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壶客伉俪的紫砂绝艺

壶客伉俪的紫砂绝艺

时间:2022-10-20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江苏宜兴是中国的陶艺之都,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之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境内丘陵起伏,溶洞密布,溪河纵横,林木茂盛,景色迷人。由于上古时期地质的自然变迁,形成了宜兴境内复杂的地质地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陶土,极适合陶器烧制。宋元时期,宜兴的日用陶器生产规模空前,而且开始发现并研制陶中奇葩——紫砂陶。

家承渊源

在江苏宜兴有一对出名的年轻紫砂陶艺夫妇,丈夫是鲍庭博,妻子是姚志泉。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并且都家学渊源。鲍庭博妈妈的外祖父施金廷,是清末民初间紫砂艺人,曾经以制“寿星壶”闻名于当时。鲍庭博的外祖父施福生与姚志泉母亲汪寅仙的老师朱可心、顾景舟等知交甚厚。鲍、姚二人从小受家庭影响,高中时代便开始学习制壶,由于共同的爱好,两人水到渠成的走到了一起。

缘结壶艺

在壶客们的眼里,鲍庭博、姚志泉夫妇可谓是神仙眷侣。共同的事业追求、相濡以沫的爱情使两人的合作更趋默契。

一讲到了紫砂壶,夫妇二人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可说是我国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民间手工艺之一,其制作全部通过手工完成。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晰。想要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制作者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万难的。

制作紫砂壶的关键一步就是构思。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大多故步自封,无法创出新意,最后落得消亡的命运;而紫砂陶壶这门手工艺却因多变的造型和工艺的创新繁荣起来。姚志泉深感发展和完美壶艺意义深远,便开始接触和研究大量的陶艺书籍和资料,同时对中国工笔画和传统图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紫砂陶刻,拓宽了创作思路,作品新颖别致,风格遒劲。

在紫砂壶苑里,有朱泥的精致红润,有紫泥的敦厚淳朴,有缎泥的细腻肌理,有绿泥的玉润珠圆。壶,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也有各自的文化境界。鲍庭博先后设计制作的“六角博华壶”、“玉印方蓬壶”、“如意锦箱壶”、“掇球壶”……无不古意盎然,彩风扑面。最为珍贵的是他制成的“犀皮方饰壶”,采用纹泥技法,把紫、红、黑三色紫砂土混绞成明代漆器中犀皮名器的效果。所谓“犀皮",实际上是把表面磨损的马鞍皮革的残缺美运用到漆器的装饰中,成了明代漆器制作的一大特色。如今,鲍庭博通过把明代犀皮漆器的装饰嫁接于紫砂造型装饰之中,成为绞泥装饰中最为难得的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赢得壶艺界的瞩目。

永恒壶美

他们的作品在创作方向上,也有所侧重,以光货入手、花货见长。光货作品吸收传统技法之精华,借鉴传统器皿造型之优点,继承传统文化所包含之独特韵味,线条简洁生动,内涵丰富,同时,着力将现代陶艺思维语言融合于作品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花货作品注重观察自然,尽力捕捉生态万物之美与共性,加以概括提炼,以期达到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又不失法度,追求“气、韵、神、趣”之兼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兼之吸取传统绘画之章法、笔意和情趣,或质朴,或工致,或达意或写实。这样,作品既避免了千篇一律,又不失其内在气度,给人一种清新典雅之感,力求达到审美和实用并重,于不经意间自得其神韵。

他们不停留于单一地制壶,在制型设计上寻求突破。尤其是经过中央工艺美院的深造之后,视野开阔了,制壶题材的涉猎面也广了,开始从我国其他民间工艺如印章、金石、玉雕、石刻、漆器中探索创作源泉,将体例众多、技法独特的各种民间工艺创作熔注于紫砂壶体造型。从绚丽中见平淡,于淑雅中见古朴。

如今,壶客伉俪琴瑟和鸣,不断将其他艺术技法融合到壶艺中来,进入了自己的技艺发展高峰期。他们的紫砂人生将为我们传统的茶文化留下深刻的思考和绝美的艺术精品。在我们漫长的民间文化历史中,创造了物的人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鸡血砂玺壶”,此壶集铺砂、雕塑、铭镌于一体,犹如一枚鸡血石雕琢而成的玉玺宝印,壶盖上雕塑有母子瑞虎,壶体上有上海著名金石家高式熊先生铭刻的边款,壶形悦目,品味高逸,倍受海外鉴赏家的推崇。

推荐访问: 绝艺 伉俪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