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浅析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浅析

时间:2022-10-27 0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在生活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对日后学习、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094-02

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就业服务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及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职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高技术技能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已遍及各行各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入行的基础要求,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要求上会明确提出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领域内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它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工作的载体,而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不局限于教会学生简单的书本上所讲述的技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日后持续学习与技能提高的知识储备。

一、构建基础阶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即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主导角色的教师与主体角色的学生关系和谐,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双边活动效率与质量有促进作用,这在高职院校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成就感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会产生光环效应,因为与教师关系融洽,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所上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操作技能培养,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因此在此环境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高职学生在入校以前,因为成绩靠后,可能属于教师遗忘的那部分学生,所以这些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靠后的学生一视同仁,会给这些落后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大的正向帮助,对职业学生可以适当多运用正强化的措施来激励他们参与学习,多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他们的细微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会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求教师包容和理解学生,学生在高职阶段处于青春期,也是成长的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欲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希望被尊重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善用民主式的教学态度,不仅做学生的知识导师,也要做学生的心理朋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例如制作课堂教学规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参与,体现民主,这样制定的教学规则学生会更愿意执行,同时这阶段的孩子处于叛逆期,如果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教师不能因此而否认学生,当众批评学生,而要做到理解学生,这是学生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成长的一种表现,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会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教师,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二、知识获取阶段——善用启发及探究型教学方法

启发与探究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运用的教学手段是讲授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高职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欠缺,因此单纯的讲授教学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实操性强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法更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深入课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启发诱导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

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学习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通过教师单一方向的传输,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辩证与消化,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入、更全面。同时知识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会产生知识碰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再寻找解决方案,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会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为日后学习计算机领域内其他操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也表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掌握其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其学习方法,这样就能通过知识迁移独立完成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探究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知識运用阶段——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任务为学习主线,教师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依赖于教师设定目标,同时要求教学目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任务单,提出完成任務所需掌握的知识以及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教师提示,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适时提供学习帮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协作完成教学目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其要求如下:

首先,任务的难度应适中,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而最近发展区就是指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设定的任务难度过小,学生会认为任务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而缺乏学习兴趣;任务过难,学生则认为难度太大,根本无法完成,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难度适中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有明显的效果。

其次,任务应取之生活,实践表明,学生对来源生活的实例更为感兴趣,因为学生会认为这个知识比较实用,学习后能用于日常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因取之生活,所以任务更为直观,更易让学生理解。如我们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表格创建与编辑时,传统课堂的教学法是先讲解表格创建的方法,再讲解表格编辑的操作方法,包括表格选定、表格的修改、表格的美化等,这种教学法对自主学习性强的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会掌握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操作,但是知识点是零散的,不一定能融会贯通,而对自主学习性不强的学生,因为知识点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就会不太理想,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授课,首先,会选取任务案例,如选取简历制作为教学主线案例,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也因此知道,学习这个单元自己会制作出适合自己的简历,而且学生都了解毕业求职过程中制作简历是非常必要的,掌握这项技能对自己非常有价值,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我们分析简历制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分步讲解,直到完成简历的制作,整个教学会逻辑清晰、目标明确、环环相扣,学生也因此在任务完成中掌握了书本所需要的整体内容,将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吴雅琴.班级管理之差异教学推动全体学生发展[J].好家长,2018(12).

[2]韩璐璐.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辩证关系的模型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

◎编辑 马燕萍

推荐访问: 浅析 高职 课程教学 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