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1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idM�M9Mv47Z学习方式为参照,设计了一系列知识竞赛、课堂讨论、模拟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模拟考题等教学环节;仇奔波从教育理念创新、课程结构创新、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不同维度探讨了“世界地理”课程改革策略与方法;娄昭、李宪荣从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世界地理课程改革的对策与方法。本文在上述学者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索“世界地理”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自我提高的基本内容,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必要性

全球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世界地理”课程教学进行数次革新。其原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世界地理”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全球变暖、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陆地水资源日益短缺、沙漠化和森林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的负面作用加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石油经济、世界财富增长、世界贫富差距扩大、国际经济关系不断调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众多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制转轨等问题延展了世界地理课程关注的内容,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通过课程的内容、传授方式、传授渠道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全球环境与社会经济变化保持一致;二是“世界地理”课程教学资料的稀缺,有必要通过课外或其他途径丰富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是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的“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除之前刘德生教授主编的《世界自然地理》和陈才教授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之外,新近出版的有郑胜华、潘海颖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韩中安主编的“世界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杜德斌、冯春萍、李同升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000年以来,新出版的教材有四部。申玉铭教授采用问卷调查的办法对全国重点师范院校世界地理课程教学进行调查,发现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旧、偏、繁突出,时效性较差、教学内容宽泛,探究性不强、与中学教材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对该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适度更新已是当务之急。

2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构成

本文以通用的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主编的“世界地理”教材为基本分析蓝本,将“世界地理”课程按照教学和学习内容进行划分。整部教材包含绪论、总论、七个大洲、大洋共10个章节,大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①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部分。主要阐述各组成要素的主要特征、分布格局和类型分区,包括全球地表形态、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全球海洋等专题;②全球经济活动空间部分。该部分着重讨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即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包含人类活动的地域格局、制造业(钢铁、汽车)、金融与区位、跨国公司地理、投资与贸易等专题;③地理大区主要包括东南亚、中亚和西亚,以及欧洲地理分区、非洲地理分区、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地理分区等部分。由于各大区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内容的多寡也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和教师取舍也有所不同;④国家部分。主要包括日本、韩国、印度、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埃及、南非、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由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仅挑选部分国家进行讲述;⑤世界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金融危机、荒漠化等问题。五个部分基本上覆盖了全部应掌握的知识。

3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因授课时数相对有限,课堂讲授内容遂亦有限,因而需要通过课堂授课、课外辅导、自学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依照“世界地理”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要求,本文将该课程教学划分为三个模块,即课堂模块、课外模块和自学模块。三个模块相互联系,同步进行,使课程教学摆脱依靠教材及有限的教材限制,提高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模块是基础,是其他两个模块的先导;课外模块和自学模块是课堂模块的辅助、补充和提高。课堂—课外—自学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立体式课堂—课外—自学模块构建示意图

31 课堂教学模块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确定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并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归类为课堂教学模块。如下表所示。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模块划分及模块包含内容

章节 课堂模块 课外模块 自学模块

绪论 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学科特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地理科学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历程 世界地理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续 表

章节 课堂模块 课外模块 自学模块

世界

总论 地理环境结构及分布规律;全球人类活动格局,地球表面形态、各自然地理要素及综合体特征,自然地理环境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世界民族与文化分区的基本格局 人地关系时空变化对全球环境影响及引发问题;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灾害问题

亚洲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和地域差异,亚洲的工业化与地域格局,日本和印度的经济地理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点,亚洲的居民、国家和分区;西亚石油经济绘制亚洲政区地图和专题地图 区域性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与问题;日本工业走廊;经济比较

欧洲 欧洲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及成因;欧洲人口、民族和文化特征;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 政治地图演变进程;经济地域格局形成与扩散,现代经济地域格局;绘制欧洲政区地图和专题地图 欧共体,欧盟,鲁尔区,英国和法国能源资源比较,欧洲近代技术发展进程

非洲 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及成因;人口地理特征及分布规律;社会动荡、经济落后和居民贫困成因 政治地图演变;优势产业构成及布局;分区概况,绘制非洲政区地图和专题地图 非洲的单一经济结构改造;矿产资源地位

北美洲 北美洲自然地理特点;美国人口、民族与种族、文化和城市等特征,美国产业及布局特征,美国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美国城市经济地域系统演化,墨西哥资源环境和经济状况、主要产业及布局;绘制北美洲政区地图和专题地图 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美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外贸易特点;加勒比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

南美洲 南美洲自然地理的基本特点,巴西自然条件的特点、经济改革成就与问题、主要产业及其布局 各国经济改革成就与问题、产业布局,经济地域差异;绘制南美洲政区地图和专题地图 自然地理环境对南美洲经济影响;南方共同体市场;巴西的体育经济与文化

续 表

章节 课堂模块 课外模块 自学模块

大洋洲 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地形结构、矿产资源,半环状的自然带结构及形成原因,经济开发进展 大洋洲自然地理特征,大洋洲政治地图;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绘制澳大利亚专题地图 大洋洲“地理发现”;新西兰自然和人文、经济概况,大洋洲畜牧业、旅游业

南极洲 南极洲的自然条件,南极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南极洲的生态系统 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人类在南极洲科学考察和探索的历史进程,南极洲保护的相关法律文件

世界

大洋 四大洋自然地理特征,洋流成因;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 海洋划分与地理分布特点,海洋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32 课外模块

在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范围之内,但不是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以及训练、提高学生识图与绘图能力的部分,归类为课外模块,如上表课外模块部分所示。课外模块是在充分运用学校教学和科研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研习平台,将以往课堂内解决的问题在课后解决,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33 自学研习模块

自学模块具有较大开放性,该模块既包括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和知晓的内容,又包含补充和更新知识、课程教学深化和提高内容,以及通过组成科研小组,进行相关选题研究的部分,如表1自学模块所示。该模块的实现途径是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及外部网络的支持下,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用大量的网上信息资源来弥补教科书的信息滞后性。同时,利用网络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地理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现代的学习模式有效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4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路径设计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首先需要设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将原有的全部内容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再确定每一模块具体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检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其次在进行模块化改革过程中,要获得必要的外部支持,比如国家宏观层面课程改革政策、经费支持;所在学校政策、经费或相关部门支持等,这是保证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最后要建立必要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内容更新机制,以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具体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路径示意图

5 “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模块化”课程建设,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任务的细分,在满足知识与能力并进的基础上,易于进行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实现规范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本文笔者所在学院“世界地理”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诸多环节有待于进一步通过实际教学进行检验目前对“世界地理”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51 合作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最初将“世界地理”课程划分为自然地理部分和社会经济两大部分,由两位教师分头承担,而后进行总结,现将按照课程章节划分为总论、大洲、大洋部分,由三位教师分头承担,三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所承担的章节。这样每位教师均能够保持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得到学生的一致肯定。

52 网络互动教学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本文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互联网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大量资源的同时,丰富了课程内涵。学生在通过网络资源获得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降低了课堂授课的压力,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53 研习式教学

另一种有效的实践就是研习式教学。学生提出研究课题,或教师布置相关的研究专题课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绘制图件等方式完成课题。这种方式虽然只有个别学生参与,但对参与者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如分析印度工业沿海分布的现象与成因,世界机场分布等研习专题,对学生知识面拓宽和能力提高具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申玉铭,周侃,蔺雪芹高师“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163-172

推荐访问: 模块化 探索 实践 课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