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1 15: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前承《初级会计学》,后接《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通过该课程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会计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构建较为系统的技术与技能结构。我院一般是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该课程,总计90课时,学分5分,在所有专业课中课时最多,学分最高,客观上形成了教与学备受重视的现状。但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须解决。

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调查范围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共发送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问卷结果显示,1.在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否感兴趣上,8%的学生很感兴趣,65%的学生较感兴趣,20%的学生感觉一般,7%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2.在课程的难易程度上,5%的学生认为简单,20%的学生认为既不简单也不容易,62%的学生认为较难,13%的学生认为很难。3.在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上,60%的学生表示很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5%的学生仅保证自己上课听懂即可,15%的学生坦言自己听不懂也不想学。4.关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部分,70%的学生选择实践环节,30%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深度,几乎没有学生选择专业知识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普遍比较感兴趣,且也都能主动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觉得颇为吃力。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非常重要。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初级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衔接的问题

《初级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我院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共72课时。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所以经济业务较为简单,对其账务处理也是避繁就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忽略培养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而是一味地热衷于会计分录的编制,关注于哪个记借方,哪个记贷方。在对《初级会计学》的期末考核中,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占考试分值比例也较大,所以学生只要死记硬背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考试就可以过关。因此当学生学到《中级财务会计》时,出现了内容多、课时少、知识点琐碎繁杂的现象,很多学生此时发现原来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实务。即便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中级财务会计》大量且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核算学习中也会出现顾此失彼、茫然失措的现象,期末考核时不及格者较多。

(二)《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界定的问题

《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逐层深入、相互协调且避免重复的。然而,随着会计准则的频繁修订和出台,《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修改和补充,这使得中级、高级财务会计的划分缺乏权威的标准,使得不同版本教材或是专业书籍不统一。例如,我院会计专业《中级财务会计》所选用的是东北财经大学教材,《高级财务会计》选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材,结果两本教材中都出现了债务重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等内容,这就有可能造成这些内容在两门课程中重复讲或是都没讲的情况。即使学院已经对整个教学计划做了统一协调规划,但是落实到具体教师和具体班级,对于内容的把握上还是有着不同的认知差别。此外,《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实际利率法和增值税等内容与《财务管理》、《税法》等后续课程也都存在着内容重叠的情况,到底这些内容需不需要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授,具体讲授到哪一步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

(三)课程教学环节不甚合理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现有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会计要素顺序安排章节结构,即第一章一般为总论,介绍财务会计理论。从第二章开始则具体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顺序编写,最后内容安排的是财务报表的编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限于教材、教学计划以及课时,使得该课程在教学上精细且疲惫,每章都要讲授大量的账务处理。以资产中的金融资产这一章为例,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四类金融资产,每一类都要非常详细地介绍其从取得时的初始计量到后续计量再到处置,学生常会感到知识点过于繁杂,不好理解。而且学生最后往往还会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就是学习会计分录而已,忽视会计理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更没有将理论的精髓运用到实务中,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最终导致学生重实务轻理论少实践,学生在学习中既没抓住最重要的理论指导,也没把千变万化的会计实务掌握牢,更缺乏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

(四)考核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我院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总成绩由90%的课堂总成绩和10%的实验成绩构成,而其中的课堂总成绩则由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课堂期末成绩构成。与原先较为单一的一张试卷成绩基本决定结果的考核方式相比,该考核方式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依然有值得改进的空间。例如,平时成绩的依据主要是考勤、发言和作业,由于课时的紧张,任课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而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会有一定压缩,再加上课后作业的统一性及内容的单一性,教师很难检测到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及质量。此外,会计实验毕竟不等同于会计实践,所以在目前的考核手段下,学生真正的动手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一)合理安排前后课程间的内容衔接

《中级财务会计》与《初级财务会计》第一章都是“总论”,内容基本无差别,都是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涉及到财务会计定义、目标、对象以及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表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但是在教学上应有侧重。《初级会计学》作为入门课程,在讲授“总论”这一章时,为了避免过于抽象,应该注重从生活的案例导入,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授学生不太好理解的权责发生制时,就从生活中的案例谈起,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到快餐店去打工,工资2 000元在10月份收到了,自己会怎么去记账。之后又拿出其中的500元用来预定明年的一份报纸,又会怎么去记账。从而引出权责发生制和与之相对应的收付实现制的定义和精髓。在教学中,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定义基础上,笔者不再把重点放在其内容的讲授上,而是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第二,权责发生制为何是贯穿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全过程;第三,收付实现制有何优点。并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去查找相关资料,谈谈为何在非营利组织中也要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对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有何影响。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理论的学习,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务,举一反三。

此外,针对《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笔者认为,资产减值应该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授,债务重组和所得税会计整体放在《高级财务会计》中讲解。而《中级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中一些重叠的内容,建议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应抓住重点,解决问题,同时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对其后课程的浓厚兴趣。

(二)改革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课时少、变化快、实践性强。如果依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按照教材处处精讲会计分录处理,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所以应改革教学思路,做到理论与实务并举,重点与一般协调,讲授与自学结合。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性基础学科,它以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程序,以财务会计报告为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以计量和输出会计信息为主要目标,为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完成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它以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为切入口,围绕会计核算的六个基本要素,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进行研究。理论的功效在于对实践的导向而非理论本身的价值。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既能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又能防止过于操作层面的做账技术演示。因此,任课教师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务并举,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计价、分录和程序,就账务处理而账务处理,而应将相关会计理论介绍给学生,促使其掌握系统的理论观点,以此来指导实务的学习,懂得利用理论知识对实践触类旁通。例如,在讲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时,我们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具体计价方法的会计处理外,更应该要求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下,对企业相关报表数字的影响。在讲企业资产减值时,除了掌握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外,更要明白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利弊以及变化的原因。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很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属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重要且难度颇大的一节,中间还牵涉到金融学、财务管理的若干知识。笔者在具体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提前自学金融学里的市场利率、名义利率以及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终值、现值、年金等概念,为了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要求学生做学习笔记,并在讲授这一节的第一次课上交流心得。建立在此基础上,再开始讲授什么是复利现值、复利终值、年金现值、年金终值,并详细介绍不同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告诉学生,作为投资者,手中持有至到期的债券就作为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是被投资者,债券就变成了课本第十章负债中的“应付债券”,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课后分析摸索作为被投资者对于该债券的会计处理,这样,学生既巩固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又能够举一反三,提前自学并掌握以后章节的内容。

(三)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会计教学方法主要有会计创造教学法、会计发现教学法、会计讨论教学法、会计实证教学法、会计实验教学法和会计案例教学法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角色扮演、文章研讨等方式进行学习,注重问题的发现以及多元化地思考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

例如对于“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学生常常会觉得内容抽象,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选用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知名公司的投资实例作为引导案例,引出本章讲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然后通过设疑和探讨,就本章定义和概念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进行课堂谈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铺陈和梳理;第三步,进行情境教学,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模拟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业务操作和账务处理;最后,作为章节总结,再安排一次讨论课,要求学生准备问题,并提供答案,然后集中交流,并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从理论和实务角度对该章进行了深入学习,又开发了学生智能,提高了其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配合教学方法的相应考核方法

科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应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激励和约束学生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应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式设计如下:

1.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

第一,演讲与展示(占总成绩的20%)。对于课堂学习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可以采用这种考核方法。例如,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一直是我国会计准则中谨慎使用的计量方式,也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焦点,因此笔者在讲授公允价值计量这一问题时,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自行分工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及总结,然后派出一名代表登上讲台,辅以自己团队所制作的PPT,展示其团队研究成果。学生完成演讲与展示后,分别由教师和其他组学生对其进行点评和评分,并按照1:1的权重加权平均后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且对上台演示的学生有额外加分。

第二,案例讨论(占总成绩的15%)。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并认真倾听学生发言,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实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会计实验毕竟不能等同于会计实践,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更要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实务,所以我们依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会计实践工作,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一切实践机会。以《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章“货币资金”里的票据结算方法为例,学生在课本上系统学习了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方式,也在会计实验课程上模拟了具体操作,但学生依然感觉是纸上谈兵。如果可以亲身到企业体验票据的结算过程,感觉应该更为鲜活深刻。所以我们应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后半段,专门抽出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关实践并考核。

第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5%)。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出勤情况。对于作业,不必拘泥于学生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应该形式多样。比如,笔者曾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各章绘制涵盖重要知识点的章节导图,并以此作为本章作业,进行评价给分。

2.结果考核(占总成绩的40%)。首先,规定只有平时分及格的学生才能参加期末考试,从根本上改变考试的突击状况。其次,试卷题型应进行适当改革,减少选择题和判断题比例,加大主观题数量,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期末成绩不仅要有笔试,还应有口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融会贯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X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OL].中国政府网,2010-07-29.

2.罗劲博.“三位一体”会计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1,(3).

3.安然.对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几点反思和探索[J].中国商界,2009,(4).

4.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5.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6.陈少勇.《中级财务会计》的五位一体教学方法[J].新会计,2012,(8).

7.余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1,(12).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财务会计 课程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