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近二十年来流动党员管理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来流动党员管理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26 17: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就业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党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日趋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流动党员管理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党的建设中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党就开始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学术界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流动党员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路等。研究中也存在着原创性成果不多,研究视角和方法单一,研究不平衡等问题。

[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5)0100210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就业的市场化,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性极大增强。其中,越来越多的党员开始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使得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流动党员的管理就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既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时至今日,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这些探索和研究做一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述评,以期为下一步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创新及其宏观制度设计与改革提供借鉴并指明方向。

一、流动党员的类型划分及特点

随着流动党员群体的日益庞大和党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视,党务工作者和学者们对流动党员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较为科学的界定。在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流动党员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1](P95)有学者对这一概念界定作了深入阐发,认为流动党员的概念包含四个条件:其一,流动党员的前提条件是党员的流动基于就业或居住地的变化等原因而形成;其二,流动党员的时间条件是党员必须流动时间较长;其三,流动党员的核心要件是党员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所在党组织活动并履行党员义务;其四,流动党员的必要条件是党员必须未同新单位或新居住地的党组织建立新的组织关系。这四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总体来看,学界和党务工作者对流动党员概念的界定和使用较为一致,基本上是以《意见》中对流动党员的概念界定为准。

(一)流动党员的类型

根据对流动党员的概念界定,学者们对流动党员进行了类型划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具体表述不同,但是大多数学者是以“身份”特征对流动党员进行划分的。按照这一标准,有的学者将流动党员划为四类:一是农村流动党员;二是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三是部分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流动党员;四是外出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连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转移正式组织关系而人事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的党员[2]。此外,按照“地域”分布进行划分,有的学者将其分为三类:一是从本地流出的党员;二是在本地流动的党员;三是从外地流入本地的党员

[2]。还有学者按照流动党员的实际状态将其划为五类:一是“地下”党员,即进城务工并已在居住地工作或生活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且不过组织生活的农村党员;二是“口袋党员”,即随着原单位被改制、破产、重组而下岗在家或务工,且组织关系虽已转出却没有转入社区而揣在口袋中的原国企党员;三是“挂靠”党员,即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出后,暂时存放在民政部门和人才服务中心的部分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四是“户口”党员,即一些派驻外地,但是管辖关系仍在原单位,且在外地工作或生活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未转出的党员;五是“隐名”党员,即从原单位流入新单位后而不愿亮明身份的党员[3]。在这种总体分类的基础上,学者们还对具体某一类流动党员(比如农村流动党员、城市社区流动党员、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及“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等)的来源做了进一步划分。由上可见,当前流动党员类型的划分,主要存在着以身份特征和行业地域分布进行划分这两种标准。这是由流动党员关涉流出单位或流出地与流入单位或流入地两个向度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对流动党员类型的划分,将有助于增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流动党员的特点及流动趋势

流动党员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特殊党员群体,具有不同于传统体制中党员的特点。一是流动党员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二是流动党员群体的稳定性较差;三是流动党员群体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动力不足;四是流动党员群体对党组织管理的认同感不强[4](P26)。在对流动党员群体特征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学者们对流动党员群体的整体流动趋向做出了概括。有学者在调查研究后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党员流动呈现出四种趋势:一是流动党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二是党员流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三是党员流动的时间将会越来越长;四是流动党员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5]。除此之外,流动党员中文化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将会逐步增多[6],党员流向的行业也会日益广泛。

在对流动党员群体特点研究的同时,学者们还对某一类型流动党员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流动趋向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二是有序流动与无序流动并存;三是工作逐步稳定与流动频率加快并存。农民工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表现为从业层次差异较大,从业领域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7]。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二是构成多样,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流动性大,各种信息难以收集

推荐访问: 述评 近二十年 流动党员 研究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