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胸部CT双期扫描在肺不张病因的诊断应用

胸部CT双期扫描在肺不张病因的诊断应用

时间:2022-10-24 08: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CT双期扫描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9例肺不张患者做胸部CT双期扫描,并根据其发病部位、病理分型等影像特征判断致病因素。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左肺全肺不张11例,右肺全肺不张9例,左肺上叶不张7例,左肺下叶不张7例,右肺上叶不张6例,右肺中叶不张4例,右肺下叶不张5例,各病变位置均有其独特的CT影像特征。病理分型显示结果与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相符,可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分型准确诊断其致病因素。结论:CT双期扫描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不张病变位置及病灶形态,临床用于肺不张病因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

【关键词】 胸部CT; 肺不张; 诊断; 病因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7-0009-02

肺不张是影像科诊断中常见疾病,同时也是肺癌、肺结核、肺部肿块及气胸等多种肺损伤性疾病的并发症[1]。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临床可分为阻塞性、压迫性、被动性、瘢痕性及粘连性等五种类型[2]。影像科诊断中以阻塞性肺不张和压迫性肺不张最为常见,其主要病因是肺部肿瘤和炎症。支气管纤维镜是临床诊断肺不张的常规影像方法,对其病变范围、发病部位及致病因素都有较高诊断价值。但支气管显微镜的操作相对复杂,且对患者有一定伤害。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胸部CT双期扫描技术在肺不张的临床诊断中显示出一定优势。本院收治49例肺不张患者,并对其胸部CT双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做总结,探讨其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肺不张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31~72岁,平均(50.3±13.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X线扫描及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确诊。病理分型:阻塞性17例,压迫性13例,被动性11例,瘢痕性5例,粘连性3例。主要症状:多数患者主诉胸闷、胸痛及呼吸受阻,且咳中带痰,少数患者痰中可见血丝。

1.2 研究方法

1.2.1 扫描方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自胸廓入口到后肋膈角行平扫、薄层扫描及双期扫描。先行平扫,确定病灶位置后对感兴趣区行薄层扫描,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肺动脉期采用自动跟踪触发扫描,主动脉期开始时间为注造影剂后45 s。扫描参数:准直器0.625 mm、Pitch=1.0、FOV=300 mm、电压=120 kV、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技术。选择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00 mg/ml),增强扫描采用MEDRAD高压注射器, 以18 G针头行肘正中静脉穿刺,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90 ml,速度2.5~3 ml/s。

1.2.2 图像后处理方法 扫描完后将原始数据传至Adw 4.1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

1.2.3 图像分析方法 由3位影像科诊断医师阅片,对重建图像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做出病因学诊断。

2 结果

2.1 肺不张的病变位置及CT影像特征

本次研究共诊出左肺全肺不张11例,右肺全肺不张9例,左肺上叶不张7例,左肺下叶不张7例,右肺上叶不张6例,右肺中叶不张4例,右肺下叶不张5例。其基本CT影像特征如下:(1)左肺上叶不张:左肺上叶体积缩小,下叶代偿性扩张,可膨胀至左上叶后方;CT表现为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有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2)左肺下叶不张:左肺下叶体积缩小,上叶代偿性扩张,可膨胀至左下叶后方;CT表现为脊柱左侧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3)右肺上叶不张:右肺上叶体积缩小,下叶代偿性扩张,可膨胀至右上叶后方;CT表现为右肺上叶纵隔旁可见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4)右肺中叶不张:右肺中叶缩小,上叶和下叶代偿性扩张,可膨胀占据中叶外部空间;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5)右肺下叶不张:右肺下叶不张:左肺下叶体积缩小,上叶代偿性扩张,可膨胀至右下叶后方;CT表现为脊柱右侧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

2.2 肺不张的病理分型及相关因素

根据CT显示结果,49例患者病理分型及相关病因如下:阻塞性17例(支气管内脓性炎症13例,支气管内结石3例,支气管异物1例)(图1);压迫性14例(肺部肿瘤6例,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图2);被动性12例(胸腔积液9例,气胸3例)(图3);瘢痕性5例(肺结核3例,肺部恶性肿瘤2例);粘连性1例(肺栓塞)。

图1 支气管异物伴右肺下叶肺不张

图2 中央型肺癌伴右肺上叶肺不张

图3 胸腔积液伴左肺下叶肺不张

3 讨论

3.1 肺不张的病因学研究

肺不张是多种肺部疾病常见并发症,以全肺或部分肺体积缩小,储气量降低为主要特征[3]。其病因复杂,大多是由支气管阻塞所致[4],即阻塞性不张。根据病理分型,另有压迫性不张、被动性不张、瘢痕性不张及粘连性不张。根据肺不张的致病因素,其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均有较大差异性,为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带来难度,因此,早期明确肺不张的致病因素是其临床治疗的首要任务。

根据本院研究结果,将各病理分型的致病因素总结如下:⑴阻塞性肺不张:主要是由支气管阻塞所致,与各种肺部肿瘤性炎症、支气管炎症所形成的黏液栓或气道管壁内部结石、异物等密切相关,为肺不张最常见因素。(2)压迫性肺不张:主要是由占位性病引发,为肺不张的第二位因素,本组病例中主要与肺部肿瘤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关。(3)被动性肺不张:本研究表明,胸腔积液和气胸是被动性肺不张两大主要病因,其发病率仅次于压迫性肺不张。(4)瘢痕性肺不张:本组病例瘢痕性肺不张比例较低,主要与肺结核及肿瘤恶性病变有关,分析原因为肺泡间质纤维化和瘢痕浸润所致肺容积减少。(5)粘连性肺不张:临床较为少见,据以往文献报道,多见于新生儿透明膜病,本组仅1病例,致病原因为肺栓塞。

3.2 胸部CT双期扫描对肺不张病因诊断的价值

(1)与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相比,对患者创伤小,且临床操作简单,耗时短,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更适用于临床普及。(2)CT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度高,可以免除胸腔积液的干扰,更精确的反应肺叶、气管、支气管等结构的内部形态,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引入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影像更直观,且可以任意旋转,便于从多角度、多方位查看病变位置,观察肺不张病变区域的基本形态,根据病变位置和基本形态对病理分型及相应的致病因做初步判断。(4)引入容积再现技术,可以显示病变区域与临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气管腔内腔外病变程度,以及临近气管、支气管的受累面,利于全面把握病灶的空间解剖结构,对病理分型及相应的致病因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费海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CT诊断阻塞性肺不张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3(4):30-31.

[2]赵梓舒.关于肺不张影像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5(8):344.

[3]孙华,彭兆兴,孙云凤,等.肺不张的成因及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09-110.

[4]孙文勇,刘宝玉.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2,11(3):1693.

(收稿日期:2013-02-25) (编辑:王春芸)

推荐访问: 病因 胸部 扫描 诊断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