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16 19: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即 “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3 号)、《安徽省加强“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皖教秘〔202***〕207 号)、《***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20**年)》等文件精神,针对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市发展现状,现就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应用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智慧学校环境下,加强“三个课堂”应用,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教研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变,深化我市城乡智慧学校应用成效,在“数字***”整体框架下,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到 2022 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城乡中小学的常态化按需应用,以“***智慧教育服务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智能化教学环境,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

 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日益深化,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推动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智慧课堂”主平台,助推“专递课堂”应用常态化 巩固在线课堂应用成效,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管理的通知》(皖教电【2017】3 号)、《***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 年)》等文件要求,2022 年全面完成全市教学点在线课堂的智慧化升级改造,增配移动教学终端和智慧教与学系统等,实现师生之间多元互动、作业推送、学情评价,提升智慧课堂远程授课应用时效,解决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程的问题,促进教学点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人员、校长、教学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在线课堂+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系列活动,以活动促进应用,以活动引领应用。

 (二)建强“网络研修”主阵地,助推“名师课堂”引领多元化 依托省、市两级资源平台建设“名师课堂”应用中心。按照名师课堂应用要求,将我市现有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和评价融入名师课堂应用要求。并根据省厅文件要求,由市级教研部门牵头,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师工作室团队、网络研修共同体的组建工作,确保学段、学科全覆盖。202***年,完成小学 9 个、初中 14 个、高中 12 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评选和认定。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制定各自工作室创建方案,确定网络教研共同体的组成人员、目标任务、

 实施途径等内容,经市级评审后实施,确保各名师工作室网络研修和名师示范能落地、落实。积极组织培训,研究探索网络教研新形式、研修交流新模式、学科专业发展等。以学科为维度,组织和管理线上线下教研活动,通过录课评课,线上主题研讨,可视化交流等形式,实现名师名课引领下的学科研究交流新模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直播系列微课程、上传教学日志、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专著及相关课题成果,推动名师课堂应用,提高共同体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提供科学的示范引领。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参与共同体开展的课题研究及主题教研活动,完善教学日志,开展教学反思,参与名师工作站线上互动等活动,提高共同体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2021~2022 年,各研修共同体组织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完成名师课堂教学资源上传工作。2022 年,组织各名师工作室创建方案展评活动、网络研修共同体应用方案展评活动、“名师课堂”建设工作展评活动。全面形成以名师工作室为主渠道的名师课堂常态化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全方位提升。

 (三)优化“网络课程”主渠道,助推“名校网络课堂”普及系统化 根据省名校网络课堂建设规范,结合智慧学校示范校和实验校建设,组织遴选名校网络课堂基地校,依托“***智慧教育服务平台”,以促进学生个性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多学科、多门类系列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为核心,创建网络学校,开设名校网络课堂。202***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另选 1—2 所优质学校作为名校网络课堂

 的基地学校,建设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平台,满足名校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的开设需求。指导基地校制定网络学校、网络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加快名校网络课程建设进度,到 2022 年底,实现网络课程覆盖各学科各年级,并实现优质网络课程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开放。2021年起,每所基地校至少结对帮扶不少于 1 所城乡薄弱学校,制定结对帮扶方案,开展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共享活动,为城乡薄弱学校师生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和引入第三方机构资金、技术支撑服务的双项保障模式,制定科学的评估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成效。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切实推动应用普及 依据教育部及我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工作部署,充分调研和梳理我市“三个课堂”应用现状,组织开展“三个课堂”的应用工作。县(区)要根据省、市“三个课堂”相关要求,结合区域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三年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向全方位育人拓展,制定“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鼓励特色发展,县(区)和市直学校要因地制宜、创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区域内、区域间“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

 (二)完善制度建设,聚焦激发应用活力 加强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

 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做好不同应用模式下输出端与接收端的规范操作,有效控制输出端辐射范围及接收端数量,加强两端的线下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推进“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的发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统筹优化我市教师队伍结构;切实保障教师在“三个课堂”教学工作量,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多方参与机制,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

 (三)狠抓研训教研,不断增强应用能力 全面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文件精神,成立***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结合安徽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发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将“三个课堂”的培训工作,与国培、省培、市县级培训进行有效衔接,按照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区)级组织、学校实施的机制,整校推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增强教师应用的基础能力,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三个课堂”的培训工作,采取整校推进方式,加强对学校 CIO、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三个课堂”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将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师利用“三个课堂”等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补齐系统短板,持续改善应用条件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服务平台”资源建设,多技术手段补齐“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根据省智慧学校建设标准,合理配备信息化教学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省、市两级平台对“三个课堂”的基础支撑作用广泛开展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观摩式等多样化应用。加强“三个课堂”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场景融合,不断增强“三个课堂”的智能化、共享性、互动性。

 (五)强化监测评估,全面提升应用效能 加强对“三个课堂”的统筹管理,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三个课堂”教学质量。依托***市智慧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通过数据分析和多维对比,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帮助老师针对性教学,帮助管理决策者完成教学教研策略制定和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教研指导,提升“三个课堂”应用效率、效果和效益。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体局成立“三个课堂”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市教体局副局长管清华为组长,基教科、教师发展和学生事务中心、教科所、电教馆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推动全市“三个课堂”工作开展,定期组织督导绩效评估,确保总体目标的高质量达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电教馆。基教科、教师发展和学生事务中心负责“三个课堂”应用的行政统筹指导;教科所负责制订“三个课堂”资源建设学科目标任务并分解各县(区),明确在线教研需求,加强日常应用的教研教学指导,活动开展,在省、市资源平台上传资源的内容审核和应用推广;电教馆负责三个课堂应用日常统筹工作和技术指导,对接省资源平台,搭建市级资源平台,做好平台相关功能的技术实现、运行维护、上传资源的技术审核以及培训和技术推广。各校作为应用主体,应明确校内职责分工,积极完成本校资源建设承担任务,安排专人负责“三个课堂”运行环境和应用服务等的维护管理,保障“三个课堂”稳定运行、迭代升级和有效使用,做好“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组织实施工作。教科所、教师发展和学生事务中心、电教馆等相关部门应从教研指导、教师培训、技术支撑、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保障“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二)强化资金保障。根据省、市各级财政对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县(区)教育管理部门分别制定“三个课堂”输出学校和教师激励政策,在学校设备采购、购买服务、教师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结合实际建立三个课堂应用专项考核制度,规范考核程序,完善考核内容,协调市级财政部门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给参与学校和教师奖励补助。学校要给予参与教师绩效工资奖励。统筹考虑“三个课堂”建设经费、运维经费、应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例,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完善评估体系。成立市级在线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

 应用专家团队和技术指导组,动态更新专家成员,做好三个课堂教学教研应用指导和技术支撑服务。县(区)要指导学校抓好三个课堂技术保障等工作,积极开展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支撑培训和任课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培训,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将三个课堂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培训等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及常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中。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加快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程,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现就关于“专递课堂、名师教研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推动课堂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育人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快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

 2.整体规划:根据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和资源作用,因校制宜,分区域、分层次有序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

 “三个课堂” PC 端架构主要依托社旗县教育云平台和光纤宽带网络,移动端依托“钉钉、微信、QQ”应用和 4G/5G 移动网络。

 选出一批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小学作为“专递课堂”授课点,根据各学校实际拟定授课学科和课程进度,选定教师利用教学一体机、录像机、手机设备灵活开展网上教学,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同步在网上收看授

 课视频,同时授课视频加工成 MP4(H.265)格式,码率每分钟 10M 左右,上传至云平台“专递课堂”栏目。计划 2020-2021 学年完成三分之一课程视频资源基础框架,2021-2022 学年做进一步完善。

 社旗县教育体育局名师教研共同体项目学校(社旗县第一初级中学、社旗县第二初级中学、社旗县第一小学、社旗县实验小学、社旗县实验学校等),在名师教研共同体框架下,制定分学科、年级的网络教研方案,进一步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应用的模式,推进“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社旗县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根据社教研〔2020〕18 号文件要求,成立连片备课组,利用微信群、钉钉群、视频聊天室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教研。

 发挥中教网技术优势,继续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智慧课堂观摩课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制作优质网络视频课程;选出一批优质学校在社旗县教育云平台上开设 “名校网络课堂”栏目,由学校自主管理,每周进行同步网络课程教学、离线课程视频上传,县教体局定期督查“名校网络课堂”开设情况。同时利用我县教育云平台和国家、省资源平台互联互通的优势,同步收看其他省市的“名校网络课堂”。

 3.总体目标:到 2022 年,实现“三个课堂”在全县中小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建立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素养与能力,助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缩小城

 乡、校际差距,推动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三个课堂”应用模式

 1.“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采用网视频课程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名师教研课堂”主要针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不平衡的问题,依托社旗县教育体育局名师教研共同体项目和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共同提升专业素质水平,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水平的提高。

 3.“名校网络课堂”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逐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地需求。

 三、“三个课堂”建设方法

 1.“专递课堂”:按照“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依托社旗县教育云平台构建名师专题课堂,邀约优秀教师进行相应章节及知识点的视频录制,时长按照教学进度及课堂进度进行录制,根据章节目录上传至社旗县教育云平台“专递课堂”栏目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或点播视

 频观看。

 “专递课堂”纵向按照年级-学科-章节-课时四级目录进行划分,横向按照课时-名师-视频进行三级目录划分,视频要求“授课视频加工成 MP4(H.264)格式,码率每分钟 10M 左右”。根据学校需求,县教体局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并上传(由教研室确定具体录制学科及课型要求,教育信息中心协助并提供技术支持、做好资源筛选与上传)。

 2.“名师教研课堂”:依托社旗县教育云平台构建学科教研平台,进行网上学科备课教研,缓解部分乡镇学校教师资源较少且不易开展集中备课教研的现状。按照区域进行划分(主体为乡镇学校)学科教研小平台,规定备课教研时间、活动内容、参与学科教师,便于集中同学科老师展开线上教研活动,相关活动资料或视频上传至社旗县教育云平台“名师教研课堂”栏目中,实现优质教研资源共建共享。也可参考应用第三方软件:“钉钉”、微信、“QQ”等,可根据教研需求进行相应的视频会议,促进集中教研,提高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参与面和效果。

 3.“名校网络课堂”:按照“网上教学结对帮扶”建设与应用要求,依托社旗县教育云平台构建名校专题网络课堂。根据帮扶学校需求,结合双方学校实际情况推送相应学科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上传至社旗县教育云平台“名校网络课堂”栏目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或点播视频观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网上结对帮扶。

 “名校网络课堂”资源一级目录按照学校进行模块划分,二级目录按照年级-学科-章节-课时四层阶级进行划分,三级目录按照教案、课

 件、作业、素材进行划分。根据学校需求县教体局组织相关学校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视频录制并上传(由教研室确定具体录制学科及课型要求,教育信息中心协助并提供技术支持、做好资源筛选与上传)。

 四、组织实施的保障措施

 1.健全运行模式和考核机制

 县教体局成立“三个课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方案,指导学校“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各中小学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实施。县教体局将各学校“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制定输出端与接收端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加强输出端和接收端的线下互动,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中心小学带教学点”的教学和教研组织运行模式,建立“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并通报结果。同时,县教体局成立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使用、维护的技术团队,为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平稳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 2-3 人的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本单位“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技术支持与服务。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县教体局对在“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中学校教师上报上传的优质资源施行月统计、月通报、期总评,将结果纳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考评,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学校要把教师在“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

 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

 师训科要加强教师开展“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能力的培训,与国培、省培、市县培训项目有效衔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师“三个课堂”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中心要加强对校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三个课堂”的管理应用和服务水平。

 3.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改善应用条件

 装备站要继续多方筹措资金,补齐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短板,确保接收端学校能及时接收网络课程;在输出端学校建设录播教室,购置专业录制、编辑设备,方便网络课程录制、剪辑、上传,逐步提升教师数字化音视频处理能力,改善应用条件。

 教育信息中心要根据学校与教师需求,做好网络与设备设施维护维修、更新升级,软件配置、优质资源配送与应用培训,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服务好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

 4.开展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提升应用效能

  教研室要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管理体系,确保“三个课堂”应用的有序高效运行。依托社旗县教育云平台及“钉钉、微信、QQ”应用,采用网络巡课、教学实录等方式,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高效教学。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1 2021 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 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基〔2020〕302 号)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县“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现制定推进我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2 年)。

 一、总体目标 以 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到 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应用基础环境基本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实施原则 统筹规划,特色发展。按照全县统筹规划、各乡镇整体推进、试点学校先行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乡镇为主体、学校

 为主阵地的“三个课堂”建设原则,制定分级分层、相互协调的“三个课堂”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鼓励特色发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课堂”建设与创新应用新形态。

 问题导向,建用并进。立足县情、乡情、校情,聚焦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将学校“三个课堂”基础环境建设和教学应用相统筹,构建“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机制。

 聚焦课堂,教研支撑。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判断“三个课堂”应用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制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模式改革,在“精准有效可持续”上下功夫。

 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专递课堂”由乡镇中心校统一组织,县教体局负责指导和监管。要充分发挥城镇中心学校辐射作用,推广集体化、联盟化办学,“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

 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立由一个主讲教室及多个听课教室组成的“专递课堂”。部署做好“专递课堂”师资配置、课程开设和学情采集工作,为中心校适当增加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在本地教师编制总量内调剂增加乡镇教师数,主讲学校和所辖教学点统一安排课表,做到常态化应用。

 结合实际,通过“云专递课堂”、在线教学软件等建设方式,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辖区内“专递课堂”建设。全面完成“能力提升”项目中信息化设备的招标采购和配备调试。2022 年年底,“专递课堂”教学设备配备达到普通教室的三分之一以上,实现支撑“三个课堂”应用基础环境基本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切实解决缺少师资、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程的问题。

 (二)全面开展“名师课堂”建设应用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课堂”以县为主体,组织全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等,通过名师示范课、名师大讲堂、网络研修共同体、名师空间等形式,形成覆盖全学科的

 名师课堂资源。依托周口教育云平台,开设“名师课堂”,将传统线下的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名师课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帮助更多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021 年 3 月底前推动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市级名师,每人每学年在“名师课堂”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及网络评课、研讨活动不少于 1 次。同步上传至“名师工作室”到 2022 年底,实现全部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常态化开展在线直播教学活动,彰显名师风范,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三)积极打造“名校网络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名校网络课堂”由市统一组织建设,供全市学校按需选择使用。各乡镇要及时总结参与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有效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在 2021 年 3 月底前将我县优秀学校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由市教研室安排线上教学计划,市电教馆加强技术指导,相关学校制定课程录制计划、搭建录播系统、组织优秀教师摄制同步网络课程,

 通过教研部门对学科内容审核和电教部门对录制技术审核之后,依托周口教育云平台实现广泛共享。到 2022 年底实现全县不少于 10 所中小学校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使优质课程资源系统化,整体形成全县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常态化、教师使用资源的常态化和学生线上学习的常态化,实现面向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常态化开展“双师”教学服务,努力走出一条本地特色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路。

 四、实施进度 积极按照教育部、省、市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推进部署,做到早谋划、早落实,按以下三个阶段予以推进、落实。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1 年 3 月-12 月)

 1.印发《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教育股)

 2.将“三个课堂”建设应用纳入全县教育信息化总体部署,按照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特别要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抓紧弥补网络接入短板、提升网络接入带宽,尽快构建“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环境。2021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能力提升”项目中信息化设备的招标采购和配备调试。(责任单位:教育股、电

 教馆)

 3.对全县特级教师和省、市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名单进行汇总备案,各乡镇按要求上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实验校名单。(责任单位:教育股、师训股)

 4.制定 “三个课堂”建设技术规范、数据汇聚标准、网络课程录制标准、审核标准和规范审核流程。(责任单位:电教馆)

 (二)推进应用阶段(2021 年 3 月-2022 年 7 月)

 5.2021 年 3 月底前,县教体局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方案,确定本区域“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名单,稳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6.从 2021 年 4 月起,将“三个课堂”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统筹安排线上教学计划,组建研训团队,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教研支撑,做好“三个课堂”备课指导。〔责任单位:教研室〕 7.组建学科课程内容和录制技术双审核团队,对“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课程进行审核及发布。〔责任单位:教研室、电教馆〕 8.2021 年 3 月-2022 年 6 月,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并

 有效对接周口教育云平台,打造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9.2021 年 3 月-2022 年 6 月,做好“三个课堂”的技术支持,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责任单位:电教馆

 教研室〕 10.2021 年 3 月-2022 年 6 月,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责任单位:电教馆〕 11.从 2021 年 3 月开始,每学年将“三个课堂”教师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纳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责任单位:师训股

 电教馆〕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2 年 10 月-12 月)

 12.2022 年 11 月,召开全县“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现场交流会,宣传推广“三个课堂”应用的先进经验,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积极参加全市“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总结深化“三个课堂”成果运用。〔责任单位:教育股

 教研室

 电教馆〕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积极推进我县“三个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三个课堂”建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常务副组长: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组织协调工作。廖诗峰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个课堂”工作开展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统筹师训、教研、电教、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工作研判和定期会商机制,从教师培训、教研指导、技术支撑、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协同保障“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原则上“专递课堂”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配合,乡镇中心校或当地优质校负责资源输出。“名师课堂”由教研部门牵头,人事、师训和电教部门配合。“名校网络课堂”由电教馆牵头并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导和评估。县教体局是“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制定区域“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实施。各学校是“三个课堂”建

 设与应用的实施主体,要成立联校网教工作实施小组,加强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等日常运行管理,制定学校“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二)经费保障 对于“提升工程”中已明确用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资金,要切实用足用好,严禁挪作他用。对于“提升工程”无法覆盖的学校或仅依托“提升工程”无法达到“三个课堂”应用目标的地区,由县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财政教育资金予以解决。要统筹考虑“三个课堂”建设经费、运维经费、服务购买、应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例,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鼓励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高等学校、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创新建设运维机制,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体系。

 (三)安全保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制度和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各级教育部门应要求

 “三个课堂”相关服务提供方,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四)加强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 积极构建“三个课堂”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评估办法,定期开展测评并发布评估报告,促进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县教体局将三个课堂列入教育督导内容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指标体系中,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要把将“专递课堂”主讲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名校网络课堂”授课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录制人员承担的摄编工作、教研团队承担的备课与审核工作,列入教师工作量、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和农村支教等工作考核内容。对应用能力强、使用效果好的学校和教师要予以通报表扬和专项奖励。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政策解读:《广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一、制定本实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战略部署,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将“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列为八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鼓励学校积极探索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区域协同教研。我厅印发的《广西“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提出实施网络扶智助力均衡发展行动,以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和常态化。

 因此,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新部署,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教育”发展,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的改革,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实现教育信息化助推

 教育公平、助力教育质量提升,研究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二、本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 本实施方案的起草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 号),内容没有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在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全区各市县教育局意见建议,总体要求着力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要求,行动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完整准确,保障措施责权分配清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要求。

 三、“三个课堂”是指什么? 本实施方案中的“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基本内涵是: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

 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四、推进我区“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是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战略部署,针对我区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能力不强、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我区“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的实施原则是什么? 我区“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的实施原则是统筹规划,特色发展;问题导向,建用并进;聚焦课堂,教研支撑。

 六、本实施方案提出“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本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和《广西“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 年)》部署要求,到 2022 年,实现“三个课堂”

 应用基础环境基本覆盖全区中小学校,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本实施方案提出哪些具体任务推进我区“三个课堂”的建设和应用? 本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统筹建设“三个课堂”基础环境、统筹建设自治区“三个课堂”应用管理平台、适切选择“联校网教”组织形式、全面推进“三个课堂”教学应用实践、建立健全“三个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等六项重点任务。

 八、本实施方案提出哪些保障措施促进我区“三个课堂”的建设和应用? 本实施方案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加强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等四个方面保障“三个课堂”的建设和应用。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中小学“ 三个课堂” 应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3 号)、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的通知》(宁教发办〔202**〕27 号)文件精神,加强统筹部署,推动机制建设,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到 2022 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全市中小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互联网+教育”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 2025 年,“三个课堂”应用生态基本形成,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有效破解,全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结合实际,依托自治区***教育云“在线互动课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辖区内“专递课堂”应用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充分发挥城镇中心学校辐射作用,推广城乡互动、教研共同体,“中心校带村小(教学点)”“一校带一校、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立由主讲教室及接收教室组成的“专递课堂”。部署做好“专递课堂”师资配置、课程开设和学情采集工作,为中心校适当增加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在本地教师编制总量内调剂增加乡镇教师数,主讲学校和所辖教学点统一安排课表,做到常态化应用。

 2021 年 6 月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完成全市村小(教学点)“专递课堂”全覆盖,并实现与***教育云平台对接,每所学校“专递课堂”每周开课率不低于 5 节,按要求汇聚相关数据。到 2022 年底,基本实现***教育云平台“专递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含教学点)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全面开展“名师课堂”建设应用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

 水平不高的问题,依托***教育云平台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塞上名师、特级教师、自治区名师、***市名师、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依托***教育云平台组建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等网络研修共同体,利用***教育云平台“在线互动课堂”,在线开展名师讲评、名课观摩、说课议课、示范教学、专题研讨等网络教研和研修活动,将传统线下的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名师课堂”,面向全市、五县(市、区)教师通过直播、录播、点播等方式,开展应用培训、名师讲座等,远程集中参加培训学习、互动交流,使名师资源更多更广辐射普通教师,帮助更多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整体提高全市所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021 年底前推动全市塞上名师、特级教师、自治区名师、***市名师、四级骨干教师,在***教育云平台“名师课堂”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及网络评课、研讨活动,并同步上传至教育云平台“名师工作室”。到 2022 年底,使全部塞上名师、特级教师、自治区名师、***市名师、四级骨干教师常态化开展在线直播教学活动,彰显名师风范,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三)积极打造“名校网络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

 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堂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县域、市域、全区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及时总结 202**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有效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在 2021 年 6 月底前将县(市、区)所属优秀学校 2 所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由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安排线上教学计划,相关学校制定课程录制计划、组织优秀教师录制同步网络课程,并开放微课等配套学习资源,通过教研部门对学科内容审核之后,依托***教育云平台“数字学校”实现广泛共享。到 2022 年底实现全市每个县(市、区)各不少于 5 所中小学校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使优质课程资源系统化,整体形成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常态化、教师使用资源的常态化和学生线上学习的常态化,实现面向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常态化开展“双师”教学服务,教育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组织实施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积极按照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推进部署,做到早谋划、早落实。

 (一)加强“三个课堂”基础建设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加强“三个课堂”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中小学校“三个课堂”全覆盖的基础上,为缺师少

 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按教学班配齐接收端教学设备,并根据主讲端学校教学需要,集中建设专递课堂教室,满足网上开课需求。鼓励利用现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室、录播教室改建成专递课堂教室,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二)推进多级联动逐级赋能帮扶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统筹教育资源,按照市带县(市、区)、县(市、区)带乡(镇)、乡(镇)带村的模式,推进县(市、区)学校与自治区名校、***市名校、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组建校际教育联盟、共同体学校、帮扶学校,通过“一师多校、在线走教”的方式,实行集团化、联盟式或托管式办学,解决薄弱学校师资不强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

 (三)组建“联校网教”协同中心 县(市、区)或联盟学校、共同体学校、帮扶学校要组建“联校网教”协同中心,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县域内学科教师,统一在网上专门开课,对部分学校的薄弱学科进行跨校联教,集中解决县域内英语、思政、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调控县域内、学校间“三个课堂”工作进程,统筹主讲端与接收端的教学计划、授课时间、课表安排和教学进度,推动“三个课堂”有序开展。

 (四)健全组织运行和管理机制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主讲端、接收端的平均开课率不低于 5 课时/周。建立由主讲端和接收端教师、教研员、技术人员组成的“三个课堂”教学团队,分工负责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研指导、技术保障等工作,实现双师协同教学。要明确主讲端与接收端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强化主讲端与接收端的协同配合,科学确定主讲端辐射范围和接收端数量,合理安排承担“三个课堂”教学和技术保障教师的工作,保证“三个课堂”应用效果。支持和鼓励主讲端的学校、教师,定期与接收端开展线下活动,增进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三个课堂”应用模式提炼和推广宣传,市教育局开展教学比赛、应用研讨、案例观摩等活动,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表彰先进单位、个人和集体。

 (五)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加强“三个课堂”应用培训,提升“三个课堂”应用和管理能力。各级教研部门,要强化教研指导,提升教师远程在线教学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通过主讲端与接收端的协同备课、协同授课、协同教研,促进接收端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地化。要指导学校、教师积极利用***教育云个人空间、学校空间、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等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三个课堂”的融合应用。

 (六)加强优质视频课程资源管理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加强“三个课堂”视频课程资源管理,将学校的“三个课堂”视频课程推优、资源审核、活动开展、低质或过期资源清理等情况,纳入***教育云应用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通报,确保“三个课堂”课程资源质量。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建立“三个课堂”视频课程的管理机制,加强视频课程的审核、推优与共享,定期清理年播放率低的以及教材版本发生变化的低质和过期视频课程,及时将优质视频课程推优到自治区服务平台,推动优质视频课程在全市、全区共享。

 (七)建立多部门协同保障机制 各县(市、区)教育局基教、财务、教研、培训、信息化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基教股(室)加强对“三个课堂”的管理,协调解决好“三个课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股(室)要加强对“三个课堂”的经费投入,保障“三个课堂”的正常运行。教研室负责开展“三个课堂”应用研究,探索基于“三个课堂”的教学、教研新形态;开展网络巡课,指导教师及时审核、推优课程资源,加强“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开展网络教研和教学指导,每学科每月听课、评课不少于 4 次,每学科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不少于 2 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培训,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能力。信息化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帮助教师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三个课堂”安全稳定运行。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明确工作职责。***市教育局统筹推进全市“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开展“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导和效果评估,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良好条件。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是“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多部门联动,稳步推进“三个课堂”普及应用。各学校是“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实施主体,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三个课堂”实施小组,全面加强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等日常运行管理,保障“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

 (二)制度保障 健全“三个课堂”应用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将“三个课堂”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以及“互联网+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和应用评价。将“三个课堂”开展情况纳入塞上名师、骨干教师考核办法,按自治区要求,塞上名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等开展“三个课堂”每学期线上教学不低于 15 课时,市级骨干教师每学期线上教学不低于 10 课时,县(区)级骨干教师每学期线上教学不低于 5 课时。各县(市、区)要制定“三个课堂”课时认定办法,将主讲端教师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的工作量,按不低于 1:1.5的标准核算课时(即线上教学 1 课时相当于线下教学 1.5 课时),并

 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评定时予以倾斜;对承担名校网络课堂的学校,在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中予以倾斜,激发“三个课堂”应用活力。

 (三)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费投入,将学校互联网使用费用、“三个课堂”建设和服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解决,将“三个课堂”日常运维费用纳入生均公用经费,为设备采购、服务购买、资源配置、教师培训、教学应用、考核激励、走教送课等提供经费支持。创新建设运维机制,支持和鼓励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各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专业化的运维服务团队,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高质量的运维和技术支持服务。

 (四)安全保障 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封堵网络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个人用户信息保护、教学资源和视频课程审查,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三个课堂”应用接入、数据共享、访问控制等安全管理能级,避免信息泄露和非法窥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