位法律服务需求。拓展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新业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专业化法律服务。

4、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逐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实现“有形”向“有效”转变。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实现人民调解员培训全覆盖。以推动“1335”工作模式为抓手,依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管理机制,加强社区矫正队伍的配置管理和执法监督,打造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品牌。加强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社区矫正质量。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无缝衔接”机制和重点人员“必接必送”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党委政府安置帮教主体责任。持续抓好反诈禁毒、网络诈骗、扫黑除恶等工作。

5、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质量。深入推进“律师进村、法律惠民”工作,优化人员配置,量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账。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率达到100%。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措施,推行“就近办”、“快速办”、“上门办”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让受援人享受便捷法律服务。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力争援助案件受援人满意率达98%以上。积极拓展公证业务,积极推动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事宜、借款合同赋强公证业务、“公证+不动产”业务深度整合。

6、开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主题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加强青少年群体法治教育,完善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将法治示范创建融入“美好生活•共同缔造”系列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增强创建实效,努力创造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XX样本。

7、持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谈治国理政、***法治思想为抓手,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把强化 “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党员干部血脉。进一步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把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与推进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XX镇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工作,不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突出政府信息公开重点,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202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政务公开工作多次做出批示,要求我镇政务公开工作要对标先进单位,在全年工作中争先进位。我镇分管领导统筹抓好部署,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明确专人负责,牵头抓好组织实施;
各科室按照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本处室政务公开工作,形成层级负责机制。

进一步规范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各项工作。制定《XX镇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细化分解我镇2022年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具体牵头和责任落实单位,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对照本年度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反馈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整改,扎实推动我镇政务信息高质量公开。

二、推进重点工作,深化政务公开

1.加强基本信息公开。在镇门户网站全面公开全镇及内设处室、单位的工作职能等信息。对全镇各部门工作年度计划、工作进展、重要事项进行按时按点公开,全年共发布政府信息498条。

2.加强政策发布解读。坚持“应解读、尽解读”、“谁起草、 谁解读”原则,将政策解读环节前移到文件制订过程中,确保解读材料与规范性文件同步公布。运用了文字、图片和媒体等多种形式的解读。2022年我镇发布政策解读信息11条。

3.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务信息公开。为更好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互动交流的实用性和开放性,我镇在网站上设置了信息公开意见箱以及“市长信箱”等留言渠道,规范留言办理回复机制,提高留言回复质量,3个工作日内完成简单留言咨询。全年共回复政务公开留言渠道留言56条。

4.围绕重大事件应对,及时准确发布重要信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镇及时围绕加强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在镇政务公开网站及时宣传省、市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情况。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镇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公众需求存在-定的差距。

下一步我镇将深化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巩固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成果。

一是继续按照安庆市、桐城市政府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力争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创新思路、完善工作平台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进一步充实政务公开的内容,打造好就业创业、义务教育等领域信息公开平台,加大网上公开力度,全面、规范的向群众公开他们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相关业务。

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市政务公开办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使信息公开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四是加强政策解读,特别是多角度、多形式开拓解读新手段,从群众关切的堵点和重点出发,深入解读政策文件内涵,解读更加深度化。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树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总体目标,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快干实干、提速提效,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进展

(一)抓好涉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根据巡视反馈情况,我局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作专题汇报,认真对照问题清单,牵头制定23条整改措施,持续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做到坚决改、彻底改、改到位。截至目前,涉粮巡视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坚持标本兼治,举一反三,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盯紧购储销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人、管粮的长效机制。印发实施《XX市地方储备粮管理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全市粮食行政部门履责情况考评方案》等文件,从加强储备粮管理、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压实管粮管储职责等方面强化粮食购销领域“穿透式”监管,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打牢供应保障物质基础。发挥地方政府储备“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地方储备粮规模基本稳定,构建政府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储备格局。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络。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000万元,加快推进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建设;
在全省率先完成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共建成应急供应网点170个,大米日供应能力达到794.17吨,小麦粉日供应能力达到1133.16吨,食用油日供应能力达到957.04吨,为粮食市场保供稳价提供有力支持;
科学设置、动态调整粮食价格监测点,目前全市共设置价格监测点80个,覆盖全部县区,涵盖农户、购销企业、加工企业、转化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粮食市场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三)提升粮食收储管理水平。破解小微粮企融资难。今年顺利完成夏粮收购53.27万吨,专门筹措3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夏粮收购,另有11家粮食经营企业进入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盘子,出资2200万元,认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可提供增信贷款额度约2.2亿元。目前已为8家企业投放粮食基金贷款1.3亿元,有力支持收购企业资金急需。发挥“五代”服务作用。积极为农户提供以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五代”服务,目前已提供“五代”服务量40.37万吨,有效促进粮食减损降耗、提质增效。提升粮食仓储设施水平。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指导市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国家级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目标任务为制定准低温储粮和高效环保入仓两项企业标准,时间到2024年底。指导开展仓储设施升级改造,争取财政资金4820.14万元,支持储备粮库新建扩建仓容5.03万吨、升级改造仓容9.5万吨,目前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评审,并进入建设阶段。

(四)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1900万元。我市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成功列入2022年优质粮食工程省级示范项目,该项目被列为省政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第四批”政策清单,项目总投资6850万元。加强“沂蒙花生油”品牌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推介会,精心制作“沂蒙花生油”区域公共服务品牌专题宣传片,圆满完成15场次企业专场直播和3场次活动直播任务。借助省局“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粮油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粮食产业经济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粮食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3.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393.42亿元),同比增长7.62%,销售收入426.3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394.3亿元),同比增长8.13%,利润总额15.1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8.58亿元),同比增长76.46%。

(五)提高管粮管储工作水平。摸清风险防控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将其列为严守的“一排底线”之首,并列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之中。我局全面梳理潜在风险,形成工作台账,抓好风险化解。强化粮食流通监管。有序组织开展“一项质量检查、两项交叉检查、四项专项检查”等7项检查及问题整改督办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开展粮食执法181次,检查发现问题已督促并全部完成整改,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例,予以警告并处罚款,有效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护了粮食生产经营者利益。实现信息化动态监管全覆盖,可通过“山东粮食流通监管云平台”实时监控每个企业、每个库点、每口仓。加强库存政策性粮食出入库质量监管,落实出库必检规定,杜绝超标粮流入口粮市场。抓好履责考评。研究制定“绩效评估+部门履责”机制,采取定量考评与加减分相结合的方式,启动地方储备粮绩效评估和行政部门履责情况“首考”,督促粮食行政部门履职尽责,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加大救灾物资采购及储备力度,市级救灾物资储备达到357.2万元,调出应急救灾物资42.1万元;
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完成生活类救灾物资商业代储905.83万元,能够满足受灾转移人口1.5万人20天生活需要。重点实施“山东省鲁南区域应急物资(医疗防护)储备中心”智能库项目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牵头落实市委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储备保障各项工作,完成市级医疗防护物资政府储备9356万余元,调出医疗防护物资约700万件,价值3240万元,现存医疗防护物资价值6146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着力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上走在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入推进“一项考核、两项评估”,抓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贯彻落实。二是着力在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完善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互为补充的格局,稳定粮食储备规模,积极向上沟通协调,适当调整增加省核定我市的地方储备粮规模,减轻财政压力,切实发挥好地方储备“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优化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提升粮食市场监测预警能力,研究探索加强粮食应急保障管理的有效路径,切实发挥保供稳价作用。三是着力在粮食产业发展上走在前。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力提升“沂蒙花生油”公共品牌影响力,加大政策争取力度,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借势借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着力在推进依法行政上走在前。全面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管物资的能力水平,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严厉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五是着力在保障能力提升上走在前。加快推进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发挥鲁南区域医疗防护物资储备作用,充实增加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优化仓储布局,建成分类分级管理、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XX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法治思想为引领,全面履行法治建设工作职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农业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结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突出农业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重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积极推行“双随机”和“互联网+监管”,农业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以***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法治思想内涵,并贯彻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始终。利用召开党组会议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内法律法规以及涉农法律法规,传达学习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州、依法治市、平安建设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会议文件精神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法治思想重要精髓,推动学习宣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二)全面落实“两规划”“两纲要”。全面贯彻落实《法治XX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按照全市贯彻落实“两规划”“两纲要”任分解方案,制定了《XX市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工作规划(2021-2025年)》《XX市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了《2022年XX市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XX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工作职能职责,特别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明确了各职能股室的职责要求。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抓实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和充实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中央、省、州、市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二是抓实理论学习。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省、州、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组会议、局务会重点学习内容,集中学习了***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统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
市级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三月法治宣传月”等活动并参加相关考试,有效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知法、用法、守法自觉性。三是强化学习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加大行政法律基础知识、涉农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相关规定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通过开展农业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和农业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学习培训等方式,重点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并组织农业农村系统执法人员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网上培训班、州司法局举办的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培训(农业领域执法专题)、州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全州农业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培训暨执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和市司法局举办的《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执法培训活动,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执法资格学习考试,进一步提高持证率。今年以来,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线下培训11期582人次,组织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51人次,市级农业农村系统持有省级执法证132人。

2.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根据XX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多措并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一是活动主题宣传。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和农业工作特点,结合“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三月法制宣传月”、“六月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采取设置咨询点、悬挂横幅、设立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等形式宣传农业类法律法规。二是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XX市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50%的行政村有学法用法示范户,到2025年底实现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覆盖到全市100%的行政村,到2035年力争每个行政村的学法用法示范户数量和效果都符合本市法治工作要求。目前,已推荐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97户。三是利用工作平台宣传。结合农资打假、农机下乡、农业安全检查、农民培训等工作,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咨询、入户走访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累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8期,出动人员7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950份,接受群众咨询960人次。

3.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落实党组工作规则,将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提升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一是修改完善《XX市农业农村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二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云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云南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规定,依程序承办《XX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和《XX市农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XX市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文件,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列为必须遵守的法定程序。

4.强化行政执法效能。一是整合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根据《XX州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文办发〔2019〕125号)精神,整合组建了XX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5人,现有执法人员42人,以市农业农村局的名义集中行使分散在局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二是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充分利用巡查检查、监督抽查、暗查暗访、投诉举报等手段,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生产经营集散地等为重点地区,重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执法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制售不符合标准农资产品、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22年,共立案查处违反农业法律法规案件29件,其中:农业机械案件6件,农药案件6件,种子案件9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件,动物卫生案件7件,罚没款82.5万余元,没收涉案农药1246.21公斤,收缴涉案种子3922公斤;
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案件共2件,公安机关现已立案1件。三是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按照省、州、市2022年度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安排,2022年度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事项共14项,其中:由市农业农村局本级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2项,由省、州统一制定方案并抽取检查对象,分级随机选派人员实施12项,已全部完成抽查任务。四是开展以案释法宣传。利用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例在媒体、电视上进行曝光,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遵守农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先后在XX市人民政府公开网站和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常XX》、《第一XX》等XX市自媒体发布文章4篇,增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各项义务的自觉性。五是开展执法信息公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XX市人民政府门户网-市农业农村局》《云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云南》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工作门户》向社会公开农业行政执法信息结果,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行政执法信息公开1352件,其中:行政监督检查695件,行政许可598件,行政处罚25件,行政确认33件。

5.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和涉诉案件办理。针对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注重从政策和法规层面预防和化解,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在行政应诉案件数量激增、案情复杂敏感的情况下,严守法治底线,依法公正办理,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022年,共受理投诉举报件38件,办结38件,办结率100%;
承办农业行政诉讼案件7件(一审判决3件,二审判决2件,二审受理2件),其中:驳回原告起诉3件,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件;
承办农业行政复议案件3件,其中:撤销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3件。

6.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制审核规定。一是由市政府统一购买服务,聘请XX市七乡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及时提供重大决策咨询、立法项目和规范性文件论证、重大案件、战略协议与合同审查、重要资产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法律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决策于法有据、合法合规,为科学决策提供法治支撑。二是开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面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相关规定,由局政策法规股对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大行政执法进行法制审核,严把行政执法审核关口。2022年,法制机构审核重大行政许可案件57件,行政处罚案件28件。

7.开展案卷评查。由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机抽取局属单位和机关股室承办的行政执法案卷,采取交叉互评的方式分配到各单位对照评查标进行评查。共抽评行政执法案件17件,其中:行政许可案件9件,行政处罚案件8件,经评查,优秀案件2件,占11.76%,合格案卷率76.47%,不合格案件2件,11.76%。

8.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要求及时编制完成并公布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备案管理事项清单。二是持续开展“三减”“减证便民”行动,“减时间”,明确申报流程,制作了申报指南,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短75%,严格执行“清单之外无审批”;
“减跑动”,目前实施政务服务清单的事项为56个项(含子项)全部纳入了“最多跑一次”范围,占比达100%;
“减材料”,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要求再提交其他证明材料,积极推行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三是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马上办”,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共办结一般性农业行政许可65件,完成农业行政许可即办件100827件,其中:植物检疫证核发305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证核发100532件。

(四)重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2022年,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25件,全部为主办件,其中: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1件,民生问题4件,实现按时办复率100%、面商率100%、网上公开率100%、解决率64%、满意率100%;
承办政协提案18件,全部为主办件,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畜禽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按时办复率100%、面商率100%、网上公开率100%、解决率28%、满意率100%。

(五)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全面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扫黑办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要求,结合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
同时,制定印发了《农业农村系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方案》,确保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稳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

1.推进法治乡村治理问题困难多。XX市农村点多面广,法治宣传教育难以覆盖到位,经费缺乏,乡村治理需要综合有力的措施,目前针对农村地区的有效治理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

2.法治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农业农村领域法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比较单一,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

3.执法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涉及法律法规多,监管事项多,执法面广、监管难度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整合组建时间不长,执法人员划转不到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序影响执法监管质量。

4.建立完整的综合执法体系难度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基本组建完成,但人员不到位,执法装备设备配置不到位,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分散,执法经费难落实,不能充分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农业市场监管职责。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及“八五规划”。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云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XX建设规划(2020—2025年)》,并结合工作开展实际,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相关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法治学习与宣传。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同时组织开展好宣传和培训,对宪法、民法典等重点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细致学习和宣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通过开展执法培训、案卷评查、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加大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推动全市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进一步理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内部关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推动行业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强化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生猪屠宰、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工作力度,确保质量安全,加大农村集体“三资”、农机领域等行业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执法经验做法,定期发布农业执法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

(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做好决策全过程的记录和资料归档,实行科学决策,提高效率;
完善法律顾问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为重大行政决策提供合法性的建议,推进决策合法性,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积极为群众调处矛盾;
落实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依规制定出台产业政策措施,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持续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建设平安XX。紧紧围绕全国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提出的“十件实事”、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和州、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建立健全行业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加强行业领域监管和专项整治,保持行业整治高压态势、补齐农业农村治理短板、堵塞监管漏洞,加大执法监管及行业管理力度,建设平安XX。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成效

(一)聚合力助升级,服务发展质效提升

一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市委、市政府将市场主体倍增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2022年1—10月全市净增市场主体6501户,完成2022年净增目标任务8717户的74.5%。其中:企业净增785户,完成目标任务的23.32%,个体工商户净增5672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6%。截至10月23日,全市在册各类市场主体60064户,完成2022年在册目标任务数61328户的97.93%。其中:企业9079户,完成目标任务的78.27%,个体工商户50049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93.49户(隆阳86.59户、施甸68.58户、龙陵80.69户、昌宁81.62户、保山市平均数84.93户),比2021年底净增10户,排名第一,超过全市平均数8.56户,千人拥有市场主体增长率12.14%(隆阳14.36%、施甸14.50%、龙陵14.21%,昌宁9.74%、保山市平均数13.10%),排名第四。二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2022年全市制定市级部门和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计划123项,其中部门抽查计划94项,部门联合抽查计划29项。截至11月1日,全市通过省级平台执行计划91项,完成108项,完成率87.8%。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5038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专利510件,地理标志商标1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腾药;
TENGYAO及图形”获得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在菲律宾、老挝被核准保护。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中国优秀专利奖1个,云南省优秀专利奖2个。2022年,积极落实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发放知识产权资助奖励18.47万元。

(二)守底线强监管,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市场安全底线筑牢筑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松懈抓好“四大”安全监管。一是毫不松懈食品安全监管。以地方党政同责为要求,统筹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连续五年考核为A级,考核分数连续五年排名全保山市第一,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圆满完成重大活动接待食品安全保障,保障就餐人次41595人次。食品抽检实行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隐患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抽检食品1966批次。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28958人次,结果均为阴性。二是强化药械化安全监管。全市现有涉药械化单位2540家,实行全面从严监管,不放过任何疑点。加大以疫苗、麻黄碱复方制剂、血液制品、儿童用药、“一退两抗”药品、XG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儿童化妆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力度。2022年,完成药械化抽检共88批次,对检验不合格的8批次进行立案查处。督促医疗机构经营企业加强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截至目前,上报不良反应报653例,药物滥用表252份。对全市6家使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单位开展检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持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目前全市共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790家,在册登记特种设备4034台。2022年持续开展压力容器、冶金桥式起重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管道、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检查中,对查出的隐患做到闭环管理,对重大违法行为、重大事故隐患依法处理,及时停用、查封、处罚,做到严执法、重实效。四是强化质量助推经济。充分发挥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在今年对2021年的全市质量工作考核中,XX市获得保山市第一名。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加强,持续开展油品、燃气具、肥料以及危险化学品、农用物资、建筑材料、儿童玩具用品、贵金属、翡翠饰品等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及抽检,共抽查产品153批次,对8个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认证工作成效明显,目前,我市共有85家次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等证书166张。计量筑基、标准引领、合格评定、政策激励有效助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三)抓重点净环境,市场秩序规范稳定

一是执法稽查工作显成效。2022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截至11月10日共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317件,罚没金额为394.9万元,提请案审会集体讨论案件96件,通过并减轻处罚96件,积极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严惩不正当竞争,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传打私”工作,持续加大侵权假冒问题打击力度,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连续开展“网剑”行动,严厉查处网络直播带货等突出问题,市场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全面清理存量政策措施,2022年以来,对各单位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截至2022年11月底,上报清理文件总数88件,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文件22件。二是消费维权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全国12315平台、12345热线平台同时受理,全量归集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数据,实现对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统一动态研判,实行“诉转案”工作机制,全面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截至2022年10月,共受理投诉举报2054件,争议金额2076.08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55.74万元。

(四)严要求强思想,D建引领全面进步

加强政治建设,聚焦固本强基,高标准锻造市场监管队伍。积极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促进工作能力提升,共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机关集中学习20余次,各市场所集中学习100余次,行政执法交流21期,上党课50余次。全局党员干部在市场监管工作、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待加强。近三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市场主体发展缓慢,且各级政府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落实力度不强,导致市场主体倍增不理想。

(二)监管执法难度大。一是食品从业主体多、散、乱、杂,规范化程度低,监管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从业人员庞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食品安全认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造成监管难度大,执法力度带来巨大挑战。二是农贸市场秩序维护不到位,卫生保洁不彻底。市场内占道经营、超摊溢摊、车辆乱停、杂物乱摆,水产区、禽肉区等重点区域有积水、废弃物未及时清理等问题还没有完全杜绝,经常出现反弹。三是网络直播营销行为监管困难。监测技术落后,以执法人员人工盯防为主,尚无技术软件或监测平台为依托,导致被动监管,发生投诉后,无法找到直播经营者,且直播中出现的虚假宣传行为即时性强,取证固证难。四是调处消费纠纷耐心不够。接待消费者时,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办事流程讲解不细,未充分考虑对方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有时造成误解,导致消费者再次信访或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三)干部队伍配备不到位。一是存在整个队伍年龄断层问题,40岁以上的干部职工占65.3%,未来五年,约有13.9%左右的干部将陆续退休,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仅有8人,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市场监管队伍人员构成亟待优化。二是人员严重不足,空缺编制未能得到补充(目前空编15人),基层一线监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目前仍有4个市场监管所无法组建,影响监管成效。

三、2023年工作计划

党的20D报告里提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20D精神,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结合实际精心规划。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保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营造协调高效的审批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行动”,坚持零距离服务企业,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坚持精准施策,全力助企纾困。落实XX市惠企措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更好发挥职能部门服务支撑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实现市场主体倍增目标。

(二)着力维护市场秩序,推进执法办案质效提升。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网刚性约束,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竟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各项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知识产权、假冒伪劣、教育收费、房地产行业虚假宣传、网络直播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竞争有序、公平公正、诚信守法、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三)严守市场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一是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好食品抽检,利用快速检测等手段对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二是持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依法对辖区内的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做到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三是持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两相互配合。加强重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包括客运索道、天然气压力管道、人员密集场所电梯、重点工贸企业特种设备及气体充装站,坚决把事故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统筹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专项整治,确保全区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

(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企业、行业、产业质量提升。持续推动计量诚信体系建设,在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行业等领域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继续实施标准化战略,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指导监督社会团体、企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指导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上向社会公开企业标准。全面提升质量认证服务能力,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认证品牌。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干部素质全面提升。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建设。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主线,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二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D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思想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作风锤炼、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四是加强纪律建设,锻造优良作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压紧压实责任,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市市场监管局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XX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局的正确指导下,围绕局党委工作目标,紧扣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主线,对标“50200”工作清单,以“双五”竞赛为总抓手,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总体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保平安坚守底线。疫情防控以来,共查处进口冷链食品案件92起,案件数在台州市排名第一,1起食品案件列入省涉疫典型案例,相关工作得到台州市局局长沈云才的批示肯定;
专业市场和冷链物防场所重点疫情防控管控力指数始终处于全省前列;
12起案件被列为市级及以上典型案例,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典型案例4例;
何韶芬等人制售肉毒素案被列为省局督办案件;
直播治理专项工作获省局王状武副局长批示肯定;
开展“3·15亮剑护航消费”罚没物资公开销毁活动,对6万余件价值近400万元罚没物资进行集中销毁,相关活动被人民网等国家和省市级媒体报道。二是活市场措施有力。歇业登记“一件事”改革列入全省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并受到省局局长章根明的批示肯定;
成功获批省局“浙里药店”应用建设试点;
全省率先推出广告行业纾困倡议书、共享直播间补助、绿色直播间奖补政策;
全市放心消费单位授信额度26.5亿元,发放贷款9.24亿元,发放贷款金额居台州第二、全省前列;
完成14家公司共计69笔、345项知识产权专利投保,保险金额达7660万元,投保笔数和专利数量均居台州第一。此外,我们还在台州市率先推出“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为XX在册货运企业带来政策红利;
在全省率先推行学法考法免罚减罚制度,截至目前,已适用学法考法免罚减罚案件74起,减免罚没款370余万元,《市场监管刚柔并济“学法考法”助企纾困》微视频入选全省市场监管普法微视频优秀作品。三是惠民生聚焦实事。出台全省首个食品药品安全述职制度,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回应民生关切,相关工作得到台州市局局长沈云才的批示肯定和总局食品协调司柳军司长的肯定;
全省首创举报奖励基金奖励兑付机制,对未使用外卖封签和封签使用不规范行为进行有奖举报,今年累计兑付182单;
6月,发放全省首个进口冷链食品举报奖励;
提质扩面商业保险,全市率先推出流通领域“食惠无忧”商业险,成功举办全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助力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现场推进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24家单位投保食责险,累计保额超3亿元;
助推药包材产业发展,助力XX市人民政府与省食药检院签订打造“浙产好药”方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省食药检院XX科创中心和药包材专家工作站。现将2022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聚焦数字化转型,跑出改革加速度

一是找准竞赛跑道。成立竞赛专班,建立每月任务指标部署会、重难点指标分析会、竞赛冲刺会和每周专班例会四个例会制度,以“月初、月中、月末”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对当月任务指标进行分解分析,以“绿蓝黄红”四种颜色对每月指标建立色标管理,加速“浙冷链”“浙食链”“浙江公平在线”等重大应用落地。目前,已获得43个五星,排名全省并列第六,台州市排名并列第三。

二是扩大场景应用。积极开展法治重大制度创新试点,成功参与省药监局揭榜挂帅项目“创建法治应用——法普+科普宣传数字化程序”,创新法律讲堂、考法练习题、免处罚申请等模块,全面推进药品、化妆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普及,提升执法人员和公众的科学素养、法律素养。截至目前,该程序已完成前期的调试。积极探索GM2D结算应用,以“浙食链”“浙品码”等重点应用为切口,指导药包材、高压锅圈、虾干等特色产业实现赋码转码。截至目前,10家大中型商超实行GM2D系统结算改造,浙江鸿疆商贸有限公司作为首站累计完成台湾啤酒赋码转码2600个,29家食品生产单位、18家3C产品获证企业共356种产品、16家药包材生产企业90种药包材种类、9家高压锅圈生产企业23种高压锅圈均已完成赋码转码,相关工作经验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发布。

三是强抓项目攻坚。推进罚没物资智控系统建设,通过业务需求梳理、开发,联合开发公司,对接市改革办、市大数据局等部门,加快推进罚没物资一件事改革。推进“XX公益广告在线”项目建设,成立XX市广告协会,与全市13家广告企业达成意向,登记备案广告资源超1000台(块),全面盘活闲置广告资源,成功收录首批“战疫”公益广告大赛137幅作品,开放免费使用通道,持续为广告行业输血。该项工作有望被省局列入创新试点项目。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数字化指挥中枢建设,完善软、硬件设备的投入,逐步开展演练和使用,结合“一月一主题”执法重点,利用数字化指挥中枢共开展错时监管、专项联合。推进“浙里药店”应用建设,被浙江省药监局确定为“数字社会”建设“浙里药店”应用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已建成“浙里药店”219家,其中6家民生药事服务站开通并运行用药事服务预约、药历自建、慢病档案自建等功能。推进全省第一座县级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建立涵盖特种设备展区、操作体验区、事故案例展示区、5D影音播放区等模块的XX市特种设备宣传教育体验馆,以寓教于乐真实体验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过程,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对外开放。

(二)聚焦纾困发展,推出政策红包篮

一是出台暖心政策。出台扶持个体户纾困发展27条政策,联合多部门制定《XX市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将企业歇业备案、税务歇业登记、公积金缴纳登记等相关流程整合为“歇业一件事”,建立“一窗申请、同步联办、一键暂停”办理机制,帮助市场主体依法用好歇业“工具”。截至目前,办理歇业登记461家,居全省前列,92家企业申请缓缴企业社保费1298余万元,累计实现降本减负11.85亿元。全力帮扶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免费开展小微主体电商直播、质量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
雇佣第三方消杀公司为大中型餐饮单位定期提供免费消杀服务;
面向浙食链、浙冷链上链经营的193家个体工商户发放防疫消杀补贴共计19.3万元;
累计发放餐饮、电动车置换等多领域消费券2180万元。

二是破解融资难题。积极对接银行,建立个体户“无贷户”白名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人行、建行、农商银行举办全市小微主体信用融资破难金融纾困推进会,当场向6家小微企业、4家个体工商户授信8500万元。联合农商银行开展放心消费单位金融授信工作,在全市创建27个放心消费金融网点,全年放心消费单位授信额度达26.5亿元,贷款数额9.24亿元,居台州第二、全省前列,新增小微主体信用贷款31.33亿元,新增首贷户1073户、首贷金额12.63亿元。

三是规范涉企收费。为10582家个体户减免税收9632万、减免市场主体特种设备检验费用6.5万元、为58家个体户减免检测费用2.15万元;
开展供水供电供气领域的收费检查,清退各类多收价款70.33万元,惠及终端用户2675家;
为1350家个体工商户减免国有房租2688万元,为250户个体工商户减租非国有房租293万。

(三)聚焦民生实事,同绘发展共富路

一是争创省级食安示范市。在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组建示范市创建专班,抽调专人全脱产负责,落实落细指标任务,定期掌握工作进展。8月,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水平。截至目前,食品抽检量共计1891批次,不合格83批次(其中农产品不合格68批次),不合格率4.42%,居台州市第一。全面铺开创建宣传氛围,台州市年终满意度达91.4%。

二是加速民生项目落地。以实施民生项目为抓手,把民生工作融入到市场监管全领域、全链条和全过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民生的精准度。今年已完成12家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安装任务,新增5S小作坊7家、阳光小作坊14家、文旅小作坊4家,29家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建设覆盖率100%,完成1家农批市场和15家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改造提升,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2 家,创建率达到80%以上,星级市场覆盖率100%。

三是加强地理标志运用。在全市范围推广文旦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抓牢果实品质管理,专用标志许可获证企业13家,浙食链追溯上链企业23家。目前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XX文旦”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达18家,年产值2.1亿元。

四是推进放心消费提质增效。建成放心消费单位2267家、放心消费商圈(街区)2个、放心消费美丽乡村2个、村级消费维权站13家、共享法庭1家。全省创新推出“放心消费在XX”动漫代言人,相关工作获浙江省“农信杯”放心消费宣传“三优”比赛二等奖。联合全省首批非营利性、非政府性专业社工服务组织天宜社工服务社,建成街区消费维权站,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APP报道,放心消费相关工作获省局分管领导马剑平一级巡视员批示。

五是助力创业创新集成改革。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截至12月20日,共有市场主体79707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0.41%;
新设立市场主体11243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31%;
注销市场主体3804户,较去年同期减少56.69%,净增市场主体7400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19.93%。引导个转企312家,其中新转公司制企业233家,占比74.68%。迭代实施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截至目前,已投运小微企业园20个,建成面积170余万平方米,投产企业800余家,培育“小升规”企业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打造省五星级小微企业园1个,省数字化示范园区1个,三星级小微企业园5个,16个小微企业园通过省市县三级认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单位申报,今年AAA级守重续报公示11家;
AA新申报公示4家、AA续报公示42家;
A新申报公示7家、A续报公示12家。

(四)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增长极

一是提速电动自行车改革。率先在台州市实行乡镇街道月考核制度,考核当月共淘汰置换2000多辆,超额完成指标的552%,跃居台州市第二,通过广泛动员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开展部门专项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快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进度。截至目前,已设立回收代办点176家、回收企业11家、上牌服务点26家,共淘汰置换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187950辆,淘汰率达92.9%,居台州市第二,发放消费券300万,全市共50余家企业发放淘汰置换补贴150万多,累计扣违法车辆1768辆,查处运载未办理注销、违规回收淘汰等违法车辆143辆,暂停经销商e行在线系统10家,相关工作做法被省局经验交流录用。 

二是提速质量技术赋能转型。组织100多家培育企业参加质量管理知识培训,走访帮扶4家企业成功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市8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标企业计量标准器具实现“浙品码”赋码全覆盖。推动经济稳进体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浙里检”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类实验室服务509批次,完成“浙里检”服务407单,共计减免各类费用70余万元。3名人员在台州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人员技能大比武中荣获二等奖,总成绩居台州市第一,1名人员在浙江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食用农产品检验技能比武中荣获个人第一名。

三是提速标准品牌赋能发展。开展XX水暖阀门和XX机床质量基础“一站式”平台建设,入驻平台企业385家。课题《陶瓷片密封水嘴“铅”析出量影响因子研究》获省局科研项目立项。培育绿色认证企业10家,4家企业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5张,新增品字标企业8家,制订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8项,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2项;
2家企业申报台州市标准创新贡献奖、1家企业申报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21年度台州市专利标准融合发展优势示范企业;
浙江汇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获评2021年度台州市政府质量奖。

四是提速知识产权赋能创新。今年以来,新增PCT专利申请量为5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46件,专利质押融资额16.87亿元、商标质押融资额14.04亿元;
发明专利授权量总计254件,三种专利授权量总计3402件;
培育地理标志企业1家;
新增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5家企业顺利通过台州市专利导航项目验收;
备案2022年知识产权贯标培育企业11家;
2个市级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通过中期验收;
新成立知识产权联盟1家,琦星电子通过台州市知识产权联盟验收;
推广企业使用“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公共存证平台,今年已有9家企业存证43份;
开展知识产权投保,全市14家公司、69笔共计345项专利完成投保,保险金额达7660万元,投保笔数和专利数量均居台州第一。加大知识产权违法打击力度,商标类案件立案38件(其中电商平台类案件7件),罚没款55.4万元。专利侵权纠纷调解2起,专利行政调解案件6起;
完成三个批次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累计撤回598件,撤回率95.5%。

(五)聚焦除险保安,拧紧管控安全阀

一是全面落实防疫要求。大物防专班发挥统筹牵头作用,全面做好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非冷链食品、高风险入玉物品的物防工作。今年以来,应急处置大物防涉阳事件17起,查处进口冷链食品案件92起,案件数在台州市排名第一,其中1起食品案件列入省涉疫典型案例。4月,联合卫健、经信、商务、邮政等部门,成功开展进口物品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截至目前,“浙冷链”激活使用主体91家、二个月内活跃的首站2家,进口水果重点经营主体159户、首站2家,扫码赋码率100%。全市12个有证专业市场建立“一场一专班”工作机制,市场583家经营户697名从业人员均完成“四方”责任书签订,完成率均达100%,50余个摄像头全部上线省“专业市场防疫在线”“浙江市场在线”,实现了市场领域全覆盖。全市15个有证农贸市场,创新实行计分管理,对在日常巡查抽检中发现未按要求进行严格防疫管理的市场,进行约谈、扣分、通报等,按扣分情况进行歇业整改,目前已累计停摊20余个。12家市场安装投入使用“数智门神”,实现证码速采集、进口闸口自动打开,信息快速采取、人员迅速进入。全市3家集中隔离点供餐单位100%安装“阳光厨房”,实现每个供餐点餐饮制作全过程管控和全链条追溯。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巡查456家次,线下检查271家次,发现问题单位82次,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全市219家零售药店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执行小门管控,做好“四大类”药品管控和异常情况分类处置,形成重点人员闭环管控。

二是守牢食品安全。深化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健全食品安全全程治理体系,加强与卫健、农水等部门的风险会商,成功处置一起“地窖酸菜”舆情;
落实食品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两个责任”,全面建立层级对应的包保体系和“三清单一承诺”制度,现已完成全市1254名包保干部与15059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包保全覆盖,《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签订率100%,食品经营单位的风险评级、食品经营企业浙食链注册激活和两员设置完成率均100%,居台州市第一;
推出食用农产品风险闭环追溯管理机制,打造全省首个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风险分级落地应用场景,目前已完成全市16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风险评级,其中农批市场农产品经营单位52户,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经营单位1026户;
压实主体责任,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开展食品风险隐患治理,抓好重要时节和重点业态的管控,规范有序开展日常巡查工作。今年以来,通过“守查保”等专项行动,检查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6162家,检查覆盖率达100%,发现风险问题666处,完成处置比例达100%,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85件、罚没款139.45万元,万元以上罚没款33件,移送公安15件。全市已累计建设网络订餐“阳光厨房”1853家,覆盖率达95%以上,外卖封签使用率达100%。以吾悦综合体和楚门迦富广场为试点,成功创建“阳光餐饮街区”,辐射带动全市餐饮质量提升。

三是守牢药械化安全。药品方面,完成药品流通企业、药品使用单位检查2000家次、药品抽检68批次,结果均为合格。定期对特殊药品进行网上巡查,全面掌握辖区内麻、精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购入、销售、贮存、流向,重点关注含可待因复方制剂、曲马多片剂等易成瘾药品的销售情况,今年未发生特殊药品流弊情况。医疗器械方面,推动UDI应用落地,已完成4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7个产品、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落实UDI应用;
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医疗器械批发、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完成医疗器械抽检25批,检查各类企业40家次、责令(停产)整改3家、立案查处2家、清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9家,辖区内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均已完成风险隐患在线自查,并完成约谈及承诺书签订。化妆品方面,继续推进百千万美丽放心消费示范工程建设,“清港迎宾路化妆品示范街”、8家示范商场、32家经营单位均列入示范数据库重点培育并通过验收,数量居台州首位。落实化妆品“数字辨妆”项目落地,完成57家数字辨妆试点单位的注册登陆,完成率114%,居台州市前列。

四是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围绕重点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有序开展生产许可类相关产品、塑料污染治理、疫情防护等产品的监督抽查。今年共抽查重点产品专项监督抽查63批次;
开展生产领域定期监督抽查165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8.7%;
流通领域重点产品监督抽查94批次,不合格7批次,合格率92.6%,均已落实后处理。

五是守牢特种设备安全。结合“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平台,积极推进电梯物联感知建设,落实专人重点关注和跟进电梯设备各类隐患、警示、问题,提升电梯质量安全;
全面实行叉车扫码上岗,在线动态核查作业人员上岗资质,防范无证作业。截至目前,建成特种设备“阳光工厂”32家,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电梯维保单位852家次,安装电梯物联感知设备1210台,完成率居台州市第一,锅炉扫码上岗100%、叉车扫码上岗95%、起重机械双限位整治完成率100%。推行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全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类评价和企业应用重大风险日志管理系统工作,实现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电梯责任保险全覆盖。解决XX部分燃气压力管道未经经验问题,参与指导协调浙江君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老旧燃气管道隐患问题,目前92公里历史遗留管道已全部检验合格,并作为市对县“七张问题清单”予以销号。

六是守牢市场竞争秩序安全。强化民生领域价格治理,规范价格收费,督促50家行业协会商会落实减免和降低收费737万元,完成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租金减免共2496.83万元;
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完成1家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园区、1家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4家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创建。联合市政法委、公安等部门建立打击传销联动查办机制,完善线索流转、案情会商、行刑衔接和信息共享等机制,强化涉传人员的共治共管。“XX某珠宝店欺骗式有奖销售案”“郑某然侵犯商业秘密案”入选台州市局十大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台州欣盛阀门有限公司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案”作为反不正当竞争领域新型案件被省局推荐至国家总局反不正当竞争能力提升活动。

(六)聚焦基层治理,实现转型新升级

一是D建引领推动新融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D建做精、做细、做实、做亮,构建“大D建”格局,围绕“八八工程”建设开展“榴岛市监红▪同行共富路”主题实践活动,着手“D建+市场”“D建+实事”八大行动强监管、优服务、聚热点、惠民生。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场次,机关退休党支部被评为台州市离退休干部“规范化”党支部,玉城所党支部被XX市推选申报台州市级机关先锋党支部。着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打造台州市首个智能化、无人化、24小时自助的骑手服务站,累计服务骑手3500余人次,评选首批最美骑手8名,外卖骑手杨长军荣获2022最美新XX人,个体工商户钟金美获得2022年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
10月,XX市外卖工会成立。截至目前,“榴岛先锋骑手”党支部开展了公益行动10余次,累计为10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送药、代购生活品、搬运重物等服务。

二是干部队伍迸发新活力。完善考勤管理制度,引入数字化管理,开发智慧考勤系统,出台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系统中层干部岗位变动工作交接制度,规范干部职工内部管理,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管理机制,为履职赋能增效。对“退二线”干部采取项目领办、考核专列、绩效应用等管理方式,推动“退二线”干部重上一线。目前全局符合“退二线”干部范围的有30名同志,有24名同志领办事项并开展每月督查。

三是基层建设焕发新面貌。推进省局“双百”示范所创建,严格规定和程序设立基层党组织,规范设置党支部班子,完善和落实基层站所内部规章制度,按需配齐执法装备和防护装备,配备可视化视频终端(大屏)等数字化设备,玉城所和沙门分局已通过省市局“双百”所验收,有序推进清港所创建示范所、大麦屿所创建消薄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不足:系统数字化思维运用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依旧存在,个别同志思想认识和作风转变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服务高质量发展措施不到位等都影响和制约市场监管事业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认真解决。

二、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省市局各项重点工作部署,全面推行“1+3”工作法(即“一个机制+三大方向”工作法):按照“调研走访+真抓实干+考核督查”工作机制;
坚持抓重点工作法、“小切口”工作法、项目化工作法,形成坚定不移抓落实、全力以赴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具体做好四大方面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为启航新征程蓄势发力

把学习党的20D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学习研究报告关于市场监管领域的工作总要求和方法路径,继续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聚焦民需民盼,切实提高社会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

(二)聚焦重点工作,协同推进市场监管全领域、全方位发展

一是以更新实效助力纾困解危。进一步完善歇业制度及配套措施,推动研究解决歇业市场主体行政许可续展换证、商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争取实现信用贷款超2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冲破30亿元。继续推行市场监管领域学法考法免罚减罚,持续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

二是以更高标准推动质量发展。强化浙江制造培育,计划发布“浙江制造”标准5项,认证8家,争取省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争取筹建国家标技委分技术委员会,同时,加强绿色产品、3C产品等重要产品的认证监管,提升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技术帮扶。

三是以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程序,严格落实全国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实现全国范围内登记注册无差别标准,同时,提高智能化登记水平,帮扶市场主体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激发知识产权活力,计划新增PCT申请45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7家,培育省级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家,争取8家以上企业获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水平。

四是以更大力度维护市场维序。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行业,特别是重要民生物资和涉疫商品的监督执法,规范涉企收费,确保保供稳价,维护区域性公平竞争;
扎实做好放心消费工作,计划再创3家规范化消费维权调解室,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

五是以更严要求守牢安全底线。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通过专项整治、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宣传造势等全面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药械化安全监管和数字治理能力,确保全域安全水平平稳可控。

(三)发挥“小切口”乘数效应,实现监管效能大变化

一是在数字化改革上谋求新突破。重点抓好涉案物资精准管控系统搭建、争创台州市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和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秀数字化改革成果。

二是在监管方式上落实新举措。继续实施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推动实施外国自然人身份在线核验,优化破产市场主体登记程序,推动做好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工作。

三是在社会共治上探索新模式。探索推进“食安共护”志愿服务社区自治模式探索,搭建“政府、消费者、商家”的沟通桥梁和信息纽带,提升服务商圈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抢抓项目攻坚,全力打造市场监管“亮点工程”

一是争取试点项目,坚持走在前列。纵深推进全省试点歇业备案“一件事”改革,加快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浙江省知识产权试点建设、争取省级试点产品质量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示范企业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

二是驱动创新项目,坚持谋在新处。实施年轻干部岗位练兵“青云”计划,继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述职制度,加快全省首家县级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基地建设进度。争创绿色直播示范县(市)、谋划绿色认证先行示范区创建、创立台州市药包材产业发展孵化中心。

三是落实民生项目,坚持落在实处。计划创建“五化”市场1家、续创“三星级”农贸市场1家;
预计建设养老机构智能阳光厨房10家,培育万达广场“阳光餐饮街区”,带动全市领域餐饮质量提升。

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依法治市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能。XX市应急管理局将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D建工作要点中,研究制定《中共XX市应急管理局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应急党委〔2022〕10号)、《XX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绩效考核目标任务项目化推进过程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安应急党委〔2022〕17号),局党委牵头将全年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分解为4个类别50个子项目55个任务清单,其中法治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项目之一由局党委统一抓落实;
领导班子定期听取有关依法治市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依法治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内法规、宪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习贯彻落实***法治思想,并邀请法律顾问、安全总工和专家等8人次,有针对性解读法律法规和辅导行政执法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执法业务水平及执法能力。

(二)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XX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印发《中国共产党XX市应急管理局委员会工作规则》(安应急党委〔2022〕1号)、《2022年度安全生产和事故灾害应对目标管理考核要点细则》(安安办〔2022〕37号)、《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安〔2022〕6号)、《XX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积分制管理制度(试行)》(安应急〔2022〕6号)、《XX市应急管理系统值班工作规范(试行)》(安应急〔2022〕33号)、《XX市应急管理系统值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安应急〔2022〕34号)、《XX市应急管理局内部事务管理办法(试行)》(安应急党委〔2022〕41号)等制度规范文件,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加强危化品、非煤矿山、工贸八大行业重点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减少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同时,在行政执法过程当中,我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及执法能力。

(三)强化法律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1.执法检查全覆盖。制定印发2022年度《XX市应急管理局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对列入本计划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执法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推行“互联网+执法”,积极运用国家和我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及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通过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强化执法检查的震慑作用,严格执法措施,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查处率达100%。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昆明市开展安全事故责任调查和追究工作办法》,依法惩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

2.巩固提升昆明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成果。2019年我局成功创建昆明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进一步巩固该成果,从执法队伍建设、执法流程、执法文书、执法水平提升等方面着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

3.扎实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参加全市案卷评查,连续三年案卷合格率达100%,通过评查进一步检验检阅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同时,对每年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确保我局行政许可及审批程序规范化运行。

4.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的运用,按照要求将执法及持证人员全部录入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坚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目前全局持证人数达29人,持证率100%。

5.认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一单两库”,制定了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二十二项,建立本部门监管对象名录库及执法人员名录库,并实施动态调整。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监管企业及风险等级,提出了专项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和工作实际,合理确定抽查频次及比例,同时也确保了随机抽查覆盖面。2022年共开展联合抽查7次,并及时将抽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扎实开展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下发了《XX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暨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区安全培训机构XX协创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照相关法规规章要求和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全面核查2019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工作,列出问题清单,同时填写《生产经营单位“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基本情况表》报局法规宣教科进行核查。根据云南省应急厅、昆明市应急管理局的要求对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培训中心、云南技师学院劳动服务公司、XX协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开展执法检查,下达现场检查记录3份,共计发现问题23项,目前三家机构已经将整改落实情况报我局备案。

(四)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1.组织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XX市应急管理局结合“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的活动主题,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5月11日上午,在青龙街道广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进行防灾减灾、地震安全知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现场悬挂活动主题及相关标语9条,向群众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避险常识及自救互救、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等相关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性认识,共计给群众发放《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避震知识手册》、纸杯、抽纸、广告扇和环保袋等宣传材料2000余份,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欢迎,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组织开展XX市“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主题咨询日活动。2022年6月1日下午在XX市人民广场举行2022年XX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滇中新区党工委委员、市委书记、市长毕绍刚同志,市委副书记浦泰同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才兴同志,各街道、管委会、安委会成员单位及企业代表、新闻媒体5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市应急管理局、市教体局、市林草局、市水务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森林消防大队等16家市级部门通过设置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消防救援装备器材展示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校园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燃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自救互救等知识。全市主要交通道口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安全生产宣传片,将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向高潮。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3000份、环保袋2000个,接受群众咨询150 人(次)。

3.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系统普法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和警示教育活动。每年制定下发《XX市应急管理系统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要求各街道、管委会、各业务科室、大队、中心及按照普法计划要求开展应急普法宣传工作。2022年“安全生产月”期间,XX市应急管理局共派出10名安全监管人员深入6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开展示范培训,覆盖5000余名职工、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深入工贸、危化、非煤矿山重点企业及各街道开展各项专题培训和警示教育,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4.依托“学习强国”、“法宣在线”、“中国普法”、“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认真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学习活动。我局定期组织参加、开展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组织在职在编执法人员开展网络普法学习与考试,督促执法人员进入“学习强国”、“法宣在线”、“中国普法”、“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进行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网上学习,做到所有干部职工线上学法覆盖率100%。

5.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局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强化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信息,经科室长、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三级审批,由信息员统一发布,确保信息公开全面、及时、准确、无误。截止2022年11月1日为止,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7条。

二、存在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依法治市办的指导帮助下,我局的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干部职工法治理念有待提升,存在满足于现状,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二是监管力量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增多,我局监管任务也日趋繁重,责任也随之增加,我局监管企业较多,检查任务较重,执法任人员不足。三是法律顾问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宽提高。

三、2023年工作计划及举措

2023年,市应急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国家、省、市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以安全发展、推进依法治安、提升安全监管能力、防范重大风险、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扎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持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是深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冶金工贸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推工贸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融合创建;
三是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把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深入推进落实“两法衔接”工作。有效运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强化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对接,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三)加强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作内容,邀请局各科室负责人、专家、学者及法律顾问每月或者每季度开展行政执法业务知识专题培训,重点围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分析、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的制作、使用及案卷管理等,通过采取大讲堂、大竞赛、模拟办案、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培训,推动应急管理执法工作创特色、出亮点、见成效。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流程,规范执法程序,推进三项制度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五)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资源,牵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开展多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举办2023年“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及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深入重点领域企业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培训及安全宣传“五进”和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中医院科研教学部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管理

1.组织开展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22年临床教学案例竞赛(教师组、学生组),院内评审后报送教师组10人、学生组30人教案至研究生院参赛,最终决赛获得教师组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3人,学生组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3人。

2.完成安徽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报告书写及2022年度安徽中医药大学推荐的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信息更新与报送工作。

3.按照安徽中医药大学通知要求,完成非直属附院的校聘教授、副教授申报工作,新增24位硕导。

4.完成安徽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新增遴选12位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硕士学位)。

5.完成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分三个批次圆满完成了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7个专业30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

6.完成2021级专硕生英语期末考试监考、导师专业课考核上报,召开专硕生座谈会4次。

7、完成2022级公共课考试监考及30名学生的预开题工作。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

1.目前在培学员246人(含中医住培学员112人、专硕研究生90人、助理全科学员44人)。在培训过程中,以培训大纲为指南、以规范教学为抓手、以提升临床能力为根本,严抓过程管理,强调培训效果,完成上半年住培管理各项工作任务。

2.组织安排2019级中医住培学员及2020级助理全科学员共87人参加2022年度规培结业考核,首考考核通过率分别为94.55%和94.44%,并举办结业典礼。

3.制定2022年基地招收简章,宣传基地特色、特点和优势,明确参培人员的基地待遇,完成各专业招收计划,共计招收88名新学员。

4.推广使用中医过程管理平台,2021级和2022级住培学员已正式使用,通过平台录入病种、手术或技术操作,录入教学活动,录入师承活动等数据,带教老师、教学秘书、科教科逐级进行审核。

5.继续加强跟师学习管理,强化中医师承教育,邀请院内专家对2019级住培学员的跟师医案、读书笔记及毕业论文进行督查,重点考核对师承老师临证经验、学术思想的掌握及中医诊疗能力。

6.安排26名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参加省级师资培训,强化临床教学基本理论与知识、临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其中中医类第二期由我院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模式,共培训全省各中医住培基地师资93人。

7.组织安排2021年度带教老师、教学秘书及规培学员评优评先活动,共评出优秀带教老师5名、优秀教学秘书5名,优秀规培学员19名,并予以奖励。

8.开展院级督导工作。联合各教研室开展院级督导,对45个科室进行入科教育、教学查房、小讲课等教学活动及科室管理台账的督查。

9.组织安排在肝病科、肿瘤放疗科、脾胃病科、肝胆外科轮训学员积极参与2022年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

10.组织2020级中医住培学员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年度能力测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完成2021级学员的年度考核。

11.临床技能中心共开展技能培训267场次,培训5682人次,涉及40项培训项目,有90位带教老师参与教学。组织安排72人参加2022年结业考核考前强化技能培训,67人参加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强化技能培训。安排20级中医住培学员共85人参加年度技能考核、21级中医住培/助理全科学员共74人参加年度技能考核,组织安排2022级新学员88人参加技能岗前培训,其他年级规培学员常规培训,其他部门技能培训及考核,加强院内师资培训。

三、临床教学工作

全年共接收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高专、江西中医药高专、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以及其他院校医学实习生158人、接收来院进修医师62人(含短期学习38人)。针对不同身份的学员制定适合的带教计划及考核标准,开展岗前培训,注重过程管理,落实日常考核督导,按计划实施临床带教,确保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四、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

1.全年接收 2022年度中央财政补助省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学员7人,按培训大纲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轮转科室,进行岗前培训和集中理论培训。

2.顺利完成21年度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进行阶段考核,并组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的学员参加省级结业考试

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1.成功主办9期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1期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继教班均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组织申报2023年国家级继教班1项、省级继教班8项、市级继教班3项。

六、科研管理工作

2022年新增作为分中心开展科研项目9项,独立承担项目6项,院校联合项目预计立项25项,目前在研项目共计100余项。  

1.项目申报:2022年度院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共37项;
完成2022年安徽省新冠病毒科研应急攻关专项公开竞争项目1项申报;
完成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7项申报工作;
完成XX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申报工作;
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完成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9项申报,入选3项;
完成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15项申报。

2.项目立项:完成2022年度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立项工作;
完成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3项立项工作;
完成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立项2项。

3.项目结题:组织2020年度XX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备案项目的2023年的结题工作。

4.项目督查:完成了2022年我院在研课题进展督查。

5.组织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
组织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奖申报工作。

6.修改科研相关制度:XX市中医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修改)、XX市中医院专利申报及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新增)、XX市中医院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新增)、XX市中医院科研奖励办法(修改)、XX市中医院论文版面费报销管理规定(修改)、XX市中医院职工长期院外兼职授课管理规定(新增)。

7.建立XX市中医药图书馆,开通知网、万方、本地PubMed数据库的使用账号。

8.积极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联系,开展临床与基础科研研究合作。已顺利开展了7场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组织的临床与基础融合系列科研学术沙龙会议。

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参与申报国自然项目,目前已确定作为参与者参与三项国自然的申报,合作意向填报和申报指导工作陆续展开。

9.组长开展院内科研专题讲座4场、科研兴趣小组活动6场。

10.完成院内核心期刊论文报销审核工作,目前共报销了51篇。

七、医学伦理管理工作

1.医学伦理委员会完成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备案确认项目4项;
完成院内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立项的伦理审查30项。

2.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完成伦理初始审查项目8项。   

八、XX市中医药学会工作

组织XX市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换届工作。

九、党务管理

行政三支部由科教科及所辖的规培生、专硕生组成,目前有正式党员 29人。严格遵照上级党组织及医院党委要求,按时按量开展“三会一课”、完成年度党费测算与收缴等。2022年度共办理转出党组织关系党员5位,办理转入党组织关系党员7位,完成预备党员转正6位。

十、疫情防控工作

1.科教科人员积极参与医院门诊志愿者工作、火车站核酸检测工作、煎药房志愿者工作,疫情期间每日统计、管理各类学员的核酸采集、体温检测、在外住宿学员的封闭及解封情况,及时反馈至各轮训科室。多次给在外支援的规培学员送换洗衣服、洗手衣、院旗等物品,并积极关注疏导学员心理健康问题。

2.组织调配规培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具体如下:3月8日,组织安排袁超宇、樊瑞等10名规培学员前往安庆支援核酸采样工作。

4月4日,组织以樊瑞为组长的32名规培核酸采样志愿队,参加XX市金安各社区核酸采样工作。4月5日,组织以潘峰、卢璇为组长的26名规培核酸采样志愿队,参加裕安区城南镇核酸采样工作。4月5日,科教科连夜为254名规培学员、50余名实习生、进修生制作疫情防控通行证。4月6日,召集成立30名规培学员核酸采样应急预备队。4月7日,组织30名规培学员,支援裕安区城南镇核酸采样工作。    4月9日,召集成立25名规培学员核酸采样志愿队,支援苏埠核酸采样。4月17日,组织动员13名规培学员参加XX体育方舱医院支援工作,并全程监督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4月19日,组织21名规培学员核酸采样志愿队,并组织培训,随时等待支援霍邱核酸采样工作。组织安排2019级中医全科学员支援急诊科流调班工作。组织安排2019级中医学学员、当月在辅助科室轮训的学员支援中药房工作。2022年9月至12月,多次安排学员支援金安区与裕安区核酸采样工作,达300人次。

十一、2023年工作计划

1.继续以完善规培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院内师资培训、加大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力度,开展教学活动竞赛,全面提高医院的教学水平。

2.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定期开展课题申报相关培训,以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水平。

3.与时俱进更新伦理委员会制度规程,积极参加高质量的伦理相关培训,与时俱进,提高伦理相关管理工作能力。

县农业机械事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农机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和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立足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主动结合实际,落实主体责任,注重协作配合,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扎实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取得的荣誉

1、2022年2月,获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荣誉称号;

2、2022年2月,获2021年度县直单位效能考核“良好单位”;

3、2022年3月,分别获全市农机系统“农机作业托管工作先进集体”、“农业机械化水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4、2022年11月,县农机中心副主任代表XX县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作“农机深松深翻作业对比试验”经验交流。

(二)省市位次

我县是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化总动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三)主要岗位责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持续深化“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2022年全县整村开展“六位一体”大托管的行政村达到157个,占全县268个行政村的58.58%。其中:午季全县有10个乡镇71个行政村实施“六位一体”大托管,玉米种肥统供面积达48.61万亩;
秋种全县有15个乡镇157个行政村实施“六位一体”大托管,小麦种肥统供面积达98.4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50.86%,完成全年预定目标。特别是今年三夏期间,通过 “六位一体”大托管的实施,县农机中心认真做到了机具精准摸底到位、方案(预案)制定到位、闭环管理机制到位、技术指导服务到位,全县共组织24635台主要农业机械,其中:收割机5269台、80马力以上拖拉机6446台、打捆机1183台、播种机6728台,1.3万名农机手投入“三夏”农业生产;
6月1日夏收开始,6月3日晚夏收基本结束,速度之快、时间之短,是历史没有的。

2、农机总动力达到266万千瓦。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县共计受理补贴机具2146台,其中:拖拉机541台,小麦收割机223台,玉米收割机90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68.47万千瓦,总动力新增4.37万千瓦。从全县总体情况来看,一些老化的、不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机具淘汰步伐加快,同时,受农机国三发动机换装国四发动机影响, 2022年全县大中型农机购置继续保持稳中上扬势头。

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截至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13%,较上年的95.65%提高0.48个百分点。

4、新建2个烘干中心。截至9月中旬,2022年我县小辛集乡合胜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楚村镇徽姑娘虾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承担的2个烘干中心均按序时进度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并已投入使用。

5、建设1个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XX县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选址在小辛集乡白庙村(8157.61亩)、小辛集社区(2174.39亩),总面积10332亩;
实施主体为XX县合胜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编制到户清册、绘制地块电子图及对参与基地建设的机具进行摸底、造册和完善相关制度等;
已对参与农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已完成基地内小麦赤霉病防控。在联合收割机上安装作业监测设备21套,在拖拉机上安装北斗导航系统15套;
已完成基地1万亩小麦、玉米收割、打捆、机播等,机械化率100%。午秋季农机作业数据已完成采集并录入基地信息化调度平台。

6、建设3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截至目前,2022年我县承担的3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中心建设任务,均已按序时进度建设完成,并已完成项目验收和项目审计工作。其中:许疃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选址在土桥村,实施主体为远望农机专业合作社;
漆园街道综合农事中心建设选址在漆园工业园区,实施主体为乐田农机专业合作社;
篱笆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选址在骆庙村,实施主体为农鑫农机专业合作社。

7、培训理事长50名,培训农机手700名。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18场次,培训1440人,其中:合作社理事长212人、农机手1228人(飞防机手242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986),主要培训内容为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农机安全知识、六位一体大托管、机械强农等,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8、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22年下达我县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692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共计受理补贴机具2146台,受益农户2146户,使用补贴资金3693.12万元,拉动经济投入1.23亿元。其中补贴拖拉机541台,小麦收割机223台,玉米收割机90台。

9、完成上级下达深翻整地任务。2022年我县争取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095万元、整合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计1170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深松(深翻)作业。截止11月16日,全县共完成深松深翻作业面积50.23万亩。其中:深翻作业面积36.75万亩,深松作业面积13.48万亩。43家农机合作社参与深松深翻作业,共投入拖拉机267台(套),全部安装智能深松深翻监测仪。

二、工作亮点及创新性做法

1、不断强化机关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党章》和《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确保D建工作有序开展;
健全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等制度;
规范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制度,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慎重研究发展新党员;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觉维护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力。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畅通了党内民主渠道,推动了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结合农机化实际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及观看警示教育展览、影像视频及辅导会,使党员干部们经常性受到深刻教育;
严格落实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政府采购制度等,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机关干部管理规定及专项资金和车辆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和预防不正之风的发生。

2、扎实推进“机械强农”行动各项工作落实。制定并印发《XX县2022年“机械强农”行动实施方案》(蒙农机〔2022〕12号),谋划了农机制造企业培育、农机装备需求梳理、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四大行动”,并细化了“12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制定了实施方案,编制了序时进度,明确了工作推进的时间节点。工作中,认真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一事一方案工作机制,将“机械强农”行动细化为12项具体工作任务,每项任务制定一个工作方案,明确分管领导、具办人;
细化具体任务推进的行事历,明确时间节点,确保任务落实有条不紊。二是坚持“月分析”、“月调度”制度,认真按序时进度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主动压实责任,总结成效不足,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截至目前,“机械强农”行动12项具体任务均按序时进度推进。

3、多举措开展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围绕XX县农机化发展目标,针对全县农业生产全程农机化技术薄弱环节,重点做好机械化植保技术、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推广培训。今年以来,在我县马集、小涧、小辛集等乡镇召开技术培训班12期,开展以农机合作社技术骨干、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对象专门培训,培训中,突出机械化植保、机收减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突出新机具展示、演示推广等,培训种粮大户、农机大户、机手等560余人;
举办新机具演示会3次,共200 多人参加现场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宣传、技术资料3000 余份。同时,坚持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农机化技术试验验证,通过试验示范,开展植保无人机试验验证、探索技术模式,做好技术储备,实现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提档升级,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收、提质增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强化服务推进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确保全县小麦玉米颗粒归仓、适期播种,保障粮食安全,县农机部门迅速行动,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认真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精准摸底统计到位。县农机中心分别于5月5日、9月10日前,由农机中心4位班子成员亲自带队,认真组织各乡镇精准摸排三夏三秋各类机械,建立工作台账、编制机械配置表。二是方案(预案)制定到位。提前谋划制定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等,组建“应急抢收服务队”、农机售后服务队。县、乡、村逐级制定安全保障、农事帮扶等工作方案、预案,做到一事一方案、一镇一统筹、一村一细化。三是闭环管理机制到位。督促指导以村为基本单元加强农机手的疫情防控措施,组织落实“人、地、机”三结合的农机作业托管网格、“打捆企业、打捆地块、打捆机械”三位一体的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网格、构建农机售后服务和维修服务的包保网格“三大网格”;
同时,积极加强特殊人员帮扶,对于困难户、重点户和中高风险地区不能回来的特殊人员,以村为单元组织定点帮扶,确保及时收种到位。四是服务指导到位。三夏三秋分别成立了1个督查组、1个农机安全应急处理组、2个农机化技术服务组、5个农机作业托管指导组,巡回各乡镇开展农机作业托管、农机安全生产的指导、服务等,主动为作业季节全县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三夏期间,共组织24635台主要农业机械,其中:收割机5269台、80马力以上拖拉机6446台、打捆机1183台、播种机6728台,1.3万名农机手投入“三夏”工作。6月1日,夏收开始,6月3日晚夏收基本结束,速度之快、时间之短,是历史上没有的。三秋期间,全县计划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万余台(套),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68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700台、秸秆粉碎还田机5880台、旋耕机6300台、秸秆捡拾打捆机670台、小麦旋播机6330台。截至10月3日,全县玉米机收进度达到92%、其他三秋进度也在90%以上。

5、强化源头管理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农机牌证管理及年检审情况。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农业机械入户942台,其中:拖拉机446台、联合收割机496台。年度检验各类拖拉机188台,联合收割机659台;
受理新办驾驶证业务359人次(其中拖拉机209人次,联合收割机150人次);
驾驶证到期换证786人次。二是农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今年以来共举办农机安全教育培训28场次,参加培训农机手2600人次,发放各种农机安全宣传资料4000多份;
开展现场办公10场次,受理各类农机监理业务300人次;
5月11日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一次。三是农机保险业务办理及事故理赔情况。今年以来共办理农业机械保险1691台(其中拖拉机586台,联合收割机1105台),保费总额70万元。报保险公司事故51起,轻伤11人,发生赔付42起,赔付总金额30万元左右。四是作业季节农机安全管理情况。以县安办名义印发《XX县2022年午秋作业季节农业机械安全检查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作业季节进地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午秋两季共印制进地作业机械“安全检查合格标识”35000张,分发到各乡镇、村,对做到“五个配备”(5公斤以上大容量灭火器、20公斤沙子、20公斤水以及小扫把、小铁锨)、且农机安全检查合格的进地作业机械,张贴安全检查标志后方可进地作业,减少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同时,县农机监理站与XX电视台签订“三夏三秋及重要时段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流动字幕播放合同”,作业季节不间断播放农机安全警示信息,时时警醒广大农机手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6、全员招商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制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按照“对标先进、抢字当先,突出工业、招大引强,领导带头、赛场选马”的工作原则,倾尽全力、顶格推进全年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强化全员招商。充分调动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广泛收集项目信息,梳理XX籍在外老乡信息,把亲友、朋友、战友、同学等人际关系充分利用起来,查找和筛选有价值的招商信息,拓宽招商渠道。二是领导挂帅招商。建立一把手招商机制,亲自研究部署、参与项目洽谈,每周至少调度1次招商引资,及时解决项目招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由班子成员带队,成立了4个招商小组,要求各招商小组每月上报招商信息不少于1条,全年招商落地企业不少于1个。三是部门联动招商。农机中心与二级机构负责人互通招商信息,合力谋划项目,合力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每月提供有效招商信息不少于1条。从项目引进到项目建设,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服务,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截止目前,完成在建项目2个、在谈项目4个、意向项目3个、谋划项目1个。

7、精心组织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为引导全县农机手在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做贡献,午、秋两季分别从全县农机合作社中组织13名优秀小麦联合收割机手、10名玉米联合收割机手,参加5月28日在小辛集乡白庙村举行的全县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9月25日在小辛集乡李大塘村举办的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营造全县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以降低机收损失为荣的氛围。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其中: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1.21%(最高的1.56%,最低的0.78%),较往年下降接近1个百分点(若按平均亩产1000斤,全县194万亩小麦可望减少1940万斤的损失,相当于增加1.94万亩小麦种植面积)。

三、问题与建议

一是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全县土地确权面积216.4万亩,但因土地承包经营到户,90%的耕地呈现碎片化、零散经营状态,农作物品种驳杂、播期不同、田管时间不同、收获时间不一致等,所有这些都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建议进一步加大综合农事托管工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散经营现状,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进而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缩短作业时长,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能力总体较低,且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老龄化严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议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引导、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操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逐步实现机、田、证融合发展,促进人、地、机有机融合。

三是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县农业机械智能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补齐设施农业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等发展短板,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淘汰步伐,鼓励、支持发展适宜本地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农业机械,不断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四、2023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机械强农”行动。按照县农业农村局“两强一增”行动方案(2022-2025),扎实做好2023年“机械强农”行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
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发展短板,推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经济作物和果蔬等设施农业机械、畜禽粪污处理农业机械发展。2023年计划争取并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00万元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27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5%。

(三)继续开展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

(四)扎实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培训、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等,多举措、多形式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保障农机化技术关键环节得到落实,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巩固提升和粮食机收提质减损。2023年计划培训农机手2000人次以上。

(五)持续推进农机合作社能力提升工作。围绕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条主线,坚持“量质并重、质量为先”原则,在现有合作社基础上,以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和各类农机化项目实施为抓手,落实分类指导,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

(六)持续抓好作业季节农机安全生产。一是推进属地管理。加强安监、农机、乡镇(村)、农机服务组织协调共管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机安全辖区管理责任落实。二是做好季前服务。结合季节性特点,重心下沉,深入镇、村和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培训和现场年检审、换发证等业务办理。三是抓好季中监管。三夏、三秋期间,配合乡镇督查、指导作业季节农业机械进地前安全检查和“五个配备”规定的落实,遏制老旧机械下地作业,降低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助力三夏、三秋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四是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年度内计划创建2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80个示范户,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机驾驶操作等农机从业者安全生产意识显著增强、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显著减少、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七)继续推进农机深翻整地工作。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 2023年计划实施农机深翻整地30万亩以上。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XX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局干部职工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为指引,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聚焦民生福祉、数字赋能、共同富裕、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等五大领域,促进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并取得骄人成绩,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绩

(一)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稳步增长。2022年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5.5亿元,同比增加4.35亿元,增长14.4%。其中:农业产值完成22.5亿元,同比增加2.74亿元,增长13.87%;
林业产值7.13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增长14.45%;
牧业产值4.09亿元,同比增加0.51亿元,增长14.25%;
渔业产值0.58亿元,同比增加0.07亿元,增长13.73%;
农林牧渔服务业1.16亿元,同比增加0.12亿元,增长11.54%。

(二)粮食生产稳中向好,农村人均支配收入稳中有增。2022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95万亩,预计粮食产量7.61万吨,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同上年基本持平。2021XX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2万元,2022年XX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数为1.55万元,同比增加17.05%。

(三)畜牧产业发展有序恢复。一是全县肉牛存栏2.81万头,同比减少12.38%,出栏1.77万头,同比减少36.32%;
能繁母牛存栏0.85万头,同比增加8.6%;
生猪存栏6.79万头,同比增加17.7%,出栏9.26万头,同比增加29.9%;
能繁母猪存栏0.96万头,同比增加17.9%;
生产仔猪9.1万头,同比增加18.4%;
山羊存栏0.29万头,同比减少9.66%,肉羊出栏0.18万头,同比减少18.6%;
家禽存笼75.37万羽,同比增加1.12%,其中蛋禽存笼37万羽,同比增加15.6%,出栏家禽136.20万羽,同比减少18.05%,禽蛋产量1017吨,比上年增加11%;
蜜蜂养殖1.28万群,比同比增加11.2%;
蜂蜜产量134吨,同比增加47%。二是肉类总产量1.13万吨,同比增加4.6%;
畜牧业产值5.1亿元,同比减少17.7%。三是全年种植牧草4.0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量4万亩的100%。示范推广巨菌草种植0.1万亩,目前已种植883亩,尚有117亩等待下种。四是渔业产值0.58亿元,同比增加0.07亿元,增长13.73%。养殖面积7480亩(其中池塘养殖2052亩,水库养殖水面5428亩),培育鱼苗230万尾,外购鱼苗800万尾。

(四)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22年,全县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8万亩,同比增长2.7%,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6.5%;
农业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6.5%。水果种植面积8.76万亩(含牛油果7万亩),产量8.9万吨,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6.52%;
茶叶种植面积10.36万亩,同比持平,产量0.54万吨,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19.4%;
咖啡种植面积10.74万亩,产量0.91万吨,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61.32%;
橡胶种植面积30.1万亩,开割面积23.5万亩,干胶产量2.51万吨,产值2.76亿元;
甘蔗种植面积7.84万亩,2021/2022榨季入榨甘蔗量累计36.23万吨,预计产值1.53亿元,种植涉及6个乡镇35个村委会349个村民小组7260户30144人。生物医药种植面积共4.3万亩,同比持平,综合产值达2.27亿元。主要以铁皮石斛、石斛、草果、魔芋、黄精、茯苓、重楼、百部为主,涉及6个乡(镇)7个村43个小组1890户7349人。

(五)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及社会化服务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2022年XX县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5个。累计发展示范社5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市级14个,县级36个)。认定家庭农场244个,累计认定示范家庭农场24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7个)。2022年共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扶持资金共26万元。扶持培育家庭农场14家,扶持资金17万元。二是加大农业企业主体培育,XX县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2家企业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三是积极开展土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年共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8起(其中:纠纷调解解决31起,仲裁解决3起)。农村土地经营纠纷调解成功率89.47%。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政策宣传活动3期,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册,宣传标语5条,宣传受众群众5820人次。

(六)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绿化美化工作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XX县重点遴选城郊结合区、公路沿线区、旅游风景区、边境地区、重点产业园区等区域内有基础、有特色的乡镇、行政村、村庄进行以点连线规划布局,分类规划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1个精品村、79个美丽村庄。其中2022年度精品村建设5个,美丽村庄建设17个,实现美丽生态、塑造文明和谐、形成共建共治新格局,全面推进XX县乡村振兴。2022年建设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市县级绿美村庄60个。

(七)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取得新突破。全县3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收入1677.09万元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0个村,5—10万元0个村,10—20万元0个村,20—50万元32个村,50—100万元5个村,100万元以上2个村。全县39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970.6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0个村,5—10万元0个村,10—20万元0个村,20—50万元39个村。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8起,其中:通过纠纷调解解决31起,通过仲裁解决3起。农村土地经营纠纷调解成功率89.47%。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排查19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政策宣传3期,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册,宣传标语5条,宣传受众群众5820人次。

(八)农业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11月底,XX县2022年农业投资项目共入统13个,完成农业投资3.9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1%)。其中:8个项目为2021年结转项目,5个项目为2022年新建项目。

(九)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2021年下达任务面积3.35万亩,预算投资5144.60万元。2021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35万亩,完成任务数的100%,完成投资5144.6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144.6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支付项目资金1419.77万元,完成实际支付资金占总投资比例27.60%。2022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下达任务面积1.06万亩,预算投资1632.40万元,下达补助资金1153.41万元。截至2022年11月底,第一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0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面积0.21万亩),完成任务数的100%;
完成投资1632.4万元,支付项目资金300万元,完成实际支付资金占总投资比例18.38%。第二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0.11万亩、完成投资176.33万元。全面启动补建工作,2022年规划补建2020年度任务1.41万亩和补建非农建设占用面积0.1万亩,预算总投资2883.27万元,截至2022年11月底,完成高标准农田补建面积0.06万亩,完成投资157.68万元。

(十)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见实效。一是2021年度执行期(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建设规模(任务):糖料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按当年新植面积3.5万亩,机械化深翻开沟作业3.5万亩;
甘蔗无人机统防统治2万亩,机械化中耕培土作业3万亩,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0.2万吨,机收甘蔗运输0.2万吨,涉及6个乡(镇)36个行政村261个村民小组。二是完成糖料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新种植面积1.85万亩,完成率52.77%;
机械化深翻开沟作业面积1.83万亩,完成率52.22%;
甘蔗无人机统防统治1.74万亩,完成率87.19%;
机械化中耕培土面积1.53万亩,完成率50.83%亩;
机械化联合收获甘蔗2679.18吨,完成率133.96%;
机收甘蔗运输1270.68吨,完成率63.53%;
蔗叶机械粉碎作业519.46亩。

(十一)“乡村治理”展示新风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双相村“D建+宾弄赛嗨”构建“1342”乡村治理体系。一是聚焦“一个重点”,“支部联建”提升基层组织力。二是强化“三级架构”,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深度融合。三是淬炼“四支队伍”,凝聚合力齐心协力促脱贫振兴。四是突出“双向联动”,“硬件”“软件”同谋划同推进。

(十二)加快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2年XX县常住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开工建设12座,卫生公厕完成12座,完成率100%;
户厕完工772座,完成率117.33%。自行摸排公厕752座,发现整改问题29个,摸排户厕18793户,发现整改问题65个,已全部整改并录入“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管理平台”。11个边境小康村8453户,已建卫生户厕6354户,盖率达75.17%;
2022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0%,还需建设1309户;
2023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100%,还需建设2099户。

(十三)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一是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播种面积40.8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10万吨,可收集量8.5万吨,秸秆利用量7.4万吨,五料化利用量肥料化3.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7.28%。农户秸秆分散利用量农户120户,市场主体秸秆利用量调查了62户。二是开展全县沼气安全隐患检查2次,排查736户,张贴宣传画报50份。发放宣传单20000份。三是XX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8%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达74%以上。建成有机肥厂1家,年产2000吨,争取“十四五”后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达80%。

(十四)着力推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落细。一是稳步推进购机补贴,2022年省农业厅下达给我县137万元补贴指标,已录入申请表186份,收益户162户,补贴机具213台,总功率为1606.04千瓦,购机总价为397.73万元,补贴资金为80.14万元。二是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营造安全生产环境。检查农机销售企业10家,年检验拖拉机451台,收割机33台。驾驶证年审验153人,其中G:128人,K:25人,拖拉机注销479台;
三是联合交警执法2次,共查处违法11起(其中违法使用4起、无牌行驶车辆2起,未按期年检检验2起,无证驾驶1人,驾驶证到期未换证3人)。  

(十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管。一是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情况:2022年共抽检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870批次,超标4批次,合格率99.54%,(其中农残快速检测573批次,超标3批次,合格率为99.48%;
例行监测50批次,超标0批次,合格率为100 %;
风险监测217批次,超标1批次,合格率为99.6 %;
草莓专项监督抽检21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5.24%)。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情况,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6件,(其中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1件,蔬菜常规药物残留超标1件,未按规定进行检疫4件)并对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生产主体进行依法立案查处,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标准。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XX县农业环保和农村能源站于2022年9月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双认证”,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扎实推进。2022年新增“三品一标”农认证产品9个(有机产品),认证面积9009亩,产量1405吨。118家生产主体已上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含“三品一标”企业)。

(十六)科技成果转化汇聚新动能。一是多渠道进行国家、省、县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科技咨询服务及业务培训工作。目前,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1家纳入培育库入库企业,6家纳入高新技术后备培育企业。二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现已完成中期执行情况报告上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项目申报书填报。在逐步推进深入规模以上企业、养殖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等开展科技咨询、项目策划数、关键技术需求等9次25人次。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点15个。三是积极落实科技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科技厅审定通过2022年三区人才1人,科技特派员15人:四是完成全国技术合同登记系统2022年度6468.75万元技术合同登记录入及全国县级创新能力检测系统上报。五是通过苏振喜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与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共同开展系列水稻优培抗病实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3期共150人次。2022年培育肉牛养殖、水果蔬菜种植、和电子商务班高素质农民220人。

(十七)全面实施绿色防控促增收。2022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5.74万亩,累计发生病虫草鼠害86.12万亩次、防治107.97万亩次,完成统防统治50.5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37.95万亩、覆盖率达50.1%,主要农作物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5.17%、其中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3.76%。一是积极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宣传培训。发布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简报10期,开展病虫害防控、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等技术宣传培训56期次2200余人次(其中现场指导培训14期次44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宣传挂图300余份。二是努力推进农药减量工作。全年农药使用量189.5吨,同比减少1.06%;
开展统防统治面积50.5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46.78%,专业化统防统治31.4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29.08%,有效提升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三是开展产地检疫调查11期次,调查种植基地10个,面积500亩;
开展种子调运检疫复检9户,复检种子35个品种,共79吨。

(十八)土肥工作进展顺利。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主要以肉牛养殖、水果蔬菜种植、和电子商务班进行培训,共培育220人。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采集土壤样品64个,野外调查64户,完成任务112.3%,检测土壤样品57个。农户施肥情况调查60户、表格录入审核工作。建设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个。建立牛油果、香蕉水肥一体化基地化肥减量示范样板面积4.95万亩。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户500份;
完成计划的100%。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个性化服务,完成培训6期,培训技术骨干及农民342人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2%以上,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减少1%以上目标,带动全县化肥使用量持续减少。

(十九)全力抓实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保安全。一是全面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免疫猪、牛、山羊口蹄疫分别为13.01万头次、4.21万头次、0.47万只次;
免疫家高致病性禽流感129.89万羽;
免疫山羊小反兽刍疫0.21万只。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免疫密度达100%。常规免疫:免疫猪瘟8.12万头,免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4.78万头;
免疫牛巴氏杆菌病2.04万头;
免疫牛结节性皮肤病0.69万头;
免疫狂犬病疫苗0.42万只;
免疫鸡新城疫40万羽。二是加强疫病监测力度,病原监测情况:监测非洲猪瘟200份,血清学监测牛布病30份,禽流感30份。免疫抗体监测情况:猪口蹄疫O型、牛口蹄疫OA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4%、76.9%、75%,均达到国家标准水平;
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抗体合格率在45%,合格率较低;
三是严格动物卫生监督,保障动物卫生安全。产地检疫:猪3.82万头,牛0.4万头、羊0.0031万只、家禽20.71万羽;
屠宰检疫:猪3.54万头,牛0.15万头检出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猪78头,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规程,督促企业销毁。四是监督屠宰企业做好瘦肉精检测130批次,确保上市肉食品质量安全。

(二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取得新进展。一是开展种子备案。2022年种子备案共53户,245个品种,26.03万公斤;
二是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市场检查。开展种子市场检查68次,278人次,检查种子经营户53户;
三是开展“两杂”种子进行了抽检。扦取检验品种164个,样品164份全部合格;
四是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地方品种32份,上报种业信息8期;
五是开展杂交玉米低海拔区域联合体试验优选3个品种,为新品种引进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十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谱出新篇章。为保障我县粮食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依法有效监管。一是加强农资监管,规范农业生产秩序。2022年开展农资市场、渔政执法共检查730次,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面对面普法宣传724人,没收渔具累计50件。二是开展“卫片”管理,整治违建乱象。2022年共办理拆除“两违”建筑9宗,正在办理2宗,移交自然资源局1宗,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违法建房的蔓延势头。三是依法打击违法案件,保障食品安全。2022年共查办违法案件18起(其中渔业违法案1起、农产品质量案2起、动物卫生监督违法案6起、种子违法案1起、农药违法案8起),罚没金额共计:5.19万元。

(二十二)抓紧抓实招商引资谋化新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共接待客商23批93人次,参加赴外招商3次,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2次,召开政银座谈会1次,赴省农业农村厅汇报招商引资工作2次,签订框架协议1个,计划投资1.02亿元。另有涉农5家企业框架协议同县人民政府签订,计划总投资17.47亿元。正在合作洽谈2家,分别是临沧景华牧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XX县肉牛养殖全产业链项目、中啡公司投资XX咖啡庄园项目;
落地建设3家,分别是华阳农业科技(已投入资金600万)、云南德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拉进肉牛30余头)和汇升农业(拉进肉牛70余头),力争形成“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招式引资良性发展格局。

(二十三)“一县一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县牛油果种植面积7.04万亩,2022年种植1.96万亩,其中连片扩面0.57万亩、套种1.39万亩。已培育牛油果产业主体33个(其中:龙头企业1个,国企1个,私企9个、专业合作社22个),覆盖6个乡(镇)76个村民小组5937户2.17万人。通过省级龙头企业认定1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牛油果)产业园”1个。2021年底—2022年初,全县牛油果投产面积1.5万亩,产量约1万吨,销售额突破3亿元。

(二十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播种面积40.8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10万吨,可收集量8.5万吨,秸秆利用量7.4万吨,五料化利用量肥料化3.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7.28%。农户秸秆分散利用量农户120户,市场主体秸秆利用量调查了62户。开展全县沼气安全隐患检查2次,排查736户,张贴宣传画报50份。发放宣传单20000份。

(二十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到位。坚决贯彻落实防疫防控任务,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负责或参与开展2个小区网格、4个边境卡点(联防所)、1个现代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任务。一是积极抽调选派抗疫人员。抽调69名干部职工对城市花园、盛世嘉园(一期)两个小区开展日常疫情防控工作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两个小区共69幢单元楼、691户2153人被纳入小区网格化管理;
先后抽调4名干部职工到一线担任联防所所长(副所长);
抽调6人长期轮换驻扎到勐马镇腊福村196卡点执勤;
抽调3人常驻县疫情指挥部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日常工作。“4.08”疫情以来,县农科局先后抽调15名信息采集员开展核酸采集工作。三是抽调10名骨干同志到勐马镇腊福村、勐阿村、东乃村和芒信镇班顺村开展边境疫情防控卡点和联防所值守工作。四是抽调10名工作队员到勐马镇勐啊村现代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组,参与开展现代边境小康村规划建设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宣传和指导农户做好日常消杀等工作。

二、面临的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不断有新的职能职责划入,问题也随之凸显。一是人才紧缺。现有人员与新划转工作专业不对口,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二是资金难以保障。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及检测机构“双认证”等工作推进困难。三是产业扶贫还存在许多的短板,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差、问题多,项目补助资金不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有关政策落实力度,拓宽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型、技术型人才,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专业结构合理的农技人才队伍,培养特色农业人才和实用人才,扩大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范围。

(二)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9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61万吨以上,完成大豆0.29万亩、杂交稻旱种0.4万亩的示范种植任务。

(三)恢复畜牧业生产。确保生猪存栏稳定在7.5万头、出栏10万头目标。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力争完成肉牛存栏2.26万头、出栏6.98万头。发展羊、家禽、渔业产业,全年完成羊存栏0.4万头、出栏0.2万头;
家禽存栏74万羽,其中:蛋禽存栏36万羽,肉禽出栏145.5万羽。渔业生产总产值增长2%。计划生猪品种改良1万窝,其中猪人工授精5500窝,本交改良4500窝;
家禽良种推广290万羽;
牛冻精改良1200胎;
人工种草3.6万亩,青贮饲料7万吨。

(四)提升蔬菜、水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同比增长产量5万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产量8.93万吨。完成甘蔗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44万吨。完成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项目,其中:完成3.5万亩脱毒及健康种苗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工作。

(五)市场主体培育。累计培育家庭农场229个,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1万亩,推荐申报精品示范村5个、美丽村庄10个以上。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确保全县3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达到100万元以上的1个,50-100万元的5个,努力完成农业投资10亿元目标。2023年计划完成省级龙头企业申报1家,完成市级龙头企业申报2家。

(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边境小康村建设目标。一是完成1.1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新改建户厕600座。二是建设省级绿美乡镇1个、乡村1个,市(县)级绿美乡村57个创建目标。三是加速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增加农民创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七)“一县一业”牛油果产业。提前布局 2023 年新增种植牛油果3万亩工作,一是通过自然资源部门三调图斑和林草部门《XX县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全县范围内寻找在土地使用政策范围内符合的牛油果种植的储备地块;
二是培育优质丰产种苗60余万株,确保按时、按质、按量提供种苗。三是多渠道申报项目及融资,为明年新增种植提供资金保障。

(八)强化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加强督促干部职工开展好执法业务学习,计划组织2次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培训。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件,确保不发生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

(九)全力完成“一卡通”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补贴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建立惠农补贴明细档案。加快推进已纳入牌证管理变形拖拉机的动态减量管理,计划2023年减量238台。

(十)加大招商引资。持续推进牛油果庄园、牛油果田园综合体农旅融合项目开发,加快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招商,计划引进景华农业形成三方出资组建新合资公司,盘活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加大全县高标农田冬早蔬菜种植,引进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精准定位中化集团寻找合作机会。

(十一)其他重点工作计划。一是持续推进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体系建设,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及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工作。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监管治理,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化、兽药减量化、化肥零增长及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三是继续做好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规范农业行政审批工作及政务服务工作。

推荐访问: (11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编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