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

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

时间:2022-10-22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 (Arch.)是人工栽培甘草的主要害虫。采用灌根、土壤处理法研究了35%吡虫啉悬浮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月中旬施药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但可有效降低翌年春季田间的虫口密度;6月中旬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的防效可达80%以上。建议生产中可在6月中旬或之前采用灌溉后进行35%吡虫啉悬浮剂 1 500倍或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300 mL/株灌根的措施防治甘草胭珠蚧。

关键词

甘草;甘草胭珠蚧;土壤处理;灌根;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7.01.040

Abstract

Porphyrophora sophorae (Arch.) is one of the key pests of cultivated liquorice,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The control effect of four insecticides, including imidacloprid 35% SC , thiamethoxam 70% WG, chlorpyrifos 48% EC, and chlorpyrifos 5% GR through rootirrigation or soil treatment against the pes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control efficacy of any insecticides reached 50%, but the densities of the nymphs reduced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when the insecticides were applied in mid August. However, the efficacies of imidacloprid 35% SC and thiamethoxam 70% WG by irrigating root were over 80% when they were applied in mid June. Therefore rootirrigation using imidacloprid 35% SC (1 500×) or thiamethoxam 70% WG (7 500×) with a dosage of 300 mL per plant were recommended for the control of P. sophorae in mid June or before.

Key words

Glycyrrhiza uralensis;Porphyrophora sophorae;soil treatment;rootirrigation;control efficacy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我國北方荒漠草原重要的药用和防风固沙植物[1]。随着围栏封育、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战略的实施,人工种植甘草面积逐渐扩大,病虫害的危害也逐渐加重[26],其中,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 (Arch.)在宁夏、甘肃的危害问题尤为突出[78],对甘草栽培生产的威胁仅次于干旱的影响。

甘草胭珠蚧也称甘草胭脂蚧[89],属半翅目珠蚧科胭珠蚧属[10],以若虫为害甘草根,可致全株干枯、死亡。甘草胭珠蚧一年发生1代,或以若虫和卵潜伏在土壤中的卵囊内,或以若虫在寄主上越冬[1112];早春3-4月甘草萌动时若虫出蛰并侵入甘草根部取食为害,5月后形成珠体,7月下旬若虫停止取食,8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11]。国内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9,1115],但其危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田间试验评估了杀虫剂灌根和土壤处理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旨在筛选出可有效控制该害虫的药剂和方法,为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35%吡虫啉悬浮剂(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5%毒死蜱颗粒剂(上海惠光化学有限公司),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8%毒死蜱乳油(青岛富尔农艺生化有限公司)。

1.2防治对象

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帽寨子村3年生甘草田发生的甘草胭珠蚧P.sophorae。

1.3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计:初筛试验于2011年8月-2012年4月进行。设5个处理:(1)35%吡虫啉悬浮剂1 500倍液灌根;(2)5%毒死蜱颗粒剂 30 kg/hm2撒毒土;(3)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7 500倍液灌根;(4)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灌根;(5)对照(清水灌根)。复筛试验于2012年6-7月进行,根据初筛结果,选2种药剂,设3个处理:(1)35%吡虫啉SC 1 500倍液灌根;(2)70%噻虫嗪WG 7 500倍液灌根;(3)对照(清水灌根)。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面积20~50 m2(根据甘草植株密度调整,每小区不少于100株),每处理3个重复。复筛与初筛试验的主要区别:(1)前者在施药前1 d 进行大水漫灌,后者在施药后各小区灌水;(2)前者在施药后30 d 进行防效调查,后者在药后3、10 d进行。药剂试验用量参考厂家推荐用量,结合经验进行确定。

施药方法:灌根处理,将各药剂按试验浓度配制好后用长柄水瓢逐株灌根,300 mL/株;撒毒土处理,将5%毒死蜱颗粒剂 0.45 kg+沙土7 kg拌匀,撒施地面,浅锄,埋于地表下5~10 cm处。

药效调查:每小区内5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5~7株,挖根调查统计每株甘草上甘草胭珠蚧存活和死亡若虫虫口,初筛试验在翌年4月调查单株虫口密度。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死亡率(%)=(单株死亡虫口/单株总虫口)×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100-对照区虫口死亡率)。

1.4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JMP(SAS公司)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虫口死亡率进行反正旋转换、虫口密度进行平方根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平均数多重比较采用Tukey HSD法,P < 0.05视为差异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8月份药剂灌根和土壤处理的控制作用

2011年8月,各药剂处理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见表1。施药3 d后,各药剂处理区的虫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F4,10=9.79, P=0.002),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效也存在显著差异(F3,8=4.74, P=0.03),其中5%毒死蜱颗粒剂土壤处理的防效最高,35%吡虫啉悬浮剂灌根处理的防效最低,但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低于50%。施药10 d后,各药剂处理区的虫口死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F4,10=6.57, P=0.04),但不同药剂处理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F3,8=0.03, P=0.99),且均低于20%。

3讨论

3.1药剂及施药适期选择

本试验表明,在8月份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1 500倍液灌根、5%毒死蜱颗粒剂 30 kg/hm2土壤处理、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7 500倍液灌根和48%毒死蜱乳油 1 000倍液灌根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但对翌年越冬后的虫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1);进一步试验表明,在6月份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防效可达80%以上(表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与甘草胭珠蚧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也与杀虫剂的作用特点有关。甘草胭珠蚧为刺吸类地下害虫,在宁夏若虫通常在7月下旬老熟,停止取食,成虫8月羽化、交配、在土壤中活动、产卵[11];供试药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兼具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毒死蜱具胃毒、触杀、熏蒸作用,3种药剂对多种刺吸类害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在本研究中对甘草胭珠蚧的杀伤效果不显著,与施药期偏晚有关,尤其是吡虫啉和噻虫嗪,8月份施药时因多数若虫已停止取食导致其内吸作用基本难以发挥,但在6月份施用则使其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均得到发挥,故防效明显提高。8月份施药虽不能有效控制若虫,但因其对成虫的触杀作用,使得翌年春季的田间虫口得到明显抑制。

防治介壳虫的施药适期是1龄若虫扩散期,就甘草胭珠蚧而言,每年3月是施药适期。然而,实践中,一则由于1龄若虫的出蛰期受气温影响明显,且在地下活动难以观察,导致扩散期难以确定,二则此时大部分甘草尚未出苗,灌根处理的盲目性较大,因此施药期往往在4月中旬后进行。根据本试验结果,6月份前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或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处理可有效控制甘草胭珠蚧的危害。

3.2灌溉措施对灌根处理效果的影响

如前所述,同样是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处理,2011年 8月的药效不如2012年6月。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不同年份的施药期因素外,还与施药前后的灌溉措施有关:在2011年8月采取先施药后灌水,而在2012年6月改为先灌水后施药的方法。灌根药液是否能直达虫体直接影响到这两种杀虫剂触杀作用的发挥。甘草胭珠蚧主要寄生在甘草根部距地面5~25 cm处[12],药液能否渗透到此深度与药液量和土壤湿度有关。田间调查发现,土壤极度干旱缺水情况下,300 mL/ 株的药量不足以达到地表下15 cm,但是在施药前1 d先行灌溉,药液能渗达地下25 cm处,可保证药效发挥;同样是田间灌水,在施药后再行大水漫灌,虽然也可使药液渗入到该虫寄生部位,但因灌水的稀释作用会大大降低药剂的浓度而降低药效。因此,我们认为,施药前后的灌溉措施会影响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在有条件实施灌根处理的地区,建议在灌水后1~2 d土壤湿度较大时采取灌根措施。

3.3甘草胭珠蚧的防治对策

调查发现,甘草胭珠蚧在不同植株上的蟲口数量3~20头不等,死亡植株多在7-8月出现,目前尚不明确虫口密度与植株死亡率的相关性。对受害株的观察发现,受害植株后期会出现根部褐变,甚至腐烂,根部表面可见白色菌丝的现象,经室内分离鉴定,明确系甘草根腐病危害[16],据此推测,甘草胭珠蚧不仅通过直接取食影响植株生长而降低植株的抗逆性,还可诱发甘草根腐病,加速受害植株的死亡。因此,在防治胭珠蚧时,应采取病虫兼治、多管齐下的对策,在施用杀虫剂的同时,应用杀菌剂,预防和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危害,降低受害株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高海泉.甘草[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3648.

[2]李新成, 邓岳宏, 李小峰. 伊盟甘草不同生境的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21(1): 5761.

[3]袁宝财, 王银惠. 甘草病虫害的防治[J]. 宁夏农林科技, 1994 (3): 3233.

[4]高立原, 杨彩霞, 刘浩. 宁夏甘草病虫害记述[J]. 植物保护, 2002, 28(4): 3032.

[5]贺答汉, 贾彦霞, 段心宁. 宁夏甘草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4, 25(2): 2124.

[6]曹雪梅, 李生兵, 张惠玲, 等. 甘草根腐病病原菌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44(2): 213216.

[7]李效禹. 盐池县宁夏胭珠蚧为害甘草成灾[J]. 植保技术推广, 1995(4): 38.

[8]杨彩霞, 高立原. 甘草胭珠蚧发生危害与防治[J].植物保护, 1998, 24(1):2728.

[9]张治科, 刘军和, 杨彩霞. 不同措施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治效果试验[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 32(10): 1922.

[10]汤祊德. 我国北部大漠地带的胭珠蚧资源(同翅目: 蚧总科、珠蚧科)[J]. 武夷科学, 2000, 16: 613.

[11]杨彩霞, 高立原, 张治科.宁夏甘草胭脂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 8(1): 128135.

[12]刘生瑞, 陈兰珍. 甘草胭珠蚧在甘草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28(3): 3233.

[13]南宁丽, 张治科, 杨彩霞, 等. 8种药剂对甘草胭脂蚧的田间防效评价[J]. 农药, 2008,47(10): 775776.

[14]张治科, 周立萍, 张蓉, 等. 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29(3): 2829.

[15]张清云, 李明, 蒋齐, 等. 机械施药防除甘草胭脂蚧效果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 56(5): 2931.

[16]Cao Xuemei, Cai Jun, Li Shengbin, et al. Fusarium solani and Fusarium oxysporum associated with root rot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in China [J]. Plant Disease, 2013, 97(11): 1514.

(责任编辑:王音)

推荐访问: 杀虫剂 甘草 防治 效果 胭珠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