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信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09: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论述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优势,初步构建和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效果,以期为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自《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印发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选修课提高到了必修课的层次,这无疑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探索和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定义,分析“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优势,并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进行初步探索。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是目前国外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环节。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中传授知识,然后学生在课外通过作业或者实践内化知识;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这种先课内传授知识后课外内化知识的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先完成,知识内化则在后续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1]。因此,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2]。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优势

(一)翻转课堂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要努力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要应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现实中,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必修课,但由于主观认识和一些现实因素的限制,只能通过缩减课堂学时,设置大班教学,采用传统理论授课形式完成教学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将会导致学生出现“懂道理,难实践”的知行脱节现象[3]。而“翻转课堂”由于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了课外,课堂中就有了大量时间用于开展比较耗时的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时间是所有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从而有利于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1]。

(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技术先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仍然采用为广大教师熟悉的掌握学习法。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完成一个单元,他们必须证明已学到了内容[2]。但是,这个完美的模式由于群体教学模式长期存在和教育技术的匮乏而没能得以推广。随着技术发展,教育者可以利用工具创建教学视频,而网络传播则为学生方便获取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翻转课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先进教育技术的产物。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不必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甚至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总之,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学习时间和地点,还可以控制学习进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可以共享,有利于解决师资缺乏等现实困难。

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出发,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前期的“微课”制作是关键。“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资源容量小等特点[5]。“微课”制作完成之后,作为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在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省份甚至全国范围内共享,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部分学校师资缺乏的现实困难,同时能让更多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学。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效果

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活动诸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6]。以下我们详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效果。

(一)课前教学模块。

1.观看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观看教学“微课”,为了确保学生能按时高效地实现知识获取的目标,有两个要求必须被提及。第一,确保“微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内容易懂,形式活泼。第二,确保每个学生不会因网络速度和设备而耽误学习,要为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的学生提供观看场所。

2.小组讨论。观看完视频后学生要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分享讨论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和疑点,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产生通过小组讨论还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最好通过创建qq群的方式提供网络交流支持,要求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布到群论坛上,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7],也方便学生之间分享交流。如果无法实时交流,则教师要在上课前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学生的具体困扰,并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

(二)课堂教学模块。

1.小组汇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节微课,教师要指定一两个小组汇报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存在的问题。小组汇报,除了帮助所有学生回忆微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学生的现实困扰,为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和呈现方式加以引导。为了提高问题质量,教师除了及时鼓励和肯定好的问题外,还可以采取一定奖励措施。

2.引导深化。小组汇报之后,教师要通过讨论、分享、训练等方法进行引导和深化。针对具体的某一节微课,究竟适合采用哪类方法,或者说方法使用先后顺序如何,参考的指标是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场问题。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师,既要对知识点的目标和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三)课后教学模块。

翻转课堂课后教学模块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考核评价,相比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注重过程考核多于结果考核,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良好结合[1]。过程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结果考核则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闭卷考试进行,但所占比例不宜过大。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课程结束后我们随机抽取25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认为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帮助,3%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效果,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技能层面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分别占79.3%、75.6%和67.6%,持否定态度的分别占1.6%、1.2%、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但依然有不少学生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即不认可也不反对。此外,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的喜欢和接纳程度还不是太高,仅68.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还有8.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结合理论与实践,我们认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具有一定优势,但实践效果如何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基本教学要素。翻转课堂是否能够真正翻转并发挥出优势的关键在于教师,此外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学习习惯需要有一个改变和适应的阶段,要允许学生有一个过度和缓冲的过程,同时高校要进一步加快大学生自主学习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bce050101f4kj.html[2013-01-02].

[3]陈汉英,徐冬英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138-140.

[4]龚小红,罗春晖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470):64-65.

[5]http://baike.baidu.com/view/5982553.htm?fr=aladdin[2014-04-29].

[6]张志勇,崔振等.教育模式实验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张新明,何文涛等.基于QQ群+Tablet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SCG058)。

推荐访问: 翻转 教学模式 课堂 实践 大学生心理